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河洛社(二合一)
字數:9664 加入書籤
相傳前漢辭賦大家司馬相如年輕時,知卓王孫的掌上明珠卓文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於是奏了一首《鳳求凰》。
卓文君也久慕司馬相如的才華相貌,兩人互生愛慕,私奔而去。
卓文君自此素手調羹,當壚賣酒,遂成一代佳話,惹多少癡男怨女感懷落淚。
於是乎,“鳳兮鳳兮歸故鄉,遊遨四海求其凰。“經久傳唱。
傳聞錦官城內首屈一指的奢豪酒樓鳳凰台,乃是後世商人在司馬相如舊居的基礎上重新修葺起來。
東家不惜重金,以白玉為基,以飛橋為連,以錦緞為飾,無數珠簾繡額點綴其中,將鳳凰台內外上下裝潢得富麗堂皇。
尤其到了夜裏,鳳凰台上點起數百盞明燈,可謂燈燭耀目,璀璨全城,是錦官城中一大勝景,與老子論道的青羊宮,織女洗紗的浣花溪,秦將張儀所築的龜城古城牆並稱四景。
薑維感念朋友們的熱情,特地選在此處設宴,也是存了款待之意。
今日受邀的賓客,除了關平、張苞、關興、張紹、馬鈞五人外,還有魏榮、趙氏兄弟,龐宏、簡舒、李遺、霍弋這幾位官二代,
句扶、王平、向寵三人亦赫然在列。
一時賓客雲集,青年才俊濟濟一堂。
時秦漢時期的宴席,是極重要的社交。
此次受邀的賓客中,有世家後裔,有勳貴之後,但也有寒門子弟,甚至還有漢化的夷人,成分十分複雜。
薑維未免句扶、王平幾位出身不高的賓客放不開,早早來到鳳凰台迎候陪伴,盡量不讓他們生出怠慢,或拘謹之感。
等到賓客一一到齊,他便向魏榮等人介紹:
“我來介紹兩位朋友。這位是句扶句孝興,這位是王平王子均。這二位皆善統兵,荊州大戰時數番隨我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前幾日,主公已經將他二人遷為偏將軍。過幾日孝興將掌羽林左丞,子均將督虎步前營。日後可以多多親近。”
魏榮等官二代見句扶、王平二人衣著簡樸、土裏土氣的模樣,原本有些看不上;但少年人外物充滿好奇,願意傾心結交看得上的朋友。
聞得薑維介紹,頓時對他二人刮目相看,輕視之意盡去,皆鄭重抱拳見禮
句扶、王平二人感受到熱情招待,拘束之心由是盡去,亦還禮見過。
薑維見狀,便笑著請諸人入席。
按照慣例來講,設宴款待客人時,身為主人者需要想方設法熱絡氣氛。
但諸官二代平日裏本就廝混得熟了,更兼簡舒隨了他父親簡雍詼諧的性子,時常會講出幾句讓人捧腹大笑的話語。
故而,席間有說不完的話題,根本無需薑維這個主人刻意暖場。
眾人且笑且聊,美酒佳肴亦如流水般送上。
侍從一邊布置,一邊介紹道:
“擺在各位尊客身前的,乃是本店名產怨郎酒,還請品鑒。”
簡舒奇道:“怨郎這個名字倒也奇怪,可有典故。”
那個侍從顯然受過訓練,不緊不慢地解釋道:
“昔日司馬相如公因《上林賦》,得武帝重用,辭別文君赴長安供職。但他離家五載後方才來信,信中隻數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千百萬’。貴客可知此信何解麽?”
