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師出有名

字數:5123   加入書籤

A+A-




    萬物蘇醒於晨曦之中,流水淙淙,洗滌著最後的一道浮塵。群山萬壑、雲霧繚繞。聖人之於天地間,唯有山中秀林,林中俊傑,一方淨土、一念清逸。

    淩雲山,好一個寧靜以致遠之地。

    昔日二人讀書之聲變得三處郎朗之音,劍影中,卻是二人陪練,一人獨舞,原本學藝不精的仲姝,卻要時常教授他的這個新師弟。

    後院的廚房裏,穆大娘早早開始忙活,她不需要讀書練劍,但一文一武亦要五穀雜糧、雞鴨魚果。灶火紅紅,菜蔬青青,煎炸烹炒之聲中開啟了淩雲山中最為美妙的一日。

    不管何地,無論何處,活力與生機,永不能凋落。

    這一日,淩雲子喚的三徒共聚於木亭之下。難難變為仲逸,他有話要說。

    “今日就一件事”,淩雲子對他三個徒兒道:“你們說說,為師為何要收仲逸為徒?”。

    三人中師兄最大,仲啟先開口道:“徒兒認為仲逸師弟知恩圖報,師父對他有救命之恩、收留之情,得知“歹人”對淩雲山不利,能冒險前來報信,是為報恩”。

    “嗯,我,我認為是……”,仲姝眨眨眼睛:“師弟初次上山是機遇巧合,二次上山亦因一個緣字,他與師父有師徒之緣”,現在都“師姐”了,仲姝頗為自得。

    仲逸,????不知何故,突然想起第一次上山時的情景,甚至於義中村、大白駒……

    四人三言,淩雲子繼續道:“無德無才之人不可用;有德無才之人難重用;有才無德之人擇而用,但難堪久遠。唯有德有才之人方可用、且可大用”。

    “仲逸身無分文、重病纏身之時上山,打雜兩年無怨言;雖無去處卻不願乞留於山上,下山之時棄金而不取。重所托,不忘本,得知淩雲山“有難”,自知勢單力薄而不逞匹夫之勇,懂得智取,但未將“惡人”至於死地。

    不怨不恨是為德,重情輕利是為德,小小鐵骨是為德,謀略當先是為才,有德有才,可謂可塑之才”,淩雲子一語道破。

    仲逸大驚:自己的抉擇,才是師父決定收徒的抉擇,能拜於淩雲子門下竟是如此。

    師父真是高人啊。

    “為師希望你們謹記門規,修德修才、虛懷若穀,方能有所作為”,說罷,淩雲子再次囑咐道:“你們三人要同心協力、共同進退、方能有始有終”。

    ……

    一株幼苗,植於沃土,甘露之下,清風之中,仲逸正沐浴著那幹淨而又溫暖的陽光。

    古人之經驗、當世之形勢,兩者結合就是謀之源。謀略之道有高有底:社稷為重、造福萬民,一國通謀之幸,一生一世之功則是良謀……

    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一己私利、公私摻雜以偏私,視陰損如常、唯功成可圖,一城一池之利,一時一段之名視為惡謀……

    ……

    除吃飯睡覺以外還有別的事可做嗎?

    此刻,仲逸終於找到了答案。

    唯獨夕陽西下,獨處於夜空之中,仲逸還是會想起老姑,想起自己的爹娘------他最牽掛的事。

    有一日他忍不住去找淩雲子,道出心中的疑惑:“師父,徒兒的老姑似乎隱瞞了什麽,不,她一定是隱瞞了什麽,弟子是這樣認為的,故想回趟義中村看看”。

    對於仲逸的身世,早在他初次上山之時,淩雲子就曾聽聞,此刻他反應一如既往般平淡:“如你所說,你老姑本是一個村婦,自不會過分偽隱與修飾,若她知情,完全可以實言相告。

    若她的話經不起推敲,則此事背後定有隱情,她所說越是經不起推敲,此事隱情越大”,淩雲子一言以蔽之:“你的這位老姑,她也許根本不知你爹娘真正的下落”。

    仲逸聽的師父此言令他汗顏,思忖許久隻得問道:“那弟子該怎麽辦?”。

    “放心吧,義中村人雖愚昧,卻是善良,他們絕不會成為你尋至親的障礙。所謂生死有命,分分合合本是一場緣分,既你已到淩雲山就好生靜修,時機一到為師自會許你下山,到時能否與他們相逢就要看造化了”,淩雲子正欲轉身離去,卻留下一句:“若你此時心智不定,雜念過重,那勢必學無所成”

    望著淩雲子的背影,仲逸幡然醒悟:若學無所成,如何尋得爹娘?即便尋得爹娘,如何保護他們?

