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辦廠
字數:10402 加入書籤
031 辦廠
從那天開始, 許國梁就單方麵和董香香鬧別扭。他就不在跟董香香主動說話。就算董香香問他什麽, 他一副愛答不理的。就拿著那個勁, 等著董香香跟他道歉認錯。
可惜, 董香香碰了兩次釘子,也就不再搭理他了。
於是, 兩人就這麽“鬧僵”了。
許母倒是也看出來了, 可惜, 年根底下,她既要忙著隊裏的人際往來, 又要忙著瓜子買賣上的事。累得都分身乏術了,也就沒有時間,關心兩個孩子鬧脾氣的事了。
快過年了,自然要找殺豬師傅過來殺年豬。年豬殺完了, 許母今年是沒時間忙活年夜飯了。董香香幹脆就主動請纓,把做飯的活都給接了過來。
許母心裏想, 國梁就算不懂廚藝, 多少也能幫香香幹點力氣活。再加上,香香心思細,也就放心把家裏的一攤子事,都交給她了。
可她沒想到,許國梁這人沒輕沒重,居然還在鬧脾氣呢。他是料定了董香香一個人做年夜飯,沒有他砍柴倒水,肯定不行。就繼續拿著那麽個勁兒, 等著董香香主動來求他。
可誰成想,董香香就是那麽個倔脾氣,就算一天到晚忙得腰都直不起來,卻始終沒向許國梁開過口。她不給台階下,許國梁那邊也抹不開麵子,於是兩人就繼續僵持住了。
更讓許國梁無語的是,很快他就發現,董香香忙歸忙,卻把每件事都處理得有條不紊。不但沒有慌了手腳,反而像飯店裏的大師傅一樣從容。
幾天後,小瓷碗大的四喜丸子,柴鍋燉的兔子雞,香噴噴的粉蒸肉,梅菜肉,鬆肉,鹵製的五花肉,醬豬頭、豬尾巴,豬肝、豬雜……就陸陸續續地出鍋了。
許家的小院子裏,也再次充滿了饞人的肉香味。
許國梁也曾偷眼看了那一盤盤的年夜飯,還真是一點都不比母親做得差。
許國梁本意是等著董香香求饒,可是,董香香卻用實力證明,就算沒有他許國梁,她也可以做得很好。
到頭來,反倒是許國梁又再次敗給了董香香。
大年三十晚上,一道道年夜菜都端上桌來,許國梁這個本該當家的男人,此時心情卻無比複雜。
大過節的,他什麽活都沒幹,什麽忙也沒幫,到頭來反倒要坐等著吃幹飯了,一時間也鬧了個大紅臉。
許母已經不知道說許國梁什麽好了。在這大節日裏,她也都不想說讓人掃興的話。隻能拿著小酒盅,親自給董香香倒了一小杯白酒,然後開口道:
“丫頭呀,這些日子真辛苦你了。沒你的話,媽連個春節都要過不好了呢。”母親說著就舉起小酒盅,想跟董香香幹一個。
董香香也是一臉喜色,她笑著說道:“媽才辛苦呢,我幹點分內的小事也算不得什麽。”
說著,她也拿起小酒盅碰在了許母的酒盅上,母女倆相視一笑,幹了一杯白酒。
董香香上輩子是有些酒量的,隻是,這輩子她卻極少沾酒。一小杯酒下肚,喉嚨裏火辣辣的,她那張白玉般的小臉頓時就變得紅撲撲的,倒像是塗抹上了上等的胭脂。
這酒實在有點上頭,董香香喝了之後,就有點暈乎乎的,神智倒是還算清醒。隻是,整個人都放鬆了下來。她那眼角眉梢也就舒展開了,臉上還帶著幾分稚氣的笑。
她本就心無掛礙,對許國梁那些小性並不上心。剛好許母也一切順利,心情正好,兩人就說說笑笑,談起她們在小西莊的未來。
許國梁看著董香香這笑眯眯的小模樣,奉勸母親不要多飲酒的話,到底又咽進了肚子去裏。
在一聽,母親剛好說起了對小西莊的憧憬。一時間,許國梁那些抱怨的話語,也化在肚子裏了。
