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九章 春天的故事

字數:4673   加入書籤

A+A-




    “小叔,那幹脆今天你就帶我們一起過去吧,正好浩浩想看海,我們大家其實都想去海邊玩一玩!”李良提議道,“我們在鵬城玩兩天就直接從鵬城回贛南,到時候你就直接留在廠裏工作好了!”

    “你們不在羊城再玩兩天嗎?羊城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玩的呢,比如黃埔軍校和黃花崗烈士墓,都是可以去參觀一下的!”李雙墸說道。

    “小墸,還是你去工作要緊,我們去鵬城玩兩天也行的!”老爺子李成喜說道。

    李良的爸媽也跟著點頭,至於李萌、李蔭早就雀躍了,畢竟現在羊城的天氣實在太熱了,能夠去海邊看看期待已久的大海,大家都期盼著呢。

    李雙墸見大家達成了一致,都想去鵬城看大海,於是笑著說道:“那好,待會我們吃完早餐就回來收拾行李出發!”

    羊城去鵬城的車次很多,即使在1981年的現在,因為鵬城特區建設的原因,兩邊的人員交流十分密集。

    在羊城汽車站,每隔半小時就有一趟去鵬城的客運汽車。

    吃過早餐的一行人在逸仙大學招待所收拾好各自的行李,在招待所的前台退了房間,就坐上了前往汽車站方向的公交車。到了羊城汽車站,李雙墸讓其他人在候車廳裏麵的椅子上等待,他去售票的窗口排隊。

    羊城開往鵬城的大巴車明顯比贛南到羊城的車子更好更新,坐起來十分舒服。李良坐在靠中間過道的位置,李浩坐在靠車窗。隔著過道的是姐姐李萌和堂妹李蔭。李良的父母李雙柱兩口子和爺爺、小叔坐在李良的後一排。

    隨著客車開出羊城汽車站,駛出羊城市區,緊鄰羊城的郊區看起來與禾康縣縣城相比,羊城郊區的情況就比禾康縣好多了。

    在禾康縣,包括縣城在內,除了少部分單位的辦公樓可能是兩三層的樓房,其他的普通居民的民房,普遍以一層磚瓦房居多,甚至有一些特別窮困的人家,住的還是土坯房。

    羊城的郊區,李良觀察到的國道兩旁的民房,則時不時的能夠看到一兩棟兩三層的小樓房,聽小叔在後麵介紹,建這種房子的人家,一般都是有海外關係的人家。改革開放以後,國家對於涉外、涉僑方麵的政策逐漸放開,有海外關係的人家,普遍在經濟上會富裕一些。

    在改革開放之前,有海外關係是一種讓人聞之色變的事情。大部分有海外關係的人家都不敢暴露自己家有海外關係,那些已經暴露的,則經受著嚴酷的社會考驗。

    1969年10月在僑眷眾多的粵省製訂了《處理有海外關係幹部的六條規定》,規定提出“凡是有港澳、海外關係的幹部,不管親屬從事什麽職業,如果經過教育,仍然保持政治、經濟聯係,要從嚴處理”;“要視情況進行必要的批判鬥爭教育,並要進行審查(嚴重的要清除出隊,有的退職)”;今後“一律不吸收有海外、港澳關係的人當幹部,對幹部的婚姻要把好關”,等等。

    所以多數人填寫履曆表中的社會關係時,都隱瞞了在海外的親戚、朋友(已經公開的除外);在日常交往中亦決不向外人提及,甚至連子女也不知道有這門親戚。

    不過改革開放以後,這種情況就好多了,人們紛紛以有海外關係為榮。

    在60、70年代,青年男女結婚最重要的是看家庭成份,文(和諧)革時的擇偶標準主要是家庭成分即政治背景,因為“黑五類”、“狗崽子”,不僅影響自己,而且下一代招工、上學、工作都受影響,所以,工人、軍人為女孩擇偶的首選對象。

    而到了開放的80年代,擇偶最首選的家庭條件變成了“海陸空”,“海”指海外關係,“陸(落)”指文革期間被沒收的財產落實政策後被退回來,“空”指有一個現成的單元房子能夠馬上搬進去住。

