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給你謀條出路
字數:3348 加入書籤
次日清晨,仲逸便匆匆來到若一當鋪,進門便問羅英:昨日是否見到他的那個表弟“許公子”。
羅英初次見袁若筠時她還是一身女裝,自然知道其中的緣故,仲逸在此稱作表弟當然是給老薑頭看的,於是他便答道:“沒有,近幾日一直沒有見到許公子,他有好幾日沒來當鋪了”。
仲逸心中暗暗一驚:“這日來一直忙於置辦書架、桌椅,又與師姐談論心得,確實把這個‘徒兒’給忘了”。
此處距離袁府較遠,不過即便是到了袁府也沒有見袁若筠的理由,想著袁家的勢力,仲逸覺得這袁若筠有他父兄罩著,自不會有什麽意外發生,想必袁煒把他關在袁府,不讓亂走動而已。
來到大廳後,羅英這才昨日之事:“樊大人來過,是昨個兒,他正好路過當鋪,見你不在便留下話來:請你今日來趟樊府,他這兩日不用當差,在家休息”。
“哦,既是這樣,我一會便過去”仲逸不以為然道:“想必也沒有什麽要緊之事,否則他直接來小院找我了”。
羅英點點頭:“倒也是,估計他昨日路過此處才順便說的,反正當鋪的事又不忙,有我與薑伯看著,你直接去便是”。
樊文予的宅院在刑部附近,自從搬進去後,仲逸隻去過一次,還沒來得及買些禮品,以示喬遷之喜。今日他正好在家,打些好酒,二人正好可暢飲一番。
根據朝廷規製:六品至九品的宅院,廳堂三間、七架,梁棟飾以土黃,門一間、三架,黑門、鐵環。同時規定,品堂房舍,門窗不得用紅漆。
樊文予在蠡縣做知縣時,是七品,居住規製與如今的八品照磨並無多少差異,但畢竟在蠡縣時住在縣衙大院,天高皇帝遠,在那小小的縣衙裏,整個縣衙都是他的,更不用說那住宅了。
僅此一點氣勢就大不如從前,想要換大一點的,那隻有想法往上爬嘍。
樊文予聽到敲門聲便知十有八九是仲逸,此處很少有人來,他倒是想有人來訪,隻是這八品的烏紗威力太小了些。
來到客房中,樊文予便將桌上的一碗涼茶遞給仲逸:天兒太熱,解解暑。
二人坐定一番客套之後,樊文予便開口道:“昨兒個聽羅英說,你那若一當鋪還不錯,什麽時候能把你嶽父的本錢賺回來?這當鋪可是個獲利頗豐的行當,說說看,賺到銀子打算做什麽?”。
當初開當鋪時,仲逸對樊文予並未提及真正的東家是袁若筠,至於開當鋪所需的本錢,他隻說是家中嶽父宋博仁所湊,同時也在自己家中拿了些。
宋博仁在蠡縣雖無鄒家名聲大,但畢竟有宅院、有店鋪,當初為仲逸與宋洛兒置辦宅院時樊文予是知道的,宋洛兒為宋家獨女,宋博仁傾力相助,也是理所當然。
至於仲逸的爹娘,樊文予並不知曉陸家莊之事,但想必陸家也差不到去,如此說來,仲逸開當鋪所需的銀子也就差不多得了。
樊文予知道:對於此事,淩雲子也不會袖手旁觀,當初他曾向仲逸主動借銀子,可仲逸卻婉言謝絕,說明他的本錢早已夠了。
仲逸如此說,並非對樊文予不信任,隻是袁若筠的身份太過特殊,而樊文予也在衙門,若是與禮部侍郎袁煒有些瓜葛,那便不知是禍是福。
如同外對叔公文泰一樣,仲逸隻是不想讓他們節外生枝,況且自己與袁若筠合夥之事連袁煒都不知道,這個當鋪該怎麽收場,他自己都不知道,隻得向樊文予編這套瞎話了。
此刻,樊文予說起店中之事,仲逸隻得實話實說:“店中收益確實不錯,隻是我不甚懂行,先這麽幹著,等真正賺下銀子再說吧”。
樊文予說道:“既是獲利就好,若是周轉不開,盡管向為兄開口,千萬不要生分”。
仲逸急忙點點頭,樊文予此話不假,莫說在京城,就是剛到蠡縣那時起,他便對自己皆是慷慨大方,隻要是銀子的事,他從未含糊過。
隻是此次來京開當鋪,賺銀子是其次,與那羅龍文、嚴磬搭上線才是真,故此萬不能再向樊文予開口了。
其實仲逸想多了,樊文予雖為八品照磨,但他畢竟為朝廷命官,當鋪之事隻是隨便問問。
接下來要說的才是重點:“賢弟,上次給你說過,你不該是個當鋪的東家,應該有頂烏紗戴戴,那才是你的舞台”。
又提此事?仲逸隻得苦笑道:“樊大哥的心意,賢弟心領了,隻是我連個科舉都未參加,如今又開個當鋪,如何能做的朝廷命官?”。
樊文予連連搖頭:“上次確實說說而已,但這次不一樣了,誰說就要科舉入仕這一條路?”。
見仲逸抬起頭來,樊文予便不再賣關子:“前幾日我與刑部的幾個同僚一起喝酒,有人說起這舉薦、捐納入仕之事”。
話已至此,仲逸立刻明白了樊文予的意思:他這是要給自己謀條仕途之路了。
樊文予對此頗下了番功夫:在我大明,這入仕主要有四種途徑:科舉、舉貢、吏員、薦舉。
科舉自不用說,舉貢還得有個舉人身份,吏員嘛,就是由吏升為官,這些自不用說。
至於這薦舉,也稱推薦入仕,隻是此舉行於洪武朝,英宗之後便不常舉。故此,也不必考慮此法。
仲逸此刻終於知道樊文予方才為何問起當鋪的獲利情況了,以上四種都行不通,那剩下的隻有一條,那便是要花銀子買烏紗了。
果不其然,樊文予稍頓片刻後,便繼續道:“今非昔比,在景泰年間,朝廷便開始捐納之舉,一度規模甚大,後來有停有開,皆是停而複始”。
話至此,樊文予喝了口涼茶,興奮的說道:“就說嘉靖朝吧,嘉靖十六年五月,因修飭七淩,工部庫儲不足,工部會同吏、戶、禮、兵部諸臣議事,其中就有‘廣開捐納事例’,這捐官實質上從未停過”。
末了,樊文予笑道:“要說這沒有參加科舉而入仕的,當朝工部侍郎嚴士蕃就是個例子。像他這種人,即便沒有他那做首輔的老爹,也能捐個烏紗戴戴的”。(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