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五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二)

字數:5013   加入書籤

A+A-




    不過在馬上,肯定是不能再用那個了,在馬上用鐵鏈的,就隻能是吃虧了,所以說甘寧馬上用的是大刀,對上了徐晃的那柄大斧。因為自認為力量上也是不能和對方拚,所以甘寧都不和徐晃硬拚,畢竟自己的大刀和對方那種沉重的兵器碰上,基本上就沒自己好,這個甘寧可不認為自己的力氣比徐晃還大。要說對方還真是以這個力氣聞名的武將,所以他知道,最

    後是拚不過人家啊。不過雖說如此,但徐晃也是找機會和甘寧拚,所以他是更耗費力氣,哪怕對方不和他拚,隻是周旋。可別看是如此,甘寧是一點兒也不輕鬆,畢竟他得防著被對方抓住,如果對方那大斧和自己的大刀碰上的話,自己可不認為吃虧的是他徐晃,所以說甘

    寧盡量是不那樣兒,隻是一直以巧勁兒和對方周旋,這個就是他如今所做的。所以說龐德和夏侯淵他們兩柄大刀倒是總碰上,但是在甘寧和徐晃那兒,還真是沒那事兒啊,關鍵是甘寧不敢和對方硬拚,徐晃倒是希望那樣兒,不過甘寧行嗎,這他不是以力量聞名的武將啊。

    所以說他要盡量躲開,而徐晃是用力不少,所以他們這相比之下,就是個平手。本來他們兩人武藝也都差不多,所以這樣兒也沒什麽意外的。而對兩人來說,他們也是,和龐德夏侯淵都一樣兒,甘寧是想勝了徐晃,而後者也是一樣兒想法,哪怕他是主帥不假。但這個絕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徐晃這個想獲勝的心,確實是沒錯。當然他也知道,很清楚,這

    個事兒自己也不要想了,看看龐德和夏侯淵就知道了,他們都分不出來勝負,那麽自己這兒和甘寧,其實也沒什麽區別。當然了,換一個對手,自己對上龐德,夏侯淵對他甘寧,其實結果也不會有什麽區別的。除非是崔安那廝出手,那麽自己承認,自己可不是其人的對手,

    而夏侯淵也一樣兒,他也不是人家的對手。不過確實,還算好的就是,對方這幾日可都沒過來,這不就比什麽都好嗎。當然了,這個不得不說,是自己找到了其人性格弱點,就是不會和其他將領,一起來對付一個人。當然了,就算說他想替換了甘寧,可後者能讓嗎,所以

    說……徐晃找上甘寧,他就不再擔心崔安能過來了,因為這事兒沒可能。除非說甘寧主動讓給他,或者說他根本就沒上,但是這兩個是真不太可能的事兒,幾率很小很小,徐晃都知道。所以說他也沒什麽怕的,真要是出現那樣兒的事兒了,自己可以直接就躲,讓己方士卒對付他崔安,應該是沒太大問題。無非就是己方士卒損失多,而崔安因為不能和自己對上,

    他更是要發狠對付己方士卒,就是這樣兒了。所以說徐晃知道,隻要自己不讓崔安給抓到,那就什麽事兒都沒有。其實就算是沒那樣兒,這如今看崔安,他對己方士卒也不是不狠啊,對敵人嗎,這樣兒很正常,所以說徐晃自然是沒感覺什麽。而他則是繼續對付甘寧,他倒是

    希望自己能勝,可根本也沒那麽簡單就是了。而甘寧就沒他所想那麽多,至少這他徐公明沒去找崔安,或者說他本來就是躲著對方,而找了自己,那麽自己自然就是當仁不讓,他都找自己了,自己還能退縮半步,把對付徐晃這事兒讓給崔安?所以說這個根本就不可能,因

    此,隻有自己對上他最好,顯然對方也是那個意思。最後戰事又是暫時結束了,兩軍都是撤退。馬超帶著涼州軍撤退,徐晃帶著兗州軍退走。對他們來說,這己方都是,越打,這己方的人馬越少,可以說也沒有幾日可這麽大戰下去了,要說雙方加一起,還剩下不到十萬人,而經過這一日之後,這人馬隻能是更少,所以說……要說這四日戰事之後,兩軍都剩下多少

