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三名氣運之子的到訪

字數:3542   加入書籤

A+A-




    到了最後,四人決定互相以兄弟相稱,雖說這種稱謂不見得有什麽意義,相互之間立馬多了些親近。

    來拜訪趙大貴的這三個人,在曆史上都赫赫有名,嚴格說來還是趙大貴最大的競爭對手,但凡有可能,趙大貴真想把這些人全部打出去,好獨占洋人的生意,但知道此事不可能,隻有好言好語招待。

    這三人中,為首的那人姓吳,名健彰,字天顯,廣東香山人士,不管是現在還是數年後,都是響當當的人物,在中國近代史上也留下過濃重的一筆,雖然不見得是好的一筆。

    這位吳健彰幼時相當貧困,隻能賣雞為生,外號“賣雞爽”,後來發跡後則稱為“吳爽官”。

    至於他具體怎麽發跡的,傳言很多,但曆史學家真正認可的卻不多,隻說這位吳健彰年輕時覺得賣雞沒有前途,就到洋行打工,學會了一口流利的廣東英語(不講語法,隻講單詞的那種英語),然後在此過程中慢慢做大,最後躋身十三洋行的正規行商行列。

    清廷於1843年7月27日廢除行商製度的時候,十三洋行其實隻剩下十家洋行,而這吳健彰就是那十家洋行中寶順行的東家;同時,這位吳老板還是著名的美國洋行旗昌洋行的股東之一,是真正的大人物,此時的身家應在一百萬兩以上。

    不過,很多人都應該知道,吳健彰真正出名是因為後來走入官場,本來是捐個五十多萬兩銀子,成為掛名的後補道台,結果也不知道哪支香燒對了,被任命為有實權的代理道台,也就是俗稱的魔都道台;

    之後雖然因為得罪法國人被撤職了,但也算是簡在帝心了,幾年後被重新啟用做正式的魔都道台,在小刀會鬧魔都期間和太平天國期間,很是做了不少事,有很大影響力,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有相當的研究價值。

    跟吳健彰一同過來的兩個人中,那位姓林的叫林阿欽(隻是音譯),本身是廣州散商,家財其實不多,能拿出來的資本估計怎麽都不到兩千元,這段時間跟一批英國人到魔都做生意。

    英國人這段時間求賢若渴,非常看重這位林姓商人,居然湊出八千塊大洋借給林阿欽,讓他成立一家叫義升行的商行,幫忙購買或出售各種貨物。

    實際上,趙大貴對這林老板非常關注,甚至比吳健彰更重視,因為他賺錢的路徑,從某一角度上來講,就是複製了這位林老爺的發財故事。

    曆史上,林阿欽的義升行以借貸的八千塊大洋為資本起家,在代理英國商船貨物的過程中快速發財,幾乎是暴富,其發展速度比趙大貴在一個月內賺十萬元銀子更具傳奇色彩,一年內的收入就達到一百萬元以上;

    在1845年的時候,義升商行一度壟斷魔都進出口貿易的三分之二以上,這個比重在魔都發展史上都是史無前例且後無古人的。

    1845年魔都的進口額是五百二十萬元,出口額是605萬元,可以想見義升行的貿易規模達到何種地步了,按單一年份的貿易量而言,就是十三洋行中也沒有這樣的龐然大物。

    可惜的是,義升行在發展過程中盲目擴張,其交易額在1845年達到頂點,然後在1845年底就因為洋布滯銷,在外麵欠下90萬元的貨款,從而宣布破產,成為過把癮就死的典型案例。

    不過,能把豬吹那麽大,至少也是神人吧。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林老板也真是氣運主角,欠下九十萬元的債破產後,居然沒被討債的人砍死,還能全身而退回老家;

    在兩三年後這位林老板又回到魔都做生意,規模還不小,隻是沒過多久又欠下茶商四萬多元,沒法還上,隻能又黯然回家。

    這一次,這位林老板的氣運好像真得用盡了,沒能東山再起,也沒有在曆史中留下其他記錄,但至少應該說是相當傳奇的一個人。

    這第三位客人姓楊,叫楊坊,書友們可能更熟悉一些。

    這位也是氣運通天的人物,如今隻是二十多歲,直到不久前還在寧波的一家絲綢莊做最底層的夥計。

    結果,楊坊年輕好賭,在寧波欠下不少賭債,被賭場追債(這債估計也不會多),無奈之下跑到魔都安身。

    然後,這楊坊不知怎麽的就進入怡和洋行做事,正式擠進買辦的行列,之後就開始發達,在1850年左右已經身家一百萬兩以上。

    在太平天國期間,楊坊走門路進入官場,很是風光了一段時間,甚至將自己的親女兒嫁給有名的洋槍隊隊長華爾,之後李鴻章等人辦洋務的時候,楊坊也多次出麵。

    不過,現在的楊坊隻是剛從寧波跑到魔都的小混混,剛在怡和開始做事而已,如今還隻是個窮夥計。

    今天在場的四人中,吳健彰算是商場老前輩,也是身家百萬的大人物,不管在英國人圈子還是中國人這裏,都能混得開;

    林阿欽其實算是小商人,隻是借人八千塊大洋,剛開始做起來而已;

    楊芳地位最低,甚至連商人都不是,隻是個夥計,平常還要擔心寧波的某位賭場老大會不會派人追殺。

    趙大貴望著這三個人,心裏壓力其實很大,這都是本位麵的氣運主角啊,至少是受財神眷顧的人物,與這些人比起來,他依靠知道曆史的優勢,在一個月內賺取十萬元,隻是個簡單的勵誌故事而已。

    據說大人物出世的時候都有賢人到訪,趙大貴喬遷之喜,有三位氣運之子到來賀喜,也足慰平生了。

    等大家坐定了,寒暄完畢後,吳健彰作為來訪三人中領頭的,開口說出來此的真正用意。

    “大貴兄弟近日喬遷,我們三人今日過來,一是慶祝趙老弟在魔都成功立業,二來卻是有個不情之請。”

    “哦,有什麽事情,還請吳老哥說一下。”趙大貴回答,心裏卻是亂閃著“不情之請,不說也罷”的梗。

    “我們三人都是剛到魔都不久,對這邊怎麽做生意不清楚,可否請趙老弟指點一下,這生意應該怎麽做。

    比如,向洋人報茶葉的售價和洋布的買價,應該怎麽做合適呢。”

    吳健彰說完就,一瞬不瞬地盯著趙大貴看;趙大貴本能地想拒絕,心中一動,又把拒絕的話壓下來。

    這種價格信息一向極為敏感,任何做生意的人都視為最緊要的機密。

    吳健彰的三個人跟趙大貴其實隻是點頭之交,隻是因為同在洋人圈子裏混,從而見過幾麵而已,平時根本沒有深交,甚至互相認識的時間也絕不到一個月。(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