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推杯換盞
字數:5258 加入書籤
此時的林之瀾正坐在朔州最大最豪華的明月樓裏,與龔連達和魏寶荃推杯換盞。
龔連達放下酒杯,笑眯眯道:“都說伏州林家的美人骨是望朝第一酒,之前我還半信半疑——現在,我可是真信了!”
林之瀾不卑不亢道:“國舅爺謬讚了,林家酒坊不過是小地方的作坊罷了,哪裏能與京城的酒坊相提並論。”
龔連達今年二十五歲,與風姿綽約的龔貴妃不同,龔連達身材矮胖,氣質猥瑣,小小的綠豆眼裏總是閃著不懷好意的光。
林之瀾不禁在心裏連連叫苦。
自己之所以親自來朔州,完全是因為魏寶荃大人從中牽線搭橋。
魏寶荃差人過來給他遞話,說是有一位京城的朋友很是喜愛林家的酒,希望能進一批林家的酒到京城去販賣。
這位朋友是京城的貴人,身家很是豐厚,希望林之瀾能親自過來洽談。
九年前,時任巡撫的魏寶荃路過伏州,救下了在林家門口即將臨盆的梅娘,還為梅娘立了碑。自此,林之瀾結識了魏寶荃。因為魏寶荃可說是林九娘的救命恩人,林之瀾對他一直很是敬重。
因此,這次魏寶荃一開口,林之瀾很痛快的就答應了。
如今的魏寶荃已辭去巡撫一職,回到故鄉朔州出任知州。
他今年已逾五十,頭發已是花白,但眉眼俊朗,身手敏捷,看起來並無一絲老態。
魏寶荃給林之瀾和龔連達各斟上滿滿一杯美人骨,笑道:“九年前一別,再次相見,林家大少爺已然風度不凡,不複當年之少年矣!”
龔連達頗有興趣的插話道:“哦?原來林大少爺和魏大人是舊相識?”
魏寶荃笑道:“曾在伏州呆過一段時間,但凡是伏州人,哪個不知道林大少爺的精明厲害呢?林大少爺十幾歲時就能把林家的生意打理得紅紅火火,實屬難得啊。”
龔連達抿嘴一笑,有些不懷好意的打量起林之瀾來。
之前忠勇侯白文斌就是中了龔連達在賭場設的局,欠了他十萬兩銀子。
龔連達知道忠勇侯沒有多少家底,也沒有多少過硬的關係,原本盤算的是白文斌必定湊不到十萬兩銀子,早晚會向他告饒,到時他便可以提出讓忠勇侯拿宅子來抵債。
伏州雖然遠離京城,但卻是一塊富庶之地,不但物產豐富,而且風景優美。
否則,禦華真王也不會選擇在伏州北郊的秋情山上隱居。
提到禦華真王,龔連達的感情有些複雜。
按說,禦華真王對龔家有恩。
龔貴妃出身寒微,初得聖寵時便招惹了不少嫉妒,承恩後雖被封為更衣,卻仍舊住在齊淑妃的玉秀宮中,整日都得看齊淑妃的臉色。
齊淑妃早年前也曾得過寵,但在她所生的二皇子夭折之後,皇帝對她的寵愛也日漸稀薄。
年華漸逝,恩寵已消,膝下又沒有子女,齊淑妃的日子過得雖然富貴,卻了無生氣。
所以,當齊淑妃發覺年紀輕輕的龔更衣竟有了早孕反應時,憤慨、嫉妒、傷感......一並湧上了心頭。
龔更衣是在齊淑妃的眼皮底下勾引到的皇帝,齊淑妃早就看她不順眼了。
恰巧那陣子國事繁忙,皇帝忙於政事,已有十天半個月沒去後宮了。
齊淑妃便想趁著皇帝還不知道龔更衣懷有身孕,早早的便將她肚子的孩子弄掉。
畢竟,當時皇帝膝下隻有兩名公主,尚無皇子。
若是龔更衣一舉得男,豈不是會母憑子貴,早晚騎到自己的頭上來?