到現在,他才隱隱明白,有些東西在他看來,隨手可得,亦是隨手可丟棄。可是,那些他不看重的東西對於家裏的女人來說,卻是無比重要。
自此之後,許國梁也就不再勸母親什麽了。甚至,也沒提起過,讓母親去京城發展事業的事。
之後的假期裏,許國梁整個人都陷入了沉思中。他總想跟董香香聊幾句,可是董香香顯然不覺得他們有什麽好談的。有好幾次,都沒搭理他。
時間如流水一般,很快就過了初八,也到了許國梁該收拾東西回學校的時候了。
許國梁心裏雖有不舍,卻仍是收拾東西,離開了小西莊。
臨走前,他終於找了個機會,拉住董香香到一旁說了幾句。
“誰說夫妻兩人的性子非要一模一樣的?莊子裏這麽多夫妻,哪有兩口子不打架的?香香,隻要咱們以後互相扶持著,總能順順利利地走完這一輩子的。而且,等你以後上大學了,你的很多想法都會改變的。哥相信,到時候,咱們一定能一起好好走下去。”
忽然一陣小風吃過,把許國梁那一臉溫柔的笑意都吹得皺了起來。
董香香聽了他的話,完全懵住了,好半天都沒能反應過來。
她本以為,她把話說得那麽明白了,把事情也都做得那麽明顯了,許國梁應該也明白了才是。可現在倒好,聽許國梁這意思,居然還想繼續跟她結婚?
這人是哪兒來的這麽大的自信呀?怎麽就認定了她一定非他不嫁了?
隻是,等到董香香想跟許國梁說清楚的時候,他已經坐上了那輛牛車。
董香香隻能把到嘴邊的話,再次咽回到肚子裏。她滿心地委屈,最後隻能深深地吸了兩口氣,冷眼看著許國梁的那張棱角分明的側臉。
很快那牛車已經跑起來了,許國梁這時候也側過頭來,一個勁跟董香香揮手告別。
“香香,你放心,到了學校,我會常常給你寫信的。”
“……”她根本就不想收到他的來信好麽?
更讓人無語地是,一起過來送行的陳小英看見許國梁這樣,忍不住轉頭跟她男人說:“快看,國梁這還沒走呢,就開始想小媳婦了。”
他男人想了想也說:“如果不是去念大學,明年香香十八歲,他們就可以領證了。國梁也是二十的人了,能不想麽。”
“……”臨走臨走,許國梁還給董香香留下一顆雷。
一時間,董香香被硬生生地鬱悶了。她到底還是低估了許國梁的臉皮和節操。
為今之計,就隻有看徐璐媛吧。依照徐璐媛上輩子的那副做派,到現在,她應該已經對許國梁已經心生好感了。隻是以徐璐媛對待男人的手段,她很喜歡打著好朋友好同學的名義,若即若離地吊著許國梁。
不管怎麽說,許國梁到底是走了。董香香至少不用看著他當眼前花了。
*
1979年春天,經過多次混戰,小西莊三隊集體創辦瓜子廠的事情總算塵埃落定。隨著震天響的爆竹聲,瓜子加工廠在許母提前蓋得廠房裏,正式成立了。
自帶炒貨秘方,提供廠房,又有著豐富經驗的許母,被職工們推選為瓜子廠的經理。陳小英任副經理,許紅旗任廠辦書記。
廠子成立之初,村民又發生了幾次爭端。吵到最後,隊裏的田地都被迫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種糧食,另一部分種上了向日葵。
經過這麽鬧騰,小西莊瓜子加工廠這家名不見經傳的鄉鎮小廠,早已不在是以往那種傳統意義上的“大鍋飯”了。加入瓜子廠的村民們幾乎都默認了一個規則。那就是誰為廠子出力多,貢獻多,年底的時候誰分得獎錢也就越多。