    人,可以說涼州軍就隻剩下了三萬多點兒,而兗州軍呢,剩下了三萬左右,差不多就是這樣兒。最開始的時候,兗州軍是有近八萬的人馬,而涼州軍呢,是有七萬出頭兒,對比是這樣兒。而經過了四日的戰事,如今是這樣兒的情況,每日涼州軍基本上都要陣亡近一萬的士

    卒,而兗州軍呢,顯然是要比這個多那麽一點兒點兒,一萬多點兒,就是這樣兒。所以哪怕他們最開始的時候,是比涼州軍多了幾千人,可在第三日戰事結束之後,他們就沒這個人數上的優勢了,而如今四日的戰事結束了之後,就和第三日戰事結束了一樣兒,他們的人馬確實是不如涼州軍了,而且這個差距還越拉越大,這個就不得不說,是對他們兗州軍不利了。

    之前第四日兩軍是廝殺慘烈,而戰場之上,兵器碰撞聲,喊殺聲,都是連續不斷,雖說根本就聽不清,可這也是能知道,到底是什麽聲音不是。當然了,擂鼓和號角聲,就從一開始就沒斷過,這個倒是也都沒錯。對涼州軍和兗州軍雙方來說,都是希望對方被己方所滅,哪怕這個事兒不容易。別看涼州軍的單兵戰力強,這個不假,但是戰了這麽幾日,他們其實也

    並非就占了多大的優勢,如今也沒比兗州軍多幾千人,所以說他們這個沒大優勢,這個倒是沒錯。不是說涼州軍就不行不厲害了,實在是兗州軍這之前有一日還算是超水平發揮了,是,他們全軍整體都超水平發揮了一把,這那一天自然不會說讓涼州軍占到什麽優勢,所以

    當然就把差距給整小了,就是這樣兒。要不然的話,如今的涼州軍還剩下的人馬,一定要超過現在,而兗州軍呢,他們的人馬也一定是比現在還要少就是了。不過如今他們兩軍是早結束了第四日的戰事,各自都帶著己方的士卒回了大營,此時戰場上除了負責打掃的士卒外,

    就沒其他人了。依舊是馬超和徐晃,在自己中軍大帳給幾人作總結,今日的戰事,他們也沒說就很滿意,但是顯然也沒有不滿什麽的。總體上來說,己方表現就算是可以,馬超覺得最後照這樣兒下去,己方還能剩下點兒人馬,而兗州軍他們,基本上就全軍覆沒了。而徐晃呢,他顯然也是這樣兒的想法,他可不認為這己方人馬都比對方少了,這己方最後還能逼退

    涼州軍,讓他們全軍覆沒,而己方還有點兒人,這事兒基本上就不用想了,所以說徐晃已經想到了,最後己方是要什麽樣兒,對他來說,這自己也不能等著己方全軍覆沒,再讓己方跑。這個就不是他要留下多少己方士卒了,而是這不剩下人了,那還不是等著讓涼州軍追擊

    嗎,所以說徐晃也真是不能那麽做。他最有可能的,就是在他們和涼州軍戰的過程中,沒剩下幾千人了,他就趕緊是帶兵跑了,這樣兒是他很可能做的,而不是說很早就帶兵撤退了,那樣兒不是。關鍵是之前他都已經是被曹操給處罰了一次,這要是再犯事兒,那麽就不是之

    前那樣兒的處罰了,徐晃很清楚。而且不得不說,之前在司隸,在函穀關,那些士卒是跟著徐晃都多少年了,而如今他帶來的,加上夏侯淵帶來的,他們才跟著徐晃多少時日,所以說徐晃是,他愛惜士卒,但是沒接觸那麽久,顯然感情也不會有多深,這個確實,也是沒錯啊。因此這在棘陽城外,確實是和函穀關不同啊,而且之前他可是讓自己主公給處罰了一次,

