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饞嘴的大狗
字數:4165 加入書籤
百裏極這才恍然,便吩咐廚房做三兩個清淡小菜。
肉不能吃酒也不能喝,總不能叫玉姝在那兒幹坐著,寧廉把水煮秋葵並著醬汁擺到玉姝跟前,輕笑道:“這是九十月間存下的,現在吃比當季差些,不過還行。”
寧廉說著偷眼觀瞧玉姝,見她雙頰凹陷,病容未退。不免有些擔憂。人都瘦成這樣了,家裏供養的醫女是白吃飯的?
玉姝不知他腹誹,含笑謝過。
屋裏有炭火,廳堂木門四開大敞,秋葵上桌須臾就涼。冬日裏吃冷食不好受。玉姝就將夾三五個到銅絲網上,烤烤再吃。
百裏極見玉姝烤秋葵,眼珠子掉在她的小炭爐上了,巴巴等著烤好了謝九能分他一個。
百裏恪為寧廉烤了一小碟肉,他倆就又和好了,並著百裏忱,三人推杯換盞,一口肉一口酒,吃吃喝喝,很是暢意。
玉姝和百裏極坐在下首,邊烤肉烤秋葵,邊談天。
“誒?阿豹喜不喜歡小布耗子?”玉姝把秋葵翻個麵,隨口問道。她哪能告訴百裏極,這小貓跟狼犬阿豹打了一架,就記上仇了。它為了小布耗子,都快把黃鼠狼尾巴抓破了。經過這次,她再不敢再拿阿豹的小耗子做人情了。身為主人,連貓的東西都不能隨意支配。
哎,太丟人了。
“啊?”百裏極的注意力全在秋葵上,被玉姝一問,趕緊回神,“哦,還行吧。”
阿豹更喜歡糖漬金桔。
謝九分他的那包糖漬金桔,給阿娘阿爹叔叔送些過去,就沒剩多少了。
他一拿出金桔,阿豹也不吵也不鬧,就歪著腦袋可憐兮兮的望著他,水潤潤的大眼睛眨巴眨巴,委屈的不得了,像是搶了它的口糧。
沒辦法,他吃的時候就把阿豹拴在院裏。
吃個金桔跟幹壞事似得,偷偷摸摸見不得人。百裏極也沒臉跟謝九細說阿豹對糖漬金桔的執念。
養了條這麽饞嘴的狗,太丟人了!
秋葵涼麵烤的金黃焦香,光是看著就好吃。
玉姝給百裏極夾了個放在瓷碟裏,“別總吃肉,吃點菜。”
這句話阿娘總念叨,百裏極每次都是乖乖應了,該吃肉還是吃肉,菜一口也不動。
同樣的話,經由謝九的嘴說出來,與阿娘迥然不同。
柔和卻有著讓人無法抗拒的力量。
更何況秋葵是謝九親自烤的,肯定錯不了。所以,就算謝九不說他也要吃。百裏極夾起秋葵,努起嘴唇,吹散熱氣,也不蘸醬汁,咬掉尖角。
外酥脆,內軟熟,咽下有回甘。
百裏極笑眯眯稱讚道:“好吃!”
他正吃著,小仆端著托盤,奉上專為玉姝準備的涼拌昆布,醋芹以及秋葵湯。
有熱湯暖胃,玉姝眉開眼笑,給百裏極也盛一碗,倆人一麵喝著,一麵竊竊私語,說些小貓阿豹和狼犬阿豹樂事。
毫無疑問,百裏恪和寧廉心都是向著大皇子的。百裏忱和百裏極也就自動歸到大皇子一派。再加上楊相爺,定遠侯,大皇子在朝堂上並非孤立無援。
而且,大皇子最大的靠山,不是旁人,正是當今皇帝。
寧廉滋溜一口
酒落肚,對百裏恪說道:“元日這頓酒喝完了,咱們就也別上外頭瞎逛遊,都老老實實回家寫折子。”
聞言,百裏恪撂下酒盞,手撚胡須,沉聲說道:“楊相爺那邊,不知有何部署?”
他們與楊相爺雖說都是大皇子這頭的,相互間卻沒有聯係。
寧淑妃與楊皇後在後宮裏倒是時不常的聯手給柳媞製造些不痛不癢的小難堪,小麻煩。但是,到了外間,寧廉兄弟倆與楊相爺幾近水火之勢。
再加上前番寧廉在永寧宮搶了楊相爺的風頭,恐怕這會兒楊相爺都沒消氣呢。
“嗐,咱們就做咱們該做的!你管老楊頭那麽多呢?!”寧廉喝了酒,嘴上就沒個把門的,直呼楊相爺為老楊頭,不知道的還以為在喚自家仆役。
“晉堂,話可不是這麽說呐!”不等百裏恪出聲,百裏忱率先說道:“晉堂,陛下擺明了要冊封大皇子為太子。咱們順著這情勢給陛下上折子,讓陛下在早朝時,揪住這幾道折子當話把,本意沒錯。可折子少了不行,多了也不好啊。上頭寫些什麽,也有講究,深了不行,淺了也不行。若能得楊相爺襄助,遣詞措辭拿捏拿捏分寸,那這幾道折子起的作用,就大不一樣啊。”
百裏恪對百裏忱所言很是認同,在旁附和道:“沛誠說的是。上次在永寧宮,要是我坐你跟前兒,準保不能讓你跟老楊頭杠上。鬧成現在這地步,如何收場啊你說。”
彼時,寧廉確實有些得意忘形。過後想想,怎麽就非得爭那一時之氣?都忍這麽多年了,也不在乎多那須臾功夫呀。
寧廉垂首悶坐,沉思不語。
玉姝不禁對百裏忱另眼相看。
恰如百裏忱所言,楊相爺在朝中根基紮實,與三省六部的老臣子多少都有點交情,也能說得上話。像是冊立太子這麽大的事,並不是簡簡單單趙旭說句話,做出姿態就能成事的。
身為臣子,揣摩出上意不難。難就難在是如何能把上意變成自己的意思,為皇上分憂奔忙。待事情辦成,還得叫皇上念念不忘這臣子的好處。
楊相爺在這方麵,可說是心得頗多。否則,楊皇後做不了皇後,他也當不了丞相,更不能逐步分薄寧廉的權利。
玉姝思量片刻,說道:“百裏少卿,可否聽某一言?”
誒?謝九有話說?
百裏恪與寧廉對視一眼。
從涼州城到京都這一路上,謝九除了養病,就是寫寫畫畫,得了空閑教婢子小仆讀書認字,沒做什麽正經事。
由於謝九是東穀人,百裏恪對他也有些避忌,並非傾心相交。
寧廉知道謝九來曆,認為她不該過多接觸政務,也就很少與她說有關南齊朝堂上的人事與各派關係。
到了京都以後,大皇子趙堯的賞賜,前後三次送到靖善坊謝府。
個中意思,相當明顯。
趙堯重視謝玉書,所以,趙堯也希望與他一派的,不管楊丞相也好,百裏恪也罷,都能重視謝玉書。
楊相爺尚未有機會結識謝玉書,他的態度還不明朗。不過,無論如何,楊相爺看在大皇子麵上,都不會為難謝九。
可百裏恪和寧廉與楊相爺畢竟不同。他倆是大皇子親口承認的臂膀。身為臂膀,哪有給主子拆台的道理。
是以,這位謝九的話還是聽聽的好。
(. =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