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成全癡心
字數:4040 加入書籤
父女二人臉色瞬間難看了下來,而一旁的何歡也是一臉懵的。
這衛無憂平時對她財大氣粗,這對外人倒是往死裏小氣,真是……賢惠。
師父說,好男人對內要舍得花錢,對外要算計著花錢。
衛無憂……好男人?師父說的,應該錯不了吧?
不知道何歡這邊在想什麽,反正,衛無憂是覺得,給何家一兩都多,誰讓他們欺辱何歡來著呢?
姐姐救我,念在我們姐妹血脈相連的份上,您不能讓我嫁進慕國公府啊!”
這會兒,何晴倒是真的害怕,真的痛哭了起來。
以往妹妹對姐姐多有不敬,還請姐姐大人有大量,姐姐萬不能見死不救。”
話說到這裏,她將心一橫,說道“若姐姐執意不肯相救,妹妹,妹妹隻好死在這靖王府,也好為往日的過錯贖罪了。”
一聽她如此威脅,衛無憂倒是不樂意了。
靖王府跟你們何家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你何苦要這般陷害我們?”
何晴在自己府上若出了事,外麵的人一定會說三道四。
何晴在用命賭他是否在意名聲?愚蠢,他要在意名聲,又怎會讓“懼內”的流言蜚語傳頌開來?
隨即,他冷哼了一聲,提議道“你若真的想死,不如死在慕國公府,既保存了清白,又能讓你父親借機參慕國公一本,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何家父女皆是一愣,樂?哪來的樂?
不等反應過來,就見衛無憂揮袖喚道“來人,送客……”
嗬嗬,這倒是有意思了。”
宮中收到消息的衛正初,笑的很是不懷好意。
齊鈺笑道“皇上,這何偉明當真是不要臉了,嫡女剛剛嫁為人妻,他就急著想把庶女送進去做妾,看來,他是打定主意要投靖王了。”
早年他站錯了隊,若非看在何偉光的麵子上,朕早就將其除去了。而如今,他三番四次想去站衛無憂的隊,還被人頻頻拒之門外。”
說著,衛正初冷哼一聲,臉色陰沉的說道“本想給衛無憂添堵,卻不料,但是成全了他的大好姻緣。”
齊鈺行禮道“依微臣看,倒不如成全了那何晴的一片癡心。”
衛正初唇角微微上揚,陰陽頓挫的說道“齊鈺,你越來越壞了……”
天氣晴朗總能讓人心情舒暢,衛無憂下了早朝就守著何歡,爭取能與何歡早些培養出穩固的感情。
看著何歡認真研究草藥的模樣,衛無憂感受到了歲月靜好的安詳。
他不由得想著如果生活永遠這般簡單、寧靜該有多好。
然而這片刻間的祥和與美好就如鏡花水月一般,被不速之客打破了……
托二位的福,在下今已大愈,今日到訪,是為了送出這個。”
聞人羽說著,將手中的東西遞到了何歡手中。
何歡好奇的看著手中的白玉笛,問道“你的診金為什麽不是銀票?”
她又不懂樂器,給她這個幹什麽?這麽怪。
……”一瞬間的沉默之後,聞人羽說道“此物不是診金,隻是謝禮。”
衛無憂冷聲說道“拿白骨魔笛當做謝禮,也隻有聞人閣主能這般大氣了。”
白骨魔笛?”何歡眨了眨眼睛,表示沒聽過。
衛無憂也不解釋,隻拒絕道“此物珍貴,本王王妃不通音律,恐會埋沒了這寶物的光澤。就請聞人閣主將東西帶回去吧!”
聞人羽說道“這是在下送給王妃的。”
弦外之音,不是送你的,你做不了主。
衛無憂剛想再說什麽,下人匆匆忙忙的進來通稟“王爺,王妃,聖旨到了……”
正廳院前,跪了一地的人。
一名太監手執聖旨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冊封何晴為靖王側妃,欽此!”
聖旨宣完,太監一臉笑意的說道“奴才恭喜靖王殿下,此後,王妃與何側妃可齊心協力,共同伺候王爺,管製府裏了。”
衛無憂陰沉著臉,起身接過聖旨,冷聲說道“本王的靖王府,可不是什麽人都能進的。”
太監低頭行禮,不敢看他。
他回過頭,看向何歡,說道“本王進宮去找他理論,你放心,本王不會委屈了你。”
說罷,衛無憂氣衝衝的走出府門。
而就在這時,聞人羽笑意盈盈的走了出來,將白骨魔笛塞到發愣中,尚未回過神來的何歡手中。
而後,柔聲說道“何小姐若有天在靖王府待不下去了,大可來找在下。通文閣的大門,永遠為你開起……”
待何歡從一懵再懵中反應過來時,聞人羽的背影已經消失在靖王府的大門前。
皇兄,這側妃我不要,誰愛要誰要,靖王府不是泔水桶,什麽東西都裝。”
衛無憂是恨的牙癢癢,但也知道,衛正初就是故意給他找事讓他不痛快。
衛正初薄怒“說什麽呢?別忘了,你的王妃跟她是什麽關係。”
臣弟這命硬,克妻!”
自己剛剛與何歡有了些起色,突然來了個側妃,還是何歡討厭的人,未來的光景他可是一點不敢想象。
衛正初說道“你的妻是歡兒,這歡兒活的好好的,克不死的。而何晴不過是個側妃,你也克不著她。”
隨即,他微微一笑,說道“依朕看,皇弟不如讓他們姐妹倆同心同德,效仿娥皇女英共侍一夫。如此,圓了你嶽父的心願,也成全了何晴的癡心一片。”
衛無憂臉色陰沉的說道“皇兄該知道何歡與何家的關係,有些事,做的太明顯,免不了讓旁人說笑。”
衛正初微微一愣,而後,微微眯起眼,威脅道“不論如何,朕聖旨以下,靖王還是不要抗旨的好……”
爹,皇上為什麽成全了我們?”
何家,何晴興奮莫名的問著何偉明。
何偉明歎了口氣,拍了拍女兒的肩,一副慈愛的模樣,苦口婆心的交代道“無論如何,你心願已經達成,你知道負責籠絡好靖王的心,其他的事就不用你摻合了。”
何晴感激的說道“女兒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