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外地來犯
字數:3431 加入書籤
秋風起,黃葉落,深秋之際,南方一帶隻有絲絲冷意,而遠在北方的漠南、山野之上則是陣陣寒意襲來。
片刻後,天空陰雲密布,而後狂風乍起、寒風卷地,頓時飛沙走石、天昏地暗、瑟瑟瘮人。
良久之後,風聲漸停,明日重現,天地萬物麵貌再見、山河依舊,與之前多變之景仿若兩地,全然不同。
不知何時,山野中突現一隊人馬,將士們一字排開、聲勢浩大,眾人雖不言語,確有一股殺氣隱隱襲來。
馬背之上,皆是濃眉硬須、狼眼胸腰之人,他們身著圓領長袍、腳蹬細長皮靴,頭戴翻毛皮帽,兩側垂簾隨風而動,如同狩獵之人在緊緊盯著即將出現的獵物,又似強虜在尋覓著待宰的羔羊。
風中之人,個個手執長槍、腰跨短刀,目視前方,伺機而動。居中為首的一名中年男子穩如磐石,隻見他大眼珠、鷹鉤鼻、蒼髯如戟,又似根根鋼針倒立。五指緊扣刀柄,臉龐冷峻,偶有一陣秋風掠過,胯下馬兒馬蹄微微一動,似乎在領會著主人的意思。
片刻後,一道亮光閃起,中年男子猛地抽出佩刀,一陣低沉而渾厚的聲音從風中吹來:“衝”。
“喔……”,一陣連續不斷的呼喊聲傳來,伴隨著雜亂的馬蹄聲,山野間再次沙土飛揚、叫喊四起。
……
京城,大殿之上,內閣及文武大臣正緊急議事,一向很少出現在眾臣麵前的嘉靖帝難得一次上朝,足見所議之事、事關重大。
戰事起、兵馬先,兵部尚書首先站出來:“此次韃靼南侵,掠我大明財物、戮我大明子民,是可忍孰不可忍?自我朝太祖、成祖多次北征之後,韃靼潰敗潰崩,此次聲勢浩大,定是有備而來”。
兵部與五軍都督府同為軍務最高衙門,而北方戰事又歸後軍都督府管,後軍都督府都督又恰離京辦差,此時該站出來的自然是都督同知了。
兵部尚書歸位,一向主和的後軍都督府都督同知戎一昶便緩緩上前:“微臣以為,韃靼此次南遷人數之多、聲勢浩大,或許另有隱情,我們不宜貿然行事,從長計議才是重中之重”。
又是一戰一和,每次皆是如此,嘉靖帝麵露怒色,但諸多大事還得依賴於這幫人辦,隻得強壓下來。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戶部尚書總歸是最委屈的:要開戰,無論兵馬糧草、兵器戰甲都得要銀子,且絕不是一筆小數目、若不站,還要備戰,而備戰要修築公事、打造軍備……
哎,不說了,還得要銀子。
與兵部和五軍都督府不同,年老的戶部尚書左右為難,但也隻得硬著頭皮上:“外敵來侵,自要抵禦,隻是國庫如今能拿出來的銀子隻有……”。
“夠了”,嘉靖帝龍顏大怒:“主戰的,連人家的底細都摸不清,如何做到知己知彼?主和的,天天從長計議,要‘長’到何時?等朕死了嗎?還有戶部,國庫連備戰的銀子都沒有,那這國也不保了”。
“微臣知罪、微臣萬死”,群臣立刻下跪,喊聲整齊一劃。
不同主戰與主和鬧得不可開交,跪拜謝罪倒是頗為一致,沒有任何分歧。
“萬死?死一次就夠了”,嘉靖帝甩袖而去,隻是冷冷的留下一句:“在你們死之前,把這件事給朕辦了,朕謝謝你們了”。
退朝……
數日後,五軍都督府與兵部收到朝廷旨意:從各地抽調一批能征善戰、忠勇有嘉、敢死之士,組成一支騎兵,迅速北征。
根據旨意,此次抽調的兵力僅為五千多人,正是一衛的兵力。由一名指揮使親率,下轄五名千戶,各千戶下轄十名百戶,各百戶下轄112人。
如此數千兵馬遠赴北征,長途跋涉,麵對數萬勁敵,簡直是天方夜譚。若非有良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那便是以石擊卵、自尋死路。
嘉靖帝不諳兵法,但他有帝王之術:北方局勢不明,如要開戰急需打探軍情,但事出突然,也來不及“從長計議”。朝中主戰與主和一向成見頗深,而軍中將士除了參與過抗倭之戰的,又大多疏於戰事……
而這一支五千多人的騎兵,則可一箭多雕:騎兵行動迅捷,輕裝上陣,供給由各地州府縣準備;既可迎戰、亦可打探軍情、了解對方,做到知己知彼;此舉恰好可試探朝中主戰與主和之人。
帝王之術就是帝王之術:此舉可真正練出一支敢死之士,實戰真刀真槍,兩隊對峙便是你死我活,大明要長治久安,就需要這樣的將士。
旨意下達,文武議論紛紛,其中不少人也猜出其中一二,也有不少人對此不以為然:再怎麽練就,無非也就是幾千人的兵馬,大敵來犯,豈能抵擋?
不過對於戶部尚書來說,雖說算不上是個好消息,但至少不是壞消息:這五千多兵馬雖裝備精良,尤其良馬更是優中選優,但畢竟就是幾千人的花費,相比千軍萬馬,國庫還是能支撐住的。
君臣有別,上傳下達,大家說歸說,既然旨意下來,總還是要執行的。
數日後,山東都司接到調令:宗武被挑選為這次北征騎兵的五十名百戶之一,即刻來京城複命,稍作訓練後便啟程。
因山東萊州灣剿滅倭寇有功,宗武被升為七品百戶後,終於有了再次報效朝廷的機會。作為皇上欽點的武舉,能被選上,也沒有太多的意外。
都司衙門,林嘯義單獨傳喚宗武:“此次北征事關重大,據我在京城的故交說,當時皇上龍顏大怒,之後便親自製定作戰大計。能被選上,更是千裏挑一,若能凱旋而歸,那又是大功一件”。
得知調令的宗武早就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此次北征將士以善騎、善戰、善謀為重。屬下不才,騎術、劍術、謀術自小為師父所教,而在與倭賊交戰中又深得林大人教誨,屬下自當竭盡全力、不負眾望”。
“善騎與善戰倒是真的,不過這謀略之道……,到京城後,你還要多與你師弟仲逸商議”,林嘯義感歎道:“此次征戰拚的事刀劍,但更是要謀略,南倭北虜,絕非一朝一夕可滅、非一戰可絕,更非一城一池可定乾坤……”。
末了,林嘯義轉身道:“此次身負重任,不知何時能歸,你大婚不久,快去與姚姚道個別吧……”。(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