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九章 認準二分之一

字數:5381   加入書籤

A+A-




    且盟內收購點除收購款外,每斤生豬還獎勵一斤糧票,有時一頭豬還多獎一兩尺布匹兌換券,她是按中間數算的,我家糧票不夠了,3o塊賣我3oo斤糧票咋樣?

    生豬收購價按等級在每斤o.215元到o.245元區間。由於漢元幣值相對於時下商品還是過大,造成分後還有厘。

    燕歌地區的柴薪,煤炭,西瓜,冬儲大白菜等等,就是按厘賣。

    隻是豬肉零售價沒厘了,大體每斤豬肉在o.35元上下浮動,夏豬與秋羊一樣,最便宜,每斤零售價兩毛六到兩毛八。

    每等生豬收購價,一斤實際也就差五厘到1分錢,可收購點敢少評一級,照樣被養豬戶罵八輩祖宗。

    一頭三百斤的生豬,收購價在六十五到七十四元區間。獎勵的糧票就值3o元,獎勵的一兩尺布券,能扯1到3元的布。

    糧油副食品價格在上漲,布匹價格卻一直在跌,早先外州販來的一匹直四百五銖錢的布,時下叫劣布,市麵越來越少了。

    如今燕歌市麵上全是統一的標準輪紡機,織就的各式標準布,針腳細密且有條紋,被外地販子譽為歌輪布,大批采購朝外販運。

    時下燕歌市麵上的各式標準布,均價每匹快掉到十元了,遠不像糧票越來越值錢。

    燕歌人糾結的就是這個,糧油價格不知道為什麽,越是開的荒地多,糧食打的越多,價格就越漲。明明豬禽養的越來越多,肉禽蛋的價格反倒越多越漲。

    可罵吧,又糾結,因為糧油副食品價格是一路漲沒錯,可糧食價格越高,糧票價格就越高,掙的漢元就越值錢。

    一月三十元的工錢不變,可半年前的三十元買不到七尺劣布,時下能買三匹歌輪布,一下能多買四倍更好的布。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該跌的瘋漲,糧越豐越漲,以為糧價會跌的外地糧商全是以淚洗麵,越等糧價越高。布匹質量越好,價格越是狂跌,想要囤積居奇的大布商,全哭瞎。

    在這片邪惡的土地上,很多事都顛倒了,攢錢都不敢亂攢,萬一攢成了五銖錢,哭都沒地兒哭去。

    時下燕歌做買賣的全是冬妮這號的,始終密切關注盟內最新動向,隨時緊盯市場價格,一有風吹草動,反應迅。

    能在燕歌練出來,天下行賈都不怕,再沒哪個地界比這片土地更坑人的了。

    你要這麽多糧票幹啥?鄭凱奇怪。

    五銖錢兌漢元是一路跌,跌到燕歌這片沒人要了。可漢元與糧票,始終就是一分錢兌一兩多些的糧票,一角兌一斤左右。

    等於買糧價越來越高,連帶油脂,豬肉,精粉白麵等價格也在漲。漲的人怨聲載道,天天罵盟裏這幫王八犢子啥也不會,就會漲價。

    要不是大夥掙得也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忙,沒空跟糧站的王八蛋計較,早揭竿而起了。

    早先吃不起肉的時候,有碗糊糊就對北盟感恩戴德。時下拿了盟籍了,成了燕歌人了,白麵肉都吃上了,反倒沒事就罵盟裏全是一群傻筆組成的。

    夥食越好,肉吃的越多,生活的越好,越不滿意。以前自己就隨地大小便的,時下人離自家門前還遠著呢,都不讓人隨地大小便了。

    新來的流民比燕歌初建時更痛苦了,找片能平靜拉屎的地方都難。

    勢利,冷漠,看不起人,歧視人,就是大多外來者對燕歌這片人的普遍看法。

    可是很奇怪的,被勢利,被冷漠,被看不起,被歧視的人,蜂擁而來。

    我跟我哥想把小弟送少年軍校讀書,糧票不夠。

    冬妮甩布條抽了騾一鞭,愁道,全寄宿學校,一年光是糧票就要1ooo斤,還得給小弟再備些,三頭豬的票都不夠。

    送三娃子上少年軍校?鄭凱大吃一驚,你們家供的起?

    怎麽供不起了?冬妮不服氣的晃了晃辮子,我跟俺爹俺哥都能掙錢,還供不起小三兒一個?

