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南豆腐

字數:3673   加入書籤

A+A-


    肖氏連夜給李泓錦用舊衣服衲了個書袋,裏麵給他裝上了一包餅幹,一點兒麥芽糖,並從譚嬸子那裏領的紙跟筆。

    李沅錦大略地想著前世第一天上小學的樣子,給李泓錦講了些注意事項:“有什麽事都找先生問,上課要是想去茅廁,也別憋著,趁大夥兒背書先生鬆下來的時候,悄悄去找先生說就好了。”

    中午給你備了飯食,譚嬸子說有在學堂裏吃的,也有自己帶飯的,自己帶飯的多。今兒給你帶飯,另再給你二十文,防著在學堂要用。”

    回頭看人家有什麽,咱不羨慕,但是如果人家該有的上學要用的東西,你都回來跟姐說,姐給你買。”

    李沅錦絮絮叨叨好半天,聽得肖氏都煩了:“哎喲,你可別再說了,讓他趕緊睡去吧,不然明兒第一天上學就得遲到!”

    李沅錦這才留意到天色,連忙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你看我這腦袋!泓錦,快睡吧!”

    等李沅錦躺到炕上,蓋著年前新打的鬆軟暖和的棉被,又想起來:“哎!還沒教泓錦寫自己的名字呢!”

    被二丫按著才沒有又爬起來去找泓錦。

    李沅錦前世活了二十多歲,穿過來又繼承了李沅錦十來歲的記憶,老覺得自己是大人,看著一個五歲的小毛頭要去上學,真是各種擔心跟期待。

    就著泓錦上學的東風,李沅錦在豆腐坊裏麵也開了一個小學堂,不為其他的,就教肖氏、李守信、李雲錦跟夏藕生、夏蓮生認字。李顯進也是識字的,牛氏跟李吉信還送他去上過學堂,跟李顯閱一起,不過兩個人誌向不同,李顯閱書念的不錯,很得先生喜歡,但是李顯進一樣交了束脩就是學不進去,還三天兩頭逃課。

    反倒現在李沅錦要教大家識字算數了,他又湊過來了,一副興趣很大的樣子。

    李沅錦教大家識字其實也是有風險的,她不過從泓錦的《千字文》、《三字經》一類的啟蒙書上憑借自己記憶把繁體字給硬描下來。

    好在雲錦他們也不在乎李沅錦寫的怎麽樣,單單隻會認字這點兒就夠讓他們欣喜的了。

    首先學會的都是“金玉豆腐坊”這幾個字,李顯進寫的並不是太好,也沒有多少風骨在,但是勝在學生字體,工工整整。

    再往下教就是數字,從一到十百千萬。最後還應大家的要求教了各人的名字。

    自此,豆腐坊下午生意不是特別多的時候,大家夥就都圍坐在店裏,支起來一塊小木板,李沅錦用沾了水的毛刷寫字。

    一邊教識字,一邊豆腐上的事情也不能耽誤,伊寧村裏關於李守信跟肖氏偷師的消息一直讓李沅錦有些憋屈。

    每日教完字讓他們自己練去,自己就回到東廂去翻看《豆腐經》,其實《豆腐經》上記載的大多數做法都是通用的,或許在這個時代來說還有些是秘技,但是在二十一世紀時,這幾乎是網上公開的菜譜。

    不去抄襲,很簡單,但是眼下要證明自己不是抄襲,不簡單。

    李沅錦想來想去,還是隻能在豆腐的比例上下功夫,她的優勢在於她前世嚐過南北豆腐,現在順平鎮幾家賣的豆腐大多都是北豆腐,看著實誠,吃起來也韌勁更足。

    可是南豆腐也有南豆腐的好,水嫩光滑,入口即化,味道又鮮甜些。

    南北豆腐的區別並不在於說是南方還是北方做的,除了鹽鹵跟石膏的區別之外,更大程度隻是在鹵水、豆漿、水的比例上。

    《豆腐經》上隻含糊寫了適量,李沅錦考慮了一下,決定擼起袖子幹!

    李顯進是被她抓了壯丁了,出去跑藥店幫她買石膏不說,回來還得跟李守信兩人輪班,就那麽一口小石磨,每天磨個不停。

    雲錦燒火,夏蓮生打下手,李沅錦就悶在廚房裏麵一遍又一遍地試著水跟豆漿的比例,還有點鹵的分量跟火候。

    李沅錦性格風風火火,手裏也存不住錢,是個想到什麽就要立刻去做的,南豆腐的試驗不成功,總感覺跟北豆腐的區別還沒有特別大,沒有做到前世那種用勺子背稍微推一下,豆腐就能在盤子裏蕩來蕩去好一陣子,形狀還完整優美的地步。

    做的這些半水不水的豆腐,最後全都變成了大家的午飯跟晚飯,在李沅錦騰出手來做臭豆腐之前,一店的人吃南豆腐的半成品都快吃崩潰了。

    最主要這南豆腐的水分還特別大,吃完一頓,時不時就要跑茅廁。

    阮婆婆都來看了兩次,李沅錦隻一心沉浸在豆腐試驗中,沒有留意到。

    南豆腐終於出來的時候,確實讓人感覺驚豔,純白水嫩,不同於北豆腐的紮實跟略帶豆色的米黃色,南豆腐是完全的純白,白得像玉,讓人不舍得下筷子跟勺子。

    李沅錦知道北方這邊北豆腐的吃法多,煎炸煮都可以,但是南豆腐不行,南豆腐太水嫩,要是沒處理好,下鍋就是一攤子稀泥。

    而且,在現在這個交通並不發達的時代,南豆腐的運輸就比北豆腐要難多了。李沅錦之前遲遲沒有做南豆腐,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做出來,並不能夠賣出去多少。

    但是眼下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證明自己在豆腐一道上是有獨特技藝的,就不得不把南豆腐拿出來了。

    南豆腐的吃法李沅錦也想好了,一是就淋上味噌醬油,趁熱吃,跟豆腐腦差不多,但是比豆腐腦又要更韌一些,也能夠上桌當菜。

    另外就是豆腐羹,南豆腐滑嫩勝於北豆腐,在精細的湯羹裏用的更好,最簡單的就是冬筍皮蛋豆腐羹。

    冬筍去腥後放一丁點兒油跟料酒炒香,然後加水熬煮,水開放皮蛋碎,皮蛋成型之後,劃入南豆腐。

    這樣做出來的豆腐羹鮮甜可口,既有冬筍的香味,又有豆腐的滑嫩,給小孩或者孕婦做輔食再好不過了。

    另外這裏南北都有的名菜麻婆豆腐,說到底還是用南豆腐來做更為滑口一些。

    蔥薑蒜切末,肉剁碎,下油鍋炒香,然後另起油鍋,把嫩嫩的南豆腐切成一分左右的方塊,外層遇到油鍋立刻起來一層酥皮,南豆腐的水嫩正好讓豆腐裏麵不會太老,加入前麵炒香的肉醬,跟豆瓣醬,豆腐依舊是嫩滑的口感,倒不似北豆腐那樣會被熱油炸成豆腐盒子。

    兩道菜一出,李沅錦的心思也有些變化了,之前金玉豆腐坊隻賣些豆芽豆腐這些原料,唯獨的小吃不過是豆腐腦跟臭豆腐,但是現在好歹算是有兩個硬菜了,感覺在原來的基礎上又更上一層了。

    可是這南豆腐到底該如何打出門道來呢?

    嗯哼,明天就是周末了,要不要兩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