第180章 城

字數:9307   加入書籤

A+A-




    雖然說是改組,但實際上能夠進入司禮監的人,平安當然不可能任意裁撤。所以這個新的書記處,實際上頗有點兒人滿為患的意思。原本就有四個秉筆太監,八個隨堂太監,再加上四個新人,就足有十二個人了。

    所以進了新人之後,平安要做的第一件是,就是裁員。

    當然,這個裁員不可能是直接把人撤掉,必須要安排好他們的去處。——雖然就算平安直接把人撤走也沒問題,但是這些太監身份特殊,如果不做好工作安排,肯定會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得不償失。

    況且這些人也都有能力,平安覺得就這麽浪費掉也很可惜。

    好在司禮監原本掌管的東西就很複雜,除了經廠已經並到圖書館那邊去,由圖書館完全接手之外,還掌管著放置古今書籍名畫、筆墨紙硯絹紗等等庫房的鑰匙。

    這些東西放入庫房之中後,實際上平時很少會動用。平安索性將之跟於永健那邊所掌管的珍玩器物等等合並在一起,成立了一個博物館。當然,現在的博物館很難跟後世一樣對普通人開放,所以暫時隻能負責看守、整理及修複等工作。

    除此之外,圖書館那邊編纂書籍的時候如果需要用到其中一部分,也可以過來取用。

    這樣一來,這個博物館之中,又能夠安置下很多人。畢竟要將百多年來的庫存整理出來,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作。

    精簡之後,本初殿書記處就剩下八個人,四個內侍,四個朝官,分成兩班當值。因為四個內侍隻需要負責在本初殿當值,並不需要像以前一樣整天跟著趙璨,還要額外負責他的飲食起居等安排,所以實際上並不會比以前更累。

    ——當然,平安自己並不在這八個人當中。他現在的職位是書記處秘書長,負責一切統籌工作,不參與具體事務。

    這主要是因為平安除了趙璨這裏的事情之外,還有許多事要做要管。

    比如現在,他安排完了本初殿的事情,便帶著小福子,開始安排今年皇宮招人的事宜。

    其實這個過程跟從前選宮女也差不多,擇那種家世清白性格穩重的十歲男孩和女孩入宮,經過簡單培訓之後便開始上崗。按照平安的想法,每年都會招收一部分人,所以數量並不多,隻在京城內部選人。

    為了達到精簡的目的,選人自然也不是盲目的挑選。所以平安要帶著小福子,先將宮中如今所有的崗位全部都統計出來,哪個地方需要多少人全都安排好,最後才會針對性的對外招人。

    這個工作量並不小,好在形成規模之後,往後便可以依例行事,不需要平安再親力親為。

    而他之所以帶著小福子,主要是為了讓對方熟悉這個流程,以後這些事情就會交給小福子來負責,不需要他再操心。

    就在平安埋頭準備這件事,一時沒有顧得上其他事的時候,朝中有不少臣子開始寫奏折勸諫皇帝廣選淑女充掖後宮了。

    當然,這個廣選淑女,選的當然不可能是在宮裏做事的宮女,而是希望趙璨能夠納幾位嬪妃,為皇家開枝散葉,繁衍子嗣,免得皇位後繼無人。

    平安忙得暗無天日,早起晚睡,還是聽旁人議論,才知道了這件事。

    其實新皇登基之後,上這樣的奏折,也是題中應有之意。畢竟趙璨現在的年紀,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實在已經不小了,而且身邊連一個女人都沒有,讓人怎麽能夠不替他操心呢?

    不過就算心裏知道這些,但平安聽說了這件事之後,心裏還是不怎麽高興。

    這天回去之後,他便問起趙璨此事。——冬天過去之後,平安跟趙璨又搬回了原本的住處。畢竟趙璨身為皇帝總是住在別處不太合適。

    “我還當你不知道這事呢。”趙璨笑著調侃他,“或者對我很有信心,所以知道了但沒放在心上。”

    “我的確沒放在心上,不過隨便問問。是哪幾位大人上的折子?想必是平日裏的公事不夠忙,陛下該給他們加加擔子才對。”平安板著臉一本正經的道。

    趙璨點頭道,“有理,我想想有什麽事情可以給他們做的。”

    “對了,禦史台跟監察院合並的事情準備得差不多了吧?”平安忽然想起這件事,“朝堂上太平穩了,許多大臣想必都閑得很,該給他們找些事情做才是。”

    “行了,你若再這樣下去,可就成了挾私報複了。”趙璨笑著道。

    平安一揚眉,“難道我說的哪件不是正事?”就算是挾私報複,他也一定做得堂堂正正,讓人說不出任何不是來。

    “這些折子我都是留中不發的。”趙璨道,“畢竟這種事情咱們心裏有數就行了,不必多言。不過現在看來,明日早朝時,我還是要說一說這件事,免得平安你不放心。”

    “我有什麽不放心的?”