    李良坐在車上,在後排小叔一路的講解下,漸漸到了鵬城。

    在鵬城的郊外,李良看到的幾乎與禾康縣相差不大的場景,陽光下吃草的老牛、扛著鋤犁的老農以及在田野裏瘋野的孩子們。

    但當汽車駛入鵬城市區,情況就變得大不一樣了。到處都能看到忙碌不息的貨車在運著建築材料和渣土,到處都是新修的公路以及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大樓。這些大樓有的已經落成,成了一座座工廠、公司,有的還在建設中,坐在車上還能遠遠看見大樓上忙碌的工人們的身影。

    街道上到處都是穿著西裝革履的商人的身影,就連街道上的小車都比在羊城看到的要多。大家行旅匆匆的樣子,與凡事慢悠悠的內地真的是有天壤之別。

    李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著此時此景,嗓子眼不由得卡出了一首歌,一首十分應景的歌。李良不由得慢慢的哼了起來:

    “1979年

    那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1979年

    那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喚醒了長城內外

    春暉啊暖透了大江兩岸

    啊中國啊中國

    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

    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

    走進萬象更新的春天”

    他一連唱了好幾遍,本來這首歌還有下半曲的,不過下半曲說的是92年老人的故事,在1981年的現在,明顯不合時宜,李良不敢唱下半曲,隻是不停的哼著上半曲。

    “良哥,你唱的什麽歌,真好聽?”一旁的堂弟李浩聽李良唱了幾遍,不由得問道。

    70年代到80年代初,國內的歌壇大多數都是革命歌曲。‘北京的金山上’、‘邊疆的泉水清又純’、‘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八月十五月兒圓’、‘沙家浜’等。

    這首‘春天的故事’,讓人聽的耳目一新。

    李良哼唱的聲音不小,坐在旁邊的姐姐李萌和後排的父母、小叔李雙墸他們都聽到了。

    “良子,你什麽時候學會唱歌了?”李萌詫異的問道。

    平時在家裏李良可沒有什麽唱歌的愛好,現在不僅聽到李良唱歌了,而且還是一首自己未曾聽過的歌曲。

    “良子,你這首歌是從哪裏聽過來的,怎麽我從來沒有聽過呀?”坐在後排的小叔也問道。

    “我自己沒事瞎琢磨的!”李良說道。

    “兒子,可別這麽唱!”坐在後排的李雙柱突然說話道,“偉大領袖,怎麽能說成是一位老人呢?良子,以後別唱這首歌了!”

    經曆過那個混亂年代的人們,政治上的敏感性,是後世的人們所不能理解的。

    而李良恰巧從後世而來,對於那個年代有自己的理解,他十分理解自己父親的心情,連忙點頭道:“好,我以後不唱了!”

    這時候,突然從李良的前排站起了一個人,這個人約莫40來歲的年紀,是個中年男人,個子不高,但身材很魁梧。

    他臉上帶著笑意,轉過身來問李良道:“這位小朋友,你唱的這首歌叫什麽名字,是從哪裏聽來的?”

    這個中年男人的問話,讓李良一家都聞之色變,生怕這是一個不懷好意的人。

    “哦,春天的故事,這是我沒事瞎琢磨的!”李良說道。

    “不錯呀,小朋友很有音樂細胞呀,我看很多專業人士都不一定能夠創作出這麽優秀又好聽的歌曲!”中年男人誇道,“小朋友,你叫什麽名字,有沒有空跟我去一趟羊城電視台?”

    “啊?”

    去羊城電視台幹什麽?

    “是這樣的,我的名字是黃耀華,我是羊城電視台的一名音樂人,我這次來鵬城的目的就是想看看鵬城這幾年的發展情況,寫一首關於鵬城發展的歌曲出來!”中年男人解釋道,“想不到這麽巧,在車上就聽到小朋友你唱的這首歌,不知道你能不能跟我回羊城電視台,我給你把這首歌錄下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