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主神圖書館

字數:6629   加入書籤

A+A-




    趙大貴醒來之後就覺得這家破落無比,而且原主的記憶中剛好沒有關於錢財的事情,而且本人還要一直在床上躺著養病,因此懶得過問錢財的事情。

    剛才聽到霍大牙催債,趙大貴才知道趙家近日又跟霍大牙借了二十兩銀子,想來是為原主請郎中看病抓藥所致了。

    二十兩銀子在這時代是筆不小的錢,霍大牙當初願意借那麽多錢,後麵應該有錢家的影子,想借著霍大牙的手,把原主徹底踩下去,使他再沒有翻身的可能性。

    但是,二十兩銀子能買兩頭牛或兩三畝地,隻是為了養傷抓藥,必然花不了太多,必然還剩下不少。

    “哥,當初是我不好,一時心急就跟霍大牙借了二十兩銀子,現在還要連累家裏。”趙小虎低著頭,似乎很是難受。

    趙大貴暗中點頭,當時原主被打五十大板,很長時間都昏迷不醒,必然是趙小虎出麵做很多事情,那筆錢應該是趙小虎借的,可能原主都不是很清楚。

    不過這不是重點,關鍵還是那些錢啊,這可是寶貴的啟動資金啊。

    “那筆錢現在還剩多少?”趙大貴問道。

    趙小虎翻箱倒櫃,從屋裏的箱子裏找出藏得嚴嚴實實的布包來。

    “當初你從衙門裏被抬回來,渾身是血,又昏迷不醒,霍大牙還特意找來說可以借錢給我家,我就借了他二十兩銀子。

    後來,找郎中看病抓藥,花了十兩多一點,這段時間家裏過日子,又花了些錢,所以現在還剩下九兩銀子外加八百二十文。”趙小虎把錢數了數,遞給趙大貴看。

    趙大貴拿起布包往裏看,裏麵有碎銀加上銅錢,好大一摞呢,倒是他自己缺乏經驗,算不出這些東西應該值多少錢。

    裝模作樣地數了數,趙大貴將錢重新包好,收了起來,心裏沉吟不已。

    以趙大貴的自信,倒沒把這五十兩的債看得太重,就算沒有自己穿越前獲得的大殺器,光靠自己作為現代人的見識,也不難賺出前來。

    現在的問題是,這時間點很不湊巧,現在是農曆八月初,魔都領事巴富爾乘船到來,也得是農曆九月十七號左右,然後在九月二十六日,也就是西元曆十一月十七日宣布開埠的。

    如果是在英國人到來之後,趙大貴就很容易賺錢,把高利貸的事情支應過去,問題是這高利貸九月初才到期,剛好跟英國人到來有半個月左右的空檔。

    以霍大牙的所作所為,看來是鐵了心要逼債,到時候讓他把趙小妹搶走,強行送給錢糧戶家,那就很不好了。

    如果那樣,就算趙大貴以後能賺上大錢,這心裏也要愧疚一生的。

    如此一算,趙大貴就要在這一個月內賺上一筆錢,至少能把霍大牙的高利貸還上才行。

    趙大貴倒是很多能賺錢的法門,但是在幾乎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在貧窮落後的清朝,短短一個月內賺五十兩銀子的方法,好像也不多。

    掂量一下手中九兩多的錢,趙大貴心中倒是有了些計較:就把這當成開啟大劇情之前,在新手村的最後試煉吧。

    “哥,你可不能把我賣了,我不去給人當丫鬟。”這時候,趙小妹哭著說道,一臉的楚楚可憐。

    趙大貴此時心情大好,本來想拿趙小妹開個玩笑,但看她哭得可憐,便把那玩笑話壓下,轉向旁邊緊張不已的趙小虎問道:

    “小虎,這錢是你借的,到時候霍大牙上門抓你妹妹,你怎麽辦?”