    “那你何必擺出這樣的臉色?不過……我喜歡你不放心。”趙璨握住平安的手,低聲道。

    雖然兩人的關係已經很穩定了,但是偶爾吃吃醋,也是難得的情趣,免得關係太平淡了,反倒失了激情。

    “對了,有件事要告訴你。東南那邊有信過來,趙玠已經可以上船出海了。雖然比不上經年的水手,但是在新兵之中,倒是難得的出類拔萃。那邊的人並不知道他的身份,但人人都讚不絕口。”平安道。

    自從他當上了秘書長之後,這些從各處傳來的消息,全都要現在他這裏進行個匯總,再由他按照重要程度送到趙璨那邊。像這種目前還沒有公開的消息,平安都是私底下告訴趙璨的。

    趙璨道,“不錯,不枉你當初費心替他安排這樣的前程。”

    “我想,這一次船隊出海前往安南那邊采買糧食,就讓趙玠跟指責去吧。若是將來要前往更遙遠的海域,總要先有個適應的過程。”平安道。

    “你考慮得很周到,就這麽辦吧。”趙璨說著,朝平安笑了起來,“娘子這般賢惠,將家裏諸事都安排得妥妥當當,為夫甚感欣慰。”

    平安瞪了他一眼,“不要胡說八道!”

    “這哪裏是胡說八道?其實今日收到奏折時,我就想告訴滿朝臣子,這些事情不牢他們操心,朕的皇後勤勞能幹又深明大義,有這樣的人為伴足矣,不需要什麽後宮粉黛添彩。”趙璨說著將平安撲倒在榻上,低聲調笑道,“就是皇後要操心的事情太多,總將陛下放在後麵,這一點該改了。”

    “哦?皇後的職責難道不是掌管後宮嗎?”平安說,“伺候陛下的事,自然有別人來做。”

    “不,皇後的職責是給陛下侍寢,再生一堆小皇子。”趙璨的聲音低沉下來,在平安的臉上輕輕咬了一口,“皇後現在就來履行一下職責吧。”說著覆住了平安的唇。

    “唔……”平安掙紮了一下,沒能掙過趙璨,就隨他去了。

    仔細想想,這段時間的確是疏忽了他。一開始是過冬的時候平安懶得動彈,後來開春了忙起來自然也顧不上。也難怪趙璨都有怨言了。

    不過才這麽想完,平安就推了推趙璨埋在自己頸間的頭,“別弄那裏……”

    趙璨不高興的時候,親他也不好好親,像小狗一樣總是動嘴咬,留下的痕跡總要好幾天才能消。

    所以平安不能讓他將印子留在衣服遮不住的地方,否則自己明日也不必見人了。

    趙璨一向極有分寸,何況被平安提醒,隻好鬆開嘴,換了一個地方咬。不過像是報複一般,他直咬到平安覺得疼了才鬆口,果然留下了一個極深的牙印。

    平安本來還有許多事要跟他說,但這樣子自然不可能繼續說正事,隻能罷了。等到他被趙璨折騰得迷迷糊糊時,自然更不記得還有這些事。

    第二日趙璨起身去早朝時,平安還在熟睡。

    等到大臣們要上奏的事情說完了,他果然提起了這件事。

    “連日來不少臣工上奏,勸朕廣選淑女充掖後宮,以繁子息。隻是朕每每思之,先帝喪期未過,且國家大事未寧,朕實無此心。況且朕年富力強,此事亦不必操之過急。望公等多將精神放在公事之上,此事不必再勸。”

    這話說得算是不客氣了。畢竟天家無小事,皇帝的婚事尤其重要,畢竟後宮的事情,跟朝堂息息相關。況且趙璨的皇後和嬪妃,不能從小家女中挑選,就免不了會選大臣之女入宮。這件事更不可能跟朝臣無關。

