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五更哀怨曲

字數:3216   加入書籤

A+A-


    這女人的事情真是舉不勝舉呀,今天狼叔興致一時大起,就順著這個話題往下捋上一捋,也為書友們在茶餘飯後多些談資、增一點餘興。但這些也隻不過是書中女主人公瑤的一個鋪襯罷了。

    這到了戰國,這樣的女人真是太多太多了,什麽息夫人、侯夫人的這些小打小鬧滅了一些小國的就不提了,今天我就說一說這大一點的。

    這夏姬可算得上一個真成熟得快流出水來的禦姐吧!她本是春秋時代鄭穆公的女兒,母親是少妃姚子,他娘的,聽聽這母親的名子就生不出什麽好東西來。

    這夏姬可是春秋整個時代有名的美女,因為她嫁給陳國的夏禦叔為妻,因而稱為夏姬。這夏姬可是一個欲求不滿的女人,沒幾年,就把禦叔這條大漢給弄得精盡人亡而死。

    留下夏姬與一子夏征舒。征舒成人之後承襲其父之爵位和職務,成為陳國的司馬。

    夏姬由於貌美非常,又特殊性,她竟然與多位諸侯、大夫通奸,引出一連串的曆史事件,最終的結果就造成了:“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的重大的曆史大案。

    這個時代最出名的還有一位都列入了中國四大美女的大人物,那就是西施,她在四大美女之中號稱‘沉魚’那美就不用我說去描述了,狼叔給他的定性就是華夏絕對的第一女間諜,後果就是:釀成吳國的滅國慘劇。

    到了戰國後期,又跑出了一個危害更大的人物,她的這一出現,竟然把春秋這個時代都給終結了,她的名字叫趙姬。

    趙姬本是邯鄲名妓,這個女子可真是美得,而她的運氣開始並不是很好,一直在做著這個營生。

    可是後來呂不諱這個富可敵國的家夥出現後,就改變了曆史的走向和趙姬的命運。呂不諱選中了趙姬,就是因為,趙姬太美了,不管她以前是什麽身份,也足以可堪亂國的魅力。

    呂不韋把趙姬買回來之後,就跟趙姬說了,你先懷上我的孩子,然後你就去亂國吧,趙姬聽了欣然應允。

    於是二人就行夫妻之禮,不久,趙姬懷有身孕,呂不韋將她獻給了異人,後來趙姬產下一男嬰,就是後來的秦始皇,異人至死都無法證實贏政是自己的孩子。

    而趙姬因生下了贏政這麽一個什麽什麽而使春秋戰國這一個時代終結了,可見這美女一但美到了極致,美到了讓男人暈了頭的地步,那麽,她的影響力可就大了去了。

    而到了漢朝,那就了女人專權的整個時代,從高祖林幫林三爺去後,這呂後就起了野心,女人一有了野心,那後果是可怕的。

    於是漢朝的江山就在呂後之後,一代代地落入到了女人的手中,直至三國時代。太多就不一一提及了,也隻是一些小魚小蝦,不足道。

    而這漢時的有一女子能去收服了一個國家的事情就不能不提了,這美女可是傾了人家一個家國的人物,足可真是傾國傾城了。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漢族人,中國的四大美女殺手之一,號稱落雁。

    昭君是漢元帝選美之中選中的秀女,但元帝自然在海選的時候是看不到王昭君的樣子了。

    漢元帝建昭元年,下詔征集天下美女補充後宮,王昭君年當二八,仿如空穀幽蘭,自然被選入宮。

    從全國各地挑選入宮的美女數以千計,皇帝無法一一見麵,首先由畫工毛延壽各畫肖像一幅呈奉禦覽。

    出身富貴人家,或京城有親友支援的,莫不運用各種管道賄賂畫工,惟獨王昭君家境寒愫,更自恃美冠群芳,既無力賄賂,也不屑於欺瞞天子。

    這就使得毛延壽心中十分不是滋味,,就在王昭君在麵頰之上點了一顆的黑痣。

    等到漢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畫像時,一時驚若天人,立時就想召見昭君,而此時的毛延壽就以畫像上,昭君的這顆黑痣來說事了。

    他買通了宮中的命師,命師就說昭君這顆痣乃亂國之痣呀,若娶了此女就要亡族地。漢元帝好不容易在激烈的競爭之中做上了皇帝的寶座,再加上他是新帝,所以就痛哭了一場之後,就放棄了王昭君,因此,五年過去了,她仍是個待詔的宮女身份。

    五年的時間不算短,與現在讀一個大學本科的時間還要長一點。王昭君除了擔負一些宮中的輕就工作之外,有太多的餘暇來讀書寫字,唱歌跳舞,研習音律與繪畫,不斷充實自己,磨練自己。

    然而午夜夢回,不免倍感淒清與孤寂,花樣的年華一寸一寸地消逝,不知究竟何時才有出頭之日,又如何上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呢

    又是落葉迷徑,秋蟲哀鳴的深秋季節,冷雨敲窗,孤燈寒衾最易惹得美女傷感啊。想起家鄉的江水,更想起一家五日歡樂團聚的時光,愁思如麻。

    於是昭君就信手拿過琵琶,邊彈邊哼,唱不盡的是鄉愁:

    一更天,最心傷,爹娘愛我如珍寶,在家和樂世難尋;如今樣樣有,珍珠綺羅新,羊羔美酒享不盡,憶起家園淚滿襟。

    二更裏,細思量,忍拋親思三千裏,爹娘年邁靠何人宮中無音訊,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隻望進京見朝廷。

    三更裏,夜半天。黃昏月夜苦憂煎,帳底孤單不成眠;相思情無已,薄命斷姻緣,春夏秋冬人虛度,癡心一片亦堪憐。

    四更裏,苦難當,淒淒慘慘淚汪汪,妾身命苦人斷腸;可恨毛延壽,畫筆欺君王,未蒙召幸作鳳凰,冷落宮中受淒涼。

    五更裏,夢難成,深宮內院冷清清,良宵虛拋擲,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親,命裏如此可奈何,自歎人生皆有定。

    這就是有名的《五更哀怨曲》了。滿腔幽怨,無限感傷,混合著濃重的鄉愁與一絲絲的憧憬。

    王昭君無聲無息地打發著漫漫的長夜和日複一日的白晝,意誌消沉,“自歎人生皆有定。”然而,事實上命運總是在‘有定’之中包含著‘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