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多事之秋

字數:5258   加入書籤

A+A-




    夜幕下,剛剛經曆過剿匪大捷與宋家失竊案告破的蠡縣城一片安靜,人們早已安然入睡,打更之人悠悠哉哉,毫無往日的緊張與害怕的神情,用睡意頗重的聲音無精打采的喊著:“天幹物燥小心火燭,子時初刻……”。

    那熟悉的街道,熟悉的住戶,熟悉的聲音,原本想著這又是個相安無事之夜,如同過去的那千百個深夜一樣。

    然而,這注定是一個多事之秋。

    淩晨時分、天還未亮,縣衙卻匆匆行來一名男子,他指名道姓要找仲逸有要事相告。

    當班的衙役正打著瞌睡,一臉的不悅,但他看這名男子行色匆匆,好像真有什麽大事發生,況且他們的這位仲先生與樊文予關係匪淺,萬一真的有事耽擱了,他們可吃罪不起,於是立刻便帶他去見仲逸。

    那名男子看著帶路的差役離去,急忙對仲逸道:“先生,昨晚我家管家被綁走,我家小姐讓我來找你,請先生盡快想辦法”。

    仲逸詫道:“綁了?那其他人呢?難道你們就眼睜睜的看著人被綁走?為何此刻才報?”。

    那名男子思慮一番,而後道:“我家小姐說應是歹人使了什麽迷霧迷藥,眾人這才未有察覺,後來也是起夜的人才發現異常。估計是山匪幹的,所以當時我們並未喊人,也沒有立刻報案,大小姐說半夜來縣衙動靜太大,所以此時才派我過來,從後門走的,無人知曉”。

    山匪?怎麽還有山匪?

    望著那名男子匆匆離去的背影,仲逸心中立刻一顫:壞了。

    與此同時,他似乎想到了什麽:此刻距離開城門的時間還有近一個時辰,應該來的及。

    仲逸立刻差人稟告樊文予,說是有要事相商。之後他便直奔趙家。

    同在城東,趙家就在縣衙附近,當仲逸看著趙家人滿臉的恐慌便知道其中的奧秘所在。

    果然,趙家的管家也被綁走,過程與宋家如出一轍。

    “此事不得聲張,你們今日待在家中即可,不得向任何人提起,縣衙自有安排”,說完仲逸便匆匆趕回縣衙,身後的趙家人如磕頭搗蒜般頻頻點頭。

    事情發生宋、趙兩家,這兩家又都發生過失竊案,而在這期間,恰遇一場聲勢浩大的剿匪之舉。

    於是,眾人便將三間事聯係起來。

    宋家失竊案剛剛告破,樊文予對此頗為滿意,仲逸對總算是為宋洛兒有個交代,至少能對得起那一曲優雅動聽的琴聲了。

    當鋪追回藏銀有一百五十兩,如此一來宋家的損失便大大減少,而此案是宋洛兒的主意,仲逸的配合:一個搭台、一個唱戲,二人配合默契,心有靈犀,格外有感覺。

    但是好景不長,剛剛安靜幾天的宋家再起風波,此次不同於失竊案,已不是幾百兩銀子能解決的事了。

    至於趙家更是摸不著北,之前所丟之銀不明不白,此次更是一頭霧水,不過後來仔細一想當初確實是他們向縣衙提供的箭頭與書信,若是將此事當做剿匪的開端,倒也能說的過去。隻是一向視財如命的趙三此刻腸子都悔青了。

    管家管家,既然管著這個家,自然心中有本賬,雖非主人,但亦不是一般的下人。

    對管家動手,無非是要銀子,而留下主人則是最好的證明:趕緊去籌銀子去吧,至於家底有多少,管家的心中一清二楚。

    真是個好主意。

    ……

    縣衙中,樊文予陰著一副臉,看著架勢似乎比當初決定剿匪還要惆悵,在一旁的李縣丞、王主簿,還有曹典史皆沉默不語:原本以為剿匪之事就此作罷,沒想到事發突然,大家一時沒了主意。

    仲逸站在一旁,他心中更是疑惑不解:此事發生在宋、趙兩家,如此陰狠手段除了山匪還會有誰?原本以為宋家之案告破,趙家也就不了了之,看樣子這次必須要有個了斷了。

    良久之後,樊文予終於開口:“此事事發突然,就目前來看,似乎確實與那山匪有關,大家說說該怎麽辦?”。

    眾人皆是默默不語:前幾日還高呼剿匪大功,現在再提這“山匪”二字,所指之人無非就是黑山的匪頭------鐵氏兄弟。

    但當初讓他們漏網的人又是誰呢?

