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四章 說服(三)

字數:3854   加入書籤

A+A-




    “我們需要您幫忙在港城專門注冊一家公司,費用我們來承擔,公司的法人由您來擔任。總經理和其他負責人員可以由我們任命。

    到時候我們在禾康縣啟動這個項目的時候,您過來出席一下投資開業儀式就行了!不知道您意下如何?”李良說道。

    楊總聽了李良的話,考慮了一會問道:“這就是你準備送給我的美名嗎?”

    “是呀,楊總。您想一想,隻要您願意去內地投資,錢由我們來出。我們在乎的不是名利,而是希望家鄉的父老鄉親能夠通過這個獼猴桃種植項目能夠實實在在的增收致富。到時候公司如果獲得什麽榮譽,老百姓要感謝的,就是您和您的企業!”李雙墸在一旁說道。

    “你們真的不在乎名利?”楊總似乎還是有些不信。

    “嗯!”李雙墸和李良同時點點頭。

    “那好!”楊總鄭重又有些感同身受的說道,“其實我爺爺當年在內地也是苦孩子出身,30年代躲避內地的戰亂從內地來到港城發展,我爺爺就受過很多苦,我家也是苦孩子出身。”

    “這些年來,經過我爺爺和我父親兩代人的努力,到了我這裏,總算是薄有家資。這些年在港城我們一家經常捐錢捐物做些慈善事業。

    不過不管怎樣,我們投身慈善還是看中背後的名利的。你們叔侄倆這樣不看重名利的精神,真是讓鄙人有些慚愧呀!”

    “不知道你們準備投資多少到這個項目裏麵去?”楊總接著問道。

    “不多,10萬人民幣!”李良說道。李良這是考慮到自己家裏現在還有幾萬塊現金,到時候再將自己家在建安公司、旺客來和出版社的股份收益折算一下,應該在最近的一年內可以拿出十萬塊左右。

    這筆數字對於內地的普通個人家庭來講,無異於一筆天文數字。但對於李良來講,也就幾個公司加起來一年左右的利潤而已;對於港商楊總來說,更可以稱得上是毛毛雨。他在鵬城投資的機電廠,一個月的利潤都不止這麽多。

    楊總聽到李良報出來的數字,琢磨著平時自己一年在港城做做慈善,也要花上幾十萬港幣,不如就把這筆錢投資到這個農業項目裏麵去。

    於是楊總笑著說道:“那就這樣吧,既然你們想給我送名,那我也不貪占你們的便宜。我就投資50萬港幣進來。我也不需要你們進行投資,我隻需要50%的股份。如果這家公司真的賺了錢,你們就按50%的比例給我分紅就行了。

    如果沒有賺到錢也無所謂,隻要能夠真正的幫助到需要幫助的農民,我就心滿意足了!”

    楊總說的這番話把李雙墸和李良都鎮住了,一開始楊總的態度還是不想投資到這個農業項目中來,但現在又願意投資50萬港幣進來,而且還沒有收益的要求和限製,這樣的條件簡直太好了。

    “楊總,您真是個大好人,我代表我們禾康縣的父老鄉親謝謝您了!”李雙墸激動的說道。

    楊總看著激動的李雙墸和李良,擺擺手繼續說道;“李生,還有小李生,你們先聽我把話說完。

    我之所以願意投資,是在你們身上看到了那種甘於奉獻、不爭名利的慈善精神。這與我們港城人的慈善精神是一致的。

    但是,在投資之前,我有一個要求!”

    “您說!”

    “我希望你們能夠真真正正的把這個事情做好,而不因為我沒有對你們有什麽利潤的要求,就敷衍我!”楊總說道。

    “這個您放心,您可以派一個得力的人,去我們那邊監督我們。我相信港城這樣有著悠久慈善傳統的城市裏,要從您的公司裏麵找一個有這樣奉獻精神的人,應該問題不大!”李良主動提議讓楊總派人來監工。

    “可以,那到時候我會派人定時來查看和監督公司的運作和財務報表。我們港城人向來注重契約精神,希望李生和小李生你們兩位不會讓我失望。

    說真的,現在這個社會,像你們這樣富有奉獻精神的人真的不多了!”楊總繼續說道,“李生、小李生,謝謝你們。這些錢對我來說是小事,感謝你們喚醒了我內心的美好,我準備這次回去就和我父親商量回鄉祭祖的事情。

    我父親這些年一直念想著回家鄉祭祖尋根,他當年跟著我爺爺奶奶從家鄉來到港城,辛苦了一輩子積攢了現在的家業。現在他年紀大了,我以前又抽不出時間來。

    今年我一定抽空陪我父親回鄉尋根祭祖,也看看能不能幫到我家鄉的父老鄉親。”

    想不到自己的主意還影響到了楊總,李良很是欣慰。

    “楊總,不知道您的家鄉在哪裏?”李良客氣的問道。

    “在浙省的義烏!”楊總說道。

    “義烏?是個好地方呀!你們那邊雞毛換糖的曆史很悠久呀,有很好的經商傳統,難怪楊總你們在港城把生意做的這麽好!”李良讚道。

    記得今年過年的時候,李良就在自己的巷子口遇到了一個挑著擔子雞毛換糖的義烏人。

    見李良提到自己那未曾謀麵的家鄉的特色經商傳統,楊總也激動的說道:“小李生,你也知道雞毛換糖?”

    “是的,楊總,今年過年的時候,就有您的一位老鄉來我們禾康雞毛換糖,我當時還和他聊了一會呢!”李良說道,“禾康距離義烏上千裏地,你們的老鄉居然把生意做到我們那裏去,真是不簡單呀!”

    “是呀,我爺爺當年也做過這個生意!”楊總感慨的說道,“聽我父親說,我爺爺當年在家鄉日子過的很苦,十幾歲的時候就跟著村裏長輩挑著擔子出門做小生意。後來日本人來了,鬧了兵災,家鄉實在是呆不下去了。我爺爺就帶著我奶奶還有我父親,一路南下到了港城,最終我們一家才在港城落下了腳,紮下了根。我爺爺奶奶早就過世了,現在我父親也70多歲了,心心念念的也是有朝一日能夠回到家鄉去,看看家鄉的樣子!”

    義烏人的“雞毛換糖”及其曆史文化的發展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但它的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在60、70年代,雞毛換糖成為華夏的被打擊對象,說雞毛換糖是“棄農經商”、“投ji倒ba”、“ziben主\/義\/尾巴”,與全國禁令相抵觸,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啊!

    那時,義烏像其他地方一樣,成立了“打擊投ji倒ba辦公室”,把那些在街上手拎藍子叫賣的和擺地攤的趕得“嘭嘭”飛,禁止換糖人外出雞毛換糖,人要抓,錢要罰。

    但是,義烏即使在文\/ge這種割ziben主\/義\/尾巴,嚴厲打擊投ji倒ba的時期,換糖人外出雞毛換糖依然盛興,那時義烏下麵的一個廿三裏鎮,僅該鎮外出雞毛換糖的人員多達五千餘人,經營範圍不僅涉及到浙周邊的贛、閩等省,而且擴展到全國各地。

    隨著華夏市場化取向改革和商品經濟的活躍,義烏人在原先雞毛換糖小百貨銷售基礎上,進入了開拓專業市場和專門經營小商品的新階段,在七十年代中期,義烏廿三裏鎮就出現了幾百個經營小商品的地攤,並於七十年代末形成了中國第一代小商品市場。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