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清朝的數學家

字數:3291   加入書籤

A+A-




    麥都思對魔都的前景非常看好,想把自己傳教事業的重點放在魔都這邊。

    前段時間,他在洋涇浜以北看中一塊地,想跟當地的農民租十幾畝地,以便建教堂和印刷廠,順便將之前在定海設立的醫院搬到魔都這邊來。

    沒想到跟當地農民一談,才知道這些地好像易主了,不過那邊荒地頗多,麥都思也不在意,到不遠的地方繼續談,沒想到那邊的地也被人買走了。

    接連碰了三四次釘子,麥都思才突然明白過來,洋涇浜和吳淞江之間的這塊土地,八成以上都被某個大財主買走了,隻是沒往外透露聲色而已。

    麥都思本人很有毅力,而且有不少門道,自己在暗地多方打聽,一點點收集情報,終於發現買走土地的神秘買家,居然是大貴商行的趙大貴。

    這一下,麥都思不由大吃一驚,趙大貴前段日子說要修築鐵路,還把手中如山的貨物和蘇州的生意都轉讓給義升行,之後卻沒再提鐵路的事情,很多人以為趙大貴隻是三分鍾熱度,說說而已,沒想到悄無聲息地都開始圈地了。

    趙大貴修築鐵路看來是要動真格的,但自己要在未來的英國人寄居區圈地,辦印刷廠和醫院,沒有土地還怎麽弄。

    思慮再三之下,麥都思才找趙大貴詢問能不能給自己預留一塊地,作為傳教的根據地。

    趙大貴倒是痛快,說自己手裏土地很多,看在兩家交情的份上,給麥都思等傳教士留一塊就是了,這才讓麥都思鬆了一口氣。

    兩個人約好今天在顧家大院碰麵,然後一起去洋涇浜,讓麥都思自己挑選土地。

    趙大貴挑選的趙家小院和趙家大院都離顧家大院很近,而且趙大貴為了拉洋人的生意,跑顧家大院的次數比到自己家商行還要勤快,此時進入顧家大院,一路跟洋人們打招呼,到達麥都思等三名傳教士居住的兩層小樓。

    這三位傳教士分別為麥都思(Walter H. Medhurst)、雒魏林(William Lockhart)和慕維廉(William Muirhead),都是中國近代史上經常出現的人物。

    進入小樓,卻發現麥都思正跟王韜一起,接待一位客人。

    王韜是蘇州府長洲縣甫裏村人士,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學者,麥都思原本想將聖經翻譯成中文,然後發現自己等外國人翻譯出來的文字,並不特別符合中國人的閱讀習慣,不怎麽待見,便請王韜這樣的學者幫忙。

    雙方合作翻譯聖經的時候,都是由麥都思等精通中文的傳教士翻譯聖經句子,然後再由王韜進行潤飾,如此說來王韜的中文功底很紮實,英文倒不見得多好。

    他們一起合作翻譯出的中文聖經,是後來在中國影響力最大流傳最廣的聖經版本,使得王韜在教民群中有很大的影響力。

    後來,雙方還繼續合作,翻譯和出版大量的英文科技類書籍,讓中國學者們第一次有機會接觸西方科技,由此也奠定了王韜在中國科學界的地位,這是差一點就成為學界泰鬥的人物。

    孫大炮走上革命之前,還想推行從上往下的變法,便寫了一篇革新時政的文章,想送給李鴻章等大人物看,不過他當時沒什麽名聲,便把文章送給王韜看。

    當時的王韜年齡已高,從墨海書館退休回家的,看完孫大炮的文章大為讚歎,便托人將孫大炮的文章送給李鴻章看,希望李鴻章注意這樣的人才。

    可惜的是,文章送過去後石沉大海,李鴻章和孫大炮之間本來應該很精彩的火花未能激發起來,實為憾事。

    不過,此時的王韜隻是個麥都思聘請的普通學者而已,沒有後來的名聲和影響力。

    (知了注:為了情節的要求,王韜和李善蘭等到達墨海書館的時間和年齡等有所改變,特別告知。)

    麥都思和王韜接待的這位客人也是位中國人,三十多歲,長得有些富態,胡須很茂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目光清澈而深邃。

    趙大貴這段時間以來也算閱人無數了,心裏微微一動,能有如此目光的隻有醉心於學術的真正學者,我大清的所謂儒學家們一個個都削減腦袋想當官,功利心比商人還重,除了看破世俗名利的上海道台宮慕久,實沒見過多少如此純粹的目光。

    “趙兄來了,這位是浙江海寧來的秋紉先生,實為我大清西學家中的翹楚,兩位可要多親近。”王韜跟趙大貴也很熟悉,便熱情地介紹起來。

    “見過秋紉先生。”趙大貴客客氣氣地拱手施禮。

    “先生兩字不敢當,趙兄就叫我竟芳吧。”那位客人也回禮道。

    兩邊一聊天,趙大貴才知道這位客人姓李名心蘭,字竟芳,外號秋紉,又有別號叫任叔,是浙江海寧縣人,自幼喜好西學。

    幾年前,他作為生員到杭州參加鄉試,結果落第不中,後來就在嘉興陸費家(陸費是姓陸費,還是地名,知了也沒有搞清楚)設館收徒,講授西學。

    趙大貴聽完介紹,心中暗自點頭,這位應該就是跟王韜一樣喜歡西方科技的中國學者了,能在這個時代不鑽研更有前途的八股文,反而學習西方科學的中國人,那肯定都是真正的學者。

    隻是,李竟芳這個名字,似乎在哪裏聽過,隻是一時半會兒間想不起來。

    “竟芳兄學問精到,特別是在西方算學一道極為精深,可以說自成一派。”王韜似乎對這位秋紉先生印象很好,不斷地誇獎。

    “原來是這樣,趙大貴以後必要多多討教。”趙大貴客氣幾句,心中卻不以為然,清朝的數學家,跟同代的西方數學家的差距要大到什麽程度啊。

    “竟芳兄剛剛講了好幾道數學題,挺有意思,趙兄要不要試試?”王韜察覺到趙大貴隻是表麵客氣,心裏一動,便壞笑著說道。

    “哦,不知是什麽樣的題,還請示下。”趙大貴說道,心裏卻有些好笑,心想真論起數學功底,除非西方大學的真正數學家,又有幾個比得上來自現代的自己。(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