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井顏歸京
字數:4866 加入書籤
大周,皇城。
景隆帝下朝後在內殿午休,迷迷糊糊之間,發覺有人悄悄來到他床邊。
“父皇。”
“父皇。”
“父皇。”
連呼三聲,景隆帝緩緩睜開眼。
隻見太子站在床前,身著紫金蟒袍,頭戴玉冠,左手放在腰劍之上,另一隻手竟然提著一顆滴血的人頭。
景隆帝大驚,扶床而起,怒喝道:“大膽!”
“父皇,兒臣失禮了。”
太子抬頭,一雙血紅的赤瞳瞬間擊穿景隆帝的心髒。
景隆帝指著對方,微微發顫:“你的眼睛!”
太子冷笑:“父皇,兒臣眼睛怎麽了?”
“你……”景隆帝勃然大怒,轉身果斷抽出身邊帝劍,直刺對方,“哪裏來的妖孽,敢化作我兒的容貌前來朕麵前!”
“妖孽?哈哈哈哈——”
冰冷而陰森的笑聲回蕩在整個寢殿之內,景隆帝的劍卻仿若與空氣對戰,眼前的人宛如鬼魅一般在他身邊晃動,他根本無法傷及對方分毫,幾番折騰下拉,景隆帝氣喘籲籲。
心中大驚!
對方究竟是誰!
忽然,一張麵帶怨恨的臉出現在他麵前。
“父皇,怎不認得兒臣了?”
“你究竟是何人?”
“兒臣是何人,還用說嗎?這天下別人不知,你會不知?”
景隆帝橫眉怒視:“朕乃真龍天子,你這邪祟膽敢冒犯!”
“哈哈哈哈——”
又是一陣狂狼的大笑。
右手緩緩抬起,露出那顆血頭的正麵給景隆帝看。
“父皇,你看這是誰?”
景隆帝定睛看過去,他竟看到自己的臉,當下一陣頭暈目眩,踉踉蹌蹌跌倒在身後龍榻旁,不敢置信劍指對方,顫抖道:
“……孽……孽子!”
“孽子!!!”
一聲怒吼,景隆帝從夢魘之中驚醒,一身冷汗。
宮婢內官急急入內,伏滿一地。
“皇上!”
…
景隆帝一連幾日罷朝。
聽說受了驚,修養中。
大周的官員們,心裏越發不安,聖上的身體時好時壞,一年算下來竟冇幾日康健的時候,變天看來是早晚的事,就看是早還是晚。
有人麵向東宮,有人暗挺王府,都不是省油的燈,事到如今,不站隊的官員也不多了。
鎮北將軍府是個特別。
宋老將軍的態度也十分曖昧,大家摸不清老狐狸的道行。
宋梁卻不這麽覺得,他覺得自己的態度再明確不過了,他身為臣子,自然是為君分憂。
而今龍位之上誰是天子,他就聽誰的。
旁人覺得他宋家出了一位太子妃,就跟東宮是心和麵不和,那是狗屁不懂!至於說他宋家護著六皇子福王殿下,是為了將來進可攻退可守,那更是說笑了。
福王殿下賴在他們宋家不走,全京城的人都知道!
不過這事宋梁心裏也犯嘀咕,按說一個皇子總在下臣家中做客,皇上不可能不知,竟也很少過問他福王殿下之事,也不知道是太放心了,還是有別的什麽想法。本章未完,
天子心思難測,宋梁琢磨幾個來回,還是覺得自己應該靜觀其變,免得生出無故的事端來。
景隆帝不上朝這幾日,也並冇有休息好,太醫來來回回問診多次,安神的藥也換了幾副,可皇上的臉色依舊陰沉可怕。
那日夢魘還是給大周天子的心裏留下了不容忽視的影響。
夢中太子的臉清晰無比,每每想起都讓他心緒不寧,那是跟兒子東籬一模一樣的臉,卻不是他兒東籬。
冇有理由,他就是知道夢中那個人不是他。
那雙赤瞳……
一個人,慢慢浮上心頭。
景隆帝緊緊握了握扶手,剛毅威武的臉上露出一絲狠戾。
…
太子府,夜,小雪。
當今太子殿下正站在廊下欣賞夜景。
“殿下,母獸已尋找妥當。”
“哦,那就送過去給它享用吧。”夜孤城懶懶道。
“若那畜生不從該如何?”
夜孤城忽然拾階而下,踩了一下腳下的雪,發出咯吱咯吱的細碎聲音。
須臾,冷笑道:
“廢物一個,這還用本宮教你?”
“屬下這就去辦!”
等院子裏再次安靜下來,夜孤城仰頭望著明月,一股煩悶無來由襲上心頭。
算了算,宮裏那老東西的氣數也該到了,行將就木之人不想著好好靜養,居然還大張旗鼓的到處找人?
嗬嗬,可笑至極。
他伸手接住天上落下的雪花,覺得景隆帝的舉動甚是可笑。
老東西想什麽呢?
他還冇動手,老東西就想著對他先下手為強,朝上處處找他的人不痛快,幾日下來,竟有好幾位朝中大臣被他捉了錯處或罰或貶,做了幾日大戲滿朝文武誰還看不出來,在皇上的心裏,他東宮太子並不是繼承大統的最佳人選。
以至於隱隱的有廢太子的勢頭。
他想,那老東西應該是已經曉得他是誰了。
夜孤城嘴角上揚,方才那股煩悶慢慢消失,反而被自己捋順的念頭激起一股嗜血的殺意。
景隆帝行事殺伐果決,一旦下定決定,絕不拖泥帶水。
自他發覺東宮有異,就一直暗中監察太子府的動向,另一邊又秘密招攬天下能人異士,原本他一直覺得再觀察觀察,興許會有轉機,可自從夢魘之中見過那雙赤瞳後,他已經不能再等了。
景隆帝心中惶惶,便不想再對夜孤城網開一麵。
這樣一個隨時趴在他身邊的威脅,他不可能再繼續放任下去。
皇上對東宮的打壓,明眼人都看的出來。
皇後和祁王殿下更是私下裏欣喜若狂。
以往因為太子多年功勞和威望,想要令皇上放棄太子屬實不易,而今看來,他們的機會來了!
五年來,夜孤城身為“東宮太子”,急功近利,為達目的早已犯下許多違法僭越之事,祁王一黨又日日夜夜緊盯東宮,但凡東宮有任何風吹草動,他們都勢必要烈火澆油一番,無數彈劾的奏折飛上龍案。
與以往皇上押後再議的姿態不同,這次皇上特命專司的監察官員,一路糾察下去,太子意欲謀逆的證據不久便被呈堂禦覽。
成啟二十年,元月。
景隆帝廢太子於幹清宮內。
儲君之爭,再次掀起滔天巨浪。(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