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〇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九五)

字數:5167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三國重生馬孟起 !

    是啊,江東軍就得說是在兗州軍之前被滅,那是沒更多說的。這個必然,前者就是在後者前被滅,沒錯。逃都逃不了,是啊。怎麽說馬超已經是帶著大軍滅了劉備一方,不錯。那麽之後就是滅江東軍、然後才是對付北方異族、最後滅兗州軍一統天下,如此。這個順序,如果就馬超自己來說,他是多希望先滅江東軍,這個沒錯。之後滅兗州軍一統天下,而己方也

    沒傷筋動骨,那最好。最後自然就是北方異族在己方一統天下之後再大舉南下,己方再對付他們。那肯定都好,不過顯然都不可能是吧,確實是啊。這個北方異族,他們確實不會給你什麽好機會。在己方去滅江東軍的時候,這個對對方來講是個機會,那不假。但是北方異

    族卻不會有什麽大動作,沒錯。隻有說在馬超帶著涼州軍去滅兗州軍的時候、兩軍廝殺激烈、不可開交的時候,北方異族才能說大舉南下,因為那已經到了好機會,不錯。真心還是那話那樣兒,不可錯過、放過,一點兒都不錯。所以說就得是到時候大舉南下了,那確實。

    給你機會,那真是開玩笑啊,指望他們給你機會,那真是開玩笑了,沒可能。北方異族,他們確實沒有頂級謀士,半個都沒有。甚至說謀士,那基本上也沒幾個啊。可這個沒有頂級謀士歸沒有,不是說他們沒有頂級謀士就是傻啊,那可不是。北方異族沒頂級謀士不假,但是可不傻啊,那不傻。所以說還能給馬超涼州軍、曹操兗州軍,給大漢的其他勢力什麽好機

    會?那真是沒有啊,不錯。所以說這個事兒也自然是? 可以說機會什麽的,那是沒有好的了……所以說這個事兒也是,涼州軍、兗州軍也自然都包括大漢其他的勢力? 確實想著有機會肯定好? 那沒錯。但是顯然? 就北方異族的話,他們是不會給大漢那些勢力什麽機會的,

    不錯。所以說這個事兒一直都是那樣兒? 機會什麽的? 那可以說就不要想了。隻是馬超帶著涼州軍去滅兗州軍,這個算是北方異族的一個好機會、自然也算是涼州軍還有兗州軍他們、也包括大漢的其他勢力,他們的機會了? 那是。這個就算是彼此彼此吧? 那樣兒確實? 所以……

    機會的話? 真心是有肯定好? 沒有的話? 也確實沒有辦法啊,那是。而就以馬超涼州軍還有曹操兗州軍,就他們來說,是真心不想給北方異族一點兒機會。可必須承認,到時候的話? 可不就得說那麽做? 是啊。如果說不那樣兒? 那麽真是? 對哪一方來說,都沒有什麽機會,大家其實都一樣兒? 都沒機會,那麽對上了。可要不是那樣兒呢,那自然就是雙方都有點兒

    機會,沒錯。那麽樣兒的對上,真就是馬超還有曹操,他們想要的,一點兒沒錯。至少還沒有更好的辦法了,暫時可不就是嘛,沒錯。到時候就那麽對上,其實也沒更好的辦法了。如今馬超就隻是想著三點,第一自然就是弗朗基大陣,這個算是主力吧,就現在來說。然後

    第二呢自然即是藤甲兵,這個對付大漢諸侯,他還不會再一次拿出來。不過對付北方異族的騎兵,那可真是,得再一次拿出來了。並且他也一直都讓兀突骨給己方打造藤甲,真心就不嫌棄這個多,那是越多越好,沒錯。最後一點,就是讓己方細作一直都在找尋著諸葛亮,隻有說其人能造出來連弩,別人也不行啊,確實不好使。所以說這個事兒自然也都是重點,

