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故人相邀
字數:3495 加入書籤
福桐回到夏家之後便發現自己門口的守衛已經不再是夏家原本的安排的那兩個自己熟悉的人,而是換成了儲蔚然身邊的妖將,看來他們已經對他她有了戒心。
福桐笑了笑,何須如此?她不過是知道我要成婚的消息,想要見見我,即使連出門,也是我主動要求的。
福桐閉上眼睛,仔細的想了想今天在鬼市看見的標記。那個標記她看了這麽多年,以至於下意識便想要進去。
雖然心裏仍舊是止不住的膽寒,膽寒那個人的冷酷,這樣簡單輕易的放棄了她和吉納,但是心裏仍舊有渴求。
渴求這個昔年的主子,能夠幫助自己逃出這個困境。她現在確實已經成妖了,獲得了永生的生命,照理說不該有其他的要求了,但是這樣被禁錮的日子,讓她漸漸心煩,她想要離開,離我遠遠的,她也害怕被我認出來。
可是夏明遠和儲蔚然封天羽他們是不會允許的,她知道,因為她雖然沒有用處,對我來說,確實一個極大的把柄,怎麽可能這麽簡單的就讓她離開呢?
原來,自己繞這麽一圈,不過是從一個人的棋子,變成另一個人的棋子。”
門口送飯的人被儲蔚然的妖將攔住,儲蔚然吩咐過,所有靠近她的人都要嚴加查看。
你的腰牌呢?”
福桐冷笑了一聲,何須如此?夏家每天來送飯的人就那麽幾個,難道還會出什麽岔子嗎?
夏家的人進來之後,看見福桐坐在床邊,並不說話,連看也沒看自己一眼,將飯菜擺上桌之後,便要離開,走到門邊的時候卻說了話。
姑娘早些用膳吧,小的過一會來收碗筷。”
福桐並不熟悉這個聲音,但心裏卻突然有了一些疑惑,夏家的管教極嚴,自從夏明遠回來之後便狠狠的整頓了一番,以往送飯菜來的人是絕對不會說話的。
福桐好像想到了什麽,連忙起身走到飯桌旁,仔細的撥弄著下人送來的飯菜,果然在裏麵找到了東西。
她手裏拿著那張黃色的油紙,不住的有些顫抖。是夏和意!這是夏和意傳遞消息常用的手段,也隻有他會為了保證裏麵的內容不被隱藏的東西沾汙,使用油紙。
福桐背對著門口,將手上的油紙打開,看完之後卻沉默了,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福桐,故人相邀,你若不來,我可是會難過的。”
是夏和意的親筆,福桐雖然沒有見過夏和意的真麵目,但是對於他的字跡十分的熟悉,如今看見這句話,心裏突然害怕起來。
她看了眼桌上的油燈,好幾次都想將手中的油紙放上去,油紙奇特,沾火便燃得十分的快,但是她卻始終下不了決心。
罷了,我早就負過她,難道還想這時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嗎?”
福桐將油紙小心的放在自己的貼身衣物裏,然後從書桌上裁了一指寬的宣紙回信。
但有所願,不敢違背!”
她將白紙放在了不容易被沾汙的白飯裏麵,自己隻吃了幾口糕點,就像往常一樣熄燈睡覺了。
過了不久,夏家收碗筷的下人又來了,福桐在暗夜裏睜著眼,聽著他慢慢的將自己的東西收出去。
離我和封天羽的婚禮越來越近的,今天夏家找的裁縫終於來了府上為了量身裁衣。
我站在那裏像個木偶人一樣,一動不動,生怕自己移動了,到時候做出來的喜服不和尺寸。
王妃的身量真好,到時候喜服做出來一定十分好看。”
我聽著這話,雖然是奉承,但心裏仍舊十分高興,吩咐曲棉賞了些錢便叫他們退下了。
王妃可要選選大婚時的緞子?這幾年咱們冥界出了不少的好緞子,咱們不敢做王妃的主,可能還需要您自己來挑了。”
我點點頭,看了一眼裁縫帶來的緞子,一應都是耀眼的紅色,看得人心裏喜氣洋洋的。
這大紅鑲金邊的是扶蘇緞,顏色喜慶又好看。大紅鑲黑邊的是琉璃緞,雖不比扶蘇緞那麽好看,但是十分的正經尊貴,畢竟咱們冥界是已黑色為尊的。還有大紅鑲銀邊的,這是流珠緞,現在看起來雖然沒什麽特色,但是一走動起來波光粼粼,猶如珍珠耀身,看王妃您喜歡哪一種?”
我仔細的摸了摸這三種緞子,觸手冰涼又柔軟,十分的舒服,果然是極好的緞子,一時間也犯了難。
冥王選得什麽緞子?”
裁縫知道我是人間來的,對這些東西不熟悉,原本也是讓封天羽拿個主意,誰知道封天羽卻說什麽都聽我的。
冥王大人說了,一切都跟著王妃的選擇來定,您這邊定好了緞子,咱們就隻管給冥王大人量身。”
我點點頭,知道封天羽的意思,是怕他選的東西我不喜歡,到時候不高興,但是冥界規矩眾多,這些東西又繁雜,我一個沒有了解的外鄉人哪裏知道哪種好?
我看就選扶蘇緞吧,黑色雖然不喜慶,但卻是尊貴的象征,你大婚還是要以你們二人的身份為重。”
我正在犯難的時候,儲蔚然卻突然來了,看我正為難呢,就自己做主幫我選了。
真的?既然你都這麽說了,看來黑色更合規矩些,那就選扶蘇緞吧。”
儲蔚然見我連選個緞子都這樣謹慎的樣子,不禁笑了一聲,沒想到我當了這個王妃,倒越發的小心起來了。
其實你不用這麽在意,若不是規矩在那裏,恐怕封天羽還要像人間的習慣讓你傳白色婚紗呢?”
我笑了笑,白色婚紗雖然好看,但我還是喜歡紅色的嫁衣,給人一種莊重的感覺,婚禮本就該是最莊重的。
算了吧,這幾天選這樣選那樣的,這麽麻煩,我又怕選錯了一個什麽惹來別人的議論,還是小心些吧,白色婚紗這樣的話還是別提了。”
儲蔚然點點頭,冥王大婚雖然是喜事,但是封天羽娶的畢竟是個凡人,冥界的人雖然明裏不敢說什麽,暗地裏卻閑話不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