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奇特符錢
字數:3759 加入書籤
“不能放棄!”
意誌和痛苦搏鬥著,雙方僵持起來。
可是肉身的負擔能力是有限的,不僅對真氣如此、對血能和血氣也是如此,特別是本不屬於自身的血氣,肉身能容納的限度極小。
“噗!”一口鮮血陡然噴出來,餘道體內血能失控,除放棄外別無他法,心中頓涼。
“第一秘法果真神奇,也果真難煉!”
“但是不甘心、真的不甘心。若是此次不能突破,我的肉身很可能就隻能打磨到這個程度。”
這樣一來,餘道拿什麽去和那些神子、道種、真傳弟子拚,又如何能博取一線長生?
“噗……”第二口鮮血。隻要再吐出一口血,他的肉身將會出現不可逆轉的損傷,前功盡棄。
到此時,餘道反而平靜下來,他心中閃過無數的念頭,眼神變的平靜,等待著肉身瀕臨崩壞,從而不得不選擇放棄。
隻是他的不甘心讓他沒有選擇立刻放棄,而是想要多等一會兒。
新修成的血能在他體內、體外亂竄,將每一寸血肉和肌膚都蔓延到,道袍也此變得漆黑,發絲不斷飄舞。
“三、二……”餘道在心中默數,當數到“一”時,就是他不得不放棄的時候,再多一刹那都不行。
心竅空間也被血能蔓延到,躁動的血能衝擊著一切,僅剩下的兩枚符錢被刺激得一震。
嗡嗡!符錢竟然從空間之中跳了出來,懸浮在外界,要釋放出內裏的法術。餘道見到這一幕,後背汗毛豎起。
“天要亡我?”本以為心竅空間是一個合格的存錢罐,誰知道它不僅沒有存在感,連密封性都非常差。
未等餘道想多,兩枚符錢便崩解開,內裏法術釋放。一股詭異的波動蕩起,餘道明顯感覺到這符錢不是由法力凝結而成。
一副讓他驚愕的畫麵出現在他眼前,他耳邊響起無數人的祈禱聲,仿佛他成了神祇,受萬民供養。
隻見兩枚符錢受到血能的刺激,崩解成流光,緩緩展開,在半空中凝結成兩尊六寸高的小人。小人端正的盤膝而坐,神態祥和,掐訣闔目,似在修行。
細細看過去,這兩尊流光小人的麵孔和餘道一般無二。
“這……”
轟!兩尊小人立刻和餘道氣機相連,他體內泛濫的血氣、四周充斥的血氣湧向兩尊小人,餘道身體的負擔頓時減輕,痛苦也消失無蹤。
血氣在小人體內按秘法路徑運行,被轉化為一絲絲血能,然後血能又被傳輸回餘道的肉身。
餘道修行的速度突然增加四倍以上,一絲絲血氣被迅速的吞噬掉,轉化為血能,然後轟擊屏障。
哢、哢……魔修屍體的所有血氣被吸幹,皆數轉化為血能,這些血能集結成一股浪潮,狠狠地衝擊屏障。
轟!
屏障被轟開,絕大部分血能竄到心髒部位,開始修成不死心;還有部分則是流動到其他部位,幫助餘道滋養肉身。
屏障突破,不死心就要小成,肉身即將進入煉皮中期。餘道感應到這一幕,有些恍惚。
兩尊符錢化作的流光小人依舊盤膝坐在空中,幫助餘道修行。
……
三個時辰後,流光小人轟然破碎,餘道的修煉速度也慢下來,恢複到原有的速度。
他已經將境界暫時穩固住,不死心小成,肉身得到錘煉,晉升至煉皮中期——相當於煉氣一層胎動中期。
緩緩的睜開眼睛,餘道平靜的望向四周,他端正的坐在竹棚之中,借著尚未沉下的晚霞,竟將竹棚內映照得生輝。
此時的他,肌膚如玉,肉脂晶瑩,雙眸點漆,宛如一尊玉人。
“終究是成功了。”話聲響在竹棚中,平靜且悠揚,好似之前的猙獰、癲狂從未存在過。
收掉手訣,餘道低頭,慢慢撫平自己的道袍。他的頭發已經散開,木釵掉在地上。將木釵拾起,插好後,餘道看著手中心中的兩張廢紙,幽幽一歎。
正是兩枚奇特的符錢救了他一次,誰能想到,世間竟然有符錢能幫助人修行。適才的兩尊流光小人,就宛如傳說中的身外化身一般,和餘道氣機相連,直接使他的修煉速度提升四倍以上,由此使他突破的幾率增加。
“此符錢由何而來、煉製方法為何、世間存量如何……”諸多念頭一時泛起。
餘道搖搖頭,自己毫無頭緒,如何能想清楚。他放下雜念,輕撫自己的心口,清晰的感知到有一顆強而有力的心髒在他胸膛內跳動。
不死心小成,餘道肉身的承載能力和修複能力再次登上一個台階,而且是一個大台階。即便有人將他的心髒刺傷,他也不會斃命,隻要緩過一段時間,心髒就會自發地愈合——此即不死心小成。
這樣一種體質,對於煉氣士來說是極為恐怖的振幅,便是煉體士也是如此。可是即便這樣,依舊敵不過天生便生有神竅或仙骨或慧根的人。
餘道突然一歎,他想到了自己的心竅空間,若是兩枚符錢沒有藏在心竅中,而是就放在身上,血能失控的那一刻符錢就被激發。不過也不一定,好在最終結果是好的。
至此,餘道的煉氣修為達到第一層後期,煉體修為達到第一重中期,肉身錘煉合格,可以進行突破。
他想到了血能,還有那兩枚奇特的符錢,“若是繼續吞噬血氣,加深修為,還能向上拱一拱。即便不成功,也隻是肉身突破不到後期而已。”
“若是能尋覓到如兩枚符錢一般的符錢,突破的機會更大。”
有更進一步的希望擺在麵前,餘道自然不會止步不前,修道除了審時度勢,還應有一分勇往直前的精神。
如今餘道人為少年人、心為少年心,自然不會少了這分傲氣。
推窗出門,餘道才發現天降大雪,四周一片銀白。他獨立在竹棚之前,身後是緩緩蒸騰的溫泉水池,身前是一望無際的白皚皚群山,整座桃花庵都被掩埋,看不出繁華與衰亡。
一時間,餘道心中湧起一股悵然感,“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隨意念叨一句,餘道便回廬潛心修行,使修為徹底穩固,同時熟悉肉身的變化,直到七日後才出山。(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