    “我,我不知道怎麽做,大不了跟他拚命就是了,總不能讓他把妹妹帶走。”趙小虎揮著小拳頭說道。

    “嗬嗬,還是我們小虎勇敢,有你這句話,就沒人敢欺負我們家妹妹的。”趙大貴笑了笑,誇了趙小虎一句。

    在清朝這個時期,窮苦人家麥田買地賣兒女都是常有的事情,就是民國時期也不少,但凡看過電視劇版“紅高粱”的人,就會明白趙小虎的這番表態有多難能可貴了。

    “不過,這事情也不能由著霍大牙找上門來。

    這樣,我一會兒到縣城裏,找我一個同學想辦法,你們在家裏買點米和肉,晚上我們吃點好的。”趙大貴想了想,決定到魔都縣城找人幫忙,又給弟弟妹妹留下二百文錢,以便買點吃的。

    趙大貴向來是兩個小孩的主心骨,看到哥哥要出去奔走,兩個小孩放心了些,便齊聲說好。

    趙大貴將錢全部帶上,又回自己屋裏,關上門,坐到自己床上。

    到魔都縣城裏找賺錢的路子,是趙大貴之前就想好的,可以說是從蘇醒過來以後就在謀劃著這件事情。

    本來趙大貴還想著賣田或房,或者去找人借錢,以籌備啟動資金,但既然家裏有現錢,就省了一層麻煩了。

    不過,在那之前,還有一件事情要確認。

    “進主神圖書館。”趙大貴坐在床上,心裏暗中默念,便覺得一陣心神倒轉,從所坐的房屋直接降臨到一個神秘的空間。

    他在21世紀到泰山遊玩,卻誤入神秘空間,到達一處五色祭壇,最後卻是獲得祭壇上的一枚金屬小球後才穿越到這個世界的。

    這個金色小球卻不是凡物,而是一位強大的主神隕落後留下的最後遺蛻,或者說是其神格碎片,被趙大貴拿到後就融進其身體裏,到達其識海安家,自成一個空間。

    等到趙大貴心神降臨這個空間,就見這是一個十畝左右的陸塊,上麵聳立著一座黑色的石屋,上麵寫著“主神圖書館”五個大字。

    在陸地和石屋上方,則是一片灰蒙蒙的霧氣,有時會幻化出牛、馬、龍、虎以及不知名奇獸的形象來,趙大貴修為淺薄,還無法探知這灰霧的虛實。

    再說到這“主神圖書館”,其實就是主神隕落後留下的唯一的神性建築,也是趙大貴從前任手上獲得的最大遺產,有了這座建築,趙大貴就相當於繼承前任主神的遺產和身份,晉升為新的主神。

    當然,目前的趙大貴還很弱小,就是“主神圖書館”也處於最低級的“莽荒時代”,所謂的主神身份並沒有多大意義就是了。

    趙大貴降臨到這片陸地上,卻是CS那樣的第一人稱視角,一到圖書館跟前,大門就自動打開,讓主神可以直接進去。

    這“主神圖書館”裏,從牆邊到房屋中央,都擺放著大量書架,按照其規模,至少能放數十萬本書籍,不過目前隻有上萬本書在書架上。

    趙大貴從書架上隨便拿了兩本書,分別是“高等數學”和“神秘島”,卻是當年上大學時讓趙大貴等一幹學生欲仙欲死的高等數學教材和小時候看過的科幻小說。

    原來,這主神圖書館的功能之一是將趙大貴從小到大看過的所有凡間書籍具現出來,以書籍的形式投影到書架上,甚至很多趙大貴隻看過一兩眼,如今忘得差不多的書籍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到。

    一個現代人一生看到的書籍數量極為龐大,光是小學到大學的教材數量就達到數百本,而且都有極高的實用價值,正是趙大貴在清朝立足的底蘊之一。

    另外,趙大貴特別喜歡看網絡小說,還寫過上百萬字的清穿類小說,為此翻閱過數量龐大的資料,雖然沒弄出什麽名堂,但這些資料如今也以書籍的形勢出現在書架上,對他在這個時代經營發展是具有莫大好處的。

    在圖書館的最中央,是一個看起來就金光燦燦的書架,上麵放著一本書和十二張設計圖,或許是整個圖書館裏最有價值的物品。

    原來,那本書叫“主神守則”,講述主神圖書館的使用方法和升級途徑等,算是這主神圖書館自帶的用戶說明書;

    那十二張設計圖卻非常了得,是主神當年擁有的十二個神性建築的設計圖,分別為輪回殿、交易所、酒吧、鐵匠坊、化神池、信仰殿、無敵城堡和五行宮(五行宮為五個建築)。

    前任主神當年擁有的各種神性建築,在其隕落過程中全部破損,隻剩下最關鍵的主神圖書館幸免於難,但隻要有了這些設計圖,再加上適當的資源,趙大貴就能依次建造出這些神性建築,獲得其不同的功能,重現前任主神所在時的輝煌。

