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吃飯要靠搶為啥把地賣了
字數:4110 加入書籤
何氏暗暗撇了撇嘴,也不再說話,筷子卻是戳的更歡實了。
林嬌杏原本還想著會有人問一下方栓媳婦誣賴慶林的事兒呢,可從頭到尾,別說有人為慶林說句公道話,就是問也沒人問上一聲,隻聽到呼嚕,吧唧聲響成一片。
如此冷漠的一家人,怪不得人家找上門欺負呢。
到嘴邊兒的話,又被林嬌杏咽了回去,她在心裏冷哼了一聲,然後拿起了筷子。
今兒個的晚飯,又是窩窩頭配清可見底的米湯。
菜嘛,是醃的鹹蘿卜,醃蘿卜的湯也不知道有多少個年頭沒有清理過了,鹹蘿卜吃起來有一股酸臭味。
窩窩頭看上去黑乎乎的,也不知道是用啥做的,粗糙得有點拉喉嚨。
前世的時候,林嬌杏是個地道的吃貨,熱愛美食,對吃非常講究,不管吃啥東西,一定要色香味俱全才能下口。
可自打來到這裏後,她就講究不起來了,她沒法講究啊,要不然她非餓死不可。
林嬌杏就著鹹菜吃了一塊窩窩頭,然後又喝了一碗跟水差不了多少的米湯。
她覺著有些沒吃飽,想再去拿塊窩窩頭的時候,發現放窩窩頭的筐裏已經空空如也。
怪不得何氏他們吃那麽快呢,原來想要吃飽飯,是要靠搶的!
男人都是不幹家務活的,所以吃過了飯,方有根他們把碗一放,拍拍屁股走了。
方有梅本想幫著收拾一下碗筷,可還沒有動手呢,何氏就把她叫走了,“梅姐兒,剛桂枝不是說要給你看新鞋樣嘛,娘帶你過去看看去,人家好心好意的給你新鞋樣,你總不能還等人家給送上門兒來。”
方慶梅聽了,有些歉意地衝著林嬌杏和孫氏笑了笑,然後便跟著何氏出門了。
孫氏手腳麻利地收拾著碗筷,林嬌杏剛要伸手幫她,就被她給攔住了。
孫氏嘴笨,對著一個比自己還要小的人,她那聲“娘”叫的就沒有何氏叫的順溜,臉都憋紅了才憋出來一句話,“娘,你身子骨還沒好利索呢,去屋裏歇著吧,我自已就行了。”
一直躺著也不是個事兒,我活動活動,反而覺著要舒服些。”
林嬌杏一邊說,一邊把碗撂到一起拿到了灶房裏,要去涮的時候,孫氏卻是慌忙搶了過來,說啥都不叫她涮。
林嬌杏隻好出了灶房,拿了塊抹布把飯桌收拾幹淨了,看看外麵天色還早,想著反正在家沒啥事可幹,不如再出去轉轉,熟悉一下環境。
為了避免再惹人口舌,林嬌杏決定帶著慶林和慶海一塊兒出去,順便也能叫慶海給她介紹一下這個村子的情況。
她到這兒也有三天了,除了知道這個村叫方家屯,其他的還一無所知呢。
慶海一聽林嬌杏叫他出去轉,很高興地跟著林嬌杏出去了。
慶林也磨磨蹭蹭地跟了上去。
村東頭和村西頭,林嬌杏都已經去過了,所以這回,她叫慶海帶著她去了村北。
這個時候,不少人家已經吃過了晚飯,睡覺吧太早,待在家裏又沒啥事,便都出來和街坊鄰居說會兒閑話。
說是說閑話,其實就是嚼別人家的舌根,尤其是那些婦人們,隻要聚到一塊兒,東家長西家短的,說個沒完。
哪家兩口子吵架,把灶上的鍋都給砸了。
哪家的新嫁娘,過門剛十個月就生了一對雙生子,八成是當姑娘時就被破了身子懷的野種,虧那家人還歡天喜地的,卯足了勁兒要給孩子辦滿月酒。
哪家的豬生了一窩小豬仔,家裏人沒伺候好,叫母豬壓死了一隻,那家人正在家裏哭天抹淚呢。
哪家的母雞生了個蛋,婆婆去收蛋的時候,蛋卻不見了,就懷疑是兒媳婦嘴饞給吃了,足足罵了兒媳婦半個時辰。
。。。。
就這麽嚼來嚼去,這些八卦消息,要不了兩天,就會在十裏八鄉的傳遍。
這會兒這些人看到林嬌杏走過來了,都齊刷刷的看了過來,林嬌杏還沒有走過去呢,她們就開始咬耳朵了。
沒辦法,誰叫林嬌杏的情況特殊呢,再加上剛才方栓媳婦那麽一鬧騰,出了林嬌杏的家門,就在村子裏可著勁兒的賣林嬌杏的壞,所以這會兒林嬌杏可以說是名聲大振了,大夥兒能不嚼她的舌根嗎?
林嬌杏懶得理會那些人的交頭接耳,牽著慶海,很坦然地走了過去。
哪個背後不說人,哪個背後不被人說,隨他們去吧。
林嬌杏一邊走,一邊向慶海了解一些情況。
可惜,慶海年齡太小了,也說不清現在是何朝何代,更不知道皇帝的年號,他隻知道方家屯的周邊有南坪村,半坡村,十裏營,再往南,就是彰德鎮。
慶海隻是知道這些地名,他是從來都沒有去過的,所以這些村鎮有多大,再往遠了通往哪裏,他就一點都不知道了。
唉,隻能慢慢的再找人了解了。
出了村子,視線就漸漸開闊了起來。
不過,這村北的開闊,跟村東的開闊可截然不一樣。
村東,一眼望過去,全是平整的麥浪,微風吹過,沉甸甸的麥穗刷刷直響,看上去讓人心曠神怡。
可村北呢,雖然種的也是小麥,可麥田裏的那些麥子,長的稀稀拉拉的,而且棵矮苗也不壯,麥穗還沒有村東頭麥地裏的麥穗一半大。
慶海,這兒的小麥,長勢咋這麽差?”
這邊的地勢高,不好引水過來,所以這邊都是靠天收,要是年景好了,還能收個莊稼,要是年景不好的話,就成這樣了。”
林嬌杏哦了一聲,然後又有些好奇地問道,“那這邊有咱家的地嗎?”
慶海點了點頭,“咱家的地,東頭隻有兩畝,其他的,都在那邊,再往北走幾步就能看到了。”慶海說完,抬手指了指遠方。
林嬌娘有些驚訝。
雖然她不是在農村裏長大的,可她對農村分地,多少也是有些了解的。
一般情況下,村裏的地都會按地塊的好壞分為三六九等,然後按人頭均衡分到每家每戶頭上。
也就是說,分到每家每戶的地塊,有土質肥沃的一等地,也會有眼前這樣貧瘠的末等地。
按理兒來說,方家人口不少,不應該隻分到兩畝好地。
慶海,咱家這麽多人,東頭咋隻有兩畝地啊?”
都賣了。”
林嬌杏更驚訝了,對農民來說,土地就是命根子,怎麽能輕易的就賣了呢?而且賣的還是一等地?
為啥都賣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