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你說是西周的東西,我看是上周的! (第三更)

字數:3925   加入書籤

A+A-




    孫不器的弟弟孫不悔,因為一場大病,修養了一段時間,耽誤了學習進步,最後隻考上了一所省內普通的大學,後麵發奮努力,終於考上了名牌大學的研究生。

    但這一生,因為哥哥孫不器的緣故,有了帝都戶口,孫不悔的高考,應該更容易一點。上了名牌大學,他的人生或許不會那麽艱難。

    投胎也是一門學問,出生在京滬兩省,就相當於開啟了“簡單模式”。魯豫湘贛的高考,差不多是“噩夢模式”。

    改開以後,全國上下,都特別重視經濟數字,事實上促成了“諸侯經濟”的形成,各地形成了良性競爭。

    國稅、地稅分開後,地方政府的財權大幅降低,事權卻沒有減少,財政更加捉襟見肘;事實上很多鄉鎮的資產,已經資不抵債,已經事實上破產。

    地方政府為了擴大財源,保證財政供養人員的工資和福利,紛紛把目光聚焦在房地產,根據和中央達成的稅收協議,地方賣地的收入,大部分都會計入本地的稅收。

    為了推動房地產的發展,各個城市親自上陣,紛紛頒布買房的優惠政策。

    “買房子送戶口”,就是很多城市,普遍實行的房地產政策之一。

    孫不器泡論壇的時候,偶然間看到帝都的房產新政,“隻要在懷柔、順義等郊區買房,就可以得到京城的戶口”,才下定決心。

    他不務正業,拋下公司的事物,北上買房,因為知道這個政策窗口期極短,是真正的“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曖昧女友李若離也在帝都工作,不能天天住賓館,也不能總是寄人籬下,總要有自己的家。

    對於孫不器來講,炒房顯然不是最好的投資方式,買點企鵝的股票,都比炒房的收益高,而且股票好變現,流動性強。

    錢不能放在地窖裏,等發黴;也不能鋪在家裏,數著玩。

    錢是為人服務,而不是反過來。

    不然費心費力的賺錢,還有什麽樂趣可言?

    李若離若有所思,有點明白孫不器,為什麽對在帝都買房,那麽執著。

    她不太關注金錢,買來的幾套房子,房產證到底落誰的名字,也沒有和孫不器爭論過,反正知道對方為自己好,就心安理得的不考慮麻煩事。

    不過偶然看到有一套房子,落在陳佳暢名下,李若離還是有點吃醋,酸溜溜地感慨,

    “你對佳暢真好,真當成自己的“幹”妹妹!她碰到了你,真是三生有幸,祖墳裏冒青煙……”

    孫不器摸了摸腦袋,訕訕一笑,

    “工作室其實是咱們三個組建的,分佳暢股份,她又不收;我隻好偷偷的,送她一套房子。我能脫開身,來帝都陪你,不用擔心公司的運營,不是因為工作室裏,有溫破虜大哥幫忙管理,而是因為有佳暢幫我盯著!”

    李若離嘟嘟嘴,翻了翻白眼,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

    “你送她一套房子,我有過反對嗎?你巴拉巴拉,解釋那麽一大通,不是明自己很心虛嗎?”

    孫不器不和李若離爭辯,對兩人的感情,產生了一絲陰影。

    他不是沒有嚐過性愛的毛頭夥子,總覺得沒有性的愛情,總會缺少點什麽。

    柏拉圖式的精神愛戀,大多數隻存在於和影視中,而且女老師明確表示,30歲前不結婚,這更加愁人啊。

    …………

    琉璃廠原是一處作坊,專門為紫禁城燒造琉璃,為皇家貴族服務。

    後麵因為京城擴張,廠子離西山的煤場太遠,汙染也大,生產就廢棄了,慢慢地發展成京城著名的文物古玩市場。

    李若離和劉雯手拉著手,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好奇的看著周圍的一切。

    兩女也見過別的跳蚤市場,那也是用來賣二手舊貨的交易市場。

    跳蚤市場上,賣家轉賣自己閑置的東西,開價不能和全新的物品相比,至少都會打個五折;買家有時對價格還不滿意,還要攔腰再砍。

    琉璃廠賣的也是舊貨,但舊貨的價格,比新東西還要高!

    的物件,醜醜的,沒有任何實用性,商家動輒開價幾千上萬,買家也不破口大罵,依然笑盈盈的交易。

    古玩店門口的二,站在門口招徠生意,高聲喊道:“走過路過,不要錯過,西周的古玉哎……欲購從速,今天全場打八折。錯過了今天,就是錯過一年,錯過一輩子!”

    孫不器用力扯住,兩個看熱鬧的女生,撇了撇嘴,聲道:“還哪是西周的古玉?我看是上周的東西!”

    兩個女生聽著新鮮,連忙追問緣由。西周離今天,有將近三千年;上周……

    孫不器不是古玩行家,也不是古玩菜鳥。

    前世有個同事是辦公室的老黃牛,兩人經曆相同,都屬於官場“被侮辱、被損害”的一族,仕途都不順心,所以成為了朋友。

    老大哥愛好收藏,雖然因為財力、眼力的問題,大多隻是紙上談兵,也給孫不器講了不少古玩鑒定的竅門。

    孫不器現在現學現用,給兩個女生講解,

    “西周的玉,到現在兩千多年了,肯定留下不少曆史的痕跡。你看那個玉,又白又嫩,上麵的沁色很輕浮,都浮於表麵,根本沒有滲進骨子裏……”

    終於能一展身手,好為人師的孫不器,不自覺的提高了聲量,話剛完,就感到周圍的氣氛不對勁。

    周圍的看客,興致勃勃地聽完他的講解,再仔細查看“西周古玉”,確實如孫不器講解的那樣,大家罵了兩句,馬上一哄而散;

    叫賣的活計兩眼噴火,惡狠狠的看過來,仿佛擇人而噬的猛虎。

    大事不妙,孫不器一手一個,趕緊拉著兩個女生,逃之夭夭。

    孫不器剛才的話,已經壞了古玩行的“規矩”,如果在偏僻的鄉下,早被商家拳腳侍候。

    經過孫不器的科普,兩個女生明白古玩行裏的坑太多、太深,一百個叫賣的東西,至少九十五個是贗品。

    中國自古就有“亂世黃金,盛世古董”的法,每一個和平的年代,都是文物價格飆升的時期。

    後世經過網絡、電視、報紙的大肆吹捧,掀起了全民收藏熱。

    那時候的古玩市場,更是不堪,一百件東西中,至少有九十九件是假貨。

    唯一的一件真東西,價格也會讓普通人高不可攀。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