    那沒錯。這個真就是那樣兒,馬超很想諸葛亮,不是想他別的,就指望著其人能找出來諸葛連弩,最後能對用來對付北方異族,是啊。他並不知道諸葛亮到底走到不知道自己讓己方細作可以說一直都在尋找著其人。但是孔明確實不知道清楚不清楚,可己方眾人,基本上就沒有不知道的,是啊。可以說馬超下令讓細作去找諸葛亮,他手下人,那是都知道,不錯。

    而且也還都清楚,自己主公到底說為了什麽去找孔明,這個也都知道。真得說,自己主公為了對付北方異族,怎麽也都是用心良苦了,是啊。諸葛亮其人,也許並不會主動來找己方,但是架不住己方細作那麽尋找,涼州軍大多數都認為,這個己方細作是必找到孔明,那也隻

    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其人來找己方,那肯定再好不過了。但是顯然,那好像是不太可能,沒錯。涼州軍眾人很清楚,要說自己是他諸葛亮,都不會主動出來。哪怕說是有大是大非在這上,那不假。可沒有說在這個上麵,自己就非得說主動去找己方,那可不是,所以說這個……

    馬超不是沒派人去荊州黃家,他都派人去拜訪過黃承彥還有司馬徽,可惜兩人都說真沒見過諸葛亮,這個就沒辦法了。憑借兩人那麽樣兒的身份地位,前者可真是不敢動那兩人,一點兒沒錯。拿兩人威脅孔明?那那麽做的後果,可以說是非常嚴重,並且諸葛亮也不會真心幫助自己和己方,沒錯。所以說馬超肯定也沒有那餿主意,黃承彥和司馬徽,可以說對於他

    們,這個己方和自己隻能說去交好,而得罪都不可能,那是。所以說這個真不錯,見到他麽的,哪個不是恭恭敬敬的,一點兒不錯。別說是馬超派去的,就他自己親自見兩人,那對黃承彥和司馬徽,對他們都得說客客氣氣、以禮相待啊,一點兒沒錯。兩人那麽樣兒個身份、

    地位,別說在荊州那都是有錯綜複雜的關係,哪怕就放眼全天下,確實一樣兒是個人物,沒錯。尤其是水鏡先生司馬徽,那絕對是享譽天下的名士,那真有那麽一號的人物,一點兒不假。黃承彥比他來說差了點兒,但是也沒說就差距很大,至少其人是荊襄名士,那一點兒

    沒錯,是啊。馬超敢說,如果自己派兵去抓了黃承彥還有司馬徽,放出話去,威脅諸葛亮,讓他早點兒來找自己。那麽可以說這個最後的結果,其人是肯定會過來的,那一點兒沒錯。不過最後就隻是時間早晚問題,沒錯。可那樣兒的話,他為自己為己方做事兒,到底說有幾分是真心,這個馬超是真不敢相信啊,確實。那樣兒的話,抓住了諸葛亮的,算是個軟肋吧,

    但是結果肯定不好,那沒錯。目的可能會達到,孔明會出現,這個是,但是其人幾分真心?能有個三分?馬超覺得也許都多了,是啊。而且不知道諸葛亮到底什麽時候會知道自己拿著他嶽父和他敬重的先生來威脅他,就說自己派兵抓了黃承彥還有司馬徽,那麽可以說絕對是

    捅了大簍子了,沒錯。第一在荊襄,不說所有讀書人,但是基本上大多數、絕大多數,那都得說是反對自己反對己方,是啊。他們肯定第一時間就給自己給己方施加壓力,必須放了黃承彥和司馬徽,別拿他們威脅諸葛亮。這個第一荊襄的讀書人,就得反抗,那沒說的。其次,這個到了天下,其他的州郡,馬超相信肯定不能和荊州一樣兒,可也絕對會有反對自己

    反對己方的,是啊。並且可不光說是讀書人,他們有多大的實力?還有世家大族、豪強地主還有富商巨賈,不說他們所有勢力吧,但是肯定很多、不少,就得給自己給己方壓力,讓自己放了黃承彥和司馬徽。這個前者那可是荊州黃家的人,還和蔡家聯姻,要說這兩家不說話,那都不太可能,沒錯。而後者司馬徽,那是天下名士,平時想巴結一下其人,可以說世