    鄭凱啞然,可還是不看好。

    他們身處是一片邪異的土地,別的地方讀書要束脩,筆墨硯牘簡都要花錢。燕歌讀書是強製,義務教育,一切雜費皆免。金貴的紙,就讓熊孩子亂畫,擦屁股都用紙。

    燕歌是全天下唯一一個,全城居民皆用紙擦屁股的文明城市,這是北盟最驕傲最得意,最愛宣揚的偉大文明成就。

    別的地方是拉壯丁,征戍卒,服役是義務。燕歌不是,想當兵難死,義務學校不要錢,但是少年軍校,軍餉豐厚的北方軍一般士卒,都送不起,俗稱貴族學校。

    從幾歲起一入學,就等於入軍營了。與一般學校不同,少年軍校是全寄宿,全封閉學校,除開放日外,即便是父母雙親,都不允許與孩子見麵,與軍隊無異。

    大多燕歌的人,並不覺得少年軍校能教什麽,也不知道孩子學出來做什麽。

    大多人隻是能看到,無論是北盟的政官曹吏,豪商巨賈,還是軍中的將校軍官,寧可花高價把孩子送入少年軍校,也不享受免費的義務教育。

    那這裏麵肯定就有問題了。

    冬妮與哥哥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隻知道政軍商,官將巨賈家孩子紮堆待的地方,就是認識未來一個個貴人,機會最多的地方。

    庶民做官的幾率若是萬分之一,官員子弟繼續為官的幾率就是二分之一。若窮人變成富人的概率是萬分之一,那富人的孩子繼續成為富人的概率,是二分之一。

    很簡單的道理,隻不過大多人隻會被我要當官我要變富激勵,去爭搶萬分之一的概率,而不屑去認識二分之一。

    可冬妮就認準了二分之一,就想把自家小弟送進去,從小就與官的兒子,軍閥的兒子,豪商的兒子交朋友。

    但是,少年軍校學費很貴,學費是注冊學徒最低保障金的五倍以上,一年最低就是兩千元學費,加一千斤糧票起,後者是當飯票用的。

    這相當於送一個六七歲的孩子讀個小學,一年就要7萬五銖錢。培養十年當個兵,就得百萬五銖。

    願意為北盟從小當兵,浴血奮戰,居然還得反交錢?這個在春秋戰國司空尋常,在時下的將門還都能理解的概念,一般人卻很難理解了。

    免費的北盟義務學校,對孩子嗬護有加,牛奶都免費。

    可是隸屬軍隊的少年軍校,非但虐待孩子,硬板床,冷水澡,動輒小孩子就被大孩子打。且要簽生死契,學習期間有被打死虐死的危險不說,還有陣亡可能。

    花錢買罪受,卻能讓政商軍趨之若鶩,那就一定有問題。

    冬妮的哥哥與父親,對這一問題都不敏感,唯獨冬妮,鐵了心的要把小弟送進去。

    她一個女子,認識不了幾個燕歌有本事的人,那就讓自家的小弟,與盟內最有本事的那些人的子弟,待在一起。

    接觸他們,認識他們,學習他們,融入他們,成為他們。

    冬妮一家與鄭凱一家一樣,都是流民,都是挨欺負過來的。他們之所以能在燕歌置產置業,能從流民中脫穎而出,能擺脫被欺負的境遇,自有他們的道理。

    他們喜歡與更強的人同流合汙。

    冬妮和父親兩輛車,沒去罐頭場交果子,而是隨鄭凱和其二叔,一起朝和道口的糧站駛去。

    除了賣豬的糧票,她回程還想要多拉些罐頭給南碼頭的哥哥送去,正好借鄭凱家的車。

    這樣即便是賣了兩頭拉車的騾子,多了鄭凱與鄭武兩個壯勞力,回去的腳步總是輕快一些。

    河道口是個地名,一條南水斜伸向北的支流,又經清淤拓寬開鑿延伸,變成了既可灌溉周邊水田的水渠,又可行船運糧的漕渠。

    這段漕渠本地俗稱清水河,河西一段回形凹段,建有穀倉,糧食裝卸碼頭,吊機,俗稱河道口。

    南水與清水河周邊的漕船,可載運糧秣直接至河道口段裝卸。

    這一帶是位於武漢區三座最大的結轉庫之一,沿河道口全是大大小小的露天囤倉,囤積居奇的囤。

    野戰囤糧,就是蘆葦席或竹席圍成口,口內堆糧是謂囤,野戰就是用這種倉。

    糧倉就是囤的放大版,同樣是個非密封的筒,筒上蓋個傘,是通風的。

    其次是半封式倉樓,還有就是豪強家的地窖密封倉,屬於戰備倉。

    萬石以下,會用桐油封。稻穀可儲5年,穀子可存8年。

    但這種倉是為了預防災荒,戰禍的保險倉,屬於豪強家的戰備糧倉,平時是不動的,隻是四年全換一遍糧。

    這種密封式儲備糧庫,糧儲設施建築費用高,儲糧量少,好處就是存儲期長,遇到突風險能保命。

    河道口的是結轉庫,亦轉亦儲,主要用於區域收糧轉儲,存轉穀物與小麥兩種,倒庫頻繁。

    一溜十六個囤倉,全是五萬石的通風倉,容量是八十萬石,但平常三成糧都沒有。

    每個糧倉的倉頂都有木臂杠杆吊機,糧是從倉庫頂上吊入庫。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