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罷官奪職
字數:3840 加入書籤
諾。”聶無虛拱手,“臣根據史料以及我水楚國襄城的戰事,進行了戰局預測,並初步草擬了平定襄城之亂的方針。”
說出來,讓大家夥聽聽,大家都好好的議一議。”水楚國國君大笑道。
襄城之亂的根源,在於土地兼並。最近幾十年來,雍王和定襄王勾結地方豪強,巧取豪奪,占領平米百姓賴以生存的土地。他們用這些土地修建園林,大肆享樂,年複一年,日複一日,雍王和定襄王的所擁有的土地,已經遠遠超過了朝廷賞賜給他們的封地的大小。
要平定襄城之亂,就必須從根源上解決問題,也就是說,要把雍王和定襄王通過巧取豪奪,非法占有來的土地,收歸國有,並重新分給平民百姓,讓他們有生存和生活下去的必要條件。
這是臣平叛之策的根本基石,所以,臣冒死諫言,懇請陛下下一道詔書,收回雍王和定襄王非法占有的土地,還田於民。如果做不到這一點,臣的平叛之策,決沒有成功的可能。”
聶無虛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一片嘩然,金鑾殿中人聲鼎沸,混亂不堪,如同一個菜市場。
安靜。”水楚國國君高喊道,“繼續說下去。”
剛才,臣說過,要想徹底解決襄城之亂,就需要區別對待流民和那些囚徒、強盜、流寇以及亡命之徒。
所以,臣鬥膽建議,在平定襄城之亂時,陛下下一道詔書,赦免那些流民,並給他們發放農具、耕牛和稻種,並補償給他們一部分銀兩,讓這些人能夠生存下去。
襄城的山匪犯上作亂,一個月內連下十二座縣城,自立為王,並號稱坐擁雄兵百萬。
如果陛下第二道詔書一下,赦免那些在大山中生活了數十年、上百年的流民,再加上我水楚國十萬甲士勇不可擋,他們必然不敢與我水楚國的虎狼之師正麵作戰。
到那時候,襄城以西六十餘裏連綿群山中的流民,一方麵可以沐浴陛下您的浩蕩皇恩,一方麵又迫於我水楚國十萬大軍的軍事壓力,必然會放下武器,走出連綿大山,由流民搖身一變,重新變成普通百姓。
變成普通百姓之後,他們會耕地從事生產,為我水楚國繳納賦稅,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從長遠來看,對於穩定我水楚國的江山社稷有著極大的幫助。
如此一來,山匪的所說的百萬雄兵,將在一夜之間自行潰敗,山匪定然會被鎮壓下去,襄城之亂必然能夠平定。”
很好。”水楚國國君龍顏大悅,“還有嗎?你的平叛之策說完了嗎?”
回皇上。”聶無虛拱手再拜,“有了上麵這兩條,襄城之亂必然平息,山匪授首,指日可待。”
聶無虛繼續說道,“然而,襄城以西六十餘裏的流民畢竟在那裏生活了數十年,他們當中難免會有奸猾狡詐之徒,這些人,過慣了無拘無束的日子,未必願意出來種地。如果這一部分人懶惰、狡詐好逸惡勞,用不了多久,必然又會逃回山裏,恐怕又會有小股山匪侵擾百姓。襄城之亂還是不能徹底根除。”
這樣的情況?又該如何處理?”水楚國國君問道。
對於那些流民,一定要將他們遷往別的地方。如果在襄城附近就近安置,那些刁鑽奸滑之徒熟悉附近的地形局勢,難免會繼續禍亂一方。如果把他們遷往別的地方安置,在新的地方,他們不熟悉情況,自然成不了地頭蛇,縱然想返回連綿群山,也不太可能,再加上他們會得到土地,仔細考慮之後,他們必然願意聽從朝廷的安排,接受朝廷的安置。所以,臣建議,徹查那些出山流民的戶籍,如果能查到,就將他們遷回原籍。”
嗯,有道理。”水楚國國君點頭稱讚,“可是那些流民,有的在山中生活了上百年了,對於這部分流民,又該如何安置?”