    這就不得不說,徐晃還敢犯事兒嗎?而且之前他不聽荀攸的勸,帶著五百騎兵就去涼州軍大營了,就說這麽一個事兒,他就知道,自己主公知道了,也不能輕易就放過自己就對了,是吧。所以說這個時候,徐晃都不敢說就再犯事兒了,因為到時候真要是犯事兒的話,這最

    後自己主公還不知道要怎麽去處罰自己呢,所以……徐晃為了不讓自己主公更狠處罰自己,他也不能在這個時候再犯函穀關的錯誤了。不管他自己當初是怎麽認為,反正在曹操和兗州軍眾人的眼裏,徐晃做得就是不對。是保住了己方幾千士卒不假,可他卻違犯了軍令,這個怎麽說都是不對的。而己方士卒,既然是選擇了在那兒守關,那麽就必須要說,最後身死,

    那都是太正常不過了。所以說絕大多數兗州軍的將領,謀士,他們可不認為,就必須要帶著多少人馬回許都,所以說隻有個別人,是真心讚同徐晃的,但是絕大多數,他們都認為他是做錯了,就是這樣兒。所以當時曹操也不可能說不去處罰他,哪怕從他個人的角度來說,他是覺得徐晃做得不錯,可從公事上來講,他作為一個主公來說,徐晃犯了軍令,那麽就必

    須處罰他,沒什麽說的,就是如此。所以說當時的情況,怎麽說徐晃都避免不了被處罰的命運,而他自己也清楚。並且知道,其實自己主公就算是手下留情了,就是這樣兒,要不然的話,徐晃也知道,自己估計是要在榻上趴更多的時日了,不就是如此嗎。要怎麽處罰自己,

    還不就是自己主公一句話的事兒,而給自己行刑的,顯然是受到了自己主公的暗示,沒使十成的力,也就是六成左右。再少的話,那不是讓所有人都看出來了,所以那樣兒的事兒,自己主公也不能去做啊。而且還得說什麽呢,就是這些,其實都是在徐晃所料之中的,而如

    今的自己,之前可是又犯事兒了,所以說這個時候,自己也不敢說再去挑戰自己主公底線啊。因此,徐晃有自己想法,還就是在己方和涼州軍大戰的時候,等己方沒剩下多少人馬了,自己就帶兵撤吧,別的就不用多說了。至於說想要勝利,那門兒都沒有,別說是基本上沒希望,就是有,也沒可能實現啊。而馬超和徐晃所想的,當然是不同了,畢竟他所想的就隻是,

    這什麽時候己方能徹底逼退了兗州軍。當然了,到時候沒多久,也就是之後一兩日,己方也得回去了。確實,馬超還沒說想要從長安再調兵過南陽來,在棘陽城這兒和李通死戰。為什麽,第一長安沒那麽多人馬了,這從長安那兒,自己已經是調撥了四萬多人馬過來,這長

    安之前在司隸大戰的時候,已經是損失了那麽多人馬。雖說之前也不是沒補充,但是絕對沒補充全,還差著一塊缺口呢,所以馬超不準備再調兵在棘陽這兒戰了。隻能是回長安之後,再從長計議吧,也就是這樣兒了。不過征兵什麽的,都是勢在必行,這己方在南陽的十萬人,

    等把兗州軍徹底逼退之後,也剩不下多少人了,所以在宛城、穰縣和長安,自己是早已下了命令,讓他們征兵,這個是必須的。至於說錢糧的問題,那根本就不是什麽問題,長安錢糧充足,一點兒問題都沒有。宛城和穰縣的話,自己從司隸調撥點兒錢糧過去也就是了,沒什麽太大的問題。這些年就說自己所了解的,龐德和李恢他們,那可真是,沒有說征兵過一

    次,因此這隻要己方一說在宛城和穰縣征兵,多了馬超不敢說,但是兩三萬人,是綽綽有餘的。別看南陽,尤其是宛城,在黃巾之亂的時候,可以說是損失最慘,不說十室九空,可也差不多少了。但是在涼州軍占據宛城之後,在這兒實施的一係列措施,確實是不錯。雖說

    宛城肯定是不能和長安比,而且其實就連雒陽都比不上,可怎麽說呢,馬超每年在那兒投入的錢糧,可真是不少,還不就是為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