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勸父母去做黃燜雞 (1/3)
字數:4122 加入書籤
譚人本走到孫不器麵前,脫下口罩,滿臉疲憊,努力擠出笑容,“孫先生,幸不辱命!”
在護士的攙扶下,董金昌顫顫巍巍的走出來,對著門外的眾人,爽朗的說道:“手術非常成功,小譚的手藝登峰造極,比我年輕時還穩。本院的醫生、護士也很敬業,出力不少,幫助甚大。”
器械護士遞錯了幾次工具;住院、主治醫生手太潮,止血太慢;麻醉醫生更是業餘,手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小問題。譚人本就是主任醫師,手術經驗豐富,hold住了全場,順順利利的做完整台手術。
事情已經過去,病人還要在醫院修養,進行後續的治療,董金昌人老成精,當然不會在此時抱怨、批評,但對方確實沒有太多閃光點,隻能說一句“敬業”!
秦瑜、秦夢瑤快走兩步,一左一右攙扶住董金昌。六個多小時的高強度手術,他還要給本地醫院的醫生、護士們現場講課,費心又費力,精力明顯跟不上。
孫不器緊緊握住譚醫生、董教授的手,激動不已,“感謝,非常感謝,感謝各位醫生、護士!”說完後,對著醫生方向,深深的鞠躬。
院長姍姍來遲,馬上變成了焦點。他一直摸不清孫不器的來路,隻知道對方是本地鄉下人,但能讓泰鬥級人物出京,讓省內最好的心髒病外科醫生主刀,背後不隻是財勢二字!
他滿臉笑容,“董教授,你的現場教學,讓我們受益匪淺。孫先生,我已經安排好了最好的病床,最好的護士,全力保障貴弟的後續治療。”
孫不器點頭致謝,“董教授,譚醫生,各位都辛苦了。我已經擺好宴席,請各位不吝參加。”
董金昌笑著拒絕,“老年人,晚上不能吃太多,聽說本地的雞湯混沌不錯,我就吃點那個。吃完飯就回京,不在這裏過夜。”
盡管一再推辭,孫不器還是把幾人送到了泉城機場。
秦瑜拿著機票,大發感慨,“孫小扣,真是不容易呀!我這個青春無敵美少女,終於享受了一次頭等艙待遇。”
女軍醫幫忙照顧父母,又要接送董教授,一直盡心盡力。
手術成功,去除心裏的大石頭,孫不器重新“活”過來。
開口指正了對方的錯誤,“抱歉,你的機票是贈品,航空公司免費升的倉,屬於沾光一族,俗話就是搭頭。”
話剛說完,引來女醫生的一陣追打,
孫不器來到秦夢瑤麵前,輕輕抱了抱女孩,深情的說道:“夢瑤,謝謝你。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感謝你一直陪著我,我會永生記住。”
在眾多人麵前親熱,女孩有點害羞,輕輕點點頭,追上了大部隊。
……
孫不器再次醒來的時候,日頭西斜,沒想到竟然睡了十幾個小時。
弟弟的病房,變成了熙熙攘攘的車站。
孫母眼圈發烏,強打起精神,“不器,街坊鄰居知道你弟做了手術,都過來看他。”
孫廣禮馬上接話,“書記,鎮長中午來過了;臨走時,兩人再三交代,用最好的藥,安排最好的醫生。”
曆史已經發生改變,前世孫廣禮躲孫不器家,猶如躲瘟神,這次主動“自投羅網”,也是發現有利、有名可圖。
孫不器點點頭,臉色淡淡,“替我謝謝各位領導。”對著街坊鄰居拱拱手,“下午公交車人太多、太擠,我開車送各位叔叔、伯伯、嬸子、大娘們回去。”
眾人喜形於色,連聲誇讚,
“大孩真是講究人!咱這輩子,也坐了一回奧迪,享受了一次縣長級待遇。”
“拉倒吧,咱們縣長,做不到這樣的豪車。要我說,咱們享受了一次市長級別的待遇!”
……
晚上,無論兒子怎麽勸說,父母也不住賓館。
孫母掰著手指,細細算賬,“你弟要治病,要補充營養,花錢的地方一大堆。錢要省著點花,要花到刀刃上。賓館一天就要70多,不如在病房裏隨便對付。”
孫不器極力勸解,“咱家到醫院,來回十多公裏;冬天太冷,騎摩托車是受罪。碰到雨雪天,更不安全。我高中同學在外地做生意,房子一直,我借用一個月。”
想想丈夫,每年耳朵、鼻頭、手都會凍傷,孫母勉為其難的點點頭,“等你弟病好了,咱們就走,別給人的房子,沾染病氣。”
話音一轉,開始埋怨兒子,“秦家姐妹幫咱們那麽多,兩人臨走時,也沒有讓我們送一送,心裏真過意不去。”
李若離的到來,秦夢瑤不好意思呆下去,加上手術完成,隨便找了個借口,和姐姐一起回京城。
這裏麵一團亂麻,孫不器不想做太多解釋,隨口敷衍,“夢瑤是我的大學師妹,開學後,我會好好感謝她。”
孫父長吐一口煙圈,“過年後,我就從學校離職,去大城市打工。每月不到一千塊的工資,根本不夠你弟醫藥費,你的生活費。”
兒子大病一場,他好像蒼老了十幾歲。
孫母也點點頭,“昨天晚上,我和你爸商量了好久,不在家種地。我在縣城找個活幹,順便照顧你弟。他去東邊的藍港打工,那裏有很多工地,急需人手。”
父親已經45歲,從來沒有幹過重體力貨;現在舍下老師的架子,去工地搬磚,實在是……
孫不器的眼圈發紅,急忙爭辯,“我現在能掙錢,會負責弟弟以後的治療費用,以及我倆的大學費用。”
孫父重重撚滅煙蒂,“你能賺錢,是你的本事。再說你還要讀書,靠賣電腦的提成,收入終究不穩定。我和你媽還不到50,身體還好,趁還能幹的動,要多為家裏賺一點錢。”
見勸不動兩人,孫不器靈光一閃,“出去打工,還要受別人的氣,不如自己當老板……”
孫母擺擺手,打斷了兒子的白日夢,“你呀,隻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揍。一行有一行的門道,老板是那麽好當的嗎?我倆年紀大了,一沒技術,二沒資金,多少家底都會賠進去!”
孫不器陪著笑,“媽,您身在寶山不識寶。你做的黃燜雞,鮮嫩可口;秦家姐妹來自大城市,吃慣了山珍海味,都讚不絕口。如果開一家小店,生意肯定興隆。”
打工再好,終究不如做生意;現在家裏急需錢,到了改變的時候。
孫母露出意動的神色,“那叫香雞煲,不叫黃燜雞。那道菜,還是年輕時在泉城飯店當服務員,從大師傅那裏偷學到的手藝。隻有一個拿手菜,怎麽能撐的起一家店?另請大師傅,成本又高很多。”
孫不器極力勸解,“找個人多的地方,咱們先做三個月,生意不行就關掉。”
對黃燜雞米飯,孫不器很有信心。後世金陵一座城市,就養活了1900多家黃燜雞。黃燜雞米飯是魯菜,更適合本地人的口味,生意隻會更紅火。
臨走之時,孫母指了指旁邊,“那兩位姑娘知書達理,一看就是大城市長大的姑娘。我不過問你的私事,但你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