張苞皺眉嚷道:“什麽‘一二三四五’,這廝怎麽淨愛弄些虛頭巴腦的玩意。”
說到才思敏捷,龐宏是數一數二之輩,聞言笑道: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千百萬皆是數量,獨獨無‘億‘,通“無意”二字。可見司馬相如想要借此信,向卓文君暗示其心意已變。“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
侍從笑道:“這位貴客好才思。正如貴客所言,相如公至長安後,漸漸耽於逸樂,日日周旋在脂粉堆裏,還欲納一位茂陵美人其為妾。信中意思正是如此。”
關興憤憤道:“這司馬相如如此始亂終棄,令人鄙視!哼,日後誰若敢如此對待我家銀屏,我必將之碎屍萬段!“
李遺陡然聞到“銀屏“二字,身子不自覺打了個機靈,腦中漸漸浮現出那日的驚鴻一瞥。
侍從繼續道:
“文君知曉相如公心意後,疾書《怨郎詩》回詰,詩文智巧情真,字字是思,句句是念。相如公看後羞愧萬分,深被文君的才華與真情感動,最後回頭與她終老。”
眾人聞言唏噓不已,皆感歎於卓文君的境遇和智慧。
侍從又道:“諸位貴客麵前的美酒,正是用文君當壚賣酒時,流傳下來的酒窖所釀,故名曰怨郎酒。”
這時,簡舒細細品了一口,作一臉陶醉狀:
“今嚐文君壚酒,依稀可領略三百年前之絕世風華也。”
他這般做作,自然引得在座諸人一番哄笑。但哄笑之餘,心中好奇,紛紛舉杯去品。
薑維不以為然道:
“卓文君當年酒窖未必便能流傳下來;即便流傳下來,這酒也未必便是用那口酒窖釀的。鳳凰台借三百年前風流軼事,將尋常美酒賣出市價十倍之高,還能讓客人甘之如飴,可見這個東家倒是善於經營之輩。”
他知道鳳凰台是蜀郡世家張氏的產業。
張氏出了個為劉璋守了死節的張任,傳聞他與鳳雛龐統之死脫不了幹係,死前還破口大罵劉備,算是將劉備得罪透了。
劉備定蜀後,雖然厚葬了張任,但張氏宗族在蜀漢的仕途卻是基本中斷了。
張氏於是將全部心思都投入到貨殖經營之中。
薑維今日從鳳凰台的經營,斷定其混得風生水起,不由心道:
“蜀中這些世家,一個個低調行事,但實力深不可測,不容小視。“
席中諸人邊品嚐美味佳肴,邊敞開心扉閑聊。
間或講些城裏的新鮮見聞,夾雜些當日大戰趣聞舊事,推杯換盞間,氣氛漸漸濃烈。
酒過三巡,隨著侍從輕拍雙手,幾名年輕貌美的舞姬魚貫而入。
隨著樂工彈奏聲起,舞姬起舞為壽,長袖翩然間,眉目亦不時飄向場中諸位英武少年。
場中諸人大部分是不經人事、麵薄耳嫩的少年郎,舞姬在時,大多規規矩矩端坐自己案前,不敢逾越。
一俟舞姬獻藝完畢離去後,便開始肆無忌憚,一會兒討論哪個舞姬樣貌,一會兒哪個舞姬對誰有意思雲雲。
說到興處,魏榮等人舊態複萌,叫嚷著紛紛離席,開始拚酒廝殺。
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諸人此番放開來飲,倏忽不知時刻之過,不經意間皆覺酒酣耳熱、五嶽為輕。
一直到戌時時分,鳳凰台上燃起數百盞明燈,將大廳上上下下照了個通明,恍如白晝。
宴會氣氛亦隨之達到高潮。
******
望著眼前濟濟一堂的少年俊傑,薑維心中既有歡喜,亦有些無奈。
據他所知,再過幾日,關平即將隨著荊州軍民遠赴漢中,從此主掌一軍,常駐邊疆,隻怕一年到頭來也碰不了幾次麵了。
魏榮,趙氏兄弟、簡舒、龐宏等人年歲漸長,也陸續將到出仕的時候。誰知道他們會被分到那個地方任職,從此是否還會有相會之期?
