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英雄輩出十三年

字數:3341   加入書籤

A+A-




    本章未完……

    至正十三年,正月,泰州興化人張士誠聯絡三個弟弟還有壯士李伯升等十七名鹽民造反,其後攻下泰州,一度受元庭招安,卻又反叛偷襲占據高郵,自稱“誠王”,國號“大周”,年號“天佑”。

    二月,劉福通擊殺元軍將領八禿,敗元軍,引軍各南,攻占安豐,進圍廬州(今合肥)。

    方國珍雖被“招安”,卻據有慶元、溫州、台州等地,更加強大,元庭對他的控製力並不大。

    六月,徐壽輝的天完政權遭遇大敗,國度蘄水縣城也被元軍攻破,徐壽輝率部眾退回黃梅縣及沔陽縣一帶堅持與元軍作戰,整頓軍隊。

    十一月,濠州五帥之一彭大的兒子彭旱自稱魯淮王,趙均自稱永義王。朱元璋回濠州後官升鎮撫,見他們無所進取,率徐達、湯和等離開濠州,南略定遠,統招軍隊,南下滁州。

    ……

    僅僅一年,局勢變化如此之快,光政權就建立一個破滅一個,還有稱王的,混亂程度比之東漢末年也不遑多讓。

    因為方國珍的“反複無常”,讓葉沁暫時失去了和他聯盟的興趣,她寧願自個兒慢慢發展努力對抗浙東元帥,呢不願意去和一個隨時可能對自己捅一刀的小人結為同盟。

    不過,方國珍暫時老實下來,葉沁這個占據了浙東近四分之一的新“匪患”就吸引了浙東元帥的注意力。

    葉沁也能想到那個沒有多少能耐的元軍元帥的腦回路:才五萬兵力的“匪患”,都是軍功啊!

    隻可惜,葉沁的五萬軍隊經過又一年的訓練,根本不是別的起義軍的五萬軍隊能夠比擬的,誰要當她這五萬軍隊是軟柿子,那就能給誰崩下兩顆大門牙來。

    元軍勢眾,浙東元帥親率十萬大軍攻打紹興、定海等地,非但沒能收複失地,還折了一條胳膊,立下此功之人,卻是宋青書。

    盡管葉沁防守戰打的很漂亮,甚至折損甚少,但元軍的攻打也讓她失去了前去援助天然盟友徐壽輝部的時機,等到她解除了兩地之圍,徐壽輝早就撤往黃梅縣了。

    徐壽輝起義的失敗,也是明教“投資”的失敗,雖說不知他是否還會卷土重來東山再起,但原先支持他與他共同起事的彭瑩玉彭和尚卻是詐死離開了。

    要知道彭瑩玉之“死”可把徐壽輝心疼壞了,這麽一個大高手,簡直起來軍隊的定海神針,居然就這麽沒了,把他心疼的還給彭瑩玉立了碑。

    葉沁知曉後險些沒笑岔氣,她之所以知曉彭瑩玉沒死,還是因為那位彭和尚“死”後還來過一次明州。當時葉沁見那大和尚一身狼狽還一臉的慈愛,簡直整個人都有點不好。

    彭瑩玉對天鷹教或者說殷天正一直都很有好感,加之原玄武壇壇主白龜壽的起因中也有他的一份緣故,葉沁這個殷天正的孫女和現任玄武壇壇主,卻是輕而易舉的得到了彭和尚的讚賞。

    彭和尚守衛天完政權的國都蘄水失敗而詐死離開,葉沁勉強也能理解他的想法。許是覺得徐壽輝完蛋了,他得找下一家投資,或是覺得丟了蘄水,沒臉再去見徐壽輝吧,對於一個江湖老油條來說,死遁也並不罕見。

    葉沁對彭瑩玉還是很敬佩的,她對所有致力於反元的人都存著一份敬意,彭瑩玉更是明教中少有的堅持明教主旨的人,五散人中,也數他腦子最為正常了,作為晚輩,葉沁本就該對人家敬著的。

    “殷姑娘,你這兒不錯,要不是早就上了徐王的船,和尚就該來找你才是。”被葉沁“請”去洗漱一番回來後,彭和尚臉上還有傷疤,卻不妨礙他笑得比彌勒佛都要和善,完全沒有在意宋青書變化不定的臉色。

    ……

    要說這日子哪都好,也不盡然。濠州城內,郭子興固然是大佬,可是還有別的大佬,一共五個元帥,不同的元帥之間,總有些不愉快,再加上軍中從來不缺嫉賢妒能之人,他這個郭子興看重的人,難免也遭到了別人使得絆子。

    在經受了諸將之間爭權奪利互相迫害之後,朱元璋覺得起義這回事兒,還得靠自己啊!受夾板子氣不如自己當老大,給別人打工不如自己當老大,費心救主不如自己當老大!總之,朱元璋決定,日後定要單幹,自己招兵,用自己的小夥伴當大將!

    讓他滿意的是,他媳婦馬氏一直很支持他的決定,哪怕他要拿出全部家財來征兵,也是沒有二話,甚至變賣了首飾嫁妝來支持他的事業。可以說,在濠州曆練一遭,他最大的收獲就是得了個好媳婦。

    ……

    話說葉沁的軍師鄭麟打算說服方國珍,而方國珍這邊卻並不像葉沁想的那般銳意進取。

    葉沁本以為,一個從四年前救起義的人,哪怕他是販賣私鹽起家,其後又當了幾年海盜,按照前幾個月和元軍對戰的架勢,也應該是一心反元的仁人誌士。

    然而,現實卻教給她一個道理,世上哪有什麽絕對的好人,朱元璋不是,他方國珍更加不是。

    元軍久攻不下方國珍,元庭左丞相帖裏帖木兒便欲招安方國珍,當然,招安隻是說辭,元庭也很希望方國珍能夠“借坡下驢”。不然的話,此時剛剛又經曆了三十萬大軍被劉福通部所敗的元庭,還真分不出多餘的兵力來料理方國珍這夥隨時打算帶著全部珠寶乘船出海的“匪類”。

    如果是一個腦子清醒野心夠大的起義軍閥,也許就會義正言辭的拒了,然後趁機發兵攻下江浙一帶,進而窺視湖廣、兵壓元庭腹裏,直至取大都,建新朝。

    事實上,也確實有謀士如此建議方國珍,然而……這慫貨居然不等鄭麟的人去商談合作適宜,居然就被“招安”了,還被授予了官職!如此行徑,也是沒誰了!

    說到此事就不得不提一下元庭這邊,此前,江浙省元帥府來了一位新任都事,他的名字叫劉基,字伯溫。若是葉沁得知,必是要大吃一驚,隻聽說劉伯溫是朱元璋的“張良”、“子房”,但沒聽說這貨還曾經在元庭任職啊,而且還是負責剿滅起義軍的官員。

    劉伯溫被元庭從老家調任而來,卻還是很負責任的,他的建議是,應當誅殺方國珍及其兄弟,已絕其惡。奈何,不是人人都能納他的柬,元軍的情況也不允許大動幹戈,於是,劉基徹底對朝廷寒心,辭官而去,於元庭而言,卻是一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