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來點挑撥離間

字數:4439   加入書籤

A+A-


    張濱驚愕回頭:“當真?”

    趙二伯眼睛不覺睜大一圈。這個細節落在了有心觀察的餘勒眼中。

    “我當時疑心自己因為太緊張,看花了眼。時隔這麽久,我平靜下來想,那竹梢晃動的一幕清晰明確,應該不是我的錯覺。”

    張濱目露欣喜,左右看一圈,招呼餘勒抬張桌子。他要蹬著桌子上去細細看窗口。

    依舊是沒有任何摩擦破損的痕跡。

    “假如有個特製的工具,倒扣在這裏,保護這裏不留痕跡呢?”張濱對著同樣站在桌子上的餘勒比劃道。

    “你是說,提前準備好,做個U形的鋼鐵製品,罩在窗口受力的位置?”

    張濱馬上蹲下身,沿窗口往下,一寸一寸過濾,尋找痕跡。果然,在離窗台30厘米處,看到一條橫向劃痕。

    張濱忍不住得意地哈哈豪放笑出聲。

    餘勒跳下桌,準備打開所有門窗與燈光,拍照。

    趙二伯明顯有些走神兒。他站在那裏,忘了移動,也忘了笑。

    餘勒很想開口問問:“是不是讓你意外了?”不過,想著師傅是主攻,他是副手,便什麽也沒有說。

    雖說浸血的被子已經被警方帶走,屋內的血漬經過高溫發酵,其臭無比。呆久了,有惡心欲吐的傾向。

    餘勒開門窗後,室內空氣流通了些。

    師傅張濱更加謹慎,餘勒拍完室內照後,他特地搬著桌子到室外的後牆上,果然在相同的高度,看到另一道橫向硌痕。

    張濱與餘勒對視一眼,彼此都很激動:果然是有個影子人!

    不過,接下來的問題卻棘手了。

    如何順利地從村民口中詐到實情?

    張濱對著餘勒耳語幾句。

    兩個人抬著桌子,又放回室內,對新發現卻絕口不提。

    “兩位同誌,牆上到處是印子。房子用久了嘛,總歸都這樣。你們倆為啥為一道印子高興?額不解呀。”趙二伯搭訕。

    “老鄉,這你就不懂了。我們警察破案,連無形的聲、光、顏色都能利用。何況有形的腳印、指紋、痕跡。

    你是村裏的幹部,不是外人,我跟你說,我們提取到的這個痕跡,可以順藤摸瓜找到更多的證據。

    這就好比,你走在深山裏,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一抬頭,看見了太陽。太陽為你指明方向,接下來,就放心大膽往前走就好。

    這條寶貴的痕跡,就是為我們破案指明方向的太陽。”

    果然,趙二伯神色不如之初那麽鎮定了。不知是過於震驚,還是假裝木訥,他結結巴巴問道:“案子,不是,已經破了嗎?”

    張濱謹慎地左右看兩眼,壓低聲音對趙二伯說道:“我實話告訴你吧,有個手上有命案的逃犯,警方已經有證據,出沒在附近山裏。

    這個逃犯,跟別的逃犯不同。他最擅長的,就是過河拆橋,背信棄義。直白告訴你吧,他把他們老大都耍了。現在,他們犯罪團夥的老大正在局裏審著呢。”

    趙二伯神色忽變:“過河拆橋,怎麽拆?”

    “用得著你的時候,變著花樣給許諾。一旦脫困,轉身就走人,那都是便宜的,通常情況下,他會擔心你事後反悔、告密,來場神不知鬼不覺的暗殺。製造點意外什麽,他最拿手了。而你,是防不勝防的。

    別的不說,你們村裏隻有一口井,隨便往裏麵抖點什麽……你懂了吧?”

    趙二伯腳步頓時踉蹌一二。

    餘勒在旁,細細看在眼裏。

    張濱猛然拍拍趙二伯的肩膀:“你們長期住山裏,比較閉塞,心底純良,都是好人。但是,好人難當,通常會被人利用。山外頭的人,都知道,關鍵時刻,還是人民警察值得信賴呀。”

    趙二伯迎合地笑笑。

    “你要是忙,就先走吧。我跟我同事隨便再看看。”

    趙二伯接口說手上的確有活兒,折身就走了。

    “師傅,你懷疑……”餘勒話說一半,目光瞟一眼趙二伯的背影。

    “我懷疑他們之間達成了某種協議。”師傅張濱倒沒有繞彎子:“餘勒,你想一想,假如影子人是我們追逃的通緝犯肖剛,而肖剛在這個時間,選擇躲藏在這個山裏的村子裏,會是偶然嗎?”

    餘勒思考。鑒於這次對跨省販賣婦女兒童的犯罪組織打擊力度非常大,肖剛據說是因為陪女朋友購物晚歸,才逃過一劫。

    事後,警方設置為期十天的公路收費站盤查。

    肖剛避開盤查,轉而輾轉到一個山村裏,餘勒不信他是隨意而安。

    “您懷疑,這裏很可能是他暖了幾年的窩點?”

    “所以,我先來點挑撥離間。”張濱微微一笑。

    “接下來怎麽辦?”

    “派人常駐村裏,切斷肖剛與村民的聯係。再請審訊科的大拿來一趟,他們應該有的是辦法突破村民的心理防線。

    順便請技術員過來看看,順著我們的新發現,能不能找到新的證據。最好能提取點指紋,證明一下,我們抓到的狐狸尾巴,到底是誰的。”

    案件有了新的轉機,張濱與餘勒都感到由衷高興。

    這天中午,在趙二伯家借碗開水,倆人衝了碗泡麵。

    餘勒吃完泡麵,找個通風開闊的地方,就著單薄的信號,給成辛打電話。

    --

    成辛將做好的項目信息收集表格打印出來,對著紙張上的字進行二次校對。

    這已經是第三次反稿了。

    果然是知易做難。

    不就是通過表格把項目的重要信息收集起來嗎,可做出來的表格,總能被梁總挑出毛病。

    “小成,你到下麵所裏去過了嗎?找所長或建築師聊過項目收集的事情嗎?”第二次審稿時,梁總直直視著成辛的眼睛,問。

    成辛頓時臉火燒起來。

    她沒有。

    一是因為她過於自信,自認為自己腦海中想出來的表格很周全;二是,她有些害羞。還沒有到所裏去,已經開始預設假如他們太忙,根本沒有時間或耐心接待她……

    見成辛臉頰紅成一片,人也怯怯的,梁總不由放緩聲音:“你不要多心,我不是怪你做得不好。我隻是希望你利用身邊的資源,少走彎路。

    閉門造車的精神要有,但是,真的閉門造車,在信息時代是不可取的。你很努力,我看到了。

    這張表格我遲遲沒有拍板,不是因為它不夠詳細,而是恰恰相反。它過於詳細複雜了,發下去,別人拿到手一看,就難免心生排斥。過猶不及。它會給別人造成不必要的工作負擔。

    既周全,又不繁瑣。是我們設計這張表格的目標。

    我相信,你一定會找到一個平衡點。”

    梁總話說到這裏了,成辛要是再不到所裏去轉轉,就是她的偏執了。(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