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九)

字數:5166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三國重生馬孟起 !

    嘴上的話,他確實不會多說,但是心裏卻也承認,己方實力,那不如人家啊。孫策對冀州軍的實力,反正心裏是認可的。他對袁紹其人,實在是沒什麽了解,這個也是。畢竟那就是事實,一點兒不錯。連曹操心裏都認可當初冀州軍的實力,知道己方兗州軍可不如他們啊,那是。那麽其人都那樣兒,更何況是孫策了,確實,嘴上不會多說,但是心裏就那麽樣兒的

    想法。而袁術呢,在孫策看來,真就徹頭徹尾是個傻x,這個原因實在是太多了,是啊。從他還沒稱帝的時候,孫策就那麽看的,一直說到了其人稱帝時候,對方更是那麽看了。並且他是很清楚,話說和自己想法一樣兒的,那不要太多啊,真的。可不就是,那除了自己,

    還有不少人,真就說怎麽都不是自己一個,那是。那以前的話,確實沒那麽多人認為,隻不過這個“塚中枯骨”,確實這四個字就是袁術的專利。沒有說別人是被如此形容,並且最後他是拿著玉璽稱帝,真心就沒幾個不覺得其人是傻x的,是啊。所以說這個也都沒錯,那

    是……而孫策更是那麽認為了,可以說他從一開始,就那麽個想法,其人確實,不光覺得袁公路是塚中枯骨,也一樣兒是傻x。而拿著玉璽稱帝,袁術傻x算是到頭兒了,沒錯。真就是? 也許他不稱帝的話,敗亡的時候還要晚,這個正常? 是啊。但是一稱帝? 可以說掌控著朝廷的曹操曹孟德? 他是第一個就得反對袁術,沒說的。而其人確實也都那麽做的,聯合

    幾路諸侯? 最後是給袁術滅了……如此也算是注定了吧? 那是。可以說他稱帝,最後的結果就注定了,沒錯。那時候的袁術? 除了實在說是跟著他混的? 手下人沒辦法? 其他的? 誰不和其人劃清界限? 沒一個不是的。看看袁家、再看看袁紹? 就不難知道了。而演義裏說最

    後袁術想投靠袁紹,不管到底說如何,至少在這個時代,確實沒有,一點兒沒錯。想來他是那麽看不上袁紹? 絕對的羨慕嫉妒恨? 試問其人還能北上去投靠袁紹?至少這個時代真沒有? 袁術就隻是往北跑而已? 沒有想著找袁紹的想法。他還能不知道嗎,袁本初他們是等著

    看自己敗亡、看自己笑話呢……別管曆史上其人什麽樣兒、演義裏都如何,至少在這個時候? 袁術是真就不會去求袁紹什麽的,沒錯。就看說他要超過後者那麽一次,可以說就絕對是不會北上投靠袁本初冀州軍。在其人那兒來說,更重要的,肯定不是那些,而且後者他們真心是想看自己笑話,所以還用多說嗎?因此,在袁術那兒來講,不會那樣兒就是了。別管

    說曆史上、演義裏都如何,反正這個年代他是怎麽都不會那麽做。不過和曆史還有演義肯定都有一樣兒地方,那都是。就簡單說稱帝、最後走向敗亡,那沒大區別。而在最後敗亡時候也是劉備給他滅了的,可以說其人第一就是看不起看不上袁紹,這個都已經是在袁術骨子

    裏了,那是。然後排在第二的,讓他看不起看不上的,那就是劉備,確實。在其人眼裏,劉大耳朵不是什麽漢室宗親,就隻是個“織席販履之徒”,這話一直都是袁術掛在嘴邊兒形容劉備的。而在他眼裏,可不就一直都那麽看的嗎,那是。應該說從諸侯討董的時候,其人就是那麽個想法了,然後一直都沒變過。不過袁術卻認識到,劉備比袁紹強,這點沒錯,他