    ……

    “各位大人容我說幾句”,沈塵卻打破了僵局:“昨晚至今城門緊閉,無人進出,量他們跑不出城,要我說先不開城門,挨家挨戶搜,不信他們還能插上翅膀飛走”。

    此言一出,或許是大家沒有更好的主意,或許是不願表態,眾人皆紛紛點頭,樊文予剛欲起身下令搜查,卻被仲逸擋住。

    “正如沈捕頭所言,這些人也許就在城中,即便他們能設法脫身,但這宋、趙兩家的管家卻無法翻牆越嶺”,仲逸搖搖頭道:“但若要挨家挨戶排查,耗時費力不說,單說這藏身之地可大可小:一個小柴房,一口水井,甚至一口大米缸也能藏人,此法不妥”。

    眾人聽的此言有理,衙門的差役有限,如此細致的搜查必定有察覺不到之處,徒勞無獲才是最大的可能。

    仲逸環視眾人一圈而後繼續道:“前段時間剛剛拿掉黑山,鐵氏兄弟目標太明顯,斷不敢冒這個險進城,若我所料不錯,定是城中有他們的同夥,如此一來他們必定要帶人出城,之後再要贖銀”。

    “那若是不給贖銀呢?管家畢竟不是自家人”,沈塵反問道。

    仲逸拍拍他的肩膀道:“若是不給,那這兩家的家底可就全漏了,他們這次不僅要銀子,更要開個合適的價錢:既能承受,又能最大限度的敲一筆。兩家的主人都在家,籌銀子的力度自然不是下人能比的,這就是留下主人的緣故”。

    樊文予急忙說道:“仲先生就不要賣關子了,有什麽好主意盡管說,本縣照辦就是”。

    仲逸上前一步,便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眾人。

    片刻之後,樊文予恍然大悟道:“好啊,如此一來,我們既不用大費周折,還可將他們一網打盡,甚好,甚好”。

    “隻是……”,仲逸略停頓片刻,而後麵露難色道:“隻是恐怕要委屈各位在此多呆一陣兒了”。

    眾人滿臉疑惑,包括樊文予在內的人都不知他這葫蘆裏賣得到底是什麽藥?

    誰知一直很少表態的縣丞李序南卻開口道:“李某願待在此處,日落之前絕不出這個屋子半步,順便和各位切磋切磋棋藝”。

    眾人還是不解,李序南望了望仲逸,幹脆直接把話挑明:“仲先生的意思擔心有人出去報信,大家都是自己人,何必讓樊大人為難呢,如此一來剛好給大家落個一身輕”。

    眾人這才緩過神來,如神助一般,紛紛表示願意留在這個屋裏,不是下棋就是喝茶,哪怕是切磋書法,也絕不會走出一步。

    原本就對屬下心存芥蒂的樊文予通過上次的書信後,更是多了個心眼,仲逸此舉正合他意:“好好好,如此甚好,那此事就由沈捕頭與仲先生去辦,我們就在這裏喝茶了,喝茶,嗬嗬……”。

    此茶非彼茶,畢竟是茶同味不同,臨走之時,樊文予叮囑道:“救人要緊,千萬不要將他門逼上絕路”。

    來到院中,仲逸立刻吩咐沈塵將調撥人手,同樣分兩撥人:一隊著差服由沈塵帶隊,另外一隊全部喬裝打扮,等候差遣。

    沈塵帶人來到城門口時,守門領班劉三早就守在那裏,隻等開門的命令。

    沈塵將他拉到一旁附耳一番,劉三的臉上立刻樂開了花,上次無意冒犯仲逸,此次有這麽好的機會獻殷勤,他毫不猶豫的拍拍胸脯道:“仲先生果真厲害,沈大哥你就請好吧,劉三保證給你辦的妥妥的”。

    片刻之後,劉三便一如往常打開城門,不過他今日無心品茶,他要將那雙“火眼金睛”發揮到極致:看似漫不經心,實則不放過任何一個進進出出之人。

    沈塵帶人在城中巡邏,不過始終在城門口附近轉悠,既不能讓進出的人看到他們,又能及時趕到城門口,以便接應仲逸。

    街上行人漸漸多了起來,大家如往日般輕鬆閑聊、走走停停,似乎什麽事都未發生一般。

    在這些人群中,仲逸帶著羅氏兄弟等一行十人慢慢向城外走去,他們全部喬裝打扮,如同趕車的車夫,或走訪親戚的路人,還有走街串巷的小販。

    羅氏兄弟各自一身打著補丁的衣衫,腳下卻是一雙結實的鞋子,二人頭戴一頂破舊的帽子,帽簷被重重的拉了下來,不像是擋風遮雨,儼然一副遮臉的道具。

    眾人這幅打扮,卻終究未能逃過劉三的那雙眼睛,剛至城門口就被他認了出來,這劉三習慣了一副笑臉,剛欲起身,卻被一旁的仲逸重重的瞪了一眼。

    劉三心中一驚,急忙收起笑臉,將頭邁過去大聲道:“快走,快走,後麵的跟上……”。

    一個時辰後,進出城門的人越來越多,劉三急忙命人拉出一截木樁將人流分開,他今日格外賣力,雖然表麵鎮定,但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就在這時,一輛馬車向城門口緩緩駛了過來,趕車的是一名中年男子,此人中等個頭、一身布衣,短短的黑胡似乎才刮過的一般,行至門口時他下意識四下望望,而後直接向前走去。

    “站住”,劉三從台階上跳了下來,城門守衛聽的此言,立刻上前將馬車攔住。(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