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零章 你還會撒豆成兵呢?

字數:6982   加入書籤

A+A-




    第六日,北方軍如約派出使節,與南城黃巾中軍的大小頭目,商談投降或自願去留問題。

    於此同時,東城黃巾後營,相繼開出軍都,向北方軍投降。

    北方軍開始受降。

    西城蔡和與王雙戟見軍都已落,大喜。

    蔡和親至北方軍大營,欲與北方軍大頭目相商善後事宜。

    誰知,營外卻被巡營騎兵擋駕。

    張世平聞訊出營,以北方軍正在受降東城黃巾事急為要,望其守好西城,不要在最後關頭出紕漏,就是大功一件。

    至於善後?容後再談。

    兩萬北方軍近在咫尺,僅全員披甲的騎兵就上萬,軍都西南東三麵城門全部洞開,早已不需要什麽裏應外合。

    蔡和感覺自家確實沒有與北方軍,討價還價的本錢。若要強索營伍與繳獲,惹急了北方軍反而不美,隻得先回,繼續固守西城。

    當日,由軍都東門陸續出城的黃巾後營老弱,並一部分左營老弱婦孺。

    兩萬餘黃巾,被北方軍騎兵,一批批押解至北方軍大營南區。

    除小兩千比較特殊的人外,其餘黃巾老弱婦孺被優待,分帳而居。

    “緣分哪,我們又見麵了。”

    北方軍南營,王朝一身筆挺的士官服,在一行隨員的陪侍下,負手走到近兩千目光呆滯,滿臉懵逼之色的前勞改犯身前。

    他緩緩環顧了一圈去而複返的倒黴蛋兒們,真誠的笑了起來,“我們說話算數,十年。”

    “各分隊注意。”

    隨員中一個旗隊長服色的高大漢子上前一步,衝近兩千倒黴蛋大吼一聲,“原地坐下。”

    世事的離奇,就在於去而複返的近兩千二進宮的勞改犯們,依然保持著勞改營練就的頑強作風。

    不少人聞令,條件反射一樣就坐了下來。

    不是一下坐倒的,是融化的冰山一樣,此起彼伏的頹倒。

    不少人是被身旁人的動作提醒,甚或輕拽了下,才坐倒於地。

    始終不肯坐下,或下意識的方一坐倒,複又倔強的站起來的三十餘人,一個個梗著脖子的不屈樣子非常威武,被場邊待命的一隊骷髏隊,入場帶走。

    王朝一行人隻是笑吟吟的看著,待眼前沒有站著的了,才揚聲道:“勞改營的紀律,你們已經比較熟了。時下我軍要編列數萬戰俘,人手比較緊張。所以,給你們一次立功的機會。

    願以雜役身份,配合勞改營抽調出的人員,將數萬黃巾戰俘編列,並安全遞解至漁陽三河,即預定開荒的地方。我們就視你們為軍都戰俘,還是五年苦役,相當於減刑五年。還是自願,願者就站起來,到我右手邊的空場集合。”

    場上先是一靜。

    繼而,坐在地上的黃巾戰俘,歪歪扭扭,此起彼伏的站了起來……

    雜役,對一般戰俘來講是升官,管戰俘是減刑。

    為什麽要拒絕?

    想不出拒絕理由的二進宮勞改犯們,紛紛起立,“自願”以行動走上了為奴隸主效忠的反動道路……

    第七日。

    北方軍開始受降東城黃巾。

    黃巾左營萬餘人,持軍械不卸甲,帶上輜重,由軍都東門魚貫出城。被騎兵押解至北方軍大營東區外,分批脫甲繳械入營,毗鄰南部老弱營區,營內露營……

    ……

    “說是紅花油治跌打損傷。”

    帳間一輛黃巾推過來的獨輪輇車旁,一股股黃巾俘虜,三三兩兩的圍坐在一起。不少人抬著頭,無聲的注視著一人一馬。

    李軒牽著一頭長鬃飄飄,四蹄踏雪的青馬走了過來,把一個籃子朝車前的一個髻亂發散,三炷香發型都折了的家夥麵前一扔,“我給你找了匹青驄,傷好了騎騎看,與你早先那匹青驄孰優。”

    “我是鞭傷,又不是軍棍開臀。”

    鄧茂身子半歪,一臉頹廢的伸腿坐在輇車前的草地上,腦袋枕著車轅,嘴裏咬著個草莖,左臉頰斜著一道鞭痕,為本來就倒黴的他,又平添了幾許自掛東南枝的蕭索。

    “不至於羞愧自裁吧?”李軒問鄧茂。

    “不至於。”鄧茂嘴裏的草莖上下顫了顫,頭也不抬。

    “不至於誓死不降吧?”李軒又問。

    鄧茂眼皮一掀,眼睛挑著瞥了李軒一眼,又收回了目光,一臉鬱悶:“不至於。”

    “你降就有人要麽?”

    李軒開心的把韁朝鄧茂的身上一扔,學著當初鄧茂對他的做派,視而不見的對空氣說了聲話,放下馬扭頭就走,“先在勞改營鍛煉鍛煉吧。

    “…我看營裏人馬不夠呀。”

    一句奇怪的問話,從後麵追上了李軒,鄧茂幽幽來了句,“有一半麽?”

    “沒有。”

    李軒沒回頭,隻是腳步不停的朝外走,頭也不回的笑了聲,“鄧副統帥成長很快嘛,別人都說鄧茂是個笨蛋,我說不對,鄧將軍隻是獨當一麵太快,缺乏鍛煉。”

    “呸。”

    鄧茂斜臉把草莖吐了出去,望著李軒的背影,小眼神憤憤。

    他一進北方軍大營,就感覺哪裏不對,半晌才驚覺北方軍的兵馬數量,似乎沒有城裏看見的多。

    “你還會撒豆成兵呢?”

