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別人叫京東,咱們叫離器?
字數:4350 加入書籤
孫不器一覺醒來後,覺得神清氣爽,輕手輕腳的起床,幫女孩捏好被角,慢慢的離開房間。
李若離聽著腳步聲漸遠,聞著被窩裏男人荷爾蒙的氣息,又沉入了夢想。
…………
孫不器情場、商場兩得意,才知道了背靠大樹好乘涼的好處,有了瓊大罩著,一切手續都開綠燈。
但在取名的時候難住了,處女座的選擇困難綜合症。
孫不器問李若離,“咱們公司取什麽名?咱倆名字最後一個字,合在一起,“離器”聽著不太好聽,聽上去好像是離棄!”
京東的名字,也是從劉強東、龔小京兩字中,各取一個字,然後撮合在一起。
京東兩個字,讀起來朗朗上口,但是兆頭不好,畢竟兩人有緣無分。因為種種原因,相戀的人沒有走到一起,成為大時代下的一個小悲劇,“鳳凰男”沒有修成正果。
雖然龔小京後來又入主了京東董事局,但劉強東已經不是先前那個農村青年,早已經是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懷裏早就抱著奶茶妹妹,沒有了位置。
李若離揮揮手,嫌棄對方的小題大做,“咱就是一家皮包公司,賬務都是企業外循環,用得著如此上心嗎?”
孫不器不理女孩的冷嘲熱諷,“美國有家蘋果公司,幹脆咱們中國來個梨子公司吧……”
李若離繼續打擊,“拉倒吧,別人做高科技,賣電腦和ipod。咱們就是手工作坊,還是做的灰色產業帶,兩者能比嗎?”
孫不器聳聳肩,目視遠方,發出詩人般的呢喃,“人總要有夢想,不然和鹹魚有什麽區別?”
聽說公司要取名梨子,陳佳暢、李欣、溫破虜都表達了不滿,如果敢取這樣的名字,馬上就讓老板明白什麽叫“分離”!
在中國傳統中,梨通離,不是好兆頭。所以大家不同吃一個梨,自然也不用“分梨”。
…………
背靠大樹好乘涼,在幾位學院領導的關照下,椰子科技有限股份公司很快成立,注冊資金300萬,主營業務為商業谘詢、商業服務、網絡服務、以及手機製造……
孫不器不顧別人的白眼和不解,強自加上最後一項服務範圍。
審核的服務人員很為難,嚴詞拒絕了這個異想天開的決定,
“孫同學,手機牌照以前要工信部審批,今年下半年實行新政策,對手機生產實行核準製。一是注冊資金2億以上,二是連續經營兩年以上,三是有研發能力、有環保等相關規定的認證。隻有同時滿足三個條件,才允許進入手機行業!”
孫不器又遭遇了一次滑鐵盧,做手機夢想就這樣破滅了。
李若離憤憤不平,安慰情緒低落的孫不器,“國內不讓造手機,咱們就把手機賣到國外去,賣到歐洲,賣到美國,氣死那幫拿著雞毛當令箭的家夥!”
孫不器的眼睛重新亮了起來,忽然想起了前世的傳音。
傳音是一家小公司,在國內不為人所知,但在黑非洲,在東南亞,都是一個響當當的國際化公司,典型的牆內開花牆外香。
…………
溫破虜的手指已經拆線,雖然疤痕不可避免,也很快的勝任了工作室經理的角色;
李峰雖然加入的早,但畢竟社會經驗少,處理事情的能力弱,隻能屈居於副經理。
孫不器也不用躲在幕後,直接出任了公司的總經理,並且放出消息,公司是他所有,幕後大老板都是幌子。
這個消息傳出去,在公司內風平浪靜,大家早已經習慣孫不器的管理者角色,隻要不少自己的工資和績效,哪裏管那麽多事情。
但這個消息,在學校裏引起軒然大波。瓊大不是珠三角、長三角的大學,沒有在校學生創業的傳統,孫不器一時處於輿論的焦點。
郭比特,陳代言的事跡,還沒有廣泛傳遍。
孫不器不務正業,成為瓊大第一個,甚至瓊州第一個辦公司的在校大學生,被頂到了風口浪尖。
《國際大專辯論賽》興起於1993年的新加坡,通過中央電視台和新加坡新傳媒的電視轉播,影響力日益增大,並逐漸成為華語辯論的最高舞台。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瓊大每年都要組織大學生辯論賽,先是以班級為主題,進行廝殺。學院挑出優秀的一辯、二辯、三辯,四辯,再加上候補人員,組成團隊參加學校辯論賽。
今年的辯題,臨時更改為“大學生創業的利與弊”。
抽到反方辯題的團隊,當場就哭了。
後麵舉行的十幾場與此有關的辯論,正方都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大獲全勝。
反方用“非戰之罪”安慰自己,然後偷偷的紮孫不器小紙人……
孫不器也不是對此一無所知,但社會風氣,個人無法對抗。
李欣就對他橫眉冷對,冷嘲熱諷,因為她也是抽到反方的倒黴蛋之一!
孫不器不敢光明正大的去教室、食堂,隻想“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但事與願違,一通電話過來,不得不麵對。
…………
李書記笑盈盈看著縮手縮腳的孫不器,調笑,“小孫總,你現在成了大人物,身價倍增,電話都那麽難請。”
孫不器臉色尷尬,“李書記,您批評我吧。我給趙老師安排了其它職務,奈何他都拒絕了,隻願意幹最髒最累的活計。”
孫不器是齊魯人,經常稱呼別人為“老師”,取自於“三人行,必有我師”,隻是尊稱,並不是表示對方真的是學校老師。
李書記想了片刻,才知道孫不器嘴裏的“趙老師”,其實就是自己丈夫的窮親戚。
她揮揮手,“你以為我因為這個找你?你真是徒長了那麽大個,心眼和針眼一樣細膩。”
李淑芳的丈夫,出身於西北農家,靠著自己的毅力和學識,一步步走上教授。但他隻會教書、科研,不通實務,對來投奔的堂哥,隻能好吃好喝的照顧,但安排工作,實在非他所長。
李書記幫對方找了食堂臨時工的工作,丈夫就滿腹怨言,後麵更離譜,直接打發到一家草台班子幹清潔。
兩夫妻因為這個事情,第一次紅了臉。
堂哥領了第一個月的工資,美滋滋的告訴堂弟,他現在的工資是原來的三倍,而且很受大家的愛戴,幹的也舒心,憑勞動賺錢吃飯,你發什麽火,還不去道歉。
趙教授不情不願的向妻子低頭,承認自己的狹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李書記收起玩笑的心思,笑眯眯推過去一張獎章,
“放心吧,今天不批評你,這是優秀學生代表的證書。外麵的事情,你別放在心上,大家提起比爾蓋茨,喬布斯、楊致遠輟學辦企業的事跡,都佩服的五體投地。但身邊忽然出現這樣的人,卻視為洪水猛獸,這顯然不正常。”
前世孫不器和李書記接觸不多,一直以為對方是個居委會大媽,通過幾次接觸,發現對方並不是,不通人情世故的刻板人士。
上次的校園比賽中,很多青年老師、中年教授表現出了對遊戲的熱愛,已經動搖了大家的印象,隻是大家給他們貼上了這樣、那樣的標簽,一時難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