    趙大貴在圖書館裏掃視了一下,就到牆邊的一個書架旁,拿起一本叫“清代糖業發展史”的書,然後仔細翻看起來。

    這其實是當初趙大貴為寫小說翻看的雜書,上麵記載著清代製糖業的發展情況和遇到的問題等。

    趙大貴現在所處的時間為清朝道光二十三年九月份,這時代的歐洲已經發展出相當完善的製糖技術來,單以產品質量而言跟後世超市裏賣的產品沒什麽區別,甚至用甜菜等植物榨取白糖的技術也很成熟。

    與之相比,清朝的白糖隻能用甘蔗生產,采用的是用黃泥水淋的相當原始的生產方式,最後的產品質量相當可疑。

    具體而言,清朝這時代的白糖生產方法是將兩個石磨並排豎起來,然後將未經切割的甘蔗整個放入石磨中間,進行榨汁;

    然後將榨出來的甘蔗汁,用石灰等澄清,然後用大鍋熬煮,使得甘蔗汁裏麵的糖變成結晶體析出來,這樣獲得的是黑色或紅色的沙糖,也就是土糖;

    土糖要製作成白糖,就要放入上寬下窄的大型漏鬥狀陶器,也就是叫瓦溜的陶器,然後在上麵淋上黃泥水;

    黃泥水從上往下流的過程中,就會帶走黑紅色土糖裏的雜質,使得土糖變成白糖,價格會提高不少。

    這種白糖生產方法,流程、工序到涉及的器皿都簡單到令人發指,不需要對製糖工藝有多麽深刻的了解,隻要接受過初中甚至小學以上教育的現代人,都能指出其中的很多問題,找出數倍提高其產量和質量的方法來。

    不說別的,不把甘蔗整個放入石磨裏榨汁,而是切成巴掌大小的小片再進行榨汁,就能顯著降低推動石磨的難度,還能將從甘蔗到糖的出產率提高五六倍。

    據記載,按照上述生產方法,一百斤甘蔗隻能生產出三斤左右的糖,析出率隻有百分之三,未免太低了些;采用切成片後榨汁的方式,就能獲得十五斤以上的糖,析出率達到百分之十五左右,其優勢是非常可觀的。

    不過,百分之十五其實還很低了,在現在製糖工廠裏,糖的析出率一般有甘蔗重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如果願意多花成本,讓鉄輥多轉幾下,析出率還能提高更多。

    考慮到明初到明末還用荔枝木做成的木磨壓榨甘蔗,直到清朝才改用石磨,但一直到十九世紀四十年代還沒有進化到鐵磨;再考慮到明末為止中國製糖業還沒學會用黃泥水淋土糖的方法,直到清朝才學會大量生產出白糖,生產技術的進步之緩慢,可見一斑了。

    再者,用黃泥水淋黑紅色土糖,以此生產白糖,這也實在很落後了,這樣生產出的白糖,隻有漏鬥狀瓦溜最上方的一部分才算是白糖,而且還不是現代超市裏的純白色結晶體白糖,而是顏色略微偏黃的糖,所謂的白隻是跟黑紅色糖比較而說的。

    黃泥水淋的,不留點黃色才怪呢。

    而且,更要命的是,這樣淋黃泥水的時候,漏鬥瓦溜上方的糖倒是相對變白了,但下方的糖因為所有雜質都匯聚到這裏,所以反而會成為更黑,看起來質量更差的土糖。

    再說到這時代的經濟格局,雖說後世人都喜歡將開埠前的魔都比喻成荒僻的小漁村,其實此時的魔都並不荒僻,每年有七千艘以上的江船和五千艘以上的海船,分別從內陸和海上訪問魔都,實為長江流域貨物運輸的中轉點。

    英國人在三十年代評價魔都,說它是中國北部(相對於廣州)最大的貿易港口,其貿易量隻在廣州之上,不在廣州之下,每年的貿易量達到五千萬兩白銀以上,對英國人的商業價值不可估量。

    這也是江寧條約簽署時,魔都成為通商五口之一的背景。

    這其中,每年通過魔都運輸集散的土糖數量極為可觀,每年平均五千萬斤以上,也就是五十萬擔左右,價值一百五十萬銀元到二百萬銀元左右。

    趙大貴翻閱書籍,將這些內容反複閱讀幾遍,怎麽在最短時間內賺錢,解決趙家危機,逐漸了然於胸。(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