    家大族、豪強地主還有富商巨賈,他們想巴結人家一下,真心都沒有門路。可以說能和其人有交情的,那絕對也是個名士,至少是類似諸葛亮、龐統那樣兒的才行。所以說世家大族、豪強地主還有富商巨賈,他們還是不夠,沒錯。因此,這一旦說有了能巴結對方的門路,可

    以說那些勢力,真心是不會放棄什麽啊,一點兒不錯。所以說馬超太清楚了,真抓了黃承彥和司馬徽,用他們威脅諸葛亮,這個招能好使,但是代價太大,根本就得不償失啊,那一點兒不錯。更何況,他就敢說,自己那麽做了,這個自己手下人,武將可能沒有幾個,但是

    謀士、文士,沒有一個不勸說自己放人的,甚至有人真就反對自己,這個也不是說沒可能的事兒。因此,真心是不要小看了名士這兩個字,可以說這兩個字在這個時代所代表的意義,那確實是不一般啊。並且黃承彥和司馬徽是什麽身份地位?真心不止是名士那麽簡單,別說其他地方,就一個荊州,兩人可以說背後都有無數的世家大族、豪強地主還有富商巨賈,就

    衝這麽一點,馬超都不可能不重視,沒錯。動兩人簡單,可動他們其實就等於是動了天下名士、動了世家大族、豪強地主、富商巨賈,那是。因此,他是無論如何都不能那麽做。也就派人去問了一下諸葛亮聯係過他們沒?結果黃承彥和司馬徽都說沒聯係過,從劉備敗亡之

    後,諸葛亮就失蹤了。這事兒,馬超覺得沒錯,就是孔明失蹤的事兒。但是說其人一點兒沒聯係過黃承彥和司馬徽,這個他不相信。不過就算是再不怎麽相信,其人也不會說去逼迫兩人什麽,那不開玩笑嗎。真逼迫兩人了,這個其實就和抓他們,那也沒說有太大區別,性

    質都那樣兒,一點兒都不好。馬超也不會說派人24小時去監視黃承彥和司馬徽,可以說那樣兒一來,絕對是會惹毛兩人,那麽可就真出事兒了,一點兒不假。因此,他其實也想過了,自己這邊兒要是實在找不到諸葛亮的話。比如說三年五年都沒找到其人,那麽自己就得說是親自出山了,去會會黃承彥還有司馬徽。這個往好聽是那麽說,叫會會,實際上就是去

    求人家了,這個一點兒沒錯。馬超就不相信了,諸葛亮能一點兒消息都不給他們?行,這個就算是真沒有,那麽自己有理由相信,兩人是知道孔明大致的位置,這個應該沒錯。為什麽這麽說呢,就是馬超派人去找到黃承彥和司馬徽,可經過回報,兩人對諸葛亮好像也沒說

    是太過關心……這個讓他看來,不是太現實。畢竟諸葛亮和他們是什麽關係,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吧。那麽兩人沒表露太多關心什麽的,馬超不認為說是不想讓自己知道什麽,可能還是因為他們知道孔明其實歸隱之後生活挺好,也就隻有這麽個可能了,反正他是沒有其他的

    想法了,不錯。話說黃承彥還有司馬徽,他們知道諸葛亮在哪兒歸隱,這個太正常了,不錯。隻有說自己不知道,那其實也正常,是啊。對馬超來說,他是迫切想找到諸葛亮,那一點兒沒錯。可肯定不能去逼迫黃承彥和司馬徽;而現在的話,就自己親自去問,其實也不太合適。馬超認為這裏麵的事兒還是很多的,真心沒有那麽簡單啊,是。因此,這個隻有說真

    是三五年都沒找到諸葛亮。那麽那個時候,自己再去找黃承彥和司馬徽,去求他們一下,基本上這個事兒就是“八九不離十”了,沒錯。他也不想去做那沒什麽太大把握的事兒,確實。這個到最後都“八九不離十”了,那麽就是很合適、很適合,一點兒不錯。所以說不是

    這個時候去做什麽,就隻派人去問了下,如此而已,也是夠了。而再過幾年再說,自己親自過去,不是現在,沒到時候呢,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