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六章史迪威的使命

字數:3821   加入書籤

A+A-




    在日倭海軍襲擊珍珠港之後,美國終於對日倭宣戰了。

    為了爭取更多的國家加入盟國,對抗軸心國的威脅,美國政府派出了史迪威將軍來中國,試圖說服蔣委員長加入反軸心國聯盟。

    當然,美國人肯定許諾了一些好處,比如給老蔣一些資金支持。

    蔣委員長不負美國人的厚望,最終答應加入盟國,並宣布對德、意、日三國宣戰。

    日倭帝國侵略中國,從九一八算起在這塊領土已經快十年了,哪怕是東北淪陷、遼西淪陷、河北淪陷,蔣委員長愣是沒有宣戰,似乎這些領土丟掉了不可惜,無所謂。

    反倒是美國人來遊說一番,竟然對日宣戰了。

    不得不佩服這些偉大的領導人,何其英明,何其偉大!

    但是,國民政府的軍事實力非常有限,至少國民政府軍沒有強大的海軍,也不會威脅到軸心國的任何一個國家。而且,全國的軍事力量至今並沒有統一,國民政府目前正在與第十八集團軍爭奪中原的控製權。

    美國人指望國民政府出兵加入戰團,幫助美國分擔日倭軍隊的壓力,似乎有點奢望了。

    美國人是有算計的,他們先說服國民政府不是沒有道理。在美國人看來,既然整個國家都宣戰了,那麽,北地義勇軍作為一個地方武裝力量也不會例外。

    正是懷著這樣美好的願望,根據美國政府的指令,史迪威將軍來到了漢市,尋求封天出兵幫助盟國作戰。

    美國政府也沒有把賭注壓在國民政府一方,他們的目光盯上了封天的北地義勇軍。

    為什麽盟國希望北地義勇軍加入戰團,那是因為美國等西方國家早就注意到了北地義勇軍所取得的戰績,並研究了戰爭的細節。

    封天與日倭軍隊作戰中,幾乎所有的戰例,都是以勝利而告終。

    雖然封天所有的戰例並不透明,但是,西方專家通過推演,認為北地義勇軍實力非凡。

    與國民政府相比較,封天似乎比蔣委員長更加強大,美國人更希望拉攏北地義勇軍參戰。

    重要的是,北地義勇軍擁有兩艘航母戰鬥群。

    在世界大戰中,有海軍才能跨海作戰,才能有效地幫助美國人抵擋日倭軍隊的擴張,北地義勇軍的作用之大,那是不言而喻的。

    早些年美國的兩艘約克級航空母艦離開本土來到歐洲,幾年後被賣到了東方,買家竟然是北地義勇軍。

    英法兩國非常重視這兩艘航母的最終目的地,最害怕買家是德國。

    而真正的買家是東方的一個地方武裝力量北地義勇軍,雙航母戰鬥群在經過商海的外海擊沉日倭航母之後,雙航母編隊的最終歸宿,終於大白於天下。

    就整個世界範圍內而言,日倭已經是擁有航母最多、實力最大的海軍國家,就連老牌帝國,世界海軍強國也不過才擁有一艘航空母艦。

    也就是說,除了日倭海軍,第二大航空母艦的擁有者就是北地義勇軍。

    盡管隻有兩艘航母戰鬥群,北地義勇軍的海軍力量稍微弱一些,有總比沒有強。

    北地義勇軍的整體實力已經不可小覷,蔣委員長的國民政府已經拍馬難及,所以,美國的遊說目的非常明確,一定要把北地義勇軍拉進盟國的陣營。

    封天讓顧維鈞接待史迪威將軍,但是,傲慢的史迪威非常不滿意,說這是對美國政府的侮辱,認為接待標準非常不對等,並強烈要求:“我要與你們的總司令封天單獨見麵,你們必須轉達美國政府的態度。”

    聽到顧維鈞的匯報,封天笑了,說:“這丫的腦袋有問題,求人沒有求人的樣子。想見我,是吧?那就讓他等待三天,我有空的話再見他。”

    封天不會慣著美國人,丫的都成了這般模樣了,被小鬼子狂揍一通,被人家虐的幾乎毫無還手之力,還想在老子麵前耀武揚威,裝大哥大。

    行,見麵沒問題,但是,需要有耐心。

    就這樣,史迪威將軍在焦躁中被迫等待了三天。

    此時,國際形勢對盟國非常不利,戰爭的天平再向軸心國一方傾斜。

    1940年5月10日,德軍入侵比利時和荷蘭。英國首相張伯倫下台,丘吉爾組閣。

    5月15日,荷蘭軍隊投降。

    5月26日6月4日,英法聯軍在法國進行敦刻爾克大撤退。

    5月27日,比利時軍隊投降。

    6月10日,意大利對法國和英國宣戰。

    6月14日,德軍攻入巴黎。

    6月22日,法德簽訂停戰協定,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滅亡。

    7月21日,德政領導人會議決定準備發動對蘇戰爭。

    8月13日,德國空軍開始集中轟炸英國,不列顛空戰爆發。

    9月27日,德國、意大利、日本在柏林簽訂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

    剛剛獲得的消息,日倭遠東軍在西伯利亞再一次大捷,迫使老毛子軍隊後撤,將遠東戰場推進到了貝加爾湖以西的位置。

    當然,史迪威將軍還不知道這些最新戰報。

    更要命的是,日倭海軍正在向美國西海岸前進。

    其實,有這些已經足夠了,美國人的處境已經非常艱難,羅斯福的焦慮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不是日倭突然侵略珍珠港,美國國內的分歧至今也不會形成統一,孤立主義還會繼續存在,短時間內也不會與軸心國宣戰。

    現在形式不同了,日倭軍隊已經嚴重威脅到了美國的國家安危,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必須采取軍事行動,遏製日倭軍隊的擴張勢頭。

    但是,珍珠港一役將太平洋艦隊徹底摧毀,美國人手裏沒有海上力量,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德意日三國橫掃世界,美國人的心情可以理解。

    如果德國統一了歐洲,日倭占領亞洲,美國已經無立足之地。

    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覆滅,讓美國海軍失去了優勢,如果把北地義勇軍拉進來參戰,必然減輕美國的壓力,吸引部分日倭兵力。

    隻要給美國爭取一年的時間,依靠美國的工業基礎,美國的海上兵力將大幅度提高。

    可見,史迪威將軍此行,肩負的擔子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