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恐怖的前景
字數:5590 加入書籤
不祥,大劫。
大難真的要降臨了嗎?這兩個詞讓俺答王冷汗直冒,尤其是出自白蓮教教主之口。
“怎麽會這麽巧,早不來晚不來,咱們的秋季攻勢已經快預備好了,這下子什麽都完了。”俺答王哀歎道。
“不會的,事情還沒完。”趙全冷靜地說道。
“越是這樣,越是要想法盡快加速秋季攻勢的準備,萬一大劫來臨,我們隻能搶占內地的地方來躲避災難。”
“啊,到內地去避難?能行嗎?”
“為什麽不行,天下一家,我們為什麽不能換個生存環境。”趙全的神色很寧靜,似乎已經做好了準備。
“那這場大劫會不會蔓延到內地?”俺答王很是懷疑。
“很有可能,不過那至少是下一步的事。現在,重災區在塞外,我們必須想法躲避這場災難。再說了,假如內地不行,還可以到海外去躲避。”趙全道。
“逃亡海外?”
俺答王感覺趙全的話太荒誕了,如果說搶占內地的江山避難還勉強說得過去,但是逃到海外去流浪,甚至是去當海盜,那未免太離奇了,像故事一樣。
不過俺答王也知道,果真天降大劫,那就由不得他怎麽想了。大草原上的權柄也失去了意義,各族人先是活命,然後是抗爭,再不行隻能躲避,總不能讓草原上的人都死光死絕吧。
“上次的大劫有況神醫解救,這次也一定有解救的人的。”俺答王為自己找了個理由。
不管惡魔帶來怎樣的劫數,一定存在一線生機,上天不會絕情,會派下神人挽救眾生免遭塗炭,隻不過這次降下的神人會是誰呢?
“對了,你說那個大明欽差是況神醫的兒子,他不會是解救這次大劫的人吧?”俺答王道。
“怎麽可能,他可是大明欽差,代表的是朝廷。”趙全失笑道。
“也是,不過他怎麽會是況神醫的兒子呢,還趕在這個節骨眼上來到塞外,這也太巧了吧。”俺答王還是覺得不可思議,感覺這不像是真的。
“他的確是你說的那個況神醫的兒子,這個不會錯。”
在況且當上錦衣第六衛都指揮使之後,白蓮教開始深挖的他的身世,調查起來也很便利,有點身份地位的蘇州人或是南京人,對況且的家世都很了解,而且津津樂道,白蓮教的眼線很快就查清楚了況且的家庭情況。
況鍾是否就是那個曾經在草原上行醫,活人無數,被當作藥王菩薩的傳人的那個神醫?這一點,白蓮教專門進行了細致深入的調查,因為況鍾到蘇州居住前的履曆完全是空白,調查起來難度不小,但白蓮教的人還是鍥而不舍地進行了深挖。
原本是調查況且的履曆,結果最後變成了主要調查他父親況鍾了。
隨著調查的深入,白蓮教仿佛進入了險峻的探秘之中,時常心驚。況鍾不僅是那個在草原上行醫的況神醫,而且跟勤王派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從海外傳來的消息稱,況神醫攜帶女兒已經到了海外,被海外君王組織奉為老爺子。
這一點就證實了況鍾的確就是勤王派的頭目,因為海外君王組織就是勤王派在海外的部分人馬。
白蓮教為此轉而調查況且在京城的言行舉止,奇怪的是,皇上居然重用了他,這很不正常。況且的身份若是勤王派的公子,朝廷怎麽可能接納他並委以重任呢?
但是,慕容嫣然等勤王派的得力幹將一直潛伏在京城,在況且的身邊擔當保鏢,這又給況且神秘的身份增添了一份怪異,簡直不可思議。
京城的水實在是太深了。不過,越是自相矛盾的地方,越顯得包容和博大,所謂藏龍臥虎之地,深層次上講的是這個意思。
趙全認為,對於況且的調查,這一切得來太容易,太簡單了,反而就不真實了。曆代勤王派的公子都無人知道是誰,這一代怎麽了,不僅不藏著掖著,反而大搖大擺走到官場,輕輕鬆鬆成了當朝權貴。
從另一個角度講,勤王派的公子是何等身份,怎麽會甘於當一個錦衣衛的都指揮使,這可是皇上的爪牙啊。
整個事件看上去很清晰,卻讓趙全感覺撲朔迷離,好像蒙上了層層煙霧,所以他最後隻能這樣猜測,這是個冒牌貨,勤王派用來吸引眾人注意力的替身。
不僅他這樣猜測,內地的護祖派也是這樣認為的。在這一點上,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俺答王尋思了半天,也找不出什麽好辦法來躲避災難,他的腦子裏除了恐懼,隻剩下一片空白。這場災難源自何處,會給大草原和韃靼族帶來怎樣的後果,他一概不知道。
俺答王還保留著一份僥幸心理。但三件慘案他是知道的,所以他心裏還是覺得,這有可能是人為,而不是天災,若是的話,那就容易解決多了。
“兀良哈小七圍困聖女的事怎麽解決?”俺答王最後問到這件事。
白蓮教雖然和韃靼族合作,在跟各族爆發衝突時,卻講究恩怨分明,該接下的一律以自己的力量接下,從不倚仗韃靼族的力量,所以俺答王才這樣問。
“這件事好辦,我派幾個長老過去看一下,大汗再派一個萬人軍團吧。”趙全隨後道。
“一個萬人軍團夠嗎?”