至於,那些說死都不肯把地拿出來種葵花的村民,自然到了年底什麽也分不到。而那些選擇加入瓜子廠的村民也都抱成了團,準備跟著許母大幹一場。
馬廠長過來瓜子廠視察參觀的時候,在這家民營小廠裏,看到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景象。這小廠子裏的每個工人都精神飽滿,幹起活來都很賣力。
而且,還有那上了年紀的巡檢員在廠裏到處走動,看誰得瓜子炒得不好,直接就批評了,有那偷懶得,也都開口罵了。
馬廠長完全是被他們這種拚命的勁頭嚇到了。直到回到縣城,仍是換不過勁來。
這兩年,馬廠長一直在試圖改革城西糕點廠,卻都沒有拿出什麽有力的大舉措來,改革的進度也比較緩慢。
他忍不住就向許母,細細問了小西莊瓜子廠的經營管理辦法。許母一直都很受馬廠長照顧,自然也就不瞞他。
馬廠長聽了她的話,徹底傻了眼。
他就忍不住跟許母討論。“你們瓜子廠到底也算是集體企業吧?請假要扣錢,遲到要扣錢,工作偷懶也要扣錢,你們那些村民就沒有人反對麽”
許母卻笑道:“我們鄉下人不比你們城裏人,為了這小瓜子廠子,大家已經不知吵了多少次架了,還有人輪過鋤頭呢。可能也是因為這家廠子太不容易了。大家現在擰成一股繩,一心盼著它能好起來。所以,不管是誰,隻要做了不利於廠子發展的事,都會受到所有人的責難。我們這些看似嚴苛的規矩,也是大家一起商量著定下來的。”
其實許母沒跟馬廠長說得是,這裏麵也有董香香幫她出得主意。
村裏的人不管種糧也好,種葵花也好,大家都睜大眼睛看著這家瓜子廠呢?廠子發展的好壞關係到,所有人年終獎錢和村裏其他人的態度。
所以,他們幹脆就找那些能挑事的人當巡檢員。還集思廣益,定出了一些在大家能容忍,卻又相對嚴苛的廠規。廠裏的人和沒進廠的人正較勁賭氣呢,大家自然也就答應了下來。當然,前提是一定要帶著大家掙錢。不然,時間拖得越久,就越容易出問題。
馬廠長聽了許秀蘭同誌的話,整個人都呆住了。
他對許秀蘭同誌的看法又再次發生改變了。以往他隻是欣賞這個女人的性格堅毅和對生活充滿熱情。可經過這一兩年的建廠,馬廠長卻忍不住開始佩服她了。
後來,馬廠長幹脆也嚐試著,按照小西莊瓜子廠的那些經營辦法,改革城西點心廠。
因為這幾年廠子效益好,馬廠長在廠裏很有威望,他的改革也受到了一些有資曆的老員工的支持。
與此同時,很多事情,馬廠長都會拿出來跟許母討論。許母因為看了很多報紙,又從董香香那裏學了不少超越時代的理念。所以,她對很多事情都有不同的看法。一來一往的,還真給馬廠長提供了不少不錯的意見。
而馬廠長也幫了許母不少忙。他有能力,人脈也廣。從小西莊瓜子廠正式成立之後,他就幫著許母找了不少的銷路。
以往縣城裏的炒貨市場,都被馬文梅籠絡過去了。可是,馬廠長人望人脈,到底跟馬文梅不是一個等級的。
馬廠長隨手推了一把,小西莊瓜子廠的“許婆瓜子”,就很順利地進入了縣城的零食市場。馬文梅想攔都攔不住。
與此同時,董香香很早就跟許母討論過,對瓜子的定位問題。
她們都覺得瓜子就是人們茶餘飯後的小零嘴。閑下來的時候,一個人一下午就能嗑上一斤瓜子。這種零嘴根本就不適合走高端零食路線。
馬文梅那種精包裝之後,在賣出一個高價錢的做法,實在有點坑人。很多人都寧願去供銷社買奶油瓜子,或者自己在家炒,也不願意買馬文梅那小小一包的紅梅瓜子。
