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飛鳥盡,良弓藏

字數:4759   加入書籤

A+A-




    馬攻破冀城後不久,終於得知自己父親、二弟、三弟等全都被曹操處死,夷滅三族,這讓馬怒火中燒,悲痛萬分,誓要斬殺曹操以祭奠枉死的三族親人,他心中憋著一團怒火,隨時都有燃燒起來的可能。

    張魯帳下部將楊昂見馬聽聞噩耗,心知其內心深處的悲痛,楊昂與馬相處也有數月之久,尤其是攻打冀城時,終於見識到馬本事,楊昂嫉妒賢能,他沒想過拉攏馬為張魯效命,反而想盡辦法讓馬失去勢力,那個時候馬就如喪家之犬,楊昂再殺他就易如反掌。

    楊昂思索許久,終於想到一條妙策,他背著張衛獨自前去拜見馬,婉轉的表達出自己對馬遭遇的同情,勸馬節哀順變,又接著說道:“韋康乃涼州刺史,為官公正嚴明,我軍攻破冀城,韋康等人亦是無可奈何投降,隻怕心中不服,他們還是效忠曹操。”

    “以楊昂之見,將韋康這個涼州刺史處死,不僅斬斷涼州軍反叛之心,還能打擊曹操,讓他失去左膀右臂,涼州方能在將軍掌控之下,有韋康一日存在,麾下部將等人都不會真心歸附於將軍。”

    馬沒現這是楊昂故意陷害自己的謀略,尤其是楊昂重點提及殺了韋康,就像是斬斷曹操左膀右臂這句話,讓馬心裏咯噔一下,其它的什麽都不管不顧,便欣然默許楊昂的計謀,將韋康處死。

    馬心知要是自己處死韋康,那麽冀城將領等對自己必有怨言,所以他不能出手,隻能交給楊昂代為處理。楊昂欣然答應下來,更是保證此事絕對不會與馬有關,都是他一人主意。

    於是,韋康身在府中卻被楊昂帶領一群士兵前來擒拿,韋康大吃一驚,他不知自己所犯何罪,可楊昂信誓旦旦的說自己主意,不殺韋康涼州難以平定的借口,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地斬殺。

    楊昂做好一切後,心中暗自得意,他設下的陰謀終於達成了。縱然他信誓旦旦的說自己主意,可大軍主帥乃馬,沒有他的同意,楊昂再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如此做。

    韋康被楊昂無緣無故的處死,激怒楊阜、趙昂等人,他們將心中的怒火全都轉向馬,楊昂次之,在他們眼中楊昂隻不過代替馬去做他不能做的事情。眾人本就詐降,非真心依附,又見馬出爾反爾,斬殺韋康,更是將這種平衡打破,眾人開始著手商議該如何鏟除馬等勢力。

    與此同時,馬接到斥候來報,說曹軍將領夏侯淵率領三萬大軍前來救援冀城。

    “來得正好,傳我命令,立即點齊兵馬,定要殺他們措手不及,以他們的血還我一個公道!”

    馬終於找到一處宣泄自己心中怒火的地方,夏侯淵接到曹操來信,立即點齊兵馬出兵前往冀城,可他行動還是晚了一步。馬率領一萬騎兵,在距離冀城二百餘裏的地方設伏。

    夏侯淵沒有覺馬已經率領大軍前來,當馬從四周殺出後,夏侯淵大驚,下令大軍急忙抵擋。馬本就勇猛之將,又因父兄之死,怒火中燒,殺氣騰騰,一馬當先,千軍萬馬之中如入無人之境,直奔夏侯淵而來。

    夏侯淵震驚,他拍馬前來與馬交戰,三個回合未到就險些被馬擊下馬,夏侯淵明白自己不是馬對手,全力以赴的馬不是一般將領能夠抵擋得住,夏侯淵立即下令撤退。

    馬率領騎兵追殺夏侯淵大軍百裏,再次斬殺夏侯淵軍五千兵馬,夏侯淵大敗,連忙撤軍回長安,堅守不出,也不敢西進攻打馬,馬實在是太厲害了,這次交鋒讓夏侯淵明白潼關之戰時,馬為何能殺出重圍,就算有虎侯抵擋也難以阻止他逃回涼州的道路。

    馬率軍擊敗夏侯淵之事很快便傳回冀城,楊阜、趙昂等心裏一驚,均想道:“沒有詳細的計劃,還是不能貿然反叛,否則以馬之勇猛怕是無人能與之匹敵,還得從長計議才行。”

    隨後百頃氐王楊千萬與興國氐王阿貴也起兵響應馬,率軍屯於興國,形成兩軍相互照應,彼此相連之勢,更讓夏侯淵不敢輕易出兵西進攻打馬。

    話分兩頭,遠在鄴城的曹操已經占領關中之地,西征之路已經被劉備破壞,攻打西川之地暫時不能行動,可曹操沒有閑著,他不斷的鍛煉將士,尤其是荊州南陽郡更是成為水軍訓練之地。

    在南陽郡曹操下令將士必須熟悉水戰,更是改變北方將士不懂水性的劣勢,終於起到成效。現在曹操再次燃起想要率領南征江東孫權的想法,曹操更是傳召麾下謀士、將領等共同商議。

    呂蒙聽聞曹操有南征東吳打算,便勸說孫權在濡須水口的兩岸修建營寨。但是,呂蒙的建議得到其他將領的反對,在呂蒙據理力爭之下,孫權終於讚成下令修建營寨,就稱之為‘濡須塢’。