乍眼看,眼前雖然少年英傑濟濟一堂,但大抵每個人的性格、誌向、能力、際遇不盡相同;少時質樸純真、不圖回報的友誼,終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慢慢褪色,眾人也終究不可避免地走上一條陌路,漸行漸遠。
思來甚是可惜,但僅是可惜也就罷了。
在本來的曆史上,這座這群人除了句扶、王平外,大多籍籍無名,並未像他們的父輩一樣建功立業,名留青史。
譬如,魏榮因為其父魏延與楊儀爭權失勢,最終落了個滿門抄斬的下場。
再譬如,龐宏因為得罪後來的尚書令陳袛,被發配到偏遠的涪陵當了一輩子太守,有一日行舟至鹿角沱烏江,覆舟溺水而死。
簡舒更是沒在史書上留下任何隻言片語。
如此看來,於大漢而言,於諸人自身而然,如此結局不僅可惜,實在可悲,可歎!
薑維想到這兒,輕輕歎了口氣。
但轉念一想,與其讓他們放任自流,不如用一種特殊的聯係,將在座諸人團結在一起,並借由一個共同的、崇高的理想,徹底激發眾人的鬥誌!
用什麽手段好呢?
在薑維看來,結社顯然是個極佳的方式。
但結社也有些隱憂,若處理不當,很容易被人職責為結黨營私。
先秦時期,天下不斷征伐,生活困頓,百姓自發結社的意識普遍強烈。
譬如墨子曾創立了嚴密的組織,成員被稱為墨者,領袖稱巨子。
漢取天下之後,漢武帝取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強化集權。
故而民間大規模的社團活動大大減少,剩下多以宗教名義開展,比如張角的太平道,張魯的五鬥米教,但這些社團始終處於朝廷對立麵。
更遑論後漢黨錮之禍亦殷鑒未遠。
作為君主,作為主政者,最忌諱手下人拉幫結派;漢中王自然也不能免俗。
所以一定要找一個既能激勵在場諸人,又能抵消朝廷疑慮的方式。
薑維腦中疾轉,旋即想到後世各色人等因為興趣、本業,成立的諸如讀書會,書法協會等社團。
而今日在場之人要麽是武將之後,要麽身負武職,如此看來,再沒什麽理由比共研兵法、武藝更為合情合理了。
念及此處,他心中漸漸有了主意。
稍稍整理一番思路,忽起身正色道:“諸君,且聽我一言。“
他這句話發自丹田,聲音洪亮,頓時引起席中諸人的注意,紛紛注目來看。
但見薑維左右掃視一圈,朗聲道:
“我等皆漢室忠裔,相識多日,彼此又是性情相投,大是相見恨晚,以我之見,不如結個社,以興複漢室為己任,彼此相扶相助,砥礪學問武藝。如此一來,上對得起前輩先賢,下還能顧全了朋友之義,豈非一舉雙得?“
眾人都是意氣相傾的少年英雄,此番早已酒酣膽張,乍聞薑維這個提議,登時心潮澎湃不已,紛紛圍攏上來。
心思單純如魏榮者更是雙目發光,直接便舉雙手讚同:
“好提議!好提議!”
薑維將眾人的反應一一看在眼裏,又道:
“但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我等因為共同的誌向,共同的信念而走到一起,為得是相互砥礪,修文習武,報效大漢,斷然不同於那些為了蠅頭小利而結黨營私之輩,你們說是也不是!“
“不錯,我等心懷大誌,不比那些苟營小人!“
“伯約說得好,真說道俺心裏去了!”
薑維緩緩頷首,繼續道:
“未免被別人汙蔑,我倡議約法三章:其一,我等須以輔佐漢中王興複漢室為宗旨;其二、入仕者不得違抗朝廷詔令,未入仕者不得妄議朝政;其三、以天下為己任,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聽到這裏,便是一向穩重的關平都疑慮盡去,不住頷首讚道:
“正是這個道理!”
