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焚燒畫卷
字數:3211 加入書籤
蘇皖之前由於精神不佳,一直像是霜打的茄子一般萎靡不振,現在卻又神采飛揚起來。
藺如霜看到這樣的好友,不禁打心眼裏感到高興,故意噘嘴說道:“呦,宸王妃為何如此苛待客人?還沒讓我吃飽就想著讓我幹活啦?”
蘇皖知道藺如霜是有心與自己玩笑,連忙走到她身旁,親親熱熱將她服了起來,軟聲細語說道:“我的好如霜,等你幫助我找回了蕭墨宸的記憶,別說一頓飯了,我連續一個月請你去帝都最好的館子吃飯去!”
聽到蘇皖的打趣,藺如霜也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沒有再為難她,便隨著她急切的步子向著蕭墨宸的書房走去。
誰知,二人還沒完全走近書房,便聽到走在前麵的清菀尖叫了一聲,麵色十分難看。
怎麽了?”蘇皖有些奇怪地問道,清菀最是穩重的人,應當不會如此一驚一乍。
清菀咬了咬嘴唇,回頭看了蘇皖一眼,說道:“王妃,側妃似乎在書房前麵燒些什麽東西。”
蘇皖一愣,立馬快步等台階上前,待她看清眼前的景象後,不禁氣得渾身發抖起來。
蕭墨宸的書房門大開著,彩鳳和可心正不斷從裏麵搬來一卷卷書畫,放到庭院裏一個巨大的石缸之中燃燒。
滾滾黑煙嫋嫋升起,剛一上到台階,蘇皖便清晰地聞到了書畫焚燒的焦糊味。
傅嫣然臉上掛著陰冷的笑容,一麵看著彩鳳燒畫卷,一麵看似不經意地瞥了一眼蘇皖,示威一般地微微昂了昂頭。
那石缸中燒的是什麽東西,已經不言而喻了,正是蘇皖準備尋找的人像畫作!
蘇皖感到自己瞬間便有些頭暈目眩,後麵趕來的藺如霜看到這一幕,也吃驚地捂住了嘴,先蘇皖一步上前說道:“你們在燒些什麽!”
回藺小姐的話,不過是燒一些不用的廢紙畫作罷了。”彩鳳麵色絲毫不改,無所畏懼地回答說道。
蘇皖剛到自己的頭皮一麻,一腔怒火直衝雲霄,快速上前湊近一看,彩鳳最新放進去的明明就是蕭墨宸為自己畫的畫像!
看來,傅嫣然是比她要搶先一步想起了暗房中的畫像,便率先行動了。
蘇皖不禁又急又氣,反手便扇了彩鳳一巴掌,怒火萬丈地說道:“睜開你這糊塗的眼睛好好看看,你燒的可是我的畫像!”
彩鳳突然挨了一巴掌,臉上卻也不氣不惱,依舊笑著回答說道:“王妃息怒,是奴婢有眼無珠,居然誤燒了您的畫像,真是罪該萬死。”
蘇皖不想再看彩鳳惺惺作態,便一把抓住一旁的可心問道:“屋裏還有沒有別的畫像了?”
可心隻是被叫來做事情的,其實內心也害怕得緊,眼下被蘇皖一喝問,腿都開始打顫,小聲說道:“沒,沒有了,剛才那是最後一幅。”
誰說沒有了?門後麵不是還有一幅嗎?”傅嫣然故意拉長語調,挑釁一般地說道:“反正姐姐的長相也和黃家小姐有幾分相似,若是不嫌棄,就把那個帶回去唄。”
黃景萱的畫像是蕭墨宸多年之前創作的,傅嫣然當然不會傻到把它也破壞了,故意留在那裏,一是為了避免蕭墨宸發現有人動過他的書房,二也是為了刻意刺激蘇皖。
蘇皖咬了咬牙,拿起一旁放置的火剪,也不顧洶湧竄起的火苗,便要從中夾起畫卷。
可是畫卷一遇到火苗,早就相互粘黏在了一起,根本分不開,蘇皖隻能眼睜睜看著裝載了自己麵目的白紙緩緩變得焦黃,直到燒成黑炭。
在努力搶救畫卷之中,蘇皖不慎將一塊著火的殘片挑了出來,跳躍的火苗險些就順著她的裙角燒上她的身體,還好一旁的藺如霜眼疾手快,立馬用腳踩滅了。
看到蘇皖這樣一幅失魂落魄的狼狽樣子,傅嫣然嘲諷地扯了扯嘴角,說道:“姐姐如此在意這幾幅舊畫做什麽?王爺還好端端的在宮中呢,若是那天他心情好,說不定還能再給你畫一幅。”
蘇皖被氣得渾身發抖,清菀心中也是無盡酸楚,趕緊上前攙扶住了她,免得她氣急暈倒。
彩鳳冷哼一聲,也笑著走到傅嫣然身邊,說道:“主子說的沒有錯,這夫婦之間若是感情長久,又何必寄托這些身外之物呢。”
蘇皖已經被氣得說不出話來了,藺如霜難以壓抑憤怒,忍不住上前說道:“你們主仆一唱一和真是嘴臉醜惡,皖兒和宸王之前明明是兩情相悅琴瑟和鳴,現在宸王不過是暫時失憶,你們就這樣落井下石,真當老天爺不長眼睛嗎?”
傅嫣然無所謂地一笑,根本沒被藺如霜氣到,反而頗有些同情地看著她說道:“藺小姐,你還沒有出閣,按照規矩來說,見到了身為帝國王爺側妃的我,應當行大禮才對,我不與你計較,你也別再蹬鼻子上臉了。”
你!”藺如霜氣惱地瞪著傅嫣然,說道:“你居然還在這跟我說禮儀體統?皖兒是王府之中的正妃,你對她可有一點敬畏之心?說出的話可還是人話?”
石缸之中最後的畫卷也已經被燒成了灰燼,傅嫣然看了一眼,笑容更加燦爛地看了蘇皖片刻,麵色陡然一變陰冷無比,沉聲說道:“蘇皖,你好意思對別人說,之前你與王爺是兩情相悅的嗎?”
蘇皖渾身一顫,傅嫣然的話真是一下子就戳中了她的痛點:原先蕭墨宸確實對她用情至深,可是她心中卻還雜草橫生理不清關係,導致做了很多對不起他的事情。
想到自己曾經一而再再而三地傷害和拒絕蕭墨宸的真心,蘇皖不禁有些痛苦地微微低下了頭,說不出一句話來。
藺如霜有些著急地看著蘇皖,她不明白蘇皖為何不替自己辯白,承認自己從很早以前開始就喜歡蕭墨宸難道有那麽難嗎?
蘇皖,時至今日,都是你個人咎由自取,這是你的因果報應,你不得不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