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文明重建

字數:528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國之大賊 !
    楊小林有點吃驚,他給過蔣誌清一些機會,這小子確實不錯,不是說他的能力有多出眾,隻是他守得住那份寂寞。比如上一次楊小林讓他當維和部隊的先鋒官,這差事放在任何人的身上,可能都想把問題辦的漂漂亮亮的,給自己爭一個好名聲。
    但是蔣誌清不一樣,這小子一路上中規中矩,做事先求無過再求有功,李德彪對他非常滿意。年輕人,能有這份沉穩真的不容易。
    自己正打算讓這個小子進入東北的圈子,卻沒想到他攀上了老袁這條線。
    老袁這個時候拉過身邊的椅子:“小林,坐。”
    楊小林坐了下來,眼睛卻還看著蔣誌清:“袁公,剛才在外麵我聽到你們的話了,對於現在中國的一些情況我也知道,隻是我還沒有時間,也沒有具體辦法來處理。蔣誌清上校,我想問一下,你對趙先生剛才說的那番話有什麽看法?”
    蔣誌清的嘴巴蠕動了幾下,老袁嗬嗬一笑:“沒關係,這是我家裏,想到什麽你就+什麽。”
    蔣誌清馬上一個立正,雖然老袁說沒關係,他還是十分的規矩,像是匯報工作一樣:“是!袁公,司令,各位前輩說的一點都沒有錯,目前我們中國確實出現了很多和我們傳統觀念並不相符,功利欲望和西方思潮的衝擊下,一些讓我們深惡痛絕的陋俗大行其道。究其原因是我們的政府現在的功利欲望就很濃厚,我們自身就在不知不覺間接受西方的一些思潮。”
    他說道這裏向楊小林和袁世凱看了一下,老袁微微的笑著也沒吭聲,而楊小林的手輕輕抬了一下,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我認為,我們大可不必理會,更不能讓我們的精力被這些事情糾纏。”
    蔣誌清的話讓有些賓客的臉色馬上就變了,如果不是因為袁世凱的原因。估計會有人站出來和他分辯。
    楊小林沒有任何反應,老袁也沒有。
    “每一個改朝換代的時期都將出現各種思想上的衝突,以前的朝代維係傳統的儒家文化相對容易許多,可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不同,西方思潮和政府發展經濟的時候對企業的扶植必然毀掉我們以前習以為常的一些東西。”
    他說到這裏嘴角揚起了一絲笑容,不知道為什麽楊小林看到他的笑容真的覺得非常熟悉。
    “這個時候我們不能把傳統的文化一股兒的套用在現在,這不合適,會讓很多人抵觸我們的。”
    趙秉鈞沉不住氣了:“那你認為什麽文化適合我們?”
    蔣誌清顯然越說越有自信了,他笑著搖搖頭:“我不知道。”
    他回答的相當幹脆,楊小林從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一種表演的欲望。也看到一種胸有成竹。
    “但是我知道我們必須重建中華文明。是重建,不是把舊的東西一下套用過來。”
    他一個立正,向四周望了一圈:“袁公,楊司令,我認為中華文明的重建需要走必經的過程,首先是文明遭到摧毀,接著各種不上台麵的社會陋俗浮出水麵,然後是社會對這些陋俗的批判和指責,最後引發社會矛盾。在社會的矛盾中我們會慢慢的找到平衡。各種新舊糟粕會遭到唾棄。然後,我們會明白什麽是我們要的,什麽是我們不需要的,一個新的中華文明就會誕生。”
    楊小林的身子往後一靠。蔣誌清的這個說法讓他有一種很是熟悉的感覺,這好像就是我們二十一世紀經曆的那個過程一樣。他把雙手抱在一起:“這樣需要多長時間?”
    蔣誌清還是搖頭:“我也不知道。司令,這是一個比戰爭更痛苦更漫長的過程,我們必須有足夠的耐心。也許十年,也許幾十年,也許要一百年。”
    楊小林的頭輕輕的搖了一下:“按你這麽說。難道我們就這麽等著麽?”
    蔣誌清馬上說道:“當然不是。在這個過程中政府要發揮的作用極為關鍵。首先,我們必須維護社會的穩定,一個穩定的環境是各種思想衝突和交流的最佳平台,是們重建中華文明最需要的。其次,我們必須有一套完善的憲法,在各種思潮衝突的情況下,我們要用憲法來保證道德的底線不被觸犯。最後,政府必須樹立公信,我們必須讓老百姓相信我們,完全相信,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有資格來做引導者。”
    楊小林的臉上笑了一下,這個笑容是什麽意思袁世凱是相當的清楚。老袁悄悄把頭伸了過來:“怎麽樣?這個年輕人還行吧?”
    “嗯。袁公,您不堅持去搞孔學了麽?”
