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紛亂

字數:4165   加入書籤

A+A-




    兩日後,程曦正正經經提禮敬茶,拜見聞川。

    聞川對她考校了一番最淺顯的啟蒙類學識,見程曦口齒伶俐、對答如流,加之又長得靈動可愛,之前那番被王氏利誘的不虞便平和了許多。

    他喝下敬師茶,並賜字和初。

    這是正式收程曦為學生的態度。

    王氏知道後笑了笑,沒說什麽,轉身卻吩咐袁媽媽將聞川一應待遇更提高些。

    自此之後,程曦一麵跟著許先生學女德女戒、禮儀形態和家事常識,一麵同程昕、程晟一道跟著聞川學讀四書。

    漸漸的,程曦展露出從前就學透了的老底子,王氏瞧著她確實遊刃有餘,便辭了女先生。

    程曦可以專心跟著聞川讀書。

    聞川並不按科考舉仕的法子教她,隻是給她講課辯理,所涉獵的書籍範圍卻比程昕程晟更廣,野聞雜談也不避諱。

    而程時自敏應去了軍中後,便有些興致索然,整日裏也不想去國子監上學,也懶得跟那幾個公子哥兒廝混鬥強,幾次三番磨著程欽也要去軍中。

    王氏狠狠罵了幾回,不見有用。

    老爺子見他時常泡在外書房裏,幹脆便讓程時辭了國子監,也在聞川名下跟著學,卻隻是未正經拜師。

    程時跟著聞川,頗有些惺惺相惜的味道。

    一個恣睢無忌、一個針砭時弊,上至昭和帝下至京城八門守衛,兩人在洛秋館的學堂裏將大越朝上下幾乎通通罵了個遍。

    每每直抒胸臆後,聞川都會跟目瞪口呆的程曦囑咐一聲:莫學,莫傳。

    程曦並不知道聞川的事,隻是覺得他落第後的這幾年大概過得很壓抑。

    然而他若是當初順利高中,就一定是好事嗎?

    程曦不覺得。

    自昭和元年開始,朝廷就沒太平過。

    先是昭和帝頻頻出手剪除林涪門生,再有林黨反擊自保,淮青黨趁亂勢坐大。

    昭和帝一麵利用淮青黨人,一麵又防著他們,這就給林黨留下一息喘氣之機。林涪死死把住六部三法司二十四衙門,負隅頑抗。

    昭和元年至昭和四年這四年裏,京中罷免二品官員三人,三品官員十四人,五品上官員五十二人。

    全國共計抄家三十七戶,流放官籍二百餘人。

    大越元氣大傷,損及根本。

    昭和帝也好,林黨也好,淮青黨也好,均騎虎難下,小心翼翼地維係著互相製衡的局麵。

    待到昭和四年十月,三方角力的形勢出現了轉變。

    北境遊族兩萬騎兵大舉進犯,侵襲懷遠、靈府二縣後,直逼寧夏府,寧夏鎮守軍困城月餘。朝廷下令西北三路十二衛所增援。

    林涪提議由城陽王主戰,郭懋卻提了前鎮國大將軍之孫、今奉國將軍毛為玉任三軍統帥。

    毛為玉世襲封爵,卻從未打過仗。

    郭懋認為,不論從人數還是後需補給來說,大越都是穩勝無敗之理。毛為玉拿下軍功,淮青黨在武將一係便有了自己的同盟。

    毛為玉領虎符出征,兩個月後傳來戰報,奉國將軍率大軍追敵入陷,主帥被虜,十萬大軍慘遭埋伏,全軍覆沒!

    寧夏府空城遭劫,百姓慘被殺掠,遊族洗劫一空後大軍直逼大同。

    城陽王收到朝廷旨令,會同大同總兵彭遠龍前後夾擊,遊族望風而走,洗劫了沿途鄉縣,大搖大擺回了草原。

    此戰大越損兵十萬,一府三縣十餘鄉村遭劫,遊族幾乎毫發無損。

    奇恥大辱!

    昭和帝在大殿上摔了玉鎮。

    林黨抓住時機,如殘牙惡獸一般反撲淮青黨,一舉罷免兵部職方司郎中等數十淮青黨人,根除六部核心中剩餘的淮青一係。

    一時間,林黨之勢如日中天。

    郭懋上書稱舊疾複發,請辭回鄉。

    淮青黨從權勢核心中退了出來,林黨來不及彈冠相慶,便忙著與昭和帝爭奪空餘出來的官職。

    直至昭和六年,三足鼎立的局麵徹底變成了帝相之爭。

    昭和帝與林涪都知道,他們之間隻能是你死我亡的局麵。

    昭和帝開始扶植岑憲。

    另一方麵,程原恩升任山西巡撫的調令被林涪駁下,昭和帝一轉身便強行調任他赴任四川巡撫。

    此時程昭、程昀均已成家生子,而程時於昭和五年去了西寧衛程原定手下做了遊騎兵。

    王氏決定跟著丈夫去四川赴任——黃芩前幾年疾病纏綿,早已無法照顧程原恩起居。而四川地界官員又多是林黨一係,程原恩需要王氏在身邊。

    十一歲的程曦此次並沒有如前世一般又哭又鬧,而是冷靜地與王氏談了一番,王氏同意她留在京中陪著程欽和葉氏。

    程曦開始跟著甄氏管家,處理一些不大不小的事務。

    這幾日甄氏回了娘家,程曦便請了孟氏一道管家,每日將接見管事的地方設在了老夫人的樟鶴園。

    她仍舊隻處理些輕便瑣碎的小事,大事則由孟氏和葉氏拿主意,好在王氏在府中管家時便理順了規矩,大家按著規矩來,倒也順順當當。

    程曦每日的重心仍看書上課。

    她前一晚讀聞川給的《西卜錄》入了迷,睡得很晚。打發走了最後一個來請示的婆子,程曦便懶懶地靠在臨窗羅漢床上休息。

    桌幾上放著一封信,是王箏寄來的——她去年嫁到了福建趙家,出嫁前程曦托人帶了簪禮去。

    王箏在信裏說了些自己的近況,又將程曦上回去信時問的情況一一回複。

    一來一去的,程曦此世到與王箏走得最近了。

    屋外簾子撩起,兩個作三等丫鬟打扮的豆蔻少女走了進來。

    當先一人明麗嬌俏,個子較高,是十三歲的念心。她笑嘻嘻地拎著個食盒子,擺在桌上,一麵道:

    “小姐,您猜今日我們買了哪一家的糕點回來?”

    程曦不理她,滿是哀怨地瞪著念心身後那少女,抱怨道:

    “你們怎麽才回來,由著那些婆子一個個兒的拿了一堆破事煩我!”

    念心噗嗤一笑,也回頭看向身後少女。

    隻見她眼神澄澈,姿容瑰麗,舉止儀態很是端雅,瞧著到比大馬金刀癱在羅漢床上的程曦更像名門閨秀。

    正是十一歲的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