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用來挖坑的期貨

字數:3753   加入書籤

A+A-




    在趙大貴宣布低價出售洋布後,上海的洋布生意一時進入冰凍狀態,隻有大貴商行能依靠低價出貨,其他商行因為價格高,根本沒法賣出洋布。

    本來,大家還指望大貴商行的庫存不多,把存貨出清後這事也就停下了,想來趙大貴也不會為了置氣,繼續兩塊五買布,再以兩塊四的價格賣出去。

    可是沒想到大貴商行的洋布似乎綿綿不絕,絲毫沒有枯竭的樣子,商人們想盡辦法打聽裏麵的門道,就知道這事情要壞了。

    原來,趙大貴買了好多艘船開辦到香港和廣州的定期郵輪,每次坐船的旅客也就三四十人,不足定額的三成,大家覺得趙大貴聰明人辦糊塗事,這郵輪生意恐怕是要賠錢的。

    沒想到,現在的麻煩事情都出在蒸汽郵輪上。

    原來,一段時間前,趙大貴新任秘書徐文強,拿著一批廠絲和茶葉,到香港和廣州走動一番,跟當地的商人們協商,能否用絲茶換取他們手中的洋布。

    這時候,洋布滯銷已經出現端倪,香港和廣州商人們手中都積壓了大量洋布,有些甚至庫存了一年以上的洋布,正愁著怎麽處理庫存呢,見狀不由大喜過望,幾乎是倒貼著過來。

    上海的生絲和茶葉價格比廣州便宜兩成以上,廣東因為是歐美商人到達的第一口岸,獲得的洋布價格比上海便宜很多,趙大貴這麽一番操作,獲得洋布的成本遠低於上海商人的洋布均價,也就每匹兩塊四左右。

    不過,趙大貴這麽弄,加上運費和交易成本,其實賺不了多少錢,但問題是也不會賠錢,至少不會壓貨。

    也就是說,隻要趙大貴鐵了心給商行的洋行買辦們一個好看,就能把這事情一直做下去,就算自己賺不了錢,也要把其他洋布商人擠兌死再說。

    現在,趙大貴的心腹徐文強每個月都要坐遊輪南下兩次,每次都帶去價值數萬的絲茶,然後帶回大量洋布,還跟廣州和香港的商人們結下很好的生意關係。

    “還有這種操作?”打聽到這個消息的洋行買辦們,有一種懵逼的感覺,合著他們想出錢把趙大貴手中的貨全部買斷,也做不到啊。

    關鍵在於,趙大貴其實主要靠絲茶賺錢,洋布生意對他沒意義,也沒多少庫存,但別的商人卻剛好是相反,像義升行手裏有上百萬的洋布,怡和和旗昌也不少,隻能被他死死克製。

    如此說來,繼續跟趙大貴鬥下去,就是上海的商人合力跟廣州的商人們的庫存較勁,不管雙方誰勝誰負,於趙大貴都絲毫無損,還能擴大人脈,也就是所謂的不賺錢,隻賺吆喝。

    六月底的時候,洋行買辦們終於妥協,一起找趙大貴說情,說前幾個月商品價格紊亂,是一幫不懂規矩的小商人做的,實在不是大家的本意,又給大貴商行許了很多好處,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以後還是一起合作,重新訂立價格同盟為好。

    找趙大貴說話的有怡和、寶順、太初、旗昌等大洋行,又有吳健彰、林阿欽等有實力的買辦,甚至領事巴富爾都卻不過麵子,勸了趙大貴兩句。

    最後,趙大貴趁機將自己商行的生絲、茶葉、洋布等貨物賣出一批,回籠一筆資金,賺了一筆錢,才點頭同意跟大家一起合作,繼續維持洋布兩塊五進價,三塊錢出貨的一套價格體係。

    亂了好幾個月的洋貨生意圈總算平靜下來,大家開始照常做生意,互相之間也重新變得和和氣氣,少了很多劍拔弩張。

    不過,不管趙大貴還是其他商人都知道,這隻是暴風雨前的平靜,大家因為打不下去才暫時停戰而已,一場更大規模的商戰,隨時有可能爆發。

    到了七月份以後,似乎因為大家不再擾亂市場,不再內鬥,洋布生意似乎變得順暢起來。

    前一段時間,洋布零售的速度忽快忽慢,但總體來講一直在緩慢下降,但到了七月份以後,可能因為大家都在認真做生意,零售速度小幅提高了一些,也讓很多經營洋布的商人常出了一口氣。

    如果洋布零售一直那樣半死不活,大家都要考慮滯銷的問題了。

    不過,趙大貴看得很清楚,李心蘭和徐文強製作的洋布銷售趨勢圖中,就點出過洋布銷售會起落幾次後斷崖式下跌,如今的好轉隻是季節周期性因素導致的臨時提升。

    七月初的時候,大貴商行又有了新動作,就是開始出售絲茶和洋布訂單。

    吳淞江南部、洋涇浜以北,靠近黃浦江的地方,因為地理位置優越,很多洋行和商鋪都紮堆建立,就是趙大貴也看重這一點,在這個地方建造很大的西式商鋪,青磚打造,外觀精致。

    本來,這個稱作“大貴商行一號鋪子”的商鋪,是對外出售絲茶和洋貨等商品的地方,每個月的交易量都挺不少,但也都是可以看見的實物,但從七月初開始,商鋪裏開始推出一項新商品,也就是貨物訂單,更準確說是提貨單。

    以其中最受歡迎的廠絲訂單為例,別人在大貴商行以一包六十元的價格購買廠絲提貨訂單,就能以此訂單為憑證,在三個月內可以從大貴商行,以每包六百元的價格獲得生絲;

    大貴商行以自己信譽對訂單做出擔保,如果不能按時供貨,就要繳納不菲的賠償金。

    廠絲是這段時間最受歡迎的商品,隻是因為繅絲廠建立不久,生產能力較為有限,所以能提供的產品量不多而已。

    趙大貴或許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在上海最著名的是信用卓著,從不違背承諾,所以沒人認為趙大貴會拒絕兌付承諾。

    所以,這種廠絲訂單一經提出,就受到很多人的歡迎,認為這是拿到廠絲的最好途徑,有很多商人願意到大貴商行,購買這種三月以內的提貨單,交易量還很是不少。

    大貴商行似乎受到這項業務的鼓勵,接著還推出土絲、茶葉、洋布和其他貨物的提貨單,商人們買下這些提貨單,繳納相當於貨物總價百分之十的定金,就能在三個月內獲得商品實物,到時候補齊差價就行。

    這項製度,受到很多商人的歡迎,然後不久就讓機靈的商人們嗅到其中的商機了。

    以廠絲提貨單為例,繳納六十元獲得一包廠絲的提貨單,繅絲廠三個月內生產出成品,隻要補齊五百四十元,就能提走一包廠絲。

    可是,廠絲如此暢銷,有些人是甚至願意以六百五十元的價格得到這些廠絲的,那麽可不可以跟提前獲得提貨單的人商量,加價三十元、四十元甚至五十元,獲得這份提貨單呢?

    很快,便有人開始加價收購提前一步獲得提貨單的商人們手中的訂單,然後就開始出現一些黃牛黨,試圖壟斷提貨單的供應,接著又有人開始專門倒買倒賣這種提貨單。

    有些人花高價買了這種提貨單,覺得有些虧的,也可以較低價格出售,減少自己的損失。

    很快,不少人發現這其中的樂趣,不用辛苦工作,隻要在大貴商行的門前空地搬個凳子坐下,然後低買高賣這種提貨單,就能獲得不菲的收入,比自己辛苦扛活強多了,甚至比經商賣布來錢還快。(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