俺答王想著,那裏可是有瓦剌和兀良哈的兩個萬人軍團,哈桑手下隻有六千人,即便他再派一個萬人軍團過去,在人數上還是屈居劣勢,而且有一個前提,瓦剌和兀良哈不會繼續派援軍過去。
“不能再多了,萬一大軍聚集在一處,一個小衝突可能就演變成全麵交火。”趙全憂心道。
這件事畢竟因白蓮教聖女所起,所以趙全不想韃靼族因此陷入全麵內戰中,他提出派一個萬人軍團過去,無非是希望給對方增加壓力,將大事化小。
“那就這樣,我再派一個萬人軍團過去,實在不行,咱們就都過去。”俺答王道。
他擔憂的是萬一爆發大戰,三娘子夾在其中,恐怕難免遭受戰火波及,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則悔之晚矣。
趙全點點頭,他並不認為事態會演變到如此嚴重的地步,他相信瓦剌和兀良哈的可汗還是有底線的,不可能真的在這個時候引發一場空前大戰。
對朝廷的秋季攻勢將他們綁在了同一條船上,大家有著共同的夢想,內地的花花世界還等著他們肩並肩一同收割呢。
韃靼族常備軍也就是三個禁衛軍團,每個軍團都是萬人。草原各族沒有萬人以上的軍隊建製,因為隻要有一個萬人軍團,就可以單獨執行任務,攻城拔寨,所向無敵。
隻有對大明進行全麵攻擊時,韃靼族還有其他強族才會發布征兵令,所有部落隻要能騎馬打仗的人全部列入名冊,必須在指定的時間內到指定的地點集合,然後由各族的頭人率領跟著各大可汗參戰。
俺答王早先已經派出一個準萬人軍團,若再派出一個,就等於用上了一半的常備軍。依照俺答王的意思,幹脆隻留下一個萬人軍團駐守本部,其他兩個全都派出去,這樣就能完全震懾住瓦剌和兀良哈了。
趙全一向深謀遠慮,對戰事算無不中,俺答王完全相信他的判斷,他既然這樣說,就有完全的把握。
發出命令後,俺答王的心總算安定了一些。
“咱們跟大明談判的條款還有沒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俺答王最近的心思一直放在在談判的各項條款上,這是關係到整個大草原生計的大事。
秋季攻勢已經準備得很充分,但是俺答王還是想通過談判解決草原各族麵臨的一係列困難,隻要大明能提供給各族足夠的必需品,尤其是鐵器,再恢複各族向朝廷的朝貢製度,這場攻勢也可以畫上休止符。
以戰促和,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是一樣。
後世許多人誤解了大明製定的朝貢體係,認為這是大明王朝霸權的體現。
這樣理解也有對的地方,畢竟當時人跡所及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大明的藩屬國,都在一個朝貢體係內,整個亞洲除了中東、波斯、印度和奧斯曼帝國,其他地方幾乎都被大明王朝的勢力籠罩了。
有人認為在中國封建王朝時代,大明王朝地域狹窄,麵積不大,隻有長城之內的才算是大明的江山,這是完全錯誤的理解。
當時所有藩屬國的地域其實都是大明王朝的疆土,隻不過大明王朝統治自己疆土的政策有所不同,長城以內是朝廷完全統治,其他的地方分成幾種,一是地方自治,這樣的地方很多,再遠一些的地方就是藩屬國了。
俺答王對大明的要求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獲取足夠的商品,允許我朝貢,我就老老實實在草原上待著,若不然就率兵打進來逼著你同意我的條件。
至於搶占內地的江山,改朝換代,俺答王早就不存這樣的野心了。大明時期的塞外已不是蒙古全盛時期,想打誰就打誰,不論打誰都能戰而勝之,此一時彼一時了。
宋元時期的蒙古帝國,可謂全球第一大帝國,幅員之遼闊,就是後世的蘇聯加盟共和國都望塵莫及,幾乎占領了當時大半個地球,橫跨歐亞兩大洲。那時候美洲還是一片無人發現的大陸,古印第安人在那裏過著半原始的生活。
朝廷對俺答王的條件也非常簡單:把趙全等人的腦袋給我送來,然後卑詞重禮來求我,我便答應你一切條件。
朝廷的條件俺答王沒法答應,第一趙全是他的智囊心腹,他不可能殺掉趙全鏟除白蓮教來討朝廷的歡心,那樣做等於自斷臂膀,除非他不想再對付朝廷了。第二條則是嚴重違背他的自尊心,在俺答王看來,卑詞重禮求和的應該是朝廷而不是韃靼族。
這些年來,韃靼族、瓦剌族和兀良哈族一直千方百計地要求朝廷議和,對此從沒放棄過努力。因為草原上資源太過貧乏,老百姓的生存太艱難了。
朝廷雖然在開闊地上打不過草原上的鐵騎,但是有九大雄關,還有內地無數堅固的城池,誰也不可能一口吞掉誰,兩方麵也就這樣僵持著,也都希望在不失臉麵的前提下,有一個良好的破局機會,塞外塞內創建一個長久的和平盛世。(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