    不過趙璨既然已經這樣說,想來心意堅定,大臣們雖然有心再勸,但是現在的確不合適了。

    這還不算,接著趙璨又公布了一係列的任免和調動。雖然他沒有明說,但是被點了名字的大臣都心知肚明,自己曾經上過折子勸皇帝選妃,看來皇帝的確是對此十分不滿,否則也不會有這樣的舉措。

    他們要調往的職位,都是那種非常忙碌,一天到晚都腳不沾地的。

    很明顯,陛下是希望他們都忙碌起來,別話那麽多的精力在他的後宮上麵。

    不少大臣暗地裏皺眉,對於趙璨的這種態度表示不樂觀。不過這位爺本來性情就不是會聽勸的那種,一直以來,也都以手段淩厲著稱,所以這會兒倒也沒有人多話。不過心中怎麽想,就不知道了。

    平安並不知道趙璨已經在朝堂上表了態,唉引起了一部分大臣的警惕,他一覺睡到天光大亮,醒來時還是覺得渾身沒什麽力氣。

    要不是今天還有事情要做,他真想就這麽繼續躺下去。

    等他起床洗漱完畢,吃了點東西出門時,小福子已經等了很長時間了。要不是因為知道平安究竟是怎麽回事,肯定是不可能有這種耐心等到這時候的。見到平安,他也不敢抬頭看,轉身跟上平安的步伐往前走。

    又忙了一天,總算是整理得差不多了,接下來的事情就不需要平安自己跟進了。

    “到時候交給衙門那邊配合一下,將消息傳下去,將報名的人登記一下,統一接過來,咱們再進行挑選。每個崗位上三個人選一個就差不多了。免得有些不合適的,到時候找不到填補的。”平安對小福子交代。

    “我知道了。回頭就送過去。”小福子說,“剩下那些位置該怎麽辦?”

    也不是所有的位置都適合招新人進來,立刻就能上崗的。比如看守庫房這種比較重要的地方的,還有些技術活兒,也是新人做不到的。

    平安說,“那種先堅持一下,等過幾年這一批上手了,再從這些裏挑選可靠的補進去吧。”

    小福子走了之後,平安又去見了趙閏的幾位先生。前幾日他來找平安,說自己的功課已經進步了許多,要求平安兌現之前的承諾。平安當然不可能就這麽相信,所以要先找他的先生們問問情況。

    事實證明,熊孩子下定決心要學習的話,效果也是很不錯的。這半年來趙閏的功課進步的確很大,現在不能說很優秀吧,至少可以跟上先生的進度了。課文能夠背誦,講解的東西也能聽懂,就算偶爾有錯,也是因為有自己的想法,可見他是用心了的。

    得到這個答案,平安倒是有些意外。

    趙玠能夠堅持下來,平安覺得很正常,因為他年紀更大一點,而且很清楚自己要什麽,也知道抓不住這個機會的話,他沒有別的路可以走。但是趙閏一看就不像是吃過苦的,居然也堅持下來了。

    而且還是他之前最不喜歡的枯燥無味的功課。

    平安琢磨著倒也的確可以讓人教教他,不說武藝出眾,甚至不求真的能去當大將軍,主要是鍛煉身體,而且培養一些良好的習慣,持之以恒。

    不過當時隨口答應他一定要找比教官更厲害的老師,現在就比較讓人發愁了。

    最後平安隻好去找了天樞人,讓他推薦人選。至少不能比他們差太多的。反正小孩子很難分辨得出來。

    之後平安又想到,教一個也是教,教一群也是教,不如讓趙璨將宗室之中的小孩都集中過來教導,將來有成才的也能夠用得上。就算不成材的,能養活自己也不錯。這樣可以給國庫減輕負擔。

    現在的這些宗室,一部分像是齊王那樣還有點兒能力的,還可以用一用,但是大部分都沒什麽用處,隻能由朝廷養起來。每年花費許多錢糧,但是基本上沒有收益。這種情況,平安和趙璨早就已經注意到,現在也是時候改變一下了。

    從這些小孩子做起,是個不錯的想法。

    平安跟趙璨商量了一下,他自然沒有不答應的。很快便下了旨,讓宗室之中適齡的孩子入宮讀書。

    這道旨意來得有些突然,許多宗室都覺得十分莫名。不過能夠讓孩子在上書房讀書,對他們來說也是榮耀。那些比較近支,日子好過的宗室也就罷了,關係較遠的,許多人家空有宗室的架子,實際上已經入不敷出,孩子上學也是一筆巨大的花費,皇家肯承擔自然是好事。

    其他幾位皇子也就罷了,趙閏是個喜歡熱鬧的,聽說有那麽多堂兄弟會過來跟他一起念書,立刻就高興了。

    都不用平安教導他身為主人公的責任,他就自發成為了這批小孩子的領頭人。——也是,這麽大的孩子已經懂得了等級差距,而且肯定被家長們叮囑過,要順著幾位皇子,自然不會違逆他的意思。

    有了這麽一批小孩子的存在,宮裏仿佛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跟後麵東六宮裏同樣熱火朝天的武學相映成趣,又占去了皇宮小半片地方。

    平安對此很滿意,最好皇宮裏的地方都各有用處,就算妃子選進來了也沒有住處,索性不選了才好。

    借著這些宗室子弟們的東風,趙璨給圖書館那邊編纂圖書的官員們下了另一道旨意,要求他們先編出一套蒙學的基礎教材來。

    一直以來小孩子們啟蒙的內容各不相同,認了字之後便開始學論語。實際上並沒有係統的供小孩學習的書本。

    借著這個機會編出來,往後推廣普及教育的時候,也更方便些。至少那些鄉村之中窮困讀不起書的孩子,可以上一兩年的學,學會這套基礎教材,知道基本的道理,識文斷字,並且會計算等等。

    平安現在還做不到天下人都能讀書,但是他相信,一點一點的推進,總有一天能夠達成自己這個宏願。

    也許到那個時候,整個大楚就會變成另外一幅模樣了。

    不過,之前這些都隻算是開胃菜,真正算得上趙璨當政之後的大政策的,是接下來皇城司和禦史台合並城裏監察院。

    這件事平安曾經猶豫過要不要現在來做,畢竟官職改革總是比較困難,文臣們對此十分敏感,生怕皇權侵入到他們的權利範圍之內,所以要推進這種改革,困難會更大。

    但一來禦史□□立於六部之外,雖然也在文官集團之中,但實際上因為有監察百官的職權,所以又比較獨立。這給了他們改革的基礎,至少受到的阻力不會太大。二來皇城司這個機構比較特殊,平安希望盡快將他納入正式的編製之中,對它的職權有所限製。

    此外,也有之前顧文珩挾威進入禦史台,對於如今的結構進行衝擊,到現在也沒有穩定下來的原因。這個時候進行改革比較容易。而且顧文珩餘威猶在,將他提上來管事也相對容易。

    皇城司拆分之後,大部分都可以並入監察院——按照平安的設想,監察院同樣要在各地成立分院,皇城司那邊的人並過來正好合適。不過王從義所領導的參謀部就比較難安排了。

    他們原本就是皇城司改革的時候獨立出來的,因為平安不希望太監過多的幹涉皇城司事務。現在變成了監察院,就更不適合太監插手了。但這些人就這麽撤掉也不合適,加上人數也不少,打散編入其他部門都很難做到。

    平安思來想去,最後把人打包送到了張東遠那邊,為糧種的事情奔波。按照平安的打算,等到最初的糧種推廣結束之後,可以成立一家種子公司,專門負責種子改良和銷售工作,到時候後續這些出宮的太監,都可以在裏麵任職,將攤子鋪開。

    但即便他安排好了這部分人,改組的事情仍舊並不順利。

    顧文珩是趙璨的人,並且是那種身上已經打上了十分明顯的烙印的。大臣們擔心監察院以後就成了趙璨對付他們的機構,權力太大,難以遏製。馮璋雖然在其中盡力周旋,但是效果也十分微弱。

    好在這件事情,趙璨並不著急,今年之內能夠做成就可以了。

    這件事情僵持了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到入夏之後,才開始有所鬆動。趙璨畢竟是皇帝,他堅持的話,朝臣們實際上是擰不過他的。

    這一次的退讓好像也已經預示了什麽,許多有遠見的朝臣已經發現,皇帝對朝堂的掌控正在逐步增強,長此以往,總有一□□堂會成為他的一言堂,到時候他想要做什麽,就沒有人能夠攔得住了。

    趙璨本身並不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乾綱獨斷聽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上卻是為大楚埋下隱患。

    隻是之前朝臣上書勸他選妃的事情讓趙璨警醒,如果他不這樣做,有朝一日平安的事情曝光,後果如何殊難預料。(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