    是認可的。那麽這個其實原因、就是因素很多了,沒錯。哪怕劉備是漢室宗親,但是在他那兒,依舊是張口一個“織席販履之徒”,閉口一個“織席販履之徒”。其人那麽樣兒稱呼劉大耳朵早都習慣了,那是。而且別說是袁術,就讓手下那些個,說實話也真是,聽自己主公那麽稱呼劉備劉玄德,真心都習慣了。而且他們中的很多人,其實也都那麽稱呼劉備,是

    啊。所以也是,紀靈一樣兒看不起看不上劉備,沒有圓轅門射戟,沒呂布威脅一下,他可真不會說給劉備麵子就是了,真的。因為其人很清楚,自己要依舊進攻劉玄德的話,就等於是不給呂布麵子。紀靈怎麽都是個武將,他看不起看不上劉備不假,但是對呂布,其人還是

    有些想法的。至少後者那天下第一的武將,可真心不是吹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的,不錯。那就是實際、是現實、也是事實,一點兒沒錯。因此,最後說如何選擇、如何做,紀靈還是很清楚的沒錯,所謂這個“光棍兒不吃眼前虧”,那真是都不錯,所以說他最後就那麽選擇,

    那麽做了。很正常,確實啊。不過其人也是,紀靈可以說看不起看不上劉備,但是對方手下,他卻不敢小看小覷了,不錯。所以說這個事兒都沒錯,綜合了那麽多的原因、也是因素吧,最後呂布一個轅門射戟,其人直接就妥協了。可以說紀靈不管說是想還是不想,最後妥協都是注定的。畢竟看看他們三方,劉備、袁術還有呂布,可以說前者還有後者,是怎麽都

    不希望和袁術的人馬戰起來。所以說劉備和呂布,他們想法既然都沒大區別,那麽最後這個戰事就很難說打起來啊。曆史演義就是如此,呂布最後來個轅門射戟,是解決了問題。當然了,真說起來,就紀靈自己,他真就想和劉備死磕?這事兒還真是,其實是不一定了。不

    過有袁術的軍令在那兒,其人還能如何?好在最後呂布是給了,算是個台階吧,至少袁公路確實是怪不到紀靈太多了,沒錯。很大的怨,都轉移到呂布那去了。而後者,那絕對是為了自己為了己方啊,別說為了劉備,那太扯了。你讓呂布為了劉備,那就是開玩笑呢,真的。

    可真也是,劉大耳朵這個人,也不怎麽樣兒。至少最後他是沒給呂布求情,直接一句話,讓曹操下定決心哢嚓了呂布。是,就隻從人品這個角度來說,後者不怎麽樣兒。但是他對你劉大耳朵有不好的地方不假、可你劉大耳朵怎麽不說人家一樣兒也算是幫過你呢?是,就隻從呂布那兒來說,他就隻為了自己為了己方,那是。但是其人轅門射戟,算是幫了劉大耳朵

    吧、然後偷襲徐州,也沒說斬盡殺絕,把劉大耳朵的家眷都給送回去了。是,其人為了自己為了己方,但是必須承認,呂布是有幫劉備的地方,這個還不好否認。而劉大耳朵一句話,讓呂布直接就被曹操給哢嚓了,這個不得不說,其人人品也許比前者強,但是實際就強很多?

    反正馬超看不起看不上劉備,那怎麽都是有原因的,是啊。反而說他倒是能看得上呂布,哪怕其人人品確實。不過不說曆史、不談演義,就隻說這個時代的呂布,他可真是,至少馬超覺得,其人有自己的一些苦衷,那都沒辦法。你說不哢嚓丁原?不哢嚓董卓?馬超覺得自己是他的話,估計也會那麽做。隻是這個時代,其人是認了丁原還有董卓當義父,這個最後

    哢嚓了他們,確實在這個時代,哪怕再有理由,其實也依舊讓多少人唾罵,沒辦法。所以說這個時代也是,至少馬超的話,肯定不會隨便就拜誰當義父,那不開玩笑嗎?但是呂布這個,你要說丁原的事兒,你還能說自己被逼無奈。但是到了董卓那兒呢,還不是你自己樂意去做那幹兒子的?所以說馬超也是,他沒認為對方人品就好,可必須承認,這個時代的呂奉

