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馬德裏

字數:2963   加入書籤

A+A-


    花少團到達西班牙的第七天,花少團在西班牙的導遊國民妖精李曉利的帶領下開始了花少團與粉絲們同遊馬德裏的行程,花少團要乘坐觀光巴士遊覽馬德裏的很多景點。比如:阿爾卡拉門,馬德裏皇宮,馬約爾廣場,太陽門廣場,普拉多博物館,索非亞王後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阿穆德納聖母教堂等著名的景點。

    阿爾卡拉門是馬德裏僅存的幾個古老城門之一,建於1788年,由建築師薩巴蒂尼設計,用以紀念“馬德裏最傑出的市長”卡洛斯三世。阿爾卡拉門矗立在市中心的獨立廣場,位於通向阿爾卡拉的大道的起點,旁邊就是麗池公園。大門為新古典主義風格,采用大型羅馬凱旋門的形式,有5個門洞,其中3個是半圓拱門,另2個為平拱門,是18世紀歐洲史無前例的建築巨作。

    馬德裏皇宮是僅次於凡爾賽宮和wyn美泉宮的歐洲第三大皇宮。建於1738年,曆時26年才完工,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而且最精美的宮殿之一。皇宮外觀呈正方形結構,富麗堂皇,宮內藏有無數的金銀器皿和繪畫、瓷器、壁毯及其他皇室用品。它是波旁代表性的文化遺跡,在歐洲各國皇宮中堪稱數一數二。收藏了各種繪畫流派畫家的作品,其中包括胡安?德?弗朗德斯的《天主教女王伊薩貝拉的多聯畫屏》,卡拉瓦喬的《莎樂美和施洗者約翰的頭顱》,以及委拉斯蓋茲和戈雅的作品。

    西班牙馬約爾廣場是菲裏普三世在1619年主持修建的,有著獨特風格的四方形廣場。橫向128米,縱向94米,由4層高的建築圍成。在廣場中央是菲裏普三世的騎馬雕像。在建成之後的漫長歲月裏經曆了3次火災,又重新修建,直至1953年完成後形成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樣子。以前在周圍住戶的陽台上經常可以看到奢華的皇家儀式、鬥牛以及種種紀念活動,甚至是宗教裁判所施行的火刑現場的這座廣場上,現在回蕩的是抱著廉價吉他的年輕人們的嘹亮歌聲。到了夕陽西下的時候,在庫齊裏埃洛斯門下麵的庫齊裏埃洛斯大街和聖米格羅大街上,林立的小飯館會被喝了幾杯而高聲歌唱的人們擠得滿滿當當的。這種氣氛是非常獨特的。

    太陽門廣場位於馬德裏市中心,呈半圓形,有10條街道呈放射狀向外延伸。保安局大樓是廣場中突出的建築物,這是一座18世紀末新古典風格的宮殿式建築。建成後,曾作為馬德裏的中心郵局、陸軍司令部和政治部。太陽門廣場是個具有曆史意義的廣場,也是能體現馬德裏風土人情的地方。太陽門廣場是馬德裏孩子們遊玩的場所,附近一帶是馬德裏繁華的商業區,人聲沸騰。傳統上,太陽門著名的鍾聲,標誌著吃下十二顆葡萄的傳統習俗,和新年的開始。此處的新年慶祝通過電視轉播。太陽門廣場是馬德裏的中心。最初太陽門廣場旁有一個太陽門,它曾經是馬德裏的東大門,曆時一個世紀之久。因為它麵向太陽升起的東方,所以取名為太陽門。後來由於城市的發展,交通的需要,太陽門在1570年被拆除,但馬德裏人沒有忘記這個古老的城門,一直把這個遺址叫太陽門或太陽。太陽門廣場呈半圓形,房屋建築環繞四周,建築物的空隙之間有十條街道,以廣場為中心向四外放射。廣場上有專門的標誌,人們可以以太陽門為起點,計算出通往全國各地的汽車、火車、飛機的裏程。在廣場半圓直徑上的內政部保安局大樓是一座古宮殿建築,其他一些樓房建築風格都比較單調,據說當年擴建時市政府有意要求這樣設計的。廣場中央還有兩個設計比較簡單的橢圓形花壇。

