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酒樓

字數:4441   加入書籤

A+A-




    史太公看著滿桌子以前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菜式,說道:“大郎,這些菜式是你怎麽想出來的!”

    史進早就想好了對策,開口說道,“這些菜式很多都是東坡居士想出來的,比如這道菜就叫東坡肉!”

    蘇軾在宋薇宗的時候很出名,再加上他的詩文才氣流傳廣,史太公也聽說過他好美食的傳聞。

    聽到史進說是蘇軾想出來的,連菜名都叫東坡肉,史太公當即相信了。

    史太公到底上了年紀,像是醬排骨這些,就算愛吃,也吃不多。

    到是梅菜扣肉以及東坡肉這些,軟綿可口,正和他口味。

    吃到這些美味的菜肴,史太公難得胃口大開,飯都多吃了一碗。

    看到史太公吃的香,史進忙說道,“父親喜歡吃的話,還有其他菜式,孩兒配好那些幾道調味出來,再讓父親嚐嚐!”

    史太公欣慰地說,“我兒有心了!”

    前院草堂,聽到中院的史太公動筷了。

    那些莊家家丁們再也忍不住了,下筷如飛。

    大塊吃肉,大碗喝湯,一個個吃的是滿嘴的肥油,酣暢淋漓得很。

    吃到痛快時,一些人直接是卷起手袖褲腿,朝著木盆裝著的菜發起猛攻,拚命地往嘴裏趴。

    到了後麵,有幾個人為了一塊肥肉,吵得是臉紅赤脖。

    等到月色上來,滿桌子的菜都吃了個精光。一個二個都挺著個大肚子直喘氣,盆裏連殘湯都不剩。

    甚至到最後有一個莊客沒有吃過癮,直接是端起光盤子舔盤了。

    中院,史進吃飽後,用家丁送上來的布錦將滿嘴的油脂抹去。

    叫下人送上茶水,和史太公喝著茶,解油膩。

    看著大家吃的那麽快心,史進對自己養豬、開酒樓的事業更加有信心了。

    現在養這七十個莊客還好,但自己絕對不會滿足隻招攬這麽點莊客。

    日後自己還要招攬更多的莊客,單單靠販私鹽,終究是不夠的。

    要廣開財源,開酒樓就是不錯的選擇。

    隻要推出現代菜肴,酒樓想不火都難!

    史進說道,“父親,我覺得我們史家開一間酒樓會是很賺錢!”

    史福聽到眼睛一亮,說:“對對對,隻要推出這些菜肴,酒樓一定會滿堂賓客的。有了酒樓,我們史家又有一筆進賬了!”

    販鹽雖然很賺錢,但史大郎花錢的本事也不小啊。

    看著史大郎花錢如水,史福很是心痛,花這麽多錢養這麽多閑人,簡直是浪費。

    要是少一半,這能省下這麽多錢,史家一年能買上多少田地啊!

    到時不說全永興軍路華州,至少華陰縣也是有數的大地主了。

    哎,也就是史大郎是家中的獨子,史太公才會這樣縱容他,萬事慣著他。

    不過我身為史家管家,一定要幫史家好好打理好這個家。

    勸史進多買地,福澤子孫!

    聽到要辦酒樓,史福是第一個讚成。

    史太公看著史進說,“既然你們都說好,那就去辦!”

    雖然史福籌辦酒樓比史進更上心,但史進更家清楚怎樣才吸引客人,那些菜肴該如何做出來。

    史進一邊對莊裏的廚子進行突擊培訓,一邊親自考察了華陰縣城。

    最後在華陰縣城內,通過長安的城門處不遠的,花錢買了一間三間門麵的兩層木樓。

    為了讓整間酒樓上檔次,氣派更非凡。史進參考著現代酒樓的一些裝飾,叫人將屋子裏裏外外翻修了一邊。

    翻修後酒樓飛簷峭壁,富麗堂皇,門口豎著一杆酒幌,迎風飄擺。

    門前兩幅門聯是史進當年在一部清朝戲裏扮演夥計時,看到的對聯。

    印象深刻,就被他拿來用了。

    上聯寫道:聞香下馬。下聯寫道:知味停車。

    門樓上掛著的招牌,遠遠就能看到三個鬥大的紅字:福春樓

    除了讓福春樓裝飾地富麗堂皇,讓人過目不完外。

    對於怎樣留住食客,史進也很是動了腦筋。

    酒樓要想留住食客,菜肴才是重中之重。

    除了保證食材新鮮安全外,菜式更是花了他不少心思。

    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撰寫的《夢溪筆談》卷二四中記錄到:“大底南人嗜鹹,北人嗜甘。魚蟹加糖蜜,蓋便於北俗也。”

    講述的大宋時期大部分北方人喜歡吃甜的,南方人喜歡吃鹹的。

    因此史進一開始製定的菜肴偏甜、偏香。

    梅菜扣肉,肉爛味香,吃起來鹹中略帶甜味,肥而不膩。

    東坡肉,薄皮嫩肉,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

    脆皮炸大腸,皮脆肉嫩,香濃鮮美。

    鹽焗雞,製法簡單獨特,味香濃鬱,皮爽肉滑,色澤微黃,皮脆肉嫩,骨肉鮮香,風味誘人。

    ……

    除了這些以外,當然少不了西北菜當中的看家菜。

    肉夾饃,肉夾饃合臘汁肉,饃香肉酥,肥而不膩,回味無窮。

    羊肉泡饃、烹製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欲,食後回味無窮。

    ……

    可惜北宋時期,辣椒還沒有傳入中國。不然史進還可以想出更多好吃的菜肴來。

    不過就算沒有辣椒,單單憑肉夾饃和羊肉泡饃,史進就相信自家的酒樓生意不會差。

    時間跨越將近千年,但連口叼的現代人都能征服的菜肴,絕對能征服大宋的百姓。

    除了精選菜肴外,史進還借用現在營銷手段。

    史進叫家丁出門買貨、辦事的時候,逢人就說福春樓請來了宮裏的禦廚親傳弟子,燒的了一手好菜,吃了的人都說好。

    在店鋪門口豎起一口大鍋,手藝精湛的師傅拿著把雪亮亮牛耳尖刀,上下飛舞。

    一頭羊很快就被削得隻剩一副羊骨架,將羊骨架用多剁骨刀砍斷,扔進大鍋裏熬湯。

    加入蔥末、糖蒜、黃花菜,青蒜,香菜、胡椒粉……

    香氣很快就彌漫整條街。

    聞著這香氣,不餓的人都餓了!

    在飯點的時候,史進還帶著幾個平時表現好的家丁莊客,帶他們來酒樓來假扮食客,營造酒樓火熱的氣氛。

    路過的百姓看到福春樓裏飄香四溢、高堂滿座、人氣沸騰,都忍不住走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