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張良無奈棄韓亡

字數:3637   加入書籤

A+A-




    張良歸府之後,心情異常沉重,其妻劉氏為人豁達,攜長子不疑前來書房窺探,張不疑年紀四歲,樣貌清秀,看著房內的父親不覺有些傷感。

    “父親為何如此憂傷,身居高位,不應這般啊。”不疑抬頭向著母親問道。

    劉氏神情憂鬱,頗為無奈地說道:“處之高位,謀之以民,心思自然凝重,汝日後為民尚可,莫要為官。”

    母子說話間,張良似乎聽到了聲響,隨即從屋內走了出來,“不疑,什麽時辰了,且去讀書,不可耽擱學業。”

    張不疑當即頷首,徑直回到自己的臥房,張良立在院內,心情沮喪,轉而對著劉氏說道:“今韓國既滅,吾等當亡否?”

    “新鄭百姓安居樂業,夫君何故說出如此不詳之語?”劉氏有些不解地問道。

    “安居樂業?這倒是真的,不過三麵已被秦軍占領,新鄭名存實亡,不疑尚且年幼,為之殉國,著實可惜,賢妻大方,子房惋惜啊。”

    劉氏握著張良的雙手,頗為淒涼地說道:“夫君何往?吾願隨之,想來夫君必有安國之計,隻是大王不聽罷了,既然如此,吾等離去,也怨不得我們,況且不疑伶俐,不怕吃苦,唯恐夫君心中猶豫,難以取舍啊。”

    “汝言之有理,今無人相識,當投奔何方?”張良有些躊躇道。

    劉氏略加思索,方才認真道:“某聽聞天下時局動蕩,唯有齊燕秦楚為強,無敵者秦楚也,夫君曾有襲秦之嫌,以臣妾覺得,當投楚國耶。”

    “況某為楚人,若是遇見故交,也可抬舉一番,正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今為韓相,不可吝惜,當作取舍。”

    張良被妻子說的心動,當即頷首道:“知我者,妻耶,明日離開韓國,前往楚國,諸事就不必稟告大王了,雖是守城之主,然城危,守有何用!”

    “也好,妾身這就去收拾東西。”劉氏說著便離開了庭院。

    張良立於院內,不覺歎息,“列祖在上,非子房不能重興韓國,實乃國危主庸,無力為之,待日後光宗,必然重建廟宇,不絕宗祠。”

    次日清晨,韓國新鄭宮,諸官出列,獨不見相國張子房,韓王廣見狀心中憂慮,立即派舍人前去查探。

    然張府早已空蕩無人,奴仆丫鬟隨之亦有,走之亦有,韓王廣得知消息,大為感歎,“未曾想鄭昌欺我,張良賣我!”

    韓生在旁,聞張良出走,倒是頗為高興,緩緩出列道:“啟稟大王,張良欲要破壞祖宗之基業,吾等不忍,心中透徹,故而離之,大王勿憂。”

    “也罷,即日起,韓相由韓生擔待。”韓王廣擺手道。

    “臣多謝大王恩準!”韓生當即叩首道。

    不過韓王廣卻甚是無奈,“本王昨日思之,亦是覺得張良所言有些道理,三麵環秦,著實危險啊,不如派人前往鹹陽,送禮求和?”

    韓生眉頭微皺,“今秦連年征戰,看似銳利,實則空虛,反觀我韓國,雖然地方狹小,但人民富足,不必行此卑微之事。”

    “就依相國所言罷。”韓王廣毫無主張地說道。

    而這會兒胡亥已經回到滎陽,至於蒙恬則是前往河東與彭越合兵騷擾趙國去了,有些時候,這些國家就不能停止戰爭。

    當然隻是小範圍戰爭,算不上窮兵黷武,此所謂蠶食,最適合對付趙國這種千裏之地,地廣人稀,逐而占之。

    滎陽李由聽聞胡亥前來,立即出城相迎,君臣敘禮畢,李由本以為胡亥會回鹹陽,未曾想卻來滎陽,心中頗為不解。

    “啟稟陛下,魏國戰事休止,當回鹹陽教民,為何轉而來此要塞?”李由很是好奇地問道。

    胡亥稍微整了整衣衫,緩緩說道:“魏國是垮了,可惜韓國還在,那三百裏的土地本就屬於秦國,也該是時候奪回來了。”

    李由茫然,“陛下欲奪新鄭?”

    “怎麽,不可以嗎?當初奪取新鄭,朕懼怕魏國襲擊,今秦楚諸戰結束,魏國苟延殘喘,自是要滅新鄭,機不可失啊。”胡亥頗為感慨地說道。

    “隻是新鄭民豐物博,恐難以攻下啊。”李由有些但心地說道。

    胡亥當即擺手,“公與前丞相比,才不及也,今輿圖尚在,公可觀之。”

    旁邊的李由有些茫然,隨即上前觀望,新鄭三麵環秦,曲遇、陳留皆有屯兵,縱使新鄭安定數月,然地小,此弊端之極也。

    李由這時才有些佩服道:“陛下聰慧,吾等不及也,不知何日發兵?”

    “朕不管這些,汝可派信使前往曲遇、陳留,讓他們先攻打,之後汝在出兵,新鄭攻不下,也能夠圍滅!”

    “末將遵命。”李由堅定道。

    這才使得胡亥安心回鹹陽,李由則是立即派人通知李邁、英布,擇日發兵新鄭,務必月餘拿下韓國,免得日久生變。

    而此時的韓國,終於有些慌了,諸地來信,皆言秦國三路出兵,大軍正在向新鄭逼進,韓國要地岌岌可危。

    行宮之內,韓王廣麵色倉促,殿內諸臣不敢言語,唯獨韓生有些無奈地說道:“陛下,是否派兵援助各地?”

    韓王廣當即甩袖,“援助?他們救下啦,新鄭還存否?”

    “傳令下去,準備財物、美女,連夜送往鹹陽,祈求秦國退兵,不可耽擱!”

    韓生麵色躊躇,“大王,真要屈尊迎奉秦國?”

    “國都沒了,尊嚴有用嗎!”韓王廣痛斥道。

    “要不遷都?”韓生很是低聲地說道。

    韓王廣氣色稍微穩定,長歎一聲道:“離開新鄭,韓非韓也,不遷!”

    朝會之後,韓國諸多官員接連辭官,以求自保,竟無人願意出使秦國,最終隻得讓韓生帶領財物前往。

    至於新鄭,韓王廣下令又在城牆外建立一層城垣,總共三層,約有七八丈,堅入壁壘,且糧食存足十年,為此韓王也是用心良苦啊。

    回到鹹陽的胡亥,立即下令諸郡,采取黃老之學治國,畢竟秦用法數百年,弊垢甚多,當以新法立之,也算是亡羊補牢,為時不晚。(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