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街亭之戰(上)
字數:5518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三國幼麟傳 !
第404章 街亭之戰(上)
諸葛亮突然西出,連克隴西諸郡,一時間,救急的書文如雪花般飛入長安,關中震動,沸反盈天。
巍峨的長安城頭, 魏西軍統帥,左將軍張郃手扶城垛,望著即將陷入黑暗的隴山方向陷入沉思。
他本應該跟隨曹丕南下征吳,是尚書司馬懿力陳厲害,這才被留下鎮守關中,司馬懿信中表達了對蜀國北侵的嚴重擔憂,他心中對此事也多了防備。
隻是萬萬沒想到, 皇帝陛下禦駕親征不過一月, 蜀漢的大軍已經席卷隴西, 他們來得實在是太快了些。
在他身後,雍州刺史張既,西軍副統帥郭淮各懷心事,相顧無言,兩人已就是否應當發兵救援隴西一事商討了數個時辰。
早在隴西救急文書傳來之前,便已傳出趙雲兵出斜穀的消息,長安緊急派出孫禮趕赴位於斜穀北側的箕穀布防,箕穀僅狹長,易守難攻,趙雲不能突入關中,不想堵了這一頭,諸葛亮卻斜刺裏攻入隴西。
郭淮認為,此時不知漢軍虛實,應當固守長安,等待洛陽來援;而張既則以為為人臣者,守土有責,盡快發兵解救隴西, 若再拖下去, 不僅隴西將不複為大魏所有,隴西一失,涼州亦如海外孤州,不得不歸降於蜀。
兩人已經就是否發兵救援隴西,抑或固守關中一事商討了數個時辰,直至日落西山,依舊沒能討論出一個章程來,隻能注視統帥張郃,任他決斷。
其實張郃身為五子良將之一,精於兵事,他知張既、郭淮爭論的焦點,在於蜀軍主力究竟何在。
“聞趙子龍匹夫之勇,無善戰之名,諸葛村夫多在帷幕,不曾掌兵,此番為何隻來了這兩人?劉玄德何在?張翼德、馬孟起諸將又何在?”
懷揣著一肚子疑慮,張郃閉目沉思,良久,想起細作傳來的消息, 益州南部叛亂,平南將軍薑維被褫奪官職諸事,他腦中靈光乍現,終於想明白為什麽蜀軍來得這麽快了。
轉過身,張郃對著郭淮、張既二人道:
“以我之見,南中局勢糜爛,劉玄德遣精兵猛將前往平亂,蜀中無大將矣。”
郭淮不解其意,心道:“方才我等討論是否救援隴西之事,將軍為何突然說起劉備?”
不由抱拳問道:“將軍何意?”
張郃眯眼道:“蜀中無人,故劉玄德遣諸葛村夫、趙子龍兩個不善統兵之人侵犯我土,不過是想趁著皇帝陛下南征東吳之際占些地方而已,兩位以為如何?”
還不待郭淮回答,力主出兵的張既應和道:“不錯,劉玄德以趙雲為疑兵,試圖吸引我等注意,其真正意圖,乃是希望諸葛亮割據隴西,短我臂膀,故既以為,發兵救援乃刻不容緩之事。”
張郃頷首道:“不錯,倘若任由諸葛亮占了隴西,便是我等失職。”
郭淮卻憂心忡忡道:“倘若是敵調虎離山之計呢?如今漢中商旅斷絕,我軍難知益州虛實,隻怕將軍領兵西去,漢中趁勢突入關中,劍指長安埃”
張既道:“西軍去歲方才平定涼州胡亂,正是士氣高漲之時,蜀軍膽敢突入關中,隻教他有來無回1
郭淮冷笑道:“你應知陛下伐吳,曹都督領了半數西軍精銳隨駕,餘下西軍縱然百戰歸來,也隻有五萬之數,張將軍若要引兵西援,長安守軍又能剩下多少?”
張既毫不退讓,挖苦道:“我已派人向洛陽求援,司馬尚書得陛下重托鎮守兩京,莫非郭將軍以為他會坐視不理,任由蜀軍長驅直入,頓兵長安麽?抑或在郭將軍眼裏,長安天下雄城,卻難擋蜀軍數日之圍?”
