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揣測天機

字數:3916   加入書籤

A+A-


    不多時,黃姓男子便回到了雅間,滿臉匆忙的說道,“老弟,帶上玉盒請隨我來。”

    鶴白不明所以,但還是收起玉盒,與此位高人出了商鋪。

    見對方直奔通天塔而去,鶴白不解的問道,“前輩,這是?”

    “老弟你造化不淺,通天塔主有請,若來日飛黃騰達了,別忘了老兄。”

    鶴白聞言一怔,隨之請教了此位前輩的大名,若來日真能飛黃騰達,帶他一個又何妨,何況多條朋友多條路,若能結交這等高人,未必不是一場機緣。

    說話間,二人已來到通天塔下。

    鶴白站在通體似白玉打造的擎天高塔之下,仿若自己站在巨人的腳下一般,由衷的感到自我的渺小,想起自己不過是沙海中的一粒沙塵,不禁感到心口空落落的,腳下兀自無根。

    “老弟,隨我來。”

    鶴白從愣神中轉醒過來,隨著黃鱔進入了通天塔中,卻見塔中通明瓦亮,塔壁鏤空雕刻著真龍、火鳳、麒麟等上古奇獸,龍驤虎視,栩栩如生,隻一眼,便讓人有種泰山壓頂之感。

    他是真心佩服這等能工巧匠,簡直就是奪天地之巧妙,至精致與絕倫。

    數十丈方圓的大殿之中,十名身穿銀光鋥亮甲胄,手持兵戈長矛的守衛分列兩旁,黃鱔與其中一位首領打過招呼後,便帶著鶴白往塔頂徑直飛去。

    “我與老弟沾光了,平時若想見塔主,得從這玄天梯一步步登頂,沒有個把月,是想也別想。”

    鶴白看向塔身內的浮空旋梯,當真陡峭異常,且隻有兩尺來寬。

    “若不慎跌落如何?”鶴白問。

    “那就無緣得見塔主了,且從此不得進入通天塔。”

    鶴白仰頭望去,心道這塔頂雖高,但個把月是不是有些誇張了。

    問過後才知道,原來每蹬一層塔,便會增加一分壓力,層層遞增,待三十層以上,便是連地仙都費勁。

    說話間,二人以來到塔頂,黃善向守衛稟明來意後,便找了處空地盤膝而坐,吐納這塔中的靈氣,而鶴白則獨自走進一間石室之中。

    這塔頂看似空間不大,然而卻內有乾坤,一座百丈方圓的宮殿中,上首則盤膝坐著一位鶴發童顏的金袍老者,隻見其雙眼微闔,雙手搭在膝蓋之上,手掐法決,如磐石般一動不動。

    “小友姓甚名誰?”

    “晚輩鶴白,”鶴白抱拳躬身一禮道。

    “老朽白黿,坐到我身邊來。”

    鶴白不敢怠慢,快步走到老者麵前,再施一禮,這才坐下。

    剛一落座,他便發現到了不對勁,座下的蒲團看似普普通通,但坐上之後,隻覺得一股靈力逸散而出,緩緩的流入體內,頓感精神百倍起來。

    “聽那小雜魚說,小友身上有龍三太子的信物,不知老朽可否一觀。”

    鶴白聞言一怔,那黃善前輩至少也有金丹的修為,在此位的口中卻隻是條雜魚,連名字沒有,眼前這位到底是什麽境界,怕是動動手指便能捏死自己吧。

    正想著,他已經取出了玉盒,雙手捧在老者的麵前。

    老者依然是一動不動,而玉盒卻自行打開,拇指粗細的一撮白色馬鬃,緩緩的懸浮了起來,接著落入盒中,盒蓋落下,又回到了鶴白的手中。

    “確是敖烈三太子的氣息,”老者道,“不知小友與三太子有何淵源?”

    “回前輩,三太子是晚輩的師兄,”鶴白道。

    “哦?”老者輕咦了一聲,瞬間睜開雙眼,看向了一旁的鶴白道,“小友既是三太子的師弟,此時應該在去往西天的路上才對,怎會出現在這裏?”

    鶴白不敢隱瞞,便將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的道了一遍。

    “小友造化不淺啊,”老者緩緩說道。

    “不知前輩所說的造化是指?”

    “自然是入得菩薩的法眼。”

    “前輩無需寬慰,”鶴白道,“既然與佛無緣,晚輩也認了,隻要能鑄成仙身,得長生不死,落個逍遙自在,便也心滿意足了。”

    “小友此言謬矣,”老者道,“老朽活了數百萬年,長你幾歲,有些話,不知小友是否願聽。”

    呃……,活了數百萬年還叫年長幾歲,鶴白聞言頓時無語,不過還是點了點頭,能得此位指點迷津,也是不小的機緣了。

    “老朽淺識,除了混元仙人及諸位聖人之外,還沒聽說有哪個仙人能與天地齊壽的。”

    “自盤古大帝開天辟地至今,大小劫難無數,便是連先天三大真靈也幾乎毀於大劫之中,從此一蹶不振。我妖族帝俊、太一等大能當年何等威風,橫掃洪荒,統一神州,建立天庭,然而如今又如何?

    大劫之下,便是老朽這太乙之身也難自保,區區仙身又算得了什麽。

    遠的不說,上一劫難若非諸仙提早發覺,以封神之戰躲過了劫數,還不知有多少仙人隕落,而今又一大劫將至,天庭卻疏近臣,遠賢良,如今已是烏煙瘴氣。

    大聖自不用說,天蓬元帥、卷簾大將、三太子敖烈,雖有過之,但若非奸人從中作梗,也不至於落得個如此地步。

    天庭能否避過這一劫,實在難說。

    小友智慧聰穎,想必不用老朽多言,也能悟出其中的玄機。”

    “前輩是說……若想躲過劫難,唯有入佛門一法?”鶴白道。

    “我可沒說,”老者笑道,“天機不可測,老朽不過是猜測而已。”

    他繼續說道,“佛祖如來並非如我等想象的那般慈悲,但他足夠遠見,想必是看到了這場大劫,才將諸多賢能收於佛門,以應對劫數。

    大劫之前必將有大氣運,盛極則衰,這是天道循環,便是聖人也不可更改,而像我等這般存在,若想躲過此劫,便要抓住這盛極之時的氣運,為躲災避難增添一分勝算,一旦錯過,必將被徹底淹沒,是以小友所言的逍遙自在,並不存在。”

    “那前輩猜測,大劫何時會降臨?”鶴白問道。

    “不好說,不過,從佛祖現在便著手準備來看,應該在萬年之內。”老者道。

    萬年?鶴白心下一鬆,這不還早的麽?

    老者似看透了他一般,說道,“區區萬年,不過眨眼之間,老朽從開竅已有數百萬年,回頭一想,不過一晃而已,若想與天地齊壽,還需抓住一切時機,切莫蹉跎了。”(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