    那一刻起,仲逸再也不是那個小難難了。

    光陰如流水:寒來暑往、四季更替、周而複始……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行萬裏路不如閱人無數,仲逸已學藝三年,仲啟就不要說,為師打算帶你們下山-------行萬裏路,各自有何感想?”,三年後淩雲子再次提出下山,不過這次不是他獨自一人。

    在仲逸的眼裏,師父固然是一個智者,但他認為人還是要回到芸芸眾生當中,那怕是市井之路。雖然庸俗,但也是有滋有味、有血有肉。

    或許師兄與師姐尚有同感,年紀使然,是故師父的這個決定真是“舉山同慶”。

    “師父說是要行萬裏路,看樣子一定要走不少地方,那也一定能見不少人,到時我便可伺機施展所學之本領”,仲逸心裏想著,不覺的笑出聲來。

    “徒兒謹遵師父之命,隻是不隻師父準備何時啟程?”,仲啟言此,仲逸這才回過神來,急忙收起笑臉。

    “明天就動身,你們先去準備一下”,說完,淩雲子便轉身準備離去。

    仲逸急忙問道:“師父,怎麽沒有提到我師姐?難道她不與我們同行嗎?”。

    “她一個女兒身,路上多有不便,留在山上正好與你她穆大娘作伴”,看樣子淩雲子早有安排。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小小的遺憾,仲啟與仲逸知道無人可改變師父的決定,便沒有堅持央求淩雲子。

    而同樣知道規矩的仲姝,自然也極不情願的接受了這個決定。

    “你們須將自己在路上所見所聞、尤其是有趣的事記下,上山後講與我聽”,仲姝對自己的師兄弟同樣有的她的囑咐。

    仲姝的囑咐,仲啟與仲逸自是非常樂意執行,三人不能同去心中各有些許遺憾,仲姝的這個提議正能彌補此空白。

    誰料想仲姝還附有條件:“你們倆不許商量,各自記錄各自認為有趣之事,上山之後分別講於我聽,看誰能把我逗樂?”。

    仲啟仲逸各自一聲“遵命”,算是正式“領命”。

    仲姝已是十三歲的少女,言語中已懂分寸,麵有嬌羞而心思卻無限關切,那怕是精心梳理的發髻之下紋絲不亂的發絲,衣角微微些許雜質都會立刻蹙眉。

    麵對整日在自己麵前晃來晃去的師兄弟,她一顆少女之心難免會微微一動,仿若小河中一塊碎石落入,些許漣漪後早已沉底,但內心的微波卻久久不能平靜。

    論時間,師兄與自己更為熟悉,到了淩雲山,仲啟就是自己的大哥哥,無論何時、何事都可作為自己無理取鬧的對象。

    仲啟年長兩歲,感覺卻遠不至此,時光流淌、時過境遷,仲姝甚至都感覺近兩年來師兄身上有一種深不可測的感覺。

    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他對師兄的信任於依賴,如同與淩雲山的感情,多年的習慣和熟悉已經很難改變。

    仲逸的出現則像是一盤菜肴裏的佐料調味,沒有它吧,總覺得索然無味,可若隻有它吧,似乎也意猶未盡。

    仲姝總覺仲逸這個師弟很容易滿足:一頓飯就能樂嗬嗬的高興半天,一本書那麽點字能反反複複讀一年,天天第一個早起習武,可長進不明顯,連她這個師姐都打不過。

    但此弱彼強,人各有所長:仲逸雖不擅長武功,但在文略方麵悟性極高,每次都能將師父所講領會到位,絲毫不遜色於師兄。

    他這個師弟早已是那個奄奄一息的難難,或許是早年的悲慘經曆讓他覺得活著都是一件極為不易之事,對這裏的一草一木格外珍惜。

    情緒可渲染,仲姝每次與仲逸在一起時都感覺自己也跟著樂了,雖是同齡,但自己畢竟是師姐,在某種程度上說,對仲逸和仲啟都一樣:一種淩雲山特有的師兄弟之情。

    “沒有準備,看他們誰能與我想的一樣,誰能了解我更多一點?”,自認為鬼靈精怪的仲姝對自己的這個想法非常的滿意,她心中暗暗竊喜:此舉正好可以檢驗我的師兄弟。

    衛叔叔?,次日清晨,那個曾經的獨眼龍,那個“惡人”,如同這朝陽般令人眼前一亮,他再次出現在淩雲山上。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衛叔叔每次都是在關鍵之時站的師父身後,此次下山遠行,自然也就不例外了。

    一如既往的青青湖水,兩岸蒼翠鬱鬱,仲逸這次再也不必擔心無處可去,更不懼那黑心的店小二……

    正如飛鳴的雲雀,仲逸享受著那種自由與歡快,久違的祈盼,今日終於是要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