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以退為進

字數:6383   加入書籤

A+A-


    十日後,皇家儀隊順利抵達京城,宋老夫人、張氏和宋知夏入了皇宮,與宋力剛、宋勇毅一家團聚。

    宋家人丁少,雖然宋家升為天家,宋老夫人應該居住在太後所在的永康宮,張氏應該居住在皇後所在的泰和宮,宋勇毅應該居住在東宮,但是宋力剛不願意讓本就稀少的家人分散四處,所以宋家人全都居住在皇帝寢宮鄰近的各處宮殿中,張氏更是與他同居寢宮,以示帝後恩愛、一家和睦之意。

    這一個月來宋力剛忙了個夠嗆,他其實隻是個武將,原本對於天下並沒有野心,論起治國手段,更是兩眼一抹黑,之前隻是攻城掠地收攏政權,他做的還算是得心應手,但是如今實打實的接觸起各項朝政,還隻是最初期的立國號、定年號、明國色、任用朝臣,就足夠他手足無措、滿心慌張了,好在他的兒子宋勇毅還略懂一些,兩人商量著行事,倒也能應付一些朝政,比如立了國號為明,定了年號為啟泰,聽從欽天監的建議選了國色為朱紅,至於任用朝臣這等大事他們則不敢亂來,隻是任用了最信任的十幾位官員,再湊合的用著大勝前投誠過來的前朝舊臣,勉強的把國體框架給支撐了起來。

    登基大典是最重要的事,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因為宮城並沒有受到戰火的侵襲,國庫和夏帝私庫也沒有受到劫掠和破壞,所以準備起皇帝登基的儀仗來還算是便利,大多數的東西都可以繼續使用,少部份改起來也方便,小部份的重新做也來得及,至於明朝新帝所穿用的新龍袍新冠冕,在有材料的情況下,重新設計,日夜趕工,也趕得及齊備。

    最後宋力剛在欽天監奉上的吉日冊中挑選了最近的吉日,登基大典很快就可以舉辦了。

    皇後的冊封大典也同樣籌備的差不多了,吉日就選在登基大典之後最近的吉日。

    宋力剛和張氏馬上要開始進行專門的登基和冊封的禮儀教導了,這是頂頂重要的事,宋力剛已經開始禮儀教導了,而張氏,從她入宮門的當日起,就要接受禮儀教導了。

    時間很緊迫,人人都覺得時間不夠用啊。

    張氏原本還想著與夫君商量兒子的婚事,然後找人慢慢打聽何汐的品行,甚至還要出些題暗中考驗一下何汐,結果在緊迫的日程中,她的這些想法通通往後推,為了確保在冊封大典上萬無一失,張氏的全部精力都得放到學習皇後禮儀上。

    這段時間正好給了宋知夏緩和,讓她可以好好地思考自己的未來走向。

    登基吉日到,宋力剛在眾臣拱衛下登基了,明朝開創了,啟泰元年開始啟用了。

    明朝開創第一件事,任用朝臣。

    宋力剛頂著巨大的壓力,開始挑選臣子了。

    宋勇毅在背後為父親出謀劃策,舉薦他認為好的人選為臣。

    宋知夏冷眼旁觀,她不插手,她要好好看一看,父兄是如何選拔人才的,從這些人才的背景和理念中,她就可以看到未來的朝堂格局,乃至於國策走向了。

    這點並不難,因為宋知夏熟背前世的三品以上官員名單,知道哪些官員是能做實事的能臣,哪些官員是隻靠嘴巴和供奉混政績的濁官,知道哪些官員為了事功為了國家民生可以與理念不同者共事,知道哪些官員為了理念之爭而置國家百姓生死於不顧致力於打倒政敵,隻要看到父兄把這些人分別放到哪個位置上,宋知夏就可以在腦中對應生成一副陣營圖,再聯係他們彼此之間的親屬、姻親、師門關係,她就可以大概計算出哪個陣營更有地位更有勢力了,而在這個陣營的影響下,國策和政策的走向,不就呼之欲出了麽。

    觀察的結果很不樂觀,如她所料,父親並不是治國的能手,他的布局很多都是自相矛盾互相抵消的,而父親的選擇在很多時候受宋勇毅的影響,傾向於宋勇毅的推薦。

    而宋勇毅,嗬嗬,又是如她所料,更偏向國文出身的人選,而對於戶糧、刑律、工程這類出身的人才,宋勇毅根本不了解,不僅胡亂安排他們的位置,還把他喜歡的國文出身的人選安排進了這些技術部門,嗬,真是笑話,再是能做策論,難道就懂得統籌戶糧、刑律審問、設計工程了嗎?根本沒有接觸過學習過,就這麽空降於高位之上,簡直就是荒唐。

    宋知夏覺得明朝堪憂啊,新生的明朝,怎麽能經得起這樣的胡亂折騰?

