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挑刺
字數:3149 加入書籤
李良把自己的想法和爸爸李雙柱說了一遍,李雙柱也讚同第二種想法。
不過李雙炷有點擔心:“良子,一樓有700多個平方,到時候都建成商鋪,不知道能不能租出去,我估計臨街的會好租一點,裏麵的就難了。”
這個李良倒不擔心,上輩子自己已經見識過禾k縣城的發展,700多平米的商場根本不算什麽。
上輩子禾k縣城幾年後新修了一條工農兵大道,在工農兵大道上建了一個新市場,一樓賣菜的地方就有5000多平米,二樓賣衣物的地方又有5000多平米,這麽大的商場都被租戶租賃一空,自己這裏才700多個平米,完全能夠消化的了。
隻是隨著工農兵大道的建成,老縣委縣政府和其他政府部門搬離了現在的解放大道。解放大道就慢慢變得沒落,不過這種沒落也隻是相對工農兵大道而言,作為老街,這裏的客流量依然是蒸蒸日上。
父子二人說了會話,漸漸的李雙柱打起了鼾聲,李良也慢慢進入夢鄉。
第二天一大早,李良起床穿好衣服洗漱。李雙柱重新用引燃了客廳的火盆,木炭燃燒細無聲,溫暖卻一點點在客廳裏蔓延開。媽媽王秀蘭從市場上買回了包子、油條和熱豆漿,一家人坐在一起美美的吃起了早餐,正吃著,小舅王發根推著自行車進了院子。
他停好自行車,掀開罩著客廳的塑料簾子進來,雙手脫了手套揉著自己的耳朵,嘴裏哈氣道:“良子,今天這天太冷了,早上外麵都掛了霜凍,要不咱們今天別去了,舅舅怕你吹冷風感冒了。”
入冬以來,天氣是越來越冷。自從旺客來總店開業後,李良還沒回去水泥廠那邊的一分店,負責一分店的張猛最近回來的也少,即使沒有今天的事情,李良也早就想抽空去看看。
舅舅,沒事的,這點冷怕什麽,待會我穿後點,再用圍巾包嚴實點,我姐給我織了好幾條圍巾,待會你也拿一條圍上!”李良說道。
姐姐李萌心靈手巧,沒事的時候就會給家人織毛衣、織圍巾,李良身上穿的毛衣就是姐姐李萌織的。
良子,姐姐這段時間又織了幾條,反正放在家裏也沒用,待會你給張猛帶一條過去。”李萌在一旁說道。
李良想起了前兩天媽媽跟自己說的話,他抬頭看看自己的姐姐。李萌看見弟弟看著他,有點不好意思的說道:“看什麽看,張猛不是你結拜大哥嘛,臭小子,姐姐幫你還不領情嘛!”
姐姐李萌臉皮薄,女孩子嘛,理解的。李良上輩子就是過來人,這輩子和晨晨關係也處的不錯,他笑了笑沒說話。
出發前,李良裹的嚴嚴實實的,身上穿著厚厚的軍大衣,又用圍巾把頭包了起來,隻留出眼睛的位置,王發根也差不多。
兩人先在縣供銷社的門市部買了兩條紅塔山,又買了兩瓶茅台酒。現在的茅台酒可真是便宜,一瓶才八塊五毛錢。不過李良眼裏的便宜,在供銷社的售貨員看來卻一點也不便宜,現在的禾k縣,送禮送茅台的很少,大多數都是送四特老窖,這酒好喝,價格也便宜不少。
這些是準備送給宋良仁的,找人辦事,東西得給足,不能讓人吃虧。而且水泥廠沒有鋼筋,這個需要宋良仁幫忙去物資局運作。
買好這些東西,李良又買了三條紅梅煙、罐頭、餅幹、糖果等其他一些年貨,這些是準備送給張猛的外公外婆和兩個舅舅陳華漢、陳華唐的。上輩子李良和晨晨結婚後,兩位老人和舅舅們對他們兩口子很好,每次去做客,都很熱情。
李良賣的東西多,售貨員的態度很好,主動給李良找了一個箱子裝好。
買好東西,王發根騎著車,迎著淩冽的北風。李良坐在自行車的後座上,縮著身子,姐姐織的圍巾很暖和。隻是同樣是毛線織的手套就不行了,端著箱子的手很快就凍僵了。
三四公裏的距離,王發根騎了半個多小時。王發根順著立交橋邊的輔橋騎下來,遠遠的,李良就聽見遠處熙熙攘攘的聲音。
幾個月不見,從水泥廠門口到旺客來一分店那條路,兩邊已經搭上了許多木棚子,馬路兩邊到處都是賣菜、地瓜、大米、稻穀、手工藝品、炸蘭花根的攤子。等到了旺客來分店所在的兩排店鋪時,買賣的人更多了。
王發根和李良下了車,王發根推著車,李良把手裏抱著的箱子放在自行車的後座上在後邊扶著。越過圍擋在旺客來店門前的人群,李良抱著箱子進店了。
良子,你怎麽來了?”張猛趴在櫃台上寫著什麽,聽見有人進店的聲音,一看是李良,驚喜道。
猛哥,我來看看你。怎麽樣,生意還不錯吧?”李良笑著問道。
是不錯,臨近過年了生意更好了,不過還是比不上我媽那總店的生意。”張猛笑著說道。
王秀妍和陳潤、陳莉姐妹跟著陳春花去了城裏總店,現在店裏的人都是後來從周邊村裏招聘的,李良不太熟悉。李良在店裏店外轉了一圈,看得出來張猛管理的還不錯,現在幾個服務員在店門口的水井旁洗菜,幾個廚師和雜工在後邊廚房切菜,沒有人偷懶。
王發根鎖好自行車也進了屋子,張猛主動打招呼道:“小舅。”他這樣的叫法是跟著李良叫的。
張猛給王發根和李良倒了兩杯滾燙的熱茶,笑著說道:“良子,怎麽樣,哥哥這個店老板當的還不錯吧。”
李良已經轉了一圈,點點頭說道:“還可以!”
還可以?”張猛笑著道,“那你給我指點一下還有哪些不可以的地方。”
張猛跟著媽媽陳春花學習了幾個月,現在獨自管理一分店也有兩個多月了,對於李良的還可以的評價,有點不服氣。自己的同學裏麵,除了少數一兩個考上了大學,少數複讀的,其他的同學要麽是頂班進了工廠或單位當小兵,要麽回家務農去了,沒有哪個像自己這樣管理著這麽大的店麵,手下還有七八個人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