郭淮大怒道:“我何嚐說過這話,是你強詞奪理”
眼看兩人再一次爭吵起來,張郃擺手頓住,道:“不必再爭,我意統領虎豹騎前往隴西援救。”
郭淮還要再勸,張郃打斷道:“伯濟不必擔心,虎豹騎野戰無敵,卻無益於守城。我領虎豹騎西去,若蜀軍主力在西,虎豹騎一至,則危機立除;躺若敵主力在斜穀,我虎豹騎來去如風,諒那諸葛村夫也阻我不得,須臾之間便可回轉”
說道這裏,張郃對著兩人抱拳道:“伯濟、德容,兩位都是知兵之人,待我西去,你二人須得和衷共濟,固守長安,靜候司馬尚書援兵到來。”
見主將主意已定,郭淮也不便再堅持,抱拳道:“如此,還請將軍帶上王雙、戴陵兩位隨行護衛。”
兩人都是軍中有數的將才,尤其王雙,身長九尺,使六十斤大刀,騎千裏征宛馬,開兩石鐵胎弓,暗藏三個流星錘,百發百中,有萬夫不當之勇。
張郃知其好意,頷首應下。
兵貴神速,翌日東方未明,長安章城門門洞大開,兩萬虎豹騎拱衛著名將張郃,迎著朔風強勁,沿渭河一路向西,至陳倉,折道向北,溯汧水直取街亭,那是關中平原取道隴西諸郡的必經之路。
是夜,天尚未暗透時,一隻白鴿淩空展翅,向西疾飛。
******
街亭位於陳倉狹道之要衝,背靠南山,處於兩水交匯處,易守難攻,占據街亭者,進可威脅關中平原,退可守護隴右山地。
諸葛亮熟知地理,派高翔攻取廣魏郡時順道占了此處,此刻已經聚集大軍於此,秣馬厲兵,整備軍械,靜候關中來敵。
這一日,飛鴿信至,帶來敵情,諸葛亮擂鼓聚將,將諸部軍略位置,一一布置妥當,諸將各領其職,抱拳退下,帳中隻餘薑維、馬謖二人。
馬謖情知丞相有緊要任務吩咐,隻拿一雙殷切的眼睛注視。
諸葛亮見他立功心切,取出一隻錦囊,吩咐道:“幼常,確有一緊要之事要交托於你,今夜你趁著夜色領飛軍至南山深處埋伏,三日後按我錦囊行事便可,保你大功一件!你隻按錦囊行事即可,萬不可輕啟戰端,切記,切記。”
“遵命1馬謖躬身接過錦囊,鄭重應下。
諸葛亮頷首道:“還是以王平為副將,這便去吧。”
及至馬謖離帳,諸葛亮轉向薑維,問道:“聞張郃領兩萬虎豹騎親至,我軍除卻駐紮諸郡的各部,眼下隻得一萬兩千人,伯約以為勝算如何?”
薑維斷然道:“丞相八陣之法精奇,近日又廣做諸般殺器伏於陣中,若以陣地戰論,當有勝無敗。”
“你呀,總是撿好聽的說”諸葛亮搖頭道:“不錯,誠如你所言,若以陣地戰而言,吾自不懼張郃之輩,但他麾下皆是精銳鐵騎,來去如風,若知無利可圖,引兵遁去,我軍步卒,亦難追躡,如此將使陛下主力徒增困難,不得席卷關中,故而這虎豹騎,此番一定要除1
薑維當然知道剿滅曹魏在關中這支唯一之機動力量的重要性,但漢軍多步卒,擊敗和擊潰是兩回事,虎豹騎一旦碰壁,若鐵了心要走,隻憑區區一萬兩千人步卒是無論如何都無法留下他們的,張郃位居五子良將之一,是身經百戰的名將,深悉進退之道。
但薑維更知道,諸葛亮深謀遠慮,一定做了妥善安排,方才留了馬謖秘密發令,便是一招暗棋,又留自己到最後,顯然還有後手須由他去發動。
念及於此,他抱拳道:“丞相成竹在胸,定已安排妥當,維洗耳恭聽,任憑驅馳。”
諸葛亮側身低聲道:“吾得消息,三將軍已於日前抵達武都東狼穀,你熟知關隴地理,今日便要你辛苦跑上一趟,五日之內引三將軍至汧水畔狹道埋伏,此乃張郃退回關中時的必經之路,若能一舉捉得張郃,則我西路大軍可畢全功矣。”
薑維聞言,頓時恍然大悟。
東狼穀為羌人聚居之地,昔日平羌之戰,他曾破羌王越吉於此,此地遂為大漢所有,後羌人降服,告知此處有小路可通關中平原,遂被諸葛亮留意,今日終於派上用常
就在魏國猜測漢軍主力在東或在西時,實則於東西兩路之中的東狼穀中,暗藏有萬人敵張飛,那是諸葛亮完善八陣圖機動性不足的後手,以宿命論,更是張郃天生的克星。
薑維深感責任之中,轟然起身,抱拳道:“維這便去也1
拜別諸葛亮,掀開簾帳,薑維深深吐了口氣,望著滿營兵將摩拳擦掌,奮力備戰的景象,心中自然升起豪情萬丈,隻盼著施展拳腳,大幹一常
隻是激蕩之餘,隱約有一絲擔憂,冉冉升起,縈繞不散。
街亭,馬謖——
再以宿命論,前者似乎是後者的恥辱之地。
“幼常經曆南中之戰後,見識、統兵皆有長進,但死生之戰,萬不可有一絲懈怠,丞相對他信賴至極,所托之事自然萬分緊要,怕隻怕他再一次自行其是,教丞相一片心血付之東流”
薑維沒來由得打了個寒顫,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
他有心防患於未然,足下生風,快步行至王平帳中,開門見山道:
“子均務必知曉,丞相有錦囊授予幼常,若幼常按計行事,一切不提,若他自行其是,你如論如何都要勸阻於他,茲事體大,切記,切記1
王平重重點頭,抱拳道:“遵將軍教誨。”
時薑維雖然已是白身,但王平蒙其提拔,轉戰荊州,對其深感敬佩,依舊以將軍稱呼。
薑維亦知王平為人沉穩,見狀鬆了口氣,又說了兩句勉勵的話,拱了拱手,正欲轉身離去,忽有陣陣寒風灌入帳中,轉身去看,原是馬謖恰好掀簾進入。
他正用手指輕擦被凍得通紅鼻子,驚喜道:“咦,伯約怎在此處,可是在與老部下道別麽阿嚏哎,這天真冷,可冷煞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