    朝政上起了不好的開頭,宮闈上也有要生亂的跡象了。

    雖然宋力剛強硬的駁回了臣子們要求他廣納淑女充實後宮的提議,但是攔不住臣子們要求他立儲的提議啊,本來他就隻有宋勇毅一個兒子,他又不納美人,不會有小皇子降生,所以不立宋勇毅立誰?

    於是宋力剛順應朝中呼聲,立了宋勇毅為太子。

    太子既立,就要為太子選妃了,臣子們推薦了許多位淑女,還送上了美人圖,以供皇帝和太子挑選,宋勇毅並不像父親那般心誌堅定,不貪戀女色,除了堅持要選定何汐為太子妃外,他還挑中了四位美人。

    宋知夏再次冷笑,既蠢又好色,看不出這是世家望族影響他控製他的手段麽,以為美人恩是那麽好消受的?陷阱就在眼前,還傻傻的往下跳,且等著,等到他的兒子們出生,後宮的血雨腥風就不會停歇了。

    若換成是她,她就把除太子妃之外的所有嬪妾通通灌下絕育藥,隻有心狠一點,才能讓自己既享用美色,又不用擔心後宮亂政,兒子,隻需要太子妃來生就行了。

    所以宋知夏覺得宋家也堪憂了啊,玩不過世家和臣子的皇帝,不是成為傀儡,就是成為亡國之君,梁、韓、夏,不都是兩代而亡麽。

    宋知夏搖了搖頭,決定以退為進,先跟東景回八甲部族,一來為眼不見為淨,二來為提高自己的實力,三來避免朝臣對她插手政事的彈劾,四來避免父兄可能會對她生起的懷疑,畢竟權勢動人心,也能亂人心,等到局麵真的亂了,她再來重定乾坤。

    齊若蘭跟著宋知夏入了京城,宋知夏還年幼,自然居住在宮中,齊若蘭的身份是宋知夏的同門大師姐,身份親近,宋知夏就把她安排在自己宮殿的偏殿之中。

    宋知夏定下主意後,便把觀察各個朝臣的任務一點點的交到齊若蘭的手中,她要前往八甲部族,自然需要有人替代她來觀察朝臣和發現人才,雖然齊若蘭的眼光未必和她相同,但也能做個參考。

    另外,宋知夏對於二師姐秦永兒的許諾,安排她的丈夫齊辛和她的小叔子齊鬆的官位調動,她也著手去辦了,因為隻是安排兩個人,而且官位也小,還不是要緊的部門,所以宋知夏連宋力剛和宋勇毅都沒驚動,和吏部說了一聲,吏部就安排去辦了。

    許諾的事情辦好了,替代她進行觀察的人也定好了,宋知夏可以安心離開了。

    “什麽?你要去八甲!”張氏驚道,“不行,母後不許你去。那麽遠,讓母後如何安心?”

    宋力剛也不同意:“夏兒,你如今已經是公主了,怎麽可以再隨意亂跑?就算你真的喜歡八甲部族,也不能說去就去,你這一去就是代表兩國邦交,不是孩子玩樂的事,不要胡來。”

    宋勇毅更加不同意:“雖然你與東景有婚約,但是正因為有婚約在身,更要避忌,你不能去。”

    宋老夫人也想表示反對意見,可是她在宋知夏的眼神瞪視下,滿肚子反對的話都憋了回去。

    見全家人都不同意,宋知夏並沒有著急,反而笑了,她對宋力剛說道:“父皇,您說的對,女兒身為公主,一旦出行就是代表兩國邦交,不過女兒也是有正事要辦啊,父皇,您忘了前朝的齊氏子孫了嗎?您不是已經決定讓他們流放異大陸了嗎?女兒正是要帶他們去啊。”

    宋力剛臉色一變,他沒有忘記這件事,但是在成為勝利者後,他對於夏帝的感情就從一開始的反抗,變成了如今的愧疚多於壓製,夏帝的知遇之恩總是在他的腦海中泛起。

    提到這件事,宋老夫人和張氏就不好說話了,她們保持了安靜。

    宋勇毅卻想起了長姐:“父皇,長姐一家您要如何處置?不會讓他們一起流放異大陸吧?”