    太陽門廣場中央有一座花壇,壇內樹立著一座攀依在莓樹上的棕熊的青銅塑像,它是馬德裏的城徽。說起這個城徽來,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原來馬德裏的原意是“媽媽快跑“的意思。傳說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天一個小男孩跟媽媽出來玩,他很淘氣,跳呀蹦的,走哇走哇,就遠離了媽媽。正當他想往回找媽媽的時候,忽然碰到了一隻棕熊。小男孩撒腿就跑,棕熊在後麵緊追不舍,情急之中,小男孩蹭蹭幾下爬上了一棵大樹。他剛在大樹上喘了幾口氣,忽然聽到了媽媽的喊聲,原來媽媽在找他。可是樹底下的那頭棕熊正在尋找自己呢。媽媽看到這個場麵,肯定要來救自己的,那棕熊就會去傷害媽媽??想到這裏,他在樹上衝著媽媽大聲疾呼:“媽媽快跑--媽媽快跑--“有人說他的喊聲引來了獵人,有人說他的喊聲嚇跑了棕熊,不管有多少說法,這個勇敢的男孩給這座城市留下了一段美麗的傳說。

    普拉多博物館,建於18世紀,位於西班牙馬德裏,普拉多博物館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博物館之一,亦是收藏西班牙繪畫作品最全麵、最權威的美術館。收藏有15-19世紀西班牙、佛蘭德和意大利的藝術珍品。尤其以西班牙畫家戈雅的作品最為豐富。二樓是博物館最重要的地方,分為很多小廳,陳列了不少西班牙及意大利畫作,參觀者要花上半天才能盡覽無遺。最著名的藏品要數委拉斯開茲的名畫《宮女》了,委拉斯開茲不僅將自己的名作貢獻給這個博物館,而且以他獨到的眼光和鑒賞力為這座博物館收集了許多意大利著名畫家的作品。

    索非亞王後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這座展廳麵積12505平方米的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館藏偏重西班牙本身的藝術風格在歐洲的藝術風潮下的脈絡和發展,基本上含蓋19世紀末到20世紀西班牙現代藝術風格的一係列轉變,包括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到二次戰後的前衛派等。藝術中心建築原為一座醫院,但經過數次擴充,功能也幾經改變。整體為新古典主義風格,但建築中部的電梯卻是先鋒派設計,非常引人注目。兩個展廳分別處於二層和四層,以1939年為分界線的作品分別展出。畢加索的《格爾尼卡》。格爾尼卡是巴斯克地區的一個地名,在戰爭中遭到慘烈的轟炸。西班牙政府重金請畢加索以此為題材創作一幅作品。畢加索在高3.5米、長7.82米的畫布上,以黑白灰的陰暗色調再現了城市強烈的痛苦和控訴。由於弗朗哥政府不願這幅畫回到西班牙,作品創作完成後一直藏於紐約現代美術館,1981年才進入普拉多美術館,1993年又轉由索非亞王後藝術中心收藏。

    阿穆德納聖母教堂已經上升為了馬德裏地標性建築,西班牙王子在此舉行的大婚慶典更使教堂聲名遠播,每年慕名而來的遊人不計其數。教堂由教皇保羅二世在建成之後宣布對外開放,雖然在落成時身為嶄新建築,卻因為工期長年的耽擱,使它出現在了馬德裏最古老的曆史遺跡阿拉伯城牆中。按照建築計劃,教堂采用新哥特式風格搭建,在側翼保留了部分哥特式教堂的特征,主體則從巴洛克式建築中取經,采用了半圓形的的藍灰色穹頂設計,加上全身通透雪白的牆身,更添高貴典雅風範,是馬德裏最能引起遊人合影欲望的精華建築之一。阿穆德納聖母教堂供奉的是馬德裏的主保聖人阿穆德納聖母,意為“穀倉聖母”,其原始態像被供奉於教堂西側的小堂內。教堂還帶有一個博物館,主要展示馬德裏教區的宗教發展曆史和一些聖人的宗教事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