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數學家謝爾敦和楊威利
字數:3606 加入書籤
斯塔克跟這家修道院的修士們很熟悉,便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修士,請他們進去說話。
這家修道院看著不大,但裏麵的裝飾都相當精致高雅,看來是一家傳承已久的老修道院。
趙大貴跟老修士行禮,說起話來,發現這位老神父說話風趣幽默,對中國也非常熟悉,比起麥都思等傳教士,又是另一種風格。
神父多少聽說過有個很有錢的中國人過來,買下很多造船廠的故事,知道趙大貴就是那名肥羊之後,很是打量了趙大貴一陣。
談了一會兒話,趙大貴還給修道院捐了一百元錢,神父顯得很高興。
三個人說了一會兒話,趙大貴便推崇西方科技文明,說道現在的清朝官員不重視科學,隻知道之乎者也,實在不是中國的幸事。
趙大貴這一趟南下,最大的感觸就是清國如果想奮發圖強,大力引進西方技術和科學,發展經濟,提高軍事實力,還是大有可為的,單是他在澳門收購的幾家船廠的工人,用得好了就能大幅提高清軍的海軍實力。
隻可惜,清朝官員上下根本沒有這個意識。
在鴉片戰爭期間,中國的知識分子其實做出過很多軍事技術上的進步,如改進火藥製作工藝,生產出絲毫不遜於英國人的火藥,威力比之前的火藥大了好幾倍。
但是,戰爭後這種技術進步又被清政府棄之如履,道光甚至下令撤職大量做出貢獻的學者,甚至勒令部分學者回鄉,不得外出,同時還命令當地地方官對這些學者進行軟禁和監視。
而且,在戰爭期間清朝官員們還有跟西方購買新式火槍和火炮的,戰後反而沒有人做這個事情。
雖然趙大貴數值曆史,知道必然是這個局麵,親臨其境,還是覺得非常可惜。
“買辦先生特別希望往中國引進西方科技和文明,是嗎?”神父若有所思地問道。
“是的,隻是做起來困難重重。最大的困難在於中國和歐洲之間距離遙遠,想獲得一些歐洲的科技書籍,極為困難。”趙大貴不由歎了口氣。
“那倒也是,不過在這方麵,我們修道院多少能幫得上忙。
我們修道院在廣東最出名的是什麽,您知道嗎?”神父問道。
“知道,斯塔克少校跟我說過,您的修道院的朗姆酒是全中國最好的。”趙大貴老實地回答。
聽到這句話,老神父剛喝進去的一口茶,就直接噴出來了。
“斯塔克,你又在敗壞我們修道院的名聲。”老神父憤怒地向斯塔克晃動著拳頭。
趙大貴突然明白過來,自己似乎不大不小地被人坑了一把。
“本修道院最出色的自然不是朗姆酒,好吧,我承認本院的朗姆酒的確不錯,但肯定不是最大的強處。
我們最出名的,就是藏書特別豐富,擁有很多歐洲國家傳過來的書籍,堪稱廣東之最。
廣州和廣東的很多中國紳士,醉心於西學的,經常會到我們修道院借閱書籍。”老神父介紹道。
“還有這等事情,那不知在下能否有幸看貴院的藏書呢?”趙大貴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勾動起來了。
“自然可以。”神父點頭微笑,起來給兩個人帶路。
西方傳教士是早期往中國傳播西方科技知識的主要力量,明末的徐光啟和孫元華等都是從傳教士手裏得到歐幾裏得“幾何原本”等書籍的,就是到了如今,也有麥都思這樣的傳教士,甚至帶著印刷機器到中國,想翻譯和出版西方科技書籍。
這家格林修道院,肯定也是有意引進大量西方科技書籍,以吸引中國的西學派學者,以擴大自己在中國的影響力的。
三個人一起到修道院的藏書室,發現裏麵有兩個人,還是兩名中國人,正聚精會神地讀著書。
“謝先生,楊先生,你們兩位也在這裏啊,我給你們介紹兩位很優秀的紳士。”神父客氣地跟兩個人打招呼。
經過神父介紹,趙大貴才知道這兩名中國人,一個叫謝爾敦,據說是當地著名的西學派學者,著有不少數學書籍,在廣州的學者圈裏非常有名;
另一人姓楊,叫楊威利,也是西學派的學者,知道修道院裏藏書豐富後就經常過來看書,後來就幫忙整理藏書室裏的書籍什麽的,跟修士們熟悉了之後就成為藏書室的管理員,也好在這裏多看看書。
修道院圖書館管理員,很強大的隱藏職業啊,趙大貴暗中吐槽。
這兩個人都隻有二十一二歲而已,跟趙大貴和斯塔克差不多,有年輕人和學者結合的特殊旗幟,很像趙大貴的那些大學同學,跟這時代普通的書生很不一樣。
“順帶拐走兩名西學派學者也好啊。”趙大貴一瞬間就打定了主意。
趙大貴稍微留意這藏書室裏的書籍,發現的確相當豐富,但大部分都是數十上百年的老書,新書相對較少,對一般的西學圈學者可能很新奇,對趙大貴來說意義不大。
比起書籍,反而是兩位年輕的中國學者更吸引他的注意力。
等到五個人坐下來聊天,不可避免地談論到西方科技和數學等話題,聊起西方在學術上的發展,提到微積分等較為高深的問題,謝楊兩個人並不怯場,對微積分居然都知道,而且還有不錯的理論知識。
趙大貴一時好奇,便搜索自己腦海裏的主神圖書館,從“高等數學”這本書上拿出幾道比較經典的題目,請兩人做,本以為能難住兩人,沒想到他們兩人看到題目就兩眼放光,居然都能解得出來。
“這幾道題目很有意思,看似簡單,但仔細解下去,似乎能延伸出好多有意思的結論。”在旁觀看許久的斯塔克,居然也有很高的數學素養,點頭評論道。
“我當然知道這幾道題有意思,從這些題能引導出好多有用的公式呢。”趙大貴暗自吐槽,心裏卻越發驚訝。
真是民間有高手啊,一直以為中國接觸過微積分這門學科的,隻有李心蘭和自己等寥寥幾名數學家,沒想到在一家修道院的圖書館也能遇到兩名高手,什麽時候高等數學都這麽爛大街了。
要是隨便什麽中國人都會解高等數學題,那我們大清還怎麽會被英國按住暴揍,早就打過去了。
“您覺得這些題怎麽樣?”趙大貴轉向老神父問道。(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