齊淑妃雖想動手,卻又怕留下把柄,便讓貼身宮女到太醫院去請與自己相熟的王太醫,想請王太醫替自己出出主意。
誰知天底下竟就有那麽巧的事兒,宮女和王太醫竊竊私語的時候,正好碰上權鐵心來太醫院給禦華真王取藥。
權鐵心是兵部侍郎權尚本之子,武功高強,不單輕功蓋世,還能聽風辨物,稍加留心便將宮女與王太醫之間的私語聽了個清清楚楚。
權鐵心轉頭就將此事告訴了禦華真王。
按說禦華真王若是明哲保身,最佳的做法就是當什麽也沒聽見,聽之任之。
反正龔更衣肚子裏懷的又不是他的孩子,而齊淑妃的父親和哥哥在朝中又頗有勢力。
他一個王爺,本就不該摻和皇帝的後宮之事。
但禦華真王卻親自去找了皇帝,將此事和盤托出。
皇帝龍顏震怒,下令徹查此事,果真在龔更衣日常的飲食中發現了會導致流產的藥材。
好在查處及時,龔更衣尚未服食,肚中的龍胎才得以保全。
皇帝顧及齊淑妃娘家的麵子,貶齊淑妃為妃,遷出玉秀宮,又將龔更衣封為龔嬪,成為玉秀宮的主位。
而禦華真王救下的龔更衣腹中的孩子,就是如今的四皇子。
為著這一層關係,龔貴妃對於禦華真王始終懷著感激之情,也幾次三番的在龔連達跟前念叨。
念叨來念叨去,龔連達就起了個念頭。
他想把妹妹龔連瑩嫁給禦華真王為妃。
禦華真王雖然已經二十六歲,卻迄今未曾婚配。
雖然禦華真王身子骨弱點,但畢竟身份擺在那兒,加上他性情溫柔,容貌清秀,想嫁進王府的貴女如同過江之鯽。
而妹妹龔連瑩美豔絕倫,姿色比姐姐龔貴妃還略勝一籌。
若不是有規定姐妹不可同入後宮,龔連達是肯定要把龔連瑩送入後宮的。
如今龔貴妃雖得聖寵,身邊又有四皇子和七皇子,可她的出身實在是卑微,一時半會兒還取代不了皇後的位置。
若皇後哪一天誕下嫡子,嫡子被封為太子,而皇帝哪一天又......太子一即位,隻怕龔貴妃、四皇子還有七皇子都不會有好日子過。
所以,龔連達便想著用龔連瑩再與皇家攀一門親。
禦華真王與世無爭,在朝中口碑一向不錯,也頗得皇帝信任。
若龔連瑩嫁了他,將來龔家也多了一份倚靠。
隻是龔連達剛動了這個念頭,禦華真王便離開京城,動身去了伏州。
說是去伏州休養一陣子,可卻遣了王府中的大部分下人,隻怕是要長住伏州了。
龔連達便動了心思。
禦華真王不在京城也好,也方便自己動手腳。
龔連瑩雖說是龔貴妃的妹妹,可也輸在個出身上,若是通過正常的渠道,恐怕頂多也就是給禦華真王做個側室,萬萬是當不上王妃的。
可要是禦華真王看上她了,又另當別論。
龔連達雖未曾與禦華真王碰過麵,可也知道,他是個癡情種。
他之所以到二十六歲還未娶妻,就是因為早年他還是四皇子時,曾經深愛過身邊的一個宮女,對她用情頗深。
先皇發覺後,大為光火,罵他沒有出息,宮女不過是玩物罷了,怎麽還能放在手心裏供著呢?
那小宮女年紀尚幼,禁不得驚嚇,沒多久就病死了。
自那之後,禦華真王便一直鬱鬱寡歡,身子也一天天的弱了下去。
後來先皇駕崩,禦華真王出宮開府,皇上和皇後都曾為他牽過幾回線,可禦華真王全都婉拒了,一直是孑然一身。
龔連達有把握,以妹妹龔連瑩的姿色和嬌媚,一定可以把沒怎麽接觸過女色的禦華真王一舉拿下。
可是,總得有個由頭吧?
龔連達便瞄上了忠勇侯府那間大宅子。
忠勇侯府別的不行,宅子卻是相當不錯。
不僅風水極好,而且布局結構也是十分大氣合理,是先皇特地請人為老侯爺白西洵設計的。
可以說是全伏州數一數二的好宅子。
在龔連達看來,忠勇侯府早就失勢了,早就不配住這麽好的大宅子了。
他想把這座宅子盤下來,作為龔府,收拾好了就把妹妹龔連瑩接過來。
同在伏州,龔連瑩與禦華真王才有可能“偶遇”,才有可能發生接下來的一切。
可是沒想到,忠勇侯竟然找到了林家,還從林家手裏拿到了十萬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