所以,小西莊瓜子廠的許母瓜子,提出的理念就是“炒給所有人的當零嘴吃的瓜子”。所以,許婆瓜子並不像紅梅瓜子那麽注重包裝。反而,以口味取勝,價錢又相對低廉。
所以,許婆瓜子一經推出,很快搶占了縣城裏的大部分瓜子市場。甚至,在馬廠長的幫助下,已經開始往京城裏做買賣了。
許母看生意這麽好,就跟廠裏的領導班子提議,先給大家分一次獎金。
拿到獎金的村民臉上笑開了花。而那些堅決種糧食的頑固派,此時也已經後悔了。
*
另一方麵,自從馬文梅逼迫許母不成,反被許母擺了一道以後,就變得老實了不少。她甚至忍氣吞聲地接受了許母提出的高價加工費。
為了擺脫許母的限製,去年的時候,馬文梅搶先一步成立了一家私營零食廠。她想方設法從外地請來兩位炒貨師傅,幫她炒瓜子。
那兩位師傅炒的瓜子其實也算不錯,可就是沒有許母那邊炒的瓜子好吃。馬文梅也沒辦法,幹脆就推出了紅梅花生,紅梅黃金豆等炒貨小零食,主要就是麵向那幫學校裏的小孩們。而且,價位定得比較低。
不得不說,馬文梅的確有幾分手段,她借著高價的紅梅瓜子,把低廉的花生和黃豆也買得很不錯。可說到底,到了現在,紅梅瓜子才是她主要盈利項目。
不過,這都是許婆瓜子進入市場以前的事了。
現在倒好,同種同樣的瓜子掛著紅梅和許婆兩個牌子,價錢卻差了不少。明眼人一吃,自然會選擇許婆瓜子。
麵對不斷下跌的銷售量,馬文梅坐在辦公室裏,用力地砸著桌子罵道:“許家那老寡婦果然不安好心,她這是絕我活路呀!”
馬曉月站在一邊,半響沒敢說話。這一兩年,她堂姐沒少放風聲,找人去小西莊搗亂。要不,小西莊瓜子廠也不至於拖這麽久,才能建起來。
現在倒好,小西莊瓜子廠的許婆瓜子不但順利地進入了市場,生意還越來越紅火,反倒把她堂姐的紅梅瓜子給擠開了。
一時間,馬曉月就發現她之前還是想得太少了。以為做買賣就一定能賺錢。到了現在,她才明白做買賣其實也很危險。說白了就是大魚吃小魚。不是吞下別人,就等著被別人吞下去。
想到這裏,馬曉月心中不禁感慨萬千,幸虧她從來沒有跟許母正麵翻過臉。不然他們家,以後在小西莊可怎麽活下去呀?
馬文梅又罵了許母幾句,這才靜下心來。
“不能繼續這麽下去了,紅梅牌瓜子一定要繼續做下去。許婆瓜子既然比咱們價錢底,那咱們也壓低價錢。”
“可是,國梁媽已經把給咱們的貨是4毛5一斤的加工費了,這成本本來就高,再加上咱們的包裝運作,紅梅瓜子的價錢根本就降不下去。”馬曉月實在很擔心。
“誰說還繼續從她那邊進貨了?我還告訴你,以後我再也不去受那個老寡婦的閑氣了。既然她不讓我好過,那就別怪我出陰招了。”馬文梅咬咬切齒地說著。
“那堂姐你想怎麽辦呢?”馬曉月問。
馬文梅眼珠一轉,抬起頭來對馬曉月笑道。“小月,這次姐可真得要靠你了。”
“靠我?我又不會炒瓜子。”馬曉月聽了她的話,都呆了。
“你們家不是也加入小西莊瓜子廠了麽?你們家的田不是也種上葵花了麽,你男人還到小西莊瓜子廠裏上班去了?”馬文梅說。
馬曉月聽了她的話,就是一哆嗦。她連忙解釋道:“堂姐,我在家裏根本做不得住,這事是我公公定下的。”
“你別急呀,小月,姐又沒有責怪你的意思。隻不過你幫了姐那麽多次忙,姐哪次也沒虧待過你吧?既然你男人在那家瓜子廠上班,你看能不能讓他把許婆瓜子的詳細步驟記錄下來。然後,再想點辦法把那個配料搞點出來,交給咱們廠裏的師傅試試?”