眾人心隨意動,決定事不宜遲,說做就做。
薑維叫侍從點上沉香,請來文房四寶。
他手持毛筆伏案疾書,便寫邊朗聲念道:
“維大漢忠良之後關平、張苞、關興、薑維、趙統、趙廣、龐宏、簡舒、張紹、霍弋、李遺、句扶、王平、向寵,是日沐手焚香,祈告上蒼。“
“今大漢王朝,內有諸侯為亂,外有胡戎不靖,生靈塗炭,風雨飄搖。我等漢室忠裔,身雖卑微,心實誠篤,正欲同舟共濟,勤修己身,雖肝腦塗地,亦要還百姓昭昭日月,複大漢朗朗乾坤!”
“是日建安二十五年春三月三十,營備牲禮,虔誠祈求,草結此社,誓言永固。”
薑維念到這兒暫作停頓,將誓詞誓詞團團示於諸人。
諸人就著誓詞一起誦念道:
“我等漢室忠裔,身雖卑微,心實誠篤,伏願自盟以後,相親相愛,矢信矢忠,齊心戮力,扶保大漢,匡世濟民,如違此誓,任眾處罰。”
念罷,薑維用燈火將誓詞點燃,又將灰燼撒於酒壇中,分作十五杯美酒,分於諸人飲用。
在場諸人手捧酒爵,仰脖即飲。
雖然爵中酒水渾濁不堪,但在諸人品來,似乎是全天下最美之酒一般。
飲罷,擲杯於地,左右相顧,隻覺彼此之間憑空生出一道羈絆,盡皆哈哈大笑起來。
笑了一會兒,關平忽問道:“咱們這個社叫什麽名字?“
張苞道:“此社主旨是一道學武,不如叫‘武社’。”
關興搖頭道:“既要練武,也要學文,武字過於偏頗,不妥。“
關於社團的名字,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主意,一時你一言,我一語,熱烈爭執起來。
薑維覷了個空,忽道:“主公的心願是早日北伐,意圖恢複中原。中原又稱河洛,不如取名叫‘河洛社’,也好表明我等赤子之心。”
眾人各自默念一會兒,心道這個名字確實朗朗上口,而且隱含大誌,當下皆點頭同意。
“河洛社”的名字就此定下。
龐宏這時道:“正所謂蛇無頭不行,鳥無翼不颺。我等須推選個社首出來,也好領導我等社員行事。”
薑維當即推舉道:“此間之中,大兄關平無論人品、武藝、資曆、見識,皆是上上之選,當仁不讓!”
此話一出,張苞、關興等人早已轟然稱好,顯然十分信服。
關平謙虛幾句,見眾人確實心意拳拳,實在推辭不過,便抱拳道:
“既蒙大夥兒如此厚愛,平便自不量力,接下這社首一職……”
頓了頓,又道:“隻是平過些日子要遠赴漢中,可能無法照顧周全。不如我等再推選一名副社首,代為行使社首職責。”
眾人紛紛頷首,以示並無異議。
這時,關興發聲道:“我推薦伯約任副社首,他年紀雖輕,但武藝高強,沉穩有度,他領導我們,最是適合,你們可有意見?”
薑維平日沉穩多智,人品武功更是令人心折,眾人即已轟然叫好,根本就不給他推辭的機會。
一片喧鬧間,關平與薑維被湧將上前的眾人推道首位,一左一右坐下。
薑維隻得起身抱拳,正色道:“既如此,維唯有盡心盡力,將諸事做好,方不負大夥兒厚愛。日後還請諸位多加鞭策。”
眾人縱聲大笑起來,紛紛舉杯上前,逐一向關平和薑維敬酒。
薑維來者不拒,有敬必飲,倏忽有個念頭浮上心頭:
“師傅讓我幫黃忠老將軍留意可繼承衣缽的弟子,看來河洛社的第一場活動,卻是要在黃老將軍家裏舉行了。“
角落裏,李遺敬完酒回到座上,心中狂跳不止:
“如此一來,我豈非可以請教武藝為名,名正言地順造訪關府了麽?”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