    曹操與眾人商議後決定,再次率領大軍南征江東孫權。然而在此時,鄴城之中卻為了一件事生爭執,正因為此事讓曹操麾下重臣荀彧遺憾而終。曹操麾下謀士分為兩派,一派以荀彧為,另外一派以董昭為。

    董昭見曹操再次出兵攻打孫權,又見其平定關中之亂,徹底收複關中之地,此等功績實在是讓世人望塵莫及。因此,董昭諫言道:“以丞相之功績,足以分封爵位。”

    曹操心裏暗喜,他有心卻無法自己開口,今日董昭所言正和他心意,不過還是淡淡的說道:“分封爵位乃是聖人,天子之權力,非大臣所能決定,以我之才能又如何擔當得起呢?”

    董昭鄭重其事地說道:“自古以來,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丞相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處人臣之勢者也。今丞相恥有慚德而未盡善,樂保名節而無大責,德美過於伊、周,此至德之所極也。然太甲、成王未必可遭,今民難化,甚於殷、周,處大臣之勢,使人以大事疑己,誠不可不重慮也。明公雖邁威德,明法術,而不定其基,為萬世計猶未至也。定基之本,在地與人,宣稍建立,以自藩衛。明公忠節穎露,天威在顏,耿弇床下之言,朱英無妄之論,不得過耳。昭受恩非凡,不敢不陳。”

    董昭此言更是直言不諱了,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那就是以曹操的功績足可以進爵為國公,而漢獻帝就應該賞賜給他特權的九錫,來表彰曹操的特殊功勳,董昭的意思很明顯,不僅僅是曹操麾下謀士,就連列侯及其將領們都認為董昭所言非虛,曹操就應該被封為國公。

    荀彧與董昭本就意見不合,如實稟奏道:“丞相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曹操點點頭道:“荀令君所言有些道理,進爵為國公之事休要再提了!”

    董昭等人在曹操身邊多年,豈能猜不到他心中所想,尤其是曹操陰冷的目光,讓董昭心中一喜,而荀彧心裏一涼。因為荀彧的話引起曹操的猜忌,曹操嘴上說不願意進爵為國公,實際上比誰都想。

    如果是往日的曹操,荀彧所言是正確的,因為曹操真的封為國公便是失去天下民心之時,那麽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成為事實。可是曹操剛剛取得潼關之戰大勝,誌得意滿之時,荀彧如實稟報,觸怒曹操。

    曹操臉色很不好,眾人也失去留下來的意思,紛紛起身告辭,荀彧等人也起身告辭離去。曹操陰冷的目光直盯盯的看著荀彧離去背影,暗自思考該如何處置荀彧。

    “五叔,您為何直諫?”荀攸皺著眉頭,道:“眾人一致認為丞相功績理應進爵為國公,您又何必如實說之,難道叔叔您不知道世人是如何說丞相的,現在丞相誌得意滿之時,您如此說實在是招惹大忌啊!”

    “公達啊!”荀彧從容不迫的笑了笑,“叔叔知曉此言說出後的結果,不過也是提醒丞相。現在東有孫權的東吳軍,西有劉玄德的荊州軍、蜀軍等,而丞相隻不過是取得關中之地,解決後患,卻如此誌得意滿,非喜事乃憂愁之事。”

    “身為丞相帳下謀士,自當諫言不諱,忠言逆耳罷了!另外,我讓你答應一件事,萬一我有什麽閃失,心中不可記恨丞相,也不允許記恨董昭,此乃我之宿命矣,未來的一切就交給你了!”

    荀彧交代好一切後,他便與荀攸分道揚鑣,荀彧比誰都清楚自己剛剛所言徹底引起曹操猜忌。凡是引起曹操猜忌之人,沒有一人能有好下場。當天荀彧回去後,就沒有再出府門一步,未得曹操之令不敢隨意外出。

    曹操決定南征東吳孫權時,他便趁機上表漢獻帝派遣荀彧到譙縣來慰勞軍隊。荀彧沒有拒絕,欣然前往,當他抵達譙縣後,曹操就沒有讓他出去過,一直留在此地,而且又給予荀彧侍中、光祿大夫的身份,持符節,參預丞相府的軍事。

    荀彧連日疲憊終於病倒,曹操將他留在壽春後,率領大軍向濡須進。臨行前,曹操親自為荀彧準備食物,叮囑荀彧待他離去後再打開,荀彧遵從曹操之令,待大軍離去後,荀彧打開一開,見裏麵什麽都沒有,隻有一杯酒,還有一張紙,上麵寫道:“請君自取!”

    “嗬嗬!……”荀彧眼中泛著淚光,低聲笑了笑,喃喃自語:“沒想到丞相如此看得起我荀彧,吾何德何能擔得起‘飛鳥盡,良弓藏’?吾非曠世之才,又無蓋世之功,卻有此待遇,文若雖死無憾矣!”

    荀彧端起食盒中的這杯酒,仰起頭一飲而盡,杯中酒半點不剩,不到半盞茶功夫,便毒身亡。荀彧品德高尚,又推選舉能,曹操身邊很多謀士都是得到他的推薦才有機會一展所長,對於他的死,眾人甚是惋惜,卻不敢說什麽,因為荀彧得罪之人是曹操,誰敢多言半句。

    (本章完)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m.101novel.com(WWW.101novel.com)