“這……不太好吧?我男人和許國梁他們家可是很近的親戚,他不會同意的。我公公要是知道他幹這事,能打斷他的腿。”
馬曉月這次可沒有直接應下來。說到底,小西莊瓜子廠現在也有他們家一份了,前幾天她男人還分了100塊錢的獎錢呢。
馬文梅一眼就看出她在想什麽,不禁笑道。
“小月,咱們可是姐妹。我大概忘了跟你說了,我這廠子也有你一份,年底我給你兩成的利。到時候,你什麽都不用幹,直接就能分錢。”
“什麽?”馬曉月聽了兩成的利,到底動心。“好吧,堂姐,我回去想想辦法。不過堂姐你可別催我。”
“成,我也不催你,反正你早點想出辦法來,咱們姐妹也能早點發大財。”馬文梅笑眯眯地說道。
“好,我盡快。”
當天晚上,馬曉月回家就把這件事跟她男人說了。
許二橋一聽媳婦說,想讓他做那些“缺德事”,不禁破口大罵:“馬曉月,你一天到晚都想什麽呢?既然嫁到我們小西莊,就是小西莊的人了,別一天到晚往娘家瞎跑。別竟聽馬文梅那個女人瞎攛掇。”
馬曉月一聽男人這麽罵她,頓時也不敢多說什麽。隻是,到了晚上,兩人都睡下了,馬曉月又開始吹了枕頭風。
“二橋,我這麽做也是為了咱們家能過上好日子。我堂姐說了,這事辦成了,就給咱們兩成的利。你是知道的,我堂姐這倒騰瓜子還不到兩年,就攢下了幾十萬的身家。她要是給咱們兩成,咱們這輩子就什麽都不用幹了。”
“兩成的利?”許二橋這個老實巴交的鄉下漢,一聽這個價錢也不免動了心。他考慮了一個晚上,還是答應了馬曉月。
別看,昨天晚上他罵馬曉月那麽凶,實際上也是個耳朵根子軟的,到頭來為了這些利,他也就顧不得那麽許多了。
可惜,小西莊瓜子廠和馬文梅那間零食加工廠裏並不一樣,馬文梅那廠子裏,是師傅們帶著大家一起炒瓜子。小西莊瓜子廠裏卻是,曬選瓜子,熬湯汁、炒瓜子、曬瓜子灑粉、包裝每個工作都是分開的。
廠裏的人每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許二橋是負責篩選瓜子的。他花了好幾天的時間,費了不少的功夫才,才把廠裏所有工序都搞清楚。又找了個機會,偷偷抓了點配製好的佐料和粉,藏在了上衣的口袋裏了。
作者有話要說: 嗯嗯,其實幾十年前,昌平是個縣城,後來才成了昌平區。
然後,那時候,貌似二三環外都不算北京來著。
我媽就說起,那時候,咱們那村裏就有知青來下鄉的。然後,他們那一屆高中就2兩年製。然後,有人初中畢業就不念了,高中一個班才20多人。
哈哈,我跟媽媽談了幾個月,就動手寫了這個文。
然後,我思來想去,還把昌平縣城地名直接用上了,具體地名就改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