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一章 大雨漫屋
字數:3198 加入書籤
光靠土地裏的產出無法支撐家庭開銷,農民們紛紛外出,完成了從農民到農民工的身份轉換。這其中,幾代農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被工農業剪刀差剝削的背都挺不直了。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新世紀,有數據統計,從1949年至2000年的52年間,農民給國家繳納了7000多億公斤糧食,農業稅也一直是國家財力的重要支柱。2004年,政務院開始實行減征或免征農業稅的惠農政策。據統計,免征農業稅、取消煙葉外的農業特產稅可減輕農民負擔500億元左右,到2005年歲末免除農業稅的惠農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這才讓9億中國農民徹底告別了繳納農業稅的曆史。
這些曆史,不用李良的爺爺奶奶說,李良也知道的很清楚。畢竟他就是從這個年代走過的人,而且還是兩次。
“奶奶,你放心吧,縣裏和楊總都這麽重視獼猴桃種植的事情,隻要咱們好好種,一定會闖出一條出路的!”李良安慰自己的奶奶道。
此時一家人都在客廳裏麵躲雨,豆大的雨點混雜著狂風暴雨,把院子裏的那顆柚子樹吹打的動搖西晃。柚子樹上已經結了許多半大的柚子,此時這些柚子也隨著樹枝瘋狂的擺動,在狂風暴雨的侵襲下,戰栗不已。
“奶奶,不知道爺爺幫栓子家收穀子,有沒有回來呀,我去看看!”李良有點擔心的說道。
“算了,剛才我看了下,栓子家也就剩不多的穀子,現在你爺爺他們估計在栓子家躲雨呢!”奶奶製止了李良,“雨下的這麽大,我們還是在家裏等等。”
這場雨下的很是驚人,從下雨開始,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院子裏已經積了有小腿深的水。而且雨勢絲毫不見轉小的跡象,從堂屋往外看去,外麵的天空就像蒙了一層簾子,霧蒙蒙的看不清楚。
孟青秀有些擔心了,對李良的奶奶說道:“媽,庫房的稻穀我覺得還要再墊高一點,萬一進水了就麻煩了!”
“我和你一起去!”李良的奶奶說道。
李家的庫房就在堂屋的旁邊,家裏收回來的稻穀、芋頭、紅薯、土豆等糧食一般都是放在這個房間裏麵。為了防潮,李良的爺爺奶奶早年的時候,專門用上好的青磚,在地上碼了兩層磚,而且還是每年堅持撒上一些幹燥的石灰防潮防蟲。
使得這個房間不但地勢比其他屋子更高,而且也幹燥的多。
但孟青秀眼看著院子裏的積水越來越深,水排出去的速度明顯跟不上下雨的速度了,她趕緊和婆婆兩人又走進了庫房。
李良和李浩也跟著進了庫房,還好,院子裏的水還沒有沒過庫房的台階。但如果雨勢再不減小的話,那真有可能水會漫進庫房了。
“良子,你和我去堂屋把桌子搬過來!”孟青秀喚道。
在家的五個人裏麵,奶奶年紀大年老體衰,李浩和李蔭年紀小身體還沒長開,隻有半大孩子的李良勉強可以算半個勞力。
“好的!”
李良很快明白了嬸嬸孟青秀的意思,她是想把堂屋平時吃飯結實的大方桌搬到庫房,把稻穀什麽的都堆到桌子上去。
這種老式大方桌,俗稱八仙桌,是李良的爺爺早年間請村裏的木匠師傅用結實的硬木打製,李良和孟青秀兩個人合力抬起來都顯得很是吃力。這種桌子的質量非常紮實,很多農村人家,一套這種桌椅都可以傳承幾代人使用。
兩個人一點一點,慢慢的把這種沉重的八仙桌抬到了庫房,靠牆放在了庫房的最裏麵的角落裏。庫房裏麵有一百多包稻穀,顯然一張桌子怎麽摞都摞不下,孟青秀又讓李浩和李蔭去堂屋把幾把長條凳子也搬了進來。
這種長條板凳與八仙桌的材質一樣,都是用上了年份、極硬的硬木打製,入手沉重,質量頗為牢靠。
兩張凳子並排,四張凳子一共放了兩排。
接著孟青秀就踩在凳子上,讓李良將之前碼在庫房地上的稻穀,一包包的搬過來,她站在凳子上,先橫幾包豎幾包的,把稻穀靠著牆壁,一直在桌子上摞的老高。直到再也放不下了,才從凳子上下來,接著又把稻穀摞到凳子上。這樣反反複複下來,兩個人都是累渾身大汗淋漓,才把一百多包稻穀全部放到了桌子和幾張凳子上。
幸好這些桌子凳子的質量極好,不然這一萬多斤稻穀放上去,東西都會塌掉。
一家人堪堪把庫房的所有稻穀全部碼到了桌凳上,屋外的積水,終於迫不及待的從院子裏漫過了庫房的門檻,迫不及待的往屋內蔓延。
“這該死的老天!”李良的奶奶咒罵道。
按理說稻穀收割以後,農民們最盼望的就是來兩場大雨,這樣的話,水會灌滿收割好的農田,農民們就好準備使用耕牛犁地,為下半年的晚稻插秧做好準備。
但今天的這場雨委實不合時宜,家裏的水稻雖然都收割好了,但稻草還在田裏沒有來得及往家裏運。這些稻草,往往都是家裏一年的柴禾,而且養了牛的人家,這些幹枯的稻草還是牛羊冬天的食料。
這麽一場大雨下來,不但稻草沒來及收,地勢低一點的人家可能連房子都可能進水,到時候如果曬幹的糧食都進水了,那麻煩就大了。
“奶奶,這雨不會下大吧?”李良擔心的問道。
“不知道呀!這老天,真是不會體諒一下我們莊稼人的苦!”奶奶抱怨道。
可是抱怨並沒有用,老天不會聽到人們的呼喊,亦或是它即使聽到了,也是無情的當作沒有聽到。有道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正因為無情,所以天才會萬古如新。
這場雨下的時間長,一直下到傍晚時分,等雨勢小一些的時候,李良的爺爺從栓子家躲雨回來,院子裏的水已經漫進了屋裏。不但堂屋裏的水有半小腿深,連屋內地勢高一些的庫房,也進了到腳踝深的積水。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