    鄧茂不甘的在李軒背後揚了一嗓子,“敢問仙帥究竟多少兵?”

    “我帥的不是。”

    李軒走動中舉手拇指食指一張,大喊道,“八路滴幹活。”

    八千。

    兩萬多兵馬的北方軍大營,實際兵馬隻有八千。

    四千步卒,四千騎兵。

    隻不過三千步卒與三千騎兵,晚上會偷偷溜出去,白天再大張旗鼓的回來,匯入大營。

    騎兵遮蔽了四周,隔絕了敵軍探馬,軍都的黃巾欲了解北方軍兵馬數量,隻能通過城上的“肉眼”。

    親眼看到的就是真實的麽?

    魔術騙的就是眼。

    軍都城上的黃巾,是看不到偷偷出營的北方軍的。

    隻能看到北方軍的援軍不斷開來,隻能看到源源不斷的兵馬匯入城南大營,隻能看到城南外的北方軍大營,不斷擴大。

    孫臏騙龐涓的減灶法,反用!

    實際上,連關羽與張飛都未回,帶著東西兩鄉,匯合了四千北方軍後續趕至的騎兵,始終在薊城下督戰。

    受到了激勵的十餘萬地主武裝,奮勇攀城,以兵力優勢輪番疲敵。

    昨日二百餘架就地取材的雲梯一搭,幽州刺史治所即破。

    薊城很大,城牆周長很長,黃巾兵力卻不足,隻有兩萬,又多是新裹挾的庶民。

    四周雲梯一多,就顧不過來城牆了。

    土豪地主聯軍已殺入薊城,正在清剿城中的黃巾,封查府庫,搬運物資。

    “仙帥。”

    李軒驅馬至北營口的時候,場上的蘇雙,張世平與且必居,赫哲等胡騎酋帥,鮮於輔等幽州流氓頭子,簡虎簡豹等北方軍亭裏長,一個個神態恭敬,甚至多有不可思議之色。

    實在是軍都這仗打的太邪,隔空過招一樣。

    借助軍都城內,分成了西,南,東三個方向,六股互不統屬,又相互關聯的勢力之間的縫隙。

    七日之間,城內六萬黃巾即被分割,連消帶打,各個擊破。

    軍都附近有數千民壯被裹挾,充入了黃巾前營與後營,如若計入這部分,城內黃巾總兵力過七萬。

    西城八千兵馬的前營蔡和是一股,萬餘兵力的右營王雙戟是一股,南城中軍兩萬兵馬是一股。

    東城萬餘兵馬的左營是一股,兩萬後營老弱是一股,被釋放複返軍都的兩千黃巾戰俘是一股。

    股與股之間,信息不對稱,相互製肘。牽一發而動全身。

    於是,有開著的西城門,不進。

    放著反叛的黃巾前右兩營,不會師,不合兵。

    反在城外不停擴建北方軍大營,表演源源不斷的兵馬入營。

    有敞開的西門在,軍都城防就沒有意義了。

    城外的北方軍又越來越多,披甲騎兵都上萬,一出城就死定了。

    要麽,攻,打下反叛的前營與右營盤踞的西城,把西門閉上。

    可攻西城的時候,北方軍的步兵與騎兵,隨時就可以從西門入城。可以從防守空虛的南城東城攀城而入。

    而且,軍都無遠糧,不是關城門能解決的事。

    黃巾中軍就是一個猶豫,攻西城叛軍不堅決,被北方軍圍魏救趙嚇退。

    導致一夜過去,北方軍又“增兵”六千。

    這一下,南城與東城的黃巾,動都不敢動了。除了自守,坐以待斃,似乎沒別的轍了。

    因為,第二天,北方軍又增兵六千……

    似被一隻無形的手拉扯,看似最置身兵變事外,城東最清閑的黃巾左營與後營,反而最先投誠。

    東城事變,開東城門與西城同掛紅旗。

    可北方軍仍不入城,不受東城降,反逼南城黃巾開門。

    西城是前營右營叛軍,東城後營左營又降,城外是“兩萬”北方軍,南城黃巾等於被包圍了。

    按仙帥的話說:“南門開不開不重要,我要的是南城黃巾的那口氣。南門一開,這口氣就泄了,就是我軍受降東城黃巾之時。”

    果然,南城門一開,東城原不願降的左營部分小帥,被無形的大勢一推,順勢就降了。

    而城南早先欲鎮壓東城的黃巾中軍人馬,為了“自願選擇去留”的一線生機,試探性的開了下南門。

    南門一開,南城黃巾自己都泄氣了,未能有效阻撓東城黃巾後營左營,出城投降。

    北方軍除了佯攻射了軍都南城一陣箭,就是兵馬隔空走來走去。

    然後,東城三萬黃巾就投降了?

    這簡直令北方軍一眾將校暈暈乎乎,總算是對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有了直觀的感受。

    此時,南城的兩萬黃巾中軍,正在與北方軍商討“自願去留”。

    西城的一萬八黃巾前營右營兵馬,本就是叛軍,是北方軍的友軍。

    軍都之戰,這就贏了?

    可李軒不等與眾將寒暄,馬都未下,提鞭朝西一指,一句話就把場上眾人凍住了。

    “…準備解除黃巾叛軍武裝。”(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