    先,其實還是他自己可愛的一麵,真的。就說當年為了父親報仇,帶千人就敢去鮮卑,這個事兒真心沒幾個人能做得出來、能做到。關鍵是最後還成功了,所以哪怕就是丁原,他有不小的意見,但是其人卻也知道,呂布真心是立功了,那沒錯。檀石槐什麽人?久在並州的

    丁原還能不知道?他太清楚了,真的。所以哪怕呂布是私自出兵,動兵去了鮮卑,但是立功了,也可以功過相抵。在治軍上麵,其人就是這樣兒。其實真正說起來,這個應該是賞罰分明,功是功、過是過,相抵的話,那就算了。可丁原不光是如此想法,他更多的是想利用

    呂布,還不能一直給他兵權。而其人最後也是那麽做的,讓呂布認自己當義父、然後讓他當個主簿。反正這個事兒丁原是自以為得計、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做得太好了,真的。但是實際上呢,其實就已經算是注定了其人最後的結果,真的。反正呂布那麽樣兒一個人,你不光說逼迫他,還讓其人拜你當義父。就這麽一個事兒,如果說你丁原要有好下場,那他

    就不是飛將呂布呂奉先了,真的。然後為了限製其人,讓呂布當了主簿,估計這樣兒的事兒,可能也就丁原做得出來。反正結果是注定了,他自己不知道、還覺得自己做得好呢。事實證明了一些問題,這個倒是不用多說了。而呂布哢嚓了自己那個所謂的義父丁原,他可真

    心是半點兒後悔都沒有,沒有。隻能說再有一次的話,自己還要那麽做。哪怕說天下人多少都唾罵自己,可自己都認了。他當然知道,其實自己沒哢嚓丁原之前,其人就已經知道最後結果如何了。但是哪怕讓天下人就那麽罵自己,可也阻擋不了說哢嚓了對方,真的。由此

    也是看得出來,呂布對丁原的怨恨,真心就已經是不死不休了,沒錯。丁原屬於沒有什麽自知之明的一個,最後結果注定了,也難怪。不過董卓得話,確實是有點兒倒黴了。不過怎麽說呢,說他也算是注定了,可以那麽講吧。因為就算是沒有呂布哢嚓他,估計其人最後也得不到什麽好處,最後還是免不了說被人哢嚓,是啊。曆史、演義還有這個時代,呂布哢嚓

    了董卓是因為女人,這個還真是。演義是因為貂蟬,王允來個連環計,呂布哢嚓了董卓。而曆史上和這個時代,都沒有貂蟬,可確實,是因為女人,最後讓他們反目成仇的,呂布下了狠手。其實也正常,說起來董卓也是,他有比丁原強的地方,那不假,甚至就很多,是。

    可其人最後卻也沒說和對方有什麽大區別,結果都是被呂布哢嚓了,也都是。這個也是他沒看清呂布,他到底說是個什麽樣兒的人,真的。至少絕對不會因為說你是他義父,其人就不哢嚓你了。丁原那不就是前車之鑒?隻是在董卓那兒,他肯定不會覺得自己不如對方,是

    對方不如自己,那比不上比不了自己更多吧。但是其人結果倒是和丁原也沒大區別,都是讓呂布哢嚓的。要說後者也真是,不光說一堆人就看不上他、唾罵其人。呂布妥妥一個義父殺手啊,真的。要不劉大耳朵為什麽一句話,直接就讓曹操下定決心,就直接哢嚓了呂布,那堅定地態度,真是……其實在曹老板那兒,他想法肯定就是,這呂奉先說投靠自己,然後

    也認自己當義父……其人那可是奸雄啊,呂布是怎麽都留不下了。那麽這個事兒假設一下呢,如果說當初劉大耳朵是給他求情,讓曹操留其人一命,那麽曹老板會如何?這個事兒也真是不好假設,但是有一點不錯,就是曹操做那對自己對己方有好處、有利益的,他認為利

    大於弊的事兒。所以其實是不一定,其人隻要認為留下呂布是利大於弊,那就會放過;認為留下讓是弊大於利,自然就不會放過了,可不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