回皇上,五百年前,襄城附近五十裏沒有居民,所以那裏的官員很少,很多地方管理都有漏洞。現在,已經過了五百年了,襄城附近的吏治仍舊沒有得到改變,臣建議,在那個地方設置新的機構,並派兵鎮守,全麵管理襄城那個地方。
四不管的局麵,應該得到改善,那個地方朝廷應該接手管轄,好好治理一番。襄城是我水楚國東部的交通樞紐,水路運輸極為便利,如果朝廷肯接手治理,襄城定然能像龍淵城那樣,成為一個商貿繁榮之地,到時候,襄城將會為朝廷繳納巨額的稅收,極大的緩解我水楚國的財政壓力。”
很好,你繼續說下去。”
所以,沒有戶籍的,應該就近安置在襄城附近。”聶無虛說道,“流民遷徙的過程中,難免會有狡詐叼猾之徒。如果流民願意服從朝廷安排,那最好,如果不願意,則朝廷應該動用鐵血手段,將那些奸猾之徒充軍、戍邊,如此一來,襄城之亂必然可以徹底根除,永絕後患。”
眾愛卿以為如何?”水楚國國君問滿朝文武。
滿朝文武,所有的公卿大臣都一片嘩然,最後又開始了激烈的討論。
啟奏陛下。”一個老臣站出來,“黃口小兒之言,不可輕信啊。此人之言,雖然看似有道理,但執行起來,極為困難。”
好,你說說,這個方針,到底有哪些地方不可行?”水楚國國君看著那名老臣。
回稟皇上,雍王、定襄王品行淑俊、才能賢德四海稱讚,黎民百姓無不感念雍王和定襄王的恩澤。此子在朝堂之上,在金鑾大殿之中,公然詆毀二王,離間陛下骨肉至親,其心可誅,應當拉出去,腰斬於市。”
他的罪過我自然會追究。”水楚國國君看著那名老臣,說道,“你就說說他獻言的這條平叛方針,到底可行不可行,沒讓你說他的罪過。”
回稟皇上。”那名老臣躊躇半晌,還是說道,“臣竊以為,他所說的平叛方針不可行。他的平叛之策,最根本的條件是要將雍王和定襄王的土地收歸國有,並還田於民,將田地重新分發給那些山匪。
如果陛下您,輕信了此人之言,貿然收回雍王和定襄王的土地,不僅雍王和定襄王不服,其他郡王恐怕也會不服,天下人更是不服,如此一來,民心不服,我水楚國豈不危矣?
雍王是陛下您的兒子,定襄王是陛下您的叔叔,二王皆是有功之人。把有功之人的土地,賞賜給那些犯上作亂的山匪,如此一來,豈不顯得朝廷軟弱可欺?犯上作亂者,可以獲得土地,而有功之人,則被削去封地。這樣一來,豈不是人人都想著犯上作亂,我水楚國又如何震懾那些心懷不軌的刁鑽奸滑之徒?
此人狼子野心,忠奸不分,在上聖麵前公然誹謗雍王和定襄王,對那些犯上作亂的山匪妥協,分明是蔑視皇上?
此人大逆不道,居然妄圖誤導陛下,以陛下的聖明,怎能容忍此等忤逆之徒?此子不除,不足以震懾宵小之輩,不足以平息雍王、定襄王以及天下人的怒火。”
你們都是這樣想的嗎?”水楚國國君看著滿朝文武。
回稟陛下,此人恣意狂悖,看似滿腹經綸,實則誤國誤民,他的平叛之策,絕不可行。國庫空虛,根本沒有那麽多錢,來實施這條方針。”又一個老臣說道。
趙愛卿、陳愛卿,你們老了,朕也老了。你們為我水楚國辛勞多年,如今,也是時候頤養天年了。”水楚國國君看著這兩個老臣,“從今天開始,你們就回家頤養天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