    他們兩個人的聲音很小,旁邊的人雖然聽的到,但是卻低頭不看他們。
    老袁一聲歎息,頗為傷感的說道:“唉,人心不向古,我又能如之奈何?孔學社第一年在北京有學員五萬多人,今年隻剩七千人。成年人都去賺錢去了,孩子們沒事去俱樂部學打仗,我又不能拿槍把他們逼回來。”
    袁世凱說道這裏揮手示意蔣誌清坐下:“諸位,大家都不是外人,咱們北洋幾十年的根基現在是什麽情況你們也知道。楊司令今天也在這裏,我把話說明白了,北洋必須改變。看看孫文的新黨,前一段時間的沉寂後今年忽然爆發,不管是在京城還是在各個地方,他們的實力都大大的增加,如果我們北洋不變,可能真的要淘汰了。”
    楊小林其實現在也非常矛盾,一方麵他希望中國一直能有一個穩定的政治壞境,在某種程度上他想讓孫文和袁世凱都安穩下來。但是他又擔心自己的政權要是安穩了,會變成一個滋生蛀蟲的營盤。他還真希望中國也能有一種比較開明的政治格局,最起碼,我們的老百姓不會再被代表。
    楊小林心中的矛盾其實和這個時候中國的社會矛盾一樣,是各種思潮衝擊下的必然結果。他不知道該怎麽解決,就像現在社會上的一些現象很多人都不滿意,卻沒有人能拿出一個好辦法來。
    更何況一黨專製就真的政治穩定了麽?如果是這樣,太祖何必發起政治運動?
    孫文擴大新黨的時候楊小林沒有阻攔他。袁世凱現在要重振北洋,他也一樣不反對。衝突就衝突吧,危險就危險吧,前方的路很艱難很坎坷很迷茫讓人看不到方向,但是楊小林絕對不願意對孫文和袁世凱還有和自己政治立場不一樣的人搞什麽運動。
    把他們打成牛鬼,自己又是什麽?
    就算自己打到了孫文和袁世凱,隻要門是開著的,西方思潮和紅色思潮以及複古潮流就一樣會進來,可楊打鬼什麽都敢做,就是不敢再把中國的門關上。
    他很頭疼。
    在這個時候袁世凱說道:“諸位。我們必須讓一些年輕人進入北洋,我們必須接受他們,也要讓他們了解我們。以後北洋的一些事情我會委托蔣上校出麵處理,希望諸位能多多配合……”
    接下來就是吃飯了,這一頓飯楊司令吃的一點都不舒服,腦袋裏麵被一些困擾他的問題衝擊著,身體上各種疲乏讓他沒有胃口,到了酒席散了袁世凱送客出門的時候,楊小林先出門上了汽車。卻並沒有馬上離去。
    蔣誌清是最後一個出來的,他和老袁又談了一些事情。等他出門走到巷子口的時候,邰萬穀就攔在了他的麵前:“司令要見你,跟我來。”
    蔣誌清愣了一下。隨即看到楊小林的汽車就停在不遠的地方。他當下跟著邰萬穀一起走了過來,走到汽車跟前就規矩的一個立正:“司令!”
    楊小林揮揮手,邰萬穀打開了車門。
    “癟三,進來。”
    蔣誌清的嘴角動了幾下。他很不喜歡別人稱呼他癟三。以前在上海灘的時候他很多次要求陳其美收他做弟子,帶他入青幫,但那個時候陳其美一直不答應他。
    現在蔣誌清知道陳其美是為了他好。假如自己當年加入了青幫的話。袁世凱這一次是不會看上自己的。袁世凱這個人非常傳統,注重出生。你可以貧窮,你可以富貴,但你不能是混混。
    癟三就是混混中的混混。
    他不想被人喊成癟三,可是楊司令喊了,他也隻能聽著,乖乖的鑽到汽車裏麵來。
    楊小林遞給他一支煙:“怎麽跟北洋那幫人混在一起了?我說過會給你機會的,是不是不相信我?”
    蔣誌清的頭低了一下,接著馬上說道:“司令,我說實話您別生氣可以麽?”
    楊小林點頭:“嗯,說。”
    蔣誌清說道:“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北洋比您那裏更適合我。這不是說您那裏不好,隻是在東北的圈子裏麵我沒有出頭的機會。我不是東北人,更不是跟您一起從軲轆山下來的兄弟。”
    楊小林十分不快:“你不會認為我是任人唯親的人吧?”
    蔣誌清搖頭:“不!司令您誤會了。我隻是想說在東北我沒有根基。”
    “你在北洋就有根基了麽?”
    “也沒有。不過北洋比東北好混一點,因為袁世凱他們都老了,年輕一代基本上是空缺的,東北不一樣,幾位跟您打江山的將軍也才三十多歲,我爭不過他們,就算我熬到六十把他們都熬的退休了,還有杜月笙,他現在名頭比我響亮的多。”
    楊小林被他說的愣了一下,這確實是一個理由,北洋缺年輕人,也許蔣誌清現在沒有根基,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後,這批老人不在了,新北洋絕對有他的一席之地,隻要他能幫老袁把這個組織搞起來。
    見癟三說的如此坦誠,楊小林也不好再說什麽。最終拍拍蔣誌清的肩膀:“以後有什麽事情盡管來找我,我會照顧你的,我說過,你是月笙的兄弟就是我的兄弟。好好幹吧癟三。”
    蔣誌清很是感激的點點頭,然後有點不好意思的說道:“司令,能不能提一個要求。”
    “你說。”
    “您以後別喊我癟三了行麽?我有名字,而且我打算改一個好點的名字。”
    楊小林笑了:“成啊,你打算改什麽名字?”
    “我想過了,以後我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就叫蔣中正,您看怎麽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