    宋力剛當然不會如此狠心:“你長姐一家還是會留在明國,畢竟她也是為父的女兒,她的兒子也流著宋家一半的血,可是,她的封號不能是公主。”這件事宋力剛已經與他的臣子們商量過幾次了,與前朝有血緣關係的後患他都明白,所以他隻能讓女兒委屈一點,以此來約束她和她兩個兒子可能會有的野心。

    “不是公主?”宋勇毅不自覺地提高了聲音,“父皇您不會真的讓長姐成為一個平民婦人吧?”

    宋力剛搖了搖頭:“不會,為父會封她為縣主,品級比公主低,但是仍然享有宗室之尊。”

    宋力剛見到兒子不讚同的神情,提高了聲音:“阿毅,為父知道你與秋兒的感情深厚,但是,你不僅僅是她的弟弟,更是明國的太子,你要以江山為重。而且,秋兒她還犯下了大錯,她必須要受到懲罰。”

    宋勇毅將要出口的反對嘎然而止,眼神不自覺地飄向小妹。

    宋知夏低著頭,似在沉思,並不看他,神情也並不難過。

    宋勇毅卻有些難過,小妹仍然對他有心結,隻怕剛剛他對長姐的維護之言,會讓她以為他對她的痛苦視而不見,以後會對他更加疏離。

    一邊是陪伴他照顧他長大的長姐,一邊是他虧欠過的小妹,他也不知道該多為誰著想一些,同是一家人,為何會如此?

    宋勇毅行禮應是,不再多話了。

    宋力剛又說道:“以後秋兒一家就住在京城,有為父和你護著,她一家不會難過,隻是,為了以防有人利用她一家興風作浪,她一家子都不能離開京城,她的兩個兒子,最好也不要入仕途,阿毅,你一定要記住,江山為重。”宋力剛真的怕兒子感情用事。

    宋勇毅再次起身行禮:“兒臣謹記父皇教誨。”

    說好了宋知秋一家的處置,宋力剛、宋勇毅和宋知夏又提起了流放齊氏子孫的事。

    “夏兒,此事不必你親自前往,為父派人總領此事即可。”宋力剛勸說女兒。

    宋知夏搖了搖頭:“父親,您不知道異大陸那邊的情形,女兒必須得過去和他們交代清楚。”

    “流放還有什麽要交代清楚的?”宋力剛問道。

    “因為異大陸並沒有流放之刑,在異大陸,若是失敗者,不是被殺,就是成為勝利者的奴隸,沒有流放或□□這些刑罰,異大陸那邊與明國這邊的流放,最為相似的,就是遊人了。”宋知夏向父親解釋道。

    “遊人就是被滅了部族的人,因為種種原因,既沒有被殺,也沒有被囚為奴隸,他們就像我們這邊的亡國奴,四處流浪,無所歸依,若是運氣好,有部族肯讓他們在部族附近生存,他們就會出賣自己的勞力和技巧來生活,其中優秀者,部族就會把他們收入族中,視他們為族人。”

    “我們這邊把齊氏子孫送過去,就相當於,讓齊氏子孫成為依附八甲部族生存的遊人,但是八甲人性格直接,腦子又簡單,而且齊氏這麽多子孫中,總有幾個成器的吧,所以女兒擔心會有一些單純的八甲人被齊氏子孫欺騙,同情他們,幫助他們,那麽我們把他們送過去,豈不是在養虎為患嗎?”

    “所以女兒必須得親自過去,與八甲部族交代清楚,在親自監督中,女兒要把監管的各個環節都給製定清楚了,確保在有例可循的情況下,八甲人不會被騙。”

    宋知夏詳細解說。

    宋力剛和宋勇毅麵麵相覷,這點他們倒是疏忽了,八甲人的確單純好騙,宋知夏所說之事,不得不防。

    宋知夏說罷又笑道:“除了押送齊氏子孫外,女兒還要親自去感激八甲部族一番,這次八甲部族幫了我們宋家這麽大的忙,我們宋家當然得親自去道謝,隻是,父皇您不可輕離國土,兄長也不可在剛剛立儲的時候離開,我們宋家人又少,數來數去,還是由女兒親自去最為妥當。”

    道謝這件事也是應當,宋知夏說的理由也是無可辯駁,宋力剛和宋勇毅隻能點頭。

    又詳細談了一個時辰後,宋力剛終於決定,讓宋知夏出使八甲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