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經費的使用方式

字數:3952   加入書籤

A+A-




    “而至於另一點的動畫製作方麵,我覺得有必要深入的討論一下。”宮代奏說道,他早就準備好了如何進行胡說八道了。

    “考慮到時間和宣傳性的要求,我們需要在經費十分有限的狀態下做出質量令人驚豔的作品,所以必然需要采取一些不同尋常的製作方式……”

    “宮先生,請詳細說明一下。”竹下秋人說道,不管之前有沒有做過類似的工作,起碼他也能夠明白一億兩千萬用來製作一部十二或者十三話的季番動畫的話,這個投入隻能算是一般水準,但按此時這位宮先生的說法,似乎他有“無中生有”的方法?

    “首先,不知道竹下先生有沒有理解到一件事情,如果按普通的標準來製作季番動畫的話,考慮到我們的作品要在十二月份播放……這麽短暫的製作周期,沒有任何動畫公司能夠做到這種事情。”

    雖然宮代奏話說的有點過於絕對,但事實也八九不離十。

    一集24分鍾的電視動畫,僅僅作畫的環節就要耗費一個月的時間,加上前期分鏡、腳步和後期的攝影處理等等工作,完成這樣一集動畫至少需要2個月的時間。一般情況下,季番動畫需要留出12個月的製作周期來,而宮代奏這邊,隻有七八個月的時間而已。

    所以如此短促的製作周期是不可能製作出什麽高質量的作品的,甚至剛剛相反,絕大多數畫麵極其崩壞的作品就是這種情況下誕生的。

    “所以不管如何,我們必然要削減單集動畫的時間,我希望一切為二……以每集12分鍾來製作動畫。”

    “……泡麵番?”

    宮代奏說的內容竹下秋人自然都明白,但詐一聽要把作品做成一部泡麵番,他還是有些難以接受的……盡管12分鍾不至於太過泡麵,這是一個可以把任何麵給泡糗了的時間。

    然而宮代奏的話還沒有說完,“同時,我還想要把12集的話數切成6話……這樣的話我們就能以差不多相當於一般作品四倍的每分鍾經費來製作畫麵。”

    “哈?”

    是,這種小學算數任何人都算的明白。

    可竹下秋人從來沒有這麽想過,宮先生會提出這麽大膽的建議……以製作時常來說,原本的計劃是mad poihat需要製作288分鍾的畫麵,而按宮代奏的建議的話,他們僅僅需要製作72分鍾的畫麵。

    這種一刀切去四分之三的建議,也虧宮代奏敢提出來——然而宮代奏的依據是最合情合理的那種,作品的質量跟投入是成正比的,既然現在製作經費已經確定了,而且listennepster後續也不可能再追加投入,這種情況下要拿出高質量的畫麵的話,削減製作時間不是明擺著的選擇嗎?

    盡管宮代奏砍掉的時間有點太多了。

    “這樣我們就可以留出相對充足的製作時間,每集的作畫數我希望維持在3000到3500枚之間。”

    這種作畫數量已經算相對的高水準了,然而這樣的幀數(注)與每分鍾170萬日元的製作成本並不匹配。

    “與提高作畫數量相比,我更希望把經費用在音樂、美術和攝影上,同時製作資源向單個主角傾斜。”

    宮代奏往往是在以以後的通行方式來解決現在的問題的,很多時候觀眾的眼睛跟瞎也沒什麽區別,多一副畫麵少一副畫麵他們是看不出來的,

    而相反的,如果把經費用在美術和後期處理上的話,同樣的錢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優秀的美術風格能瞬間抓住觀眾的眼球,甚至能以相對“驚豔”的畫麵讓觀眾產生一種“哇,我知道了櫻花飄落的速度是每秒五厘米哎”之類的感受。

    問題不止於此,作畫是動畫的基礎,作畫的增加不隻是這一個環節經費的增加,而是整體性的提高……因為那意味著整個後期處理的工作諸如上色、攝影等等的支出都跟著提高。

    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特效和後期處理的成本是在不斷下降的,相反的,原畫的成本卻在上升……技術和手繪總是在相互傾軋的,優秀的原畫師隻會越來越少而不會越來越多。

    至於把製作資源往主要角色身上傾斜……這個就堪稱業界毒瘤了,某些角色的神態、動作會被重點拿出來凸出表現,吃掉大量的經費,所以當這樣的角色登場的時候,整個畫麵的檔次就不一樣了,前麵的場景像是100萬製作的,後麵的像是1000萬製作的,完全不像是一部作品……典型的代表是“黃漫老師”的和泉紗霧,製作公司甚至為了這樣的萌係角色配了個專屬原畫。

    從製作上來說,這是典型的“歪門邪道”,但以盡量低的經費追求盡量高的銷量,向來是動畫業界的走向,這種“業界藥丸”的氣氛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想當年的業界還在以全動畫的標準來製作作品呢,結果這樣的製作標準被一部以當時的眼光看來“粗製濫造”的作品衝擊了個七零八落。

    在經費極為匱乏的狀態下,1963年某個動畫製作公司製作了一部低投入、高拍數、作畫數量有限甚至畫麵卡頓的作品。

    以當時頗有良心的動畫人的判斷來說,他們對這樣的作品下達的評價是大概是“觀眾要是可以接受這種ppt一樣的作品,我們就把腦袋擰下來當球踢。”

    然而事實是他們嚴重高估了島國觀眾的欣賞水平,那部粗製濫造的作品非但沒有撲街,甚至還火了,而且不是小紅、而是爆紅,世界性的爆紅。

    製作了這部作品的公司叫做“蟲製作”,製作了這部作品的人叫做手塚治蟲,而這部作品的名字叫做……鐵臂阿童木。

    阿童木是第一部使用高拍數製作的作品,其當時對業界造成了嚴重的衝擊,並且形成了日本動畫所謂的“故事中心”的說法。

    漫畫之神手塚治蟲,往往不被動畫業界待見,這或許是理由之一。

    當時很多動畫公司的觀念得以改變……原來觀眾看這種動畫就可以滿足了,那他們還瞎費什麽勁?

    而動畫的投資人也開始考慮之前的投入是否合理,並且開始縮減對動畫作品的投資——明明5塊錢就能辦到的事情,為什麽非要花10塊呢?本身投資人追求的就是投資回報率而已,他們那管你做了什麽樣的動畫?

    所以總結一句話,業界藥丸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所謂大勢浩浩湯湯,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宮代奏隻是在堅定不移的順勢而下而已。

    他的主張和做法有什麽問題和錯誤嗎?

    答案必然是沒有的。

    注:

    1,嚴格來說,這裏的“幀數”並不是一個科學的說法,我們通常說的幀數實際上指的就是作畫張數,因為就算是畫麵卡如狗的動畫,它的製作和播放製式也是24幀/秒,區別在於作畫數量和拍數,作畫數x拍數=24幀/秒,比如每秒畫8幅畫,那麽每幅畫麵就需要連續拍3次,這就是所謂的一拍三,如果是6幅,那就需要拍4次,即一拍四,以此類推。

    tv動畫的拍數往往在3以上,滿幀作畫的鏡頭(即每秒24幅)少之又少。

    2,關於全動畫和限定動畫,這個說明起來過於複雜,有興趣的朋友自行了解,大致上全動畫的作畫數在12以上。

    所以現在看到的tv動畫全都是限定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