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幕後之間的交易

字數:3525   加入書籤

A+A-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在李鴻章時代,有外國人想在上海建造機械紡織廠,結果英國人和李鴻章一商量,便推出禁止外國人在中國開廠的協議,隻許中國官方自己辦廠;

    之後,李鴻章自己購買西方機器做紡織廠,一開始還賺了點錢,一年後就發生一場大火,把工廠的機器全燒沒了。

    翻看中國近代史,就會明白李鴻章辦洋務運動,主要目的並不是國家富強,而是為了禁止民間購買西方機械,辦現代工廠。

    說白了,李鴻章等洋務派辦一個工廠,民間就有十家工廠開不得,這就是洋務運動的真相。

    有個預言,有家蛋糕廠老鼠太多,雇傭貓來防老鼠,效果也不怎麽樣;老板突發奇想,便雇傭老鼠來防老鼠,結果老鼠因為這事情跟自己利益相關,又非常懂得其他老鼠的套路,竟然使得再沒有其他貓能到蛋糕廠偷東西。

    李鴻章說白了就是英國人請的大老鼠,專門用來壓製本土的進步人士的。

    再舉個例子,當年孫大炮鬧革命,想申請美國國籍,結果到美國總統那裏就被否決了,理由很堂皇;但是,如果是日本的革命者到美國求助,估計就是完全不同的結果了。

    總之,中國是要壓製的對象,日本是要扶持出來對付中國的盟友,敵我關係不一樣,待遇自然也不同。

    趙大貴如果隻是做各種貿易,辦點郵輪公司什麽的,香港的英國人會有各種支持,但他偏要弄來大量科技圖書,想在這片土地推廣科技,讓這個國家真正富強起來,這就是所有英國人的敵人,再沒有人情私交可言。

    這才是趙大貴從澳門回到上海後,就受到各種壓製的真正原因。

    如果僅僅是派係鬥爭,那些英國人收拾巴富爾就行了,何必要對付趙大貴呢,就算趙大貴是巴富爾的得力手下,也隻是次要目標,更何況趙大貴從來都不是巴富爾的真正手下。

    趙大貴把這些事情想得通透,但也知道不適合把這事情拿出來說話,而且斯塔克此番過來,已經就是因為義升行的問題弄得心慌意亂,寧願將壓製中國本土科技發展的大業放下,也要跟趙大貴緩和一下關係,先避免自己等人倒閉再說。

    趙大貴一時間想了很多,才斟酌著說道:“讓我出手幫忙也可以,但你們也得同意我的一些條件。”

    “你有什麽條件,不妨說出來聽聽。”斯塔克真誠地說道。

    “首先,義升行不能再做下去,必須倒閉。”趙大貴提的第一個要求,斯塔克就沒法接受。

    “那不行,義升行都倒閉了,我還跟你談這麽多幹什麽?”斯塔克不高興地說道。

    “嘿嘿,到了這個地步,義升行想不倒閉都不行。”趙大貴搖搖頭說道:“你聽我說,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信譽,你說義升行現在這個樣,原來的信譽都丟光了,以後哪還有商人會跟他們做生意。

    別的不說,你們這些後台,以後會往這義升行繼續投錢嗎?”

    “這”斯塔克不由露出深思的表情。

    “再說了,義升行是我最大的生意對手,讓我出錢讓它延續下來,你覺得可能嗎?”趙大貴繼續說道。

    “可是,義升行都倒閉了,我們的錢不就都打了水漂嗎?”斯塔克不甘心地說道。

    “那些錢早就打了水漂了,你們現在想的不是怎麽賺錢,也不是怎麽回本,而是想怎麽止損才對。”趙大貴一針見血地說道,“我能幫你們的,也就是想辦法處理義升行的庫存,多賣點錢出來,減少一下損失。

    如果你們還想背水一戰,逆轉形式賺大錢,還是不要找我得好。”

    斯塔克憤怒地舉起自己前麵的杯子,將葡萄酒一飲而盡,路易的,十三的,怎麽他媽這麽難喝。

    “另外,我們之間以後鬥爭,也有些規矩。

    我知道我們之間立場不一樣,互相競爭是可以的,但是勾結海盜燒人廠子,還是太下作了些。

    你們至少要保證,不能幹這缺德事,要不然就別怪我不客氣。

    我在中國也算是有錢人,身價數百萬,就算你們躲在香港,自覺安全,但我要收拾幾個人,還是能做到的。”趙大貴鄭重地說道。

    “這算是威脅嗎?”斯塔克也不是好惹的,眼色赤紅地說道。

    “最多算是劃個底線,免得有人做出格的事情,到時候大家都不好收場。”趙大貴說道。

    斯塔克很憤怒,就像隨時要撲過來似地瞪著趙大貴看,趙大貴也不退讓,同樣瞪了回去。

    “好吧,我答應了,就算怎麽鬥,也有個規矩不是。”斯塔克有求於人,最後隻能回答。

    “這對我們雙方都有好處,你以後會明白的。”趙大貴點點頭。

    自始至終,雙方都沒說以後停止對抗,互相合作之類的話,雙方都是聰明人,知道隻要趙大貴以後繼續發展科技,要讓中國富強起來,因為立場所限,斯塔克這些人必然要不死不休,沒有任何後退的餘地。

    以趙大貴的立場而言,當然希望斯塔克這幫人破產倒閉,但那毫無用處,沒了他們這些人,必然還有另一批人上台跟他搗亂,而且他們也不見得會真地倒閉。

    以斯塔克為首的人,連璞鼎查這個將軍級別的人都鬥倒,讓怡和等實力強大的洋行也能聽話行事,自然不會被區區數百萬元給拖垮了,要真放下臉麵去求,還是能找到資金解決這個問題,隻是那樣的代價比找大貴商行還要大,不願意做而已。

    趙大貴清楚地記得,當初怡和洋行派人過來問詢,自己提出隻要怡和跟自己站到一起,就願意幫他們處理庫存,結果怡和寧願承受損失,也不願意結盟,如此可見斯塔克這一係的人潛在影響力到底多大。

    如果趙大貴一個身價一百多萬的商人就能讓斯塔克這些人退讓,那清朝也不會被英國人打得那麽狠。

    “除了這兩項之外,義升行的產業和掌櫃夥計,你是不是都想要過去?”斯塔克是聰明絕頂的人,聽完前麵兩個提議後,就猜出趙大貴接下來會提出的要求。

    “哦,那是應該的,不是嗎?”